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起-第6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恂向李岩恭敬的说着:“大元帅,自从前朝潘季驯用束水攻沙之法后,河南黄河二十年未有大患。虽然只是部分地方加筑堤坝束水,但河床日深,治水效果明显。只要加固河堤,即可保河南无水患之虞。”
苏京马上抱拳说道:“不过,河南境内的水患消减不少,可是山东南直等地却是屡有决堤,恳请大元帅也在山东筑堤防河。”
叶廷桂却是马上反驳:“苏参议此话不妥。虽然苏参议心系桑梓,但不可因私废公。徐州一段,漕河与黄河合一,且水道险滩处处,若是让黄河水流过快,让漕船如何运行?”
“可以开挖新渠,避开黄河。”苏京急着辩解:“黄河历来凶险,泥沙俱下,漕船多有搁浅倾覆之险。前朝已经开挖新渠数百里以避开黄河,如今当效法才是。”
侯恂立刻否定:“开挖新渠,谈何容易?需找到合适稳定之水源,中间越岭翻山,河道勘察也不是一时就能完成,而且~”
李岩此时出声,打断了这些人的争论。
这些都是归德开封的世家大族的成员,当初李岩还没有成事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不惹事而已,等看到李岩一统北方之后,就又想着进入李岩的体系之中做官了。他们都清楚,只有在朝中有人了,他们的家族才能继续花团锦簇,延绵不绝。
像侯恂和叶廷桂等人,之前不过是想回家避祸养老,可是现在又出来想某个官职。不过,虽然他们之前在前朝官职不低,可李岩却是没有给他们什么实职,而是让他们做治河参议。反正崇祯以来就没有动过什么河工,工部也没有多少有经验的官吏,就让这些人从档案史料之中寻找些经验教训,好对治理黄河有些帮助。
而这些家族的儿孙们,则是被要求学习李岩要求的算学、律例、历法、营造等等,有的甚至让子弟去从军。反正为了能在新朝占据有利地位,这些家族是卯足了劲儿,多面出击,占据先机。
苏京就可怜了。当初李岩请他来做官,可是他没有答应。现在他想做官了,可是李岩却不是十分缺人,也只能来这里做个参议了。所以他现在升官无望,只能给家乡做些事,博一个好名头,也让子孙们能沾些光。
其实这样的参议机构还有好几个,有修订历法的,有编订律例的,有编纂史料的,还有军阵研究的,等等。李岩把前朝还能用的一些文武安排到了这些参议院,让他们散发一下余热。至于那些没什么才干的,直接让他们回家了事。
“这是在商讨治河之策,不是要参杂治漕的事情。”李岩不满的说着。
其实他知道,这些人也不是分不清这次的议题,而是习惯使然。漕运由来已久,大运河也从隋代就开始运行了。可是自从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北京和北方的边镇的粮饷就全部依赖南方输送。但是明朝又罢海运,全部依赖漕运,所以漕运就成了明朝最重要的经济命脉,必须全力保持通畅。
而中国的河流都是东西流向,想要贯通南北,黄河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但是黄河泥沙太多,河床淤积抬高,决堤泛滥又时常发生,同时也就会阻断运河。所以在明朝,治理黄河就是保护漕运。为了不让黄河威胁北边的运河,前明在河南地区的黄河北岸筑起了数百里的长堤。而在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也建有许多级的水闸,用来调节水位,使漕船通行。
叶廷桂说道:“大元帅,新朝也是要定都北京的。不但京城百姓以及百官的粮米用度,还有北方长城沿线数十万大军的粮饷,没有江南转运是无法维持的,漕运非保不可呀。”
李岩不为所动,说道:“黄河泥沙含量太大,河床淤积抬高严重,运河过黄河,需要抬高水位六七尺,而且将来会更高。堤坝,水闸还要继续增建,维护花费同样不菲。将来的漕运,可分段运输,能用则用,不必勉强。如今各地都在修缮道路,陆运也将来也能顶些用处。黄河水患必须要治好,每次河水泛滥,对百姓造成的灾害,对朝廷造成的损失,实在是比漕运的得益要大的多。”
李岩看了看他的这些参议,问道:“所以,诸位只考虑治水即可,不必顾及漕运。除了束水攻沙之法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苏京汇报:“回大元帅,再有就是需筑双重堤坝。在束水堤坝之外,再筑一层河堤,使河道更宽,以备非常之时。”
李岩想了一下,发现开封附近的黄河,似乎就是这种样式。他吩咐:“嗯,你们会同工部要尽快弄出一个方案来,等入冬水枯之时就要开始动工。这两年各地雨水已经比往常多了一些,这干旱天气怕是就要过去了。趁这个时期,要把河堤建起来,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诸位要尽心尽力才是。”
“臣等谨遵大元帅谕令。”众人都是躬身,不伦不类的答应着。这也没办法,谁让李岩此时还没有上皇帝号呢?
等众人都直起身的时候,侯恂却是出班进言:“大元帅,江南乃财赋重地,物产丰饶,不能为贼寇久据呀。臣请大元帅,发大兵南下,歼灭残明与贼寇,速取江南,混一宇内,以立新朝。”
“臣等请陛下尽速发兵南下,混一宇内,以立新朝。”众人都有些后悔,让侯恂给抢了先机,都是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恳求着。
李岩皱眉看着底下的混乱场面,十多个参议前前后后的躬下身来,七嘴八舌的请求出兵。他挥挥手,说道:“好了,诸位都起身吧。各位还是先办好份内之事为好,至于其他,诸位不必挂心。”
对于李岩来说,此时他要关注的重点是北方。清军刚刚在草原上伏击了他的骑兵,震慑了摇摆不定的蒙古部落,说不定之后还会有更大规模的行动。他要让长城沿线做好防御准备,同时还要集结机动部队,准备随时去往需要的位置堵防或者反击。长城防线太长了,即便是有二十多万大军防御,也不能让人放心。
第六百九十章 区别对待()
李岩刚结束了这次治水会议,孙四福就来汇报,说张家口范家派人来通报,清军已经调集兵力,准备去对付进入草原的骑兵部队。
李岩不屑的说道:“都过去八天时间了,他们这个时候才把消息送过来,是打算两头讨好吗?”
“这个不知道。”孙四福回道:“不过,来人说,他们二十天前有了察觉,十四天前确实了消息,可是清国控制的严,他们没有办法快速传递消息。他们知道传回来的消息有些晚了,可还是送来了。还有,来人这次强调,清国只是对付咱们在长城之外的骑兵,没有攻打长城的意思,八旗旗主们对咱们态度,还是没有统一起来。”
李岩随意的点点头。
孙四福继续说道:“还有,范家人说,两白旗的多尔衮找他给咱们带话,想要与咱们和谈。不过范家人没有咱们的允准,不敢接这个差事。”
“和谈?”李岩嗤笑一声,说道:“还来这一招。之前崇祯倒是想和谈,可是一直也没有谈成。不过我倒是怀疑,就算明清和谈成功了,清廷看见明廷调集山海关的部队去中原平叛,是会遵守和谈谨守边境呢,还是会趁机南侵呢?”
孙四福没有什么犹豫,马上说道:“应该是南侵的可能更大一些,毕竟清军更强,就算他们毁约,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
李岩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问道:“还有其他消息吗?”
“黄得功死了,朱由崧已经被李自成抓住,苏州湖州等地已经被李自成占据。”孙四福汇报着:“高杰占据了宣城周围,就按兵不动了,最近还在和南京的周鹤接触。左梦庚占据了鄱阳湖周边地域,把张献忠的水师困在了鄱阳湖中,并且同张献忠形成对峙,似乎也没有攻打长沙的意思。”
李岩皱眉想了一下,问:“那原来残明的部队呢?”
孙四福摇摇头,无奈的说道:“这个,咱们也没有确切消息,有的向南边逃跑了,有的和高杰合到一起去了。总之,江南乱起来了。”
李岩笑着说道:“乱起来好啊,现在乱,将来就会少很多麻烦。你去把李仲和冯太初找来。”
“遵命。”
一会儿之后,李仲先过来了。
李岩简单的把范家传来的消息同李仲说了,问道:“二哥怎么看?”
李仲想了一会儿,不确定的说:“这么看来,清廷已经知道,边商们不可靠了?”
“应该是看出来了。”李岩点头赞同:“之前他们战无不胜,商人们给他们做谍探,可是现在情况变了,商人们把他们的消息给咱们,他们应该能想得到。而且,这次透消息想要和谈的,是两白旗,有些蹊跷。”
李仲皱眉思索了一会儿,才道:“之前的消息,不是两白旗受其他各旗排挤吗?他们会不会是被打压的狠了,想来个鱼死网破?”
“不太可能。”李岩否定:“多尔衮为了稳定大局,连皇位都能让出来,不会在这个时候搞分裂的。当时他的实力是最强的,而且明廷这里完全威胁不到他们,那个时候血拼一场,清国还是清国。可是如今,只要他们起内讧,那他们就会变回女真部落,他应该不会这么不智的。”
“他不可能就只是试探一下范家吧?”李仲自己也不相信的问。
“多尔衮不会又********了吧?”李岩也是猜测着。不过他摇头一笑,说道:“算了,不猜了,还是等有确切消息之后再分析。我已经让范家回绝了,反正谈成什么结果,也不会去遵守,何必多此一举。而且边商们运不出粮食去,理由就是被咱们查扣的,怎么可能与咱们有那么好的关系,能传递和谈这样的消息呢?”
李仲点头:“嗯,说的对。”之后他又提醒:“四弟,应该让边市的商人多换些母马回来。”
“嗯?有什么用处呢?”李岩不解的问道。他们已经在建立马场了,用的是逃过来的蒙古人或者早年被俘虏的汉人。不过内地的土地多是用来耕种的,马场不大,也用不了多少母马。
李仲解释:“是给民间用的。不用他们养战马,他们也养不好。母马生下来的骡子,体型大,力气足,耐力好,还不挑食,是上好的辎重挽马替代品。”
李岩听了哈哈大笑,道:“二哥,你连这个都知道呀。”
“没办法,有你在后面逼着,我是什么都得学呀。”李仲也是笑呵呵的说着。
此时冯太初来了,李岩让他进来。
等冯太初见礼过后,李岩直接问:“河南,山东两地,能调集起多少骑兵?算上各地训练基本完成的骑兵。”这两地收复最早,各地的流寇土贼基本已经清剿干净,所以将骑兵抽调走,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冯太初想了一会儿,才回道:“大概,可能有一万四千多骑吧。”
李岩点头,严肃的命令:“好!我现在就下令,让河南、山东两省的骑兵到北京集合。由白世雄和你率领,出张家口,向东行进,看能不能遇上清军的部队。上次是两千骑兵,被清军伏击,这次有一万六千,应该不会再被伏击了吧?”
冯太初立刻抱拳,信心满满的说道:“大帅放心,有这近两万骑兵,卑职敢保证,就算清军能集中五万骑军,属下等也能将其击溃!”
“进入草原之后,对蒙古部落要注意区分对待。与咱们友善的,征用粮草马匹可以写便条,让他们拿着去互市地点等价兑换。若是遇上与咱们敌对的,那就给他们些教训。但是注意,不要斩尽杀绝,给他们留些可以自保的实力。”李岩严肃的吩咐着。
冯太初立刻明白,这是既消耗敌对部落的实力,又不能让其他部落趁机做大的办法。马上点头:“卑职记下了。”
“还有,”李岩继续嘱咐:“要注意天气,在八月,九月落雪之前,要带部队返回来。也要多带些马匹回来,咱们的骑军还需要更多的战马。”
冯太初笑呵呵的回道:“大帅放心,卑职都记下了,一定不会让大帅失望的。”
“注意,要是遇到清军绝对优势兵力,不要蛮干,要相机行事。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李岩最后嘱咐:“给你们的辎重和向导,会先送到张家口。留意弹药消耗量,要确保回程时能应付敌人的堵截。”
“属下记住了,请大帅放心。”
第六百九十一章 北方策略()
♂,
李仲有些担心,不过他还是等冯太初离开之后,才提醒:“把河南、山东两地的骑兵都调走,是不是太冒险了?”
李岩自信的解释:“没有什么冒险,这两地的治安很好,就算还有藏在深山的残匪,也不敢出来。他们出来,倒是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