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起-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敏大声的说道:“自成,你自己决定吧。是战还是走,得早些定下来,要不然弟兄们心里都不踏实。”
还没等李自成做决定呢,李来亨进来报告:“禀报皇上,东郊和北郊都出现了清军的骑兵。”
“刘芳亮和吴三桂呢?!”李自成有些失态的问道:“顺义和通州都丢了?!”
李来亨无奈的说道:“没有消息,京城和两地的消息断了。”
李自成立刻命令:“派骑兵出去,把那些清军骑兵驱散、歼灭。再派人,去看看顺义和通州到底是什么情况!快去!”
等李来亨走了,李过才问道:“皇上,这就是要守了?”
李自成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先看看顺义通州的情况再说。”
“叔,现在可不能犹豫呀。”李过脱口而出,连李自成的皇帝身份都忘了:“要是守,咱们就要把兵力集结到北京周边来,并且派人去给陕西,山西传令,让他们带兵过来。要是不守,那现在就应该准备撤退事宜了。清兵的前锋已经到了郊外,那通州和顺义也是凶多吉少了。要是让清军把北京四面都堵上了,那不守也得守了。”
“我知道,我知道!”李自成大声的说着:“吴三桂那里有三万大军,又是常年和东虏作战的,应该还能坚守一些时候。关键是北边的顺义和昌平,要打通通路,保证他们的粮道才行。”
刘宗敏不满的站起来,说道:“我去看看城外的兵营,你们商量吧。”说完之后也没等李自成发话,直接就走了。
牛金星见李自成犹豫不绝,也是很忐忑,他有些不好的预感。此时他突然想到了还有前明的太子和两位亲王,清军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要是战事不利,可得把这崇祯的这三个儿子给处理好。
可是他并没有提出来。要是这个建议是他提出来的,那他可就一点儿退路都没有了,只能跟着李自成一路到底了。可是现在看来,这大顺朝,能不能一统天下,还真是不好说呀。
李自成生气的挥挥手,吩咐道:“都下去吧。各司其职,不要懈怠。都镇定一些,不要让百官和百姓们害怕。咱们什么样的风浪没有经过?这都不算个事!”
“臣等告退。”牛金星等人向李自成躬身行礼,而后退出了乾清宫。
李自成立刻又让人把李过叫了回来。他低声的吩咐道:“你带上一万人马,要从各营里挑身体好的,去保定驻防。让在保定的部队去真定,一定要把真定和井陉守好,那里可是咱们的退路。”
李过不解的问道:“叔,您到底是要守还是要走呀?现在咱们的兵力本来就不够用,您这样两头兼顾,让兄弟们不放心啊。”
“走也好,守也罢,都要做好准备。”李自成忧心忡忡的说道:“五月初八就是登基的日子,不论如何,得把这个皇统继承下来。登基以后的事情,一切都好说。”
“您都登基了,要是再离开北京的话,天下臣民会有想法吧?”李过提醒道。
李自成笑了一下,自信的说道:“不会的。咱们大顺的京师,本来就在西安。我这次不过是御驾亲征而已,咱们还都京师,臣民们有什么想不通的?只要咱们准备好,再打过来就是了,不用在乎这一时的得失。要是当年也考虑这些虚的,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了。”
“宗敏那里~”李过提醒一句。
李自成点头,道:“你放心,我和他说。你现在就去挑选士兵,明天晚上就走。”
“好,我这就去准备。”
第五百四十六章 妥协()
五月初一,李自成的马军在损失了三千多骑之后,终于把顺义的刘芳亮给接应了出来。而在密云的谷英,也紧接着奉命率部返回了北京,用来加强北京的防御。
也是刘芳亮了解北京的情况,知道李自成短期之内不太可能派援兵来救援。所以他见到清军有围城的企图之后,就立刻率队突围南下,这才带出来两千残军。否则的话,这五千人马也一样坚持不了两三天。
吴三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个是他有三万大军,不好意思直接退却。而且他刚刚投效新朝,也要通过这场大战来展现一下实力,来稳固他在新朝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清军来势汹汹,吴三桂也不敢突围。他常年和清军作战,知道清军的野战实力。要是他突围的话,他至少得损失一半部队,这可是不是他能接受的。
而且通州是北京东面门户,离北京不过三十里,正好与北京互为犄角。他坚守通州,要比撤回北京有利有些。
五月初二,清军两路大军在北京外围会师。清军在北郊和东郊下营,准备攻打北京。通州的吴三桂已经被围上,而且清军知道通州的守军是吴三桂之后,也不打算攻打了,而是像对付锦州一样,让他们随行的奴仆动手,在通州五里外开始挖沟壕,先把吴三桂困起来再说。
而对于北京以南地区,他们也不敢贸然派兵去包围,而是派出哨探,去沿途侦查,摸清顺军的底细。他们给崇祯报仇的旗号还算好使,虽然崇祯在位的时候也是刚愎自用,可是相比于李自成的烤掠追饷来,就让前朝的遗老遗少们更加怀念了。所以清军所过之处,各种情报还是比较容易弄到的。
在乾清宫,刘芳亮汇报道:“清军的火炮很厉害,威力大,打的远,比李岩的火炮都不差。而且也很多,那些炮手训练的也很好,两三百步之外都打的很准,我在城外的两门炮就被清军的大炮给打坏了。”
刘宗敏开口道:“这没法儿打了。清军人又多,炮又好,骑兵也多,比李岩可是厉害多了。咱们不能再等了,得赶紧走。南边的那些小城,估计也就是能坚持个两三天。等再过些时候,想走也跑不过清军的骑兵了。”
谷英也是劝道:“是啊,咱们八千骑军,现在只剩下一半儿了。可是清军的骑兵,少说也有五六万。要是让他们给咬住了,咱们可没几个人能回到陕西去。”
现在是五月初二,只有六天就要登基大典了,李自成实在是不愿意放弃。所以他此时坐在龙椅上,什么也不说。
刘宗敏可不管李自成是不是皇帝,等了一会儿,见李自成还是想拖一下。直接开口道:“不就是个仪式嘛,明天就弄一下,之后赶紧走。现在患病失去战力的军兵,已经有一万多人了,再拖些时候,全都站不起来了,咱们就只能在城里等死了。你要是再犹豫不决,我就不等你了。”
“你!”李自成生气的说了一句,却是没有大骂出来。他心里清楚,现在这个时候可不能意气用事。
他看了看其他人,发现都是低头当没看见。于是他只好说道:“好吧,大家都回去准备吧。明天就举行登基大典,之后立刻南撤。”
宋献策赶紧劝道:“陛下,三日不是吉日。陛下宁可不登基,也不能胡乱择日举行大典呀。否则有违天意,时运即时就会改变啊。”
李自成有些犹豫。可要是不登基的话,天下怎么能知道明朝正式亡了,他的大顺朝正式建立了呢?不绝了天下臣民对明朝的念想,这天下可就没那么容易归心于大顺了。
“先生多虑了,不过是一个仪式而已。朕主中国之神器,这就是天意,不会有任何改变!”李自成斩钉截铁的说道。他知道,只有军队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虚的。眼看老兄弟们都要离心离德了,他必须要把这件事处理好,让老兄弟们恢复对他的信任。
之后又对牛金星吩咐道:“丞相,你辛苦一些,把一应诏书再重新起草一遍。组织文武百官,明天参加登基大典。而后的交天大礼,就请先生代劳了。”
牛金星躬身答应了下来。还好天坛在南边的外城,还不用担心清军的袭扰。否则的话这个活计就不是皇上对臣下的信任,而是让臣下去送死了。
之后李自成突然吩咐道:“派人给李岩送信,告诉他,我把整个直隶和山东都让给他了。”
众人听了也都是默不作声,现在这种时候,靠这种办法来坑李岩,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也算是试一试而已,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要是李岩和清军打起来,正好能让他们撤退的轻松些。
此时在通州的吴三桂,则是收到了多尔衮的劝降信。清廷对吴三桂的劝降可不是一次两次了,自从他当上记名总兵官之后就没有断了对他的劝降。等他独守关外的时候,那就更是劝降不断。皇太极亲自写信,他哥吴三凤给他写信,他舅舅祖大寿给他写信,还有洪承畴也给他写信,都是要他投降清廷的。
可是他都拒绝了,没有投降清廷的打算。就是知道崇祯自杀之后,也是投降了大顺新朝,而没有考虑清廷。毕竟他们这些人和清廷作战多年,双方仇怨不小,就算是他的亲戚故交们在清廷过的不错,可是他吴三桂投降过去了,会是什么结局还真不好说。
此时的吴三桂自然也是拒绝了。通州的存粮不少,箭矢弹药也充足,他不认为清兵能轻易拿下北京城。只要大顺的援军赶过来,这几十万清兵还是得退回关外去。而且他的家眷还都在北京呢,他也不能不考虑他家人的安危。
而在天津的李岩,也同样收到了清军的来信,是让投降的顺军送过来的。不过清军给他的就不是劝降信了,而是要和李岩联合作战,一同攻打李自成。信中许诺,等将来安定天下之后,富贵与共,裂土以赏。
第五百四十七章 逃遁()
李牟看过了清军的书信,冷笑着说道:“这些家伙,还挺会说的。富贵与共,裂土以赏?对付李自成,咱们还用和他们合作吗?”
对于清军的这封合作信,李岩当然没有同意,不过他也没有明确拒绝。他现在只要暂时做一个看客就好了,等突然下场的时候,就能让对手手忙脚乱。
李岩忧心忡忡的说道:“现在不好对付的,正是这个清军。现在一下来了四五十万人,他们又有在辽东扩张的经验。要是让他们在关内站稳了脚跟,以后就不好对付了。”
“四哥的意思是,先对付清军?”李牟问道。
李岩摇摇头,说道:“还是先看看李自成怎么应对吧。现在北京有瘟疫,对军队也有影响,不知道他是怎么计划的。要是他能坚守的话,等清军打上一阵,师老兵疲的时候,咱们再去给清军最后一击,让他们两三年之内不敢再进来捣乱。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那李自成也不会不战而走吧?”李牟想了一下,说道:“好歹也是称帝建制的人了。而且有北京那样的大城,随便都能守上个把月的。”
李岩却是说道:“可是从现在的情报来看,他各地的兵将并没有向北京增援,再过几天,想去增援也进不去了。只希望他能打上几场吧,咱们单独对付清军,有些难度。”
“这次咱们带的都是铁质霰弹,还有五千骑兵和两千火枪队,大炮有上百门。我就不信了,清兵还能真的刀枪不入?”李牟咬牙说道。
李岩还是没有笑容,说道:“关键是弹药。要是久战的话,咱们就危险了。所以必须要一两次大战就把清军打怕,尤其是第一次接战最重要。”
李牟倒是毫不在意:“还有时间,弹药还会源源不断的送来。好在清军之前把直隶和山东祸害的厉害,山东的百姓现在都自己跑到县城里去组织乡勇了,都不用咱们去动员了。天津的那些大商人也急了,给咱们送来了粮食和银钱。现在就算是在天津固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李岩他们这里还在希望李自成能和清军大战几个回合呢,可是转眼就收到了李自成送来的书信。
“他娘的!”李牟大骂道:“他还算什么皇帝?!从今往后,没人再信他!”
此时送信的人还在那里呢,把李牟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可是他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他们每个人都不想呆在北京城里等死。
李岩对送信人吩咐道:“你回去告诉李自成,这里是北京,来的是关外的虏寇,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该怎么做,他应该自己清楚。”
“小人记下了,小人一定会把李大帅的意思转达给皇帝陛下。”来的信使抱拳,规规矩矩的说道。他们本来在李岩这里就有些抬不起头来,这次又是明火执仗的逃遁,就更加觉得没有底气了。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的原话!”李岩冷冰冰的强调。
信使再次抱拳:“小人记下了。”
等信使走了,李岩才无奈的说道:“看来李自成是要跑了予你此生不换。这次就剩咱们自己了,通知部队,做好准备,随时北进。”
“嗯。”李牟皱眉答应着。虽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