明末风云起-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趺囱畈恢皇浅员ザ亲樱渌奈锲芬彩切枰模趺茨苤桓甘衬兀俊�
李岩解释道:“可以去拿粮食换呀,现在的粮食才是硬通货,比银钱硬挺多了。什么东西拿粮食换不到呀?”
他这样说着,突然一个想法涌上了心头。既然银钱已经失去了价值的衡量作用,那么为什么不弄一个新的东西来替代呢?而这个东西,必须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而粮食就有这样的特性。
“那公子觉得我去做什么好呢?”五娘问道。之前她不论是做女红还是做其他的,都是一个人做的,还没有在大工坊里和很多人一起合作过,所以心里有些忐忑。
可是李岩还在思考着他的自己的新想法,自顾自的坐了下来,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纸币?”,“纸钞?”,“防伪和发行量”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有理会五娘的问题。
“公子?”五娘叫着。
李岩看着五娘,想了一下,似乎五娘是问他她合适做什么的。于是问道:“你会什么?会算账吗?”
“会呀,我还会用算盘呢。”五娘自豪的说道。
“也会写字吧?”李岩满意的点头,继续问道。
五娘这时就有些尴尬了,说道:“认识的字不多,小时候没有让我上学,都是我娘交我的。”
李岩说:“没关系,不会可以学嘛。在兵营里办起了识字班,每天晚上开课,不过现在只有在赵虎岗有。你要是愿意,就去那里学。我请你做账房,我现在还有事,你先回去。至于工钱、粮米什么的,咱们以后再说。”
“账房?你需要账房吗?”五娘疑惑的问道。
李岩却是站起来向外走,边走边说:“我还有事要去办,咱们以后再说。”说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
五娘疑惑的看着李岩离开,但是也毫无办法。于是她只好先回她的小院,等明天再来找李岩。
李岩出了家门之后,就立刻去兵营找李仲,还让人去城外通知李牟也过来。他要和兄弟两好好商量一下这个发纸钞的可行性。要是能用纸钞把铜钱都换回来,那造炮用的铜料不是也能筹集到一些吗?一举两得呀。
李岩找到李仲之后,没有直接说他的想法,而是先和李仲说一下城里的防务还有士兵们的情况,是不是应该开始轮换士兵了?防止士兵们在城里待的久了,就丧失了野战争雄的勇气。
不过现在情况还好,他们进入县城只有不到半年,每天的训练也是保质保量的完成,还没有出现意志颓丧的情况。
等李牟也来了,李岩才把他的想法说了。
“这不是宝钞吗?”李牟皱眉道:“那擦屁股纸,谁要呀?也就是官家用来搜刮东西的时候用用,其他时候,谁都不待见。”
李仲也说道:“纸钞可不是好主意。现在纸钞的价值不及面额的万分之一,早就没有人信了。要是咱们也用的话,那是自毁声誉。”
“不是宝抄,”李岩解释道:“是兑换券,对,就是拿这个纸券,可以兑换到面额上的粮食。咱们用粮食来定价,现在粮食才是最硬挺的东西,百姓们应该是会接受的。”
“这样的话,倒是还有些道理。”李牟点头说道。
李仲先是也点头,之后突然说道:“要是人们把这个纸券都兑换成粮食储存起来,那这些纸券不就不流通了吗?到时候咱们粮食也没有了,还留着一堆纸张,那还怎么维持?”
李岩想了一下,觉得李仲说的对,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牟也突然说道:“现在是大灾大难的,粮食不多。可是要是过了这段时间,粮食丰收了,那你那个票子不是也会跌价吗?只要一跌价,就又是一个宝钞,迟早没人用。”
李岩无奈的点头,李牟和李仲说的对,单纯用粮食来做等价物,是不具有稳定性的。而且他现在的控制区域也有限,要是有人造假的话,他的粮食就会变成别人的盘中餐了。于是无奈的说道:“是我着急了,这个事情咱们以后再说。”
李牟说道:“我也正找你们有事呢,咱们是不是该弄些战马来了?咱们都是步兵,就算是打败了敌人也没有办法追击。就咱们那些亲兵,加起来也就三四十个,太少了。而且也分散着,不利于将来作战呀。”
李仲也是点头道:“对,是该组建一个骑兵部队了。就算是前宋,马匹少,也是有些骑兵的。”
李岩点头道:“那先从咱们的亲兵里把马调过去,先开始训练士兵,然后再想办法弄些战马来。咱们现在还是先保证步兵,先保证不败。”
“战马我派白世雄去山西打探一下,他在山西呆过,那边熟悉一些。”李牟说道:“顺带也回去看看弟兄们的家眷怎么样了,看能不能把家眷带过来。”
李岩点头道:“可以,不过要小心,不要让官府给抓住了。他们那些人的家眷,估计也让当地官府给盯着呢。让他们不用着急,咱们迟早会让他们和家眷安全团聚的。”
李牟点头道:“四哥放心,既然造了反,他们心里都是有准备的。”
第134章 王府赔礼()
转眼就到了麦子收割的时候。今年的麦子长得不错,虽然也是天旱少雨,但是李岩他们在小河里弄得那个水塘起了大用处。虽然小河的水位又降低了,但是还是在流淌,有了这个水塘,农民们都是挑水浇地。虽然远一点儿,但是能有七成的麦子留在手上,这点儿辛苦又算的了什么呢?
李岩让士兵们轮流暂停训练,让他们以队为单位,分片去田地里帮助收麦子。他则是骑马四处巡视,看看自己今年的收成。
李岩到七里寨休息的时候,却是遇上了专门过来的周王府田庄的新管事。李岩在议事厅里见了这位管事。
“鄙人姓汪,是田庄新来的管事。”汪管事拱手道:“其实早就想来拜会李将军的,可是新近交接,各种事务忙乱,现在才有时间来拜望,请李将军不要怪罪。这些是鄙人给将军送来的礼品,请将军笑纳。”说着就把礼单双手递上。
李岩有些惊讶,感觉这不是王府田庄的管事,而是一个做买卖的商人。他接过礼单,随手放在了桌子上。
而汪管事却是大声的唱起名来:“金十两,银百两,段十匹,羊十头……”。同时他的跟班将金银这些东西抬了进来。
李岩赶紧摆手道:“汪管事,先停一下。”等汪管事停下来之后,李岩拱手说道:“李某有些惶恐,不知道汪管事这是~”
汪管事笑着解释道:“请李将军不要疑惑,咱们比邻而居,相互走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鄙人被派来的时候,王爷亲自嘱咐,一定要鄙人亲自来给将军赔个不是。王爷说王府里的人见事不明,让将军受了嫌疑,有损将军的威名,这些东西也算是给将军赔礼道歉了。”
李岩真的是在那一瞬间被感动了,王爷向他这个小小的把总道歉,还真是礼贤下士啊。不过立刻他又清醒了过来,王府这样低的姿态,肯定是有什么图谋。所以他立刻打起精神,准备小心应对。
“王爷客气了。”李岩拱手道:“只不过是个误会而已。既然误会已经消除了,自然也就不用如此客气了。这些东西,李某实在是不敢收啊。”
汪管事说:“李将军收下就是,不必客气。鄙人此来,还是有事想要求李将军的。”
李岩心道:“果然来了。”于是笑着说道:“汪管事尽管说,只要李某能做的,一定给您办了。要是李某位卑职小,不能帮到王府的,也请汪管事能够见谅。”
汪管事笑道:“李将军一定能做到。近来流贼土寇并起,就是开封周围也不太平。李将军刚刚把数万流贼击退,保全了县里大部分的良田,实在是活命无数啊。鄙人此来,就是想请李将军分出一点儿精力,也能保护一下王府田庄的周全。”
李岩一听,就放下心来。这事简单呀,只是顺带的事情。不过他也不想白白出力,于是开口道:“这个倒是没有问题。不过~”
李岩这么一停,汪管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于是说道:“将军放心,给将军的谢礼稍后会送来。”
李岩摆摆手,道:“汪管事误会了,不是李某本人想要些财货。毕竟是李某手下的弟兄来拼死杀敌,李某要对得起他们。所以,李某想要王府田庄收成的一成,来让手下弟兄能吃饱肚子,也能让弟兄们的家眷能吃饱肚子。”
“这~”汪管事皱眉看了李岩一眼。不过很快,汪管事就舒展了眉头,笑着说道:“虽说鄙人是这田庄的管事,但是此等大事,鄙人还是不能做主的。所以请李将军稍等些时日,鄙人这就去开封向王爷禀报。”
李岩点点头,道:“这是应有之意。不是李某贪鄙,实在是天灾*,要养活手下这些弟兄和家眷,实在不是易事啊。”
“鄙人明白。”汪管事点头说道
李岩指着那些已经放进议事厅的礼物,说道:“这些礼品,李某不敢愧受,还请汪管事带回。”
“诶,”汪管事立刻板着脸说道:“这些是给李将军赔礼的东西,要是将军不收的话,那是还要记恨王府的不是吗?”
李岩一愣,之后只好笑着拱手道:“汪管事息怒,李某不是这个意思。李某从来没有对王府有任何怨恨,这些东西,李某实在是受之有愧啊。”
“李将军尽管收下,王爷对李将军这样的勇将还是很欣赏的。王爷有交代,要是李将军不能对王府冰释前嫌的话,那鄙人也就不用再吃王府的饭了。请将军一定要收下。”汪管事继续恳请道。
李岩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这个汪管事,要是在平时,他们完全能把东西拿回去自己收起来,然后给王府报一声就了事了。怎么现在倒是上杆子的一定要他收下呢?
“那李某就却之不恭了。”李岩最终拱手说道。
汪管事终于送了一口气,说道:“这就好,这就好啊。”
在来的时候,王爷可是真的和他交代的,一定要让李岩记着王府的好。而李岩也不过是王府最近结交的武将中的一个而已,王府现在对武将很是礼遇,尤其是对驻开封的副将陈永福。不过王府做事,也不会表现的露骨,而是每一件都做的不着痕迹,但是每一件都让武将们感受到王府的善意。
李岩还等着汪管事继续说五娘的事情呢,他都已经打定了主意,绝对不承认五娘在他这里。他还等着牛师傅来这里呢。
“那鄙人就告辞了。”汪管事没有问五娘的事情,而是直接告辞。
对方既然不知道五娘在这里,李岩也就更高兴了,还能省了他的一番解释呢。于是起身道:“好,我送送汪管事。”
等李岩送走了汪管事,李牟问道:“王府的人,还送了这么多东西,他们想让咱们做什么呀?”
李岩把汪管事的来意说了一下,还说了他的要求。
李牟哈哈大笑,说道:“四哥,拉到吧。你还敢要王府的保护费,你这个把总我看也做不长了,咱们还是扯旗造反吧。”
李岩也是疑惑的说道:“可是看他那个样子,是真的要回去问的样子,不知道是要搞什么名堂。”
“咱们得小心些,这不正常。”李牟提醒道。
李岩点点头,道:“嗯,是不正常。”
第135章 执行契约()
李岩没有管王府的阴谋到底是什么,他现在关心的是他能收上来多少粮食。
等收完麦子之后,他得到的汇报,亩产平均在一石四斗。在他名下的田地一共有九千二百亩,也就是说,他这次能收上来三千八百六十四石麦子。听着挺多的,可是也不够他养兵用的。
等下半年就看能不能再种一茬土豆了,他的十亩试验田的结果可能不太好。出芽率有些低,产量肯定也会有问题。关键是不知道具体在什么时候种植比较好,所以这次李岩要再加大试验的力度,分批、分时种植。不过要先留出一些土豆来储藏起来,万一要是这次的试验都失败了,至少还能有种子继续来年的试种。
与此同时,他还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开始收取那些商人和大户们答应下来的“保护费”了。当然,这其中肯定有不愿意交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军队的配合了。
李岩带着人马首先去了北面张典史家的田庄。虽然他们家的田庄被饥民们攻破了,而且麦田里也被放了一把火,但是佃户们抢救的及时,等饥民走了之后,拼死的割出了一个两丈宽的防火带,保住了近五成的麦田。
张典史家的麦田离的水源远,所以收成稍微差一点儿,基本是每亩一石的样子。也就是说,李岩大概可以收取三百石的“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