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云起 >

第629部分

明末风云起-第629部分

小说: 明末风云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攀疲淙徊荒芗呙鹬Vチ慕⒍樱悄芨Vチ硇┞榉常弥Vチ荒芩廖藜傻呐沙鼋⒍尤ハ疟狈窖睾!�

    虽然南方的事情不少,可是对于李岩来说,北方也是不能忽略的。不过今年情况要好的多,因为对清国的粮食禁运卓有成效,清国不得不把更多的汉军用于开垦田地,以此来缓解他们的粮食危急。

    要是在明朝的时候,清国一定会袭扰明国,从关内的汉人里抢夺粮食,可是自从李岩控制长城沿线之后,清国想要南侵就必须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所以清国此时只能改变策略,让更多的汉人去从事耕种,而让满人能够休养生息,好让这几年战争消耗的人口能尽快的恢复。

    清国虽然停止了对长城的攻击,可是对于今年进入蒙古草原的商队,定然会加大袭击力度。所以对于大梁来说,这也是一次消耗清国实力的会。虽然现在还是夏季,就开始准备秋季的草原之行。

    李牟来到了开封,兴奋的向李岩汇报:“这次我准备了两万骑兵,后勤辎重马车千辆,若是清国的骑兵还敢出现的话,肯定能给他们造成比去年更大的伤亡。照这么下去,过上几年,清国的青壮就要减少一半了。到时候攻打清国,就容易的多了。”

    李仲马上觉出有问题,问道:“你是打算自己带队去草原?”

    “是呀。”李牟承认道:“我也想出去活动活动,已经在北京待了两年了,再不活动活动,上的功夫就要废了。”

    李岩不满的教训:“我把整个北方的安危交给你,你却想着做一个先锋官。要是你真的想一直过冲锋陷阵的瘾,那就递上辞呈,我让你去一个游击、参将。”

    李牟马上就不敢说话了,他现在已经是郡王爵位,大都督军职了,怎么可能再做回参将游击呢?

    他等了一会儿,见李岩不再追究了,才汇报:“还有一件事,吴桂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清国给他们派了不少粮食征收额度。而且他们也看出清国已经不再强盛,所以想要就地反正,我还没有答复他们。”

    “这个时不太好吧。”李仲有些顾虑:“南方未定,北方还是不宜进行大战。”

    李岩也同意李仲的观点,说道:“可以给他们一点粮食,让他们不至于饿肚子。至于反正得事情,再让他们坚持一个时候,等待何时的时。他们的功劳,现在就给他们记着,大梁是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李牟点头道:“行,我知道了,回去就给他们说清楚。反正清国现在也不想跟咱们大战,他们的处境也不至于坚持不下去。”

第七百三十七章 自知之明() 
?    进入月,黄得胜对田见秀的招降终于有了结果,田见秀以不追究他下兵将之前所犯的罪责,并保证下的财产安全为条件,带领着两万余人马向大梁投降。而刘宗敏在得到消息之后,率领万部众继续突围,并且冲破了左梦庚的防线,向江西方向逃窜。

    好在周鹤在江西有所准备,将刘宗敏的部队又堵截在了山区,并没有让刘宗敏祸害刚刚安定下来的江西局面。为了早日将这个祸患解决,李岩下令,让黄得功和金声恒带领大部分部队继续去追剿刘宗敏。

    而左梦庚却是被李岩调到了开封觐见。虽然左梦庚不想去,可是他又无力抵抗,最后只能屈服。为了能减轻让刘宗敏逃脱的罪责,他同时把朱常汸还有数十名前明的官员都带上,给李岩来个献俘。而部队则是交给心腹金声恒统带,在外边能给他壮壮胆。

    两人来到开封,一切都算顺利,李岩没有为难他们,还设宴款待。之后就宣布了对他们的封赏,左梦庚因为献上了前明的监国有功,所以给了伯爵,而投降的田见秀则只得了个子爵,然后两人都被派往议事堂做参议。

    可能是觉得受到的礼遇不够吧,田见秀提出了辞呈,想要回陕西老家养老。不过李岩却是没有同意,劝说田见秀要为新朝做些事情,就算是真的想要养老,也可以在开封或是北京安居。至于宅邸,就更不用田见秀操心,只要选好了去处,一应事体自然会安排妥当。

    田见秀此时才想明白,李岩还是对他们这些人不放心。不过他也没多少怨言,就算换一下地位,他做的肯定不比李岩好多少。在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做参议,这样的话,再过一二十年,等天下都安定了,他还是能回乡去养老的。否则没有了公职,在开封或是北京定居下来,之后再想回乡,怕是也不容易。

    至于被送来的前明监国君臣,朱常汸被明令废除了所有了名分,在向李岩跪拜表示臣服之后,就被在开封城幽禁了起来。当然,这个前朝的监国,还是得到了一个南宁侯的爵位。

    而在金声恒领导下的左家军,此时却是正在接受整编。之前通过给左梦庚供给钱粮,就已经对梦庚的队伍完成了点验。此时要做的,就是把近万随军的家属,分散在江西就地安置。对于那些老弱和不愿再从军的兵士,也都给予一些银钱,让他们带着开具的安置书,回各自家乡安置。好在左梦庚的兵没有云贵两广的,家乡都在大梁的统治之下,这些裁汰的兵士回乡安置也不算有多大难度。

    左梦庚的下将领,也都没有多少抵触,他们心里都清楚,大梁一统天下就在眼前了,他们为自己在新朝的前途和富贵,也不会做没头脑的事情。至于左梦庚,不是被封了伯爵嘛,待遇也算不错了,他们也该为自己考虑了。

    趁着左梦庚的部队在整编,刘宗敏带着万多人也终于能在武夷山区休整一下了。不过山贫瘠,大户家银子倒是有些,可是粮食却不够他们几万人马吃几天的。因此他们也不能在一个地方待得久了,没几天就得换地方,不全是为了躲避大梁官军的追剿,也是为了能找到粮食果腹。

    刘宗敏召集了将领们会议,商讨下一步该怎么办。其的缘由,不但是知道了田见秀已经投降的消息,而且也是狐疑李自成的死讯。若是李自成真的死了,那这大顺的旗号,还是不是要继续打下去?而且如今的形势,他也确实是没有多少信心。

    “大家也都知道了,”刘宗敏开门见山的说道:“田玉峰(田见秀)已经向李岩投降了。据说,自成也遭了不测。且不说这消息的真假,现在咱们就议一议,今后咱们这伙人,要怎么办了?大家都说说吧,有甚说甚,这个时候了,就不要有什么顾忌了。”

    几个将领都低头不说话,刘宗敏只好点名:“丞相,你先说说吧。”

    牛金星被点了名,只好开口:“汝侯,如今的情势,鄙人也没有什么办法了。不论是在山间游走,还是去两广占地,也都只是能坚持一个时候而已。都这个时候了,我也就有话直说了。李岩的部队是越来越强了,不论是弓弩还是火器,都是精品且装备充足,兵士训练得法,军势森然,灵活自如。现在就是北边的清国,怕也不能给李岩造成多少麻烦了。所以,”

    牛金星尴尬的一笑,无奈的说道:“还是大家商议吧。”

    刘宗敏又看向了顾君恩。

    顾君恩面沉似水,道:“不论陛下的消息是不是真的,咱们都应该南下去看看。即便陛下真的遭遇不测,还有汝侯主持大局。如今李岩南下,福建首当其冲,郑芝龙可是海龙王,李岩在陆上再厉害,他的万里海疆却是尽在郑芝龙的威胁之下。北有清国牵制,东有海疆威胁,南边还有南明残余,只要咱们坚持下去,李岩势必不能持久。若是能与郑芝龙联合起来,那胜算就会更大了。”

    刘宗敏满意的点头,总算是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至于宋献策,早就不所踪了,到底是投降了还是自己跑了,愣是谁也不知道。

    史进才此时却是插话道:“军师说的有些道理,可是也不是全都有道理。李岩给他下的兵将都分派了田地,就算是不收百姓的税赋,他的军队也能维持的下去。熬时日,肯定不是好办法。要想有一线生,还是要分兵四出,各支部队到各地去袭扰、破坏才行。只有让李岩没办法掌控地方,才能达到消耗李岩的目的。”

    他这个建议,人人都知道没有错,毕竟这些都是造反的老了,当年他们就是这么干的。可是面对李岩,他们都知道其的危险。不说他们现在骡马都扔的差不多了,就算是有些驴子和骡子,也跑不过李岩麾下的骑兵呀。现在李岩的骑兵有多少,他们可都见识过,随便一出就是上千呀。要是被李岩盯上,他们还能坚持几天?

    再说了,在人家地头杀人放火,将来还有投降的会吗?他史进才是李岩的叛将,没有回头路了,他们这些人可还想着能活到九十九呢,谁愿意跟他一起疯呀。所以史进才的建议过后,所有人都当没听见,无一表态。

第七百三十八章 乘火打劫() 
?    趁着这个时,刘宗敏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带着部队寻小路南下。金声恒等人防备松懈,被刘宗敏给逃了出去。

    不过这也不全是金声恒等人的错处,对于大梁来说,大顺的残余部众,可以南下,北上却是被严厉禁止的。因此黄得胜和周鹤在北方部署了严密的防线,而南边就交给了金声恒等人,所以刘宗敏带大部分人马逃脱包围,金声恒也只是被官降一级,留任后效。

    不过金声恒等人也知道,这是大梁皇帝体谅他们的部队还在整编当,小小惩戒一下。若是下次再犯,那肯定不会是这么轻飘飘的放过。所以他们都马上整顿队伍,急急忙忙的向刘宗敏的队伍追上去。

    之前是因为有黄得胜的部队牵制,才让李自成他们不能全力渡江。现在他们摆脱了战斗力较弱的左家军,而且也只有全力南下这一条路,所以他们这次亡命的冲杀,终于从上游一处浅水地点冲杀过去。而负责江防的郑芝龙下,多是当地的民团组织,无力阻挡刘宗敏的冲击,全部溃散逃跑。

    而后续追上来的金声恒等人,在消灭和俘虏了一小部分敌人之后,也跟着过了闽江。不过很快,他们就被黄得胜的命令给制止了继续的追击,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保卫这个渡河点上。虽然他们觉得有些奇怪,不过对于新归降的部将来说,没什么比听命行事更好的选择了。

    其实黄得胜这也是执行李岩的战略思想而已。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人来做的,让敌人来做,总要好过他们自己去做。破坏者是会遭到记恨的,而秩序的重塑者,则会得到所有人的赞颂。

    大梁对福建的进攻没有进一步扩大,这让郑芝龙稍微放下了心,可以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同刘宗敏谈判。说实话,养活着刘宗敏的两万人马对于富可敌国的他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可是他担心的是万一控制不住这些盗匪,毁了他的根本之地。所以他要谨慎一些,要看到刘宗敏等人的诚意,才敢做出决定。

    而海上对于大梁的袭扰也基本停止了,因为他派出去的小部队损失惨重,半数以上都被歼灭在了海滩上。所以他意识到,靠小部队的袭扰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反而让自己在不断的失血。以后要对大梁形成实质威慑,就不得不用大部队登陆作战了。虽然这是他极力避免的,可是现在的情况看来,他也只能放一搏了。

    不过现在是台风季节,船只要回港避风,船只也要修缮一下,让远航的水能休息一阵,与家人团聚。等这次台风结束,趁着风向还合适,得赶紧准备北上的部队和登陆的地点了。当然,他也只能选浙江和南直隶的某个地点了,再靠北的地方,水、港口等情况他们也不熟悉,自然不能冒险行事。

    此时张翰的南下水师船队,也在台州入港,避开即将到来的大风浪。他麾下的舰船本来就是老旧舰船,经不得大的风浪,现在又装上了轮浆,估计抵抗风浪的能力会更差。所以虽然只是有台风的迹象,也只能先进港暂避。他现在倒是不想怎么去打击郑芝龙的船队了,而是希望新造的战舰能结实一些,否则一有稍大的风浪就不能出航,还叫什么水师呀。

    在越来越大的海风,张翰收到了来自开封的命令,要他马上率领舰队北上,去上海附近抗击荷兰人可能的攻击。

    原来,由于大梁向南进军,以及与南明和郑芝龙的对峙,让南北货物贸易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江西地区的优质瓷器,浙江南直地区优良的丝织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至于荷兰人不能有效的利用他们的货船。

    另一个缘由,就是郑芝龙控制着福建各个港口,势力庞大,也严重影响着荷兰人在东方水域的贸易自由。那么趁着现在国改朝换代的好时,荷兰人想要直接同新兴的政府取得联系,要求新兴的国政权能同意他们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