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云起-第3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极和谈的事情,这是皇帝本人千肯万肯的,可是只要有朝臣发对,皇帝就不敢公开说,甚至私下里达成的共识也会立即推翻。所以他必须亲自承担这个错误,或者说是他必须自己来担负历史的责任,而崇祯皇帝必须是清清白白,高大英明的千古明君。
杨嗣昌很快就把捷报和给陈新甲的信都写好了,他让幕僚帮着看看,没有发现问题之后,就立刻派人飞马报捷。
这次大捷,共斩首三千五百于级,俘虏了张献忠的谋士潘独鳌,还有张献忠的妻妾敖氏、高氏等七人。流贼头领“十反王”杨友贤投降。
等崇祯皇帝收到杨嗣昌的捷报时,已经是二月下旬了。
此时崇祯正在佛堂里,而不是在乾清宫处理政务。
自从他的儿子慈焕被“九莲菩萨”诅咒夭折之后,他就开始虔诚的信奉起了“九莲菩萨”,也就是他太奶奶李太后。他觉得她太奶奶还是挺灵验的,说他对勋戚不好,会断子绝孙。他现在又重新封了李国瑞的儿子为武清侯,也把收来的银子都退回去了。这大半年了,他的三个儿子都好好的,没病没灾的,他觉得这就是“九莲菩萨”撤销诅咒了。
之前就有传言,说崇祯皇帝受西洋人汤若望的影响,要罢黜佛道,改信天主教。理由也很充分,因为九边总是缺饷,而大臣们唯一的建议也就是请皇上发內帑了。可是皇帝的內帑早就已经在天启和崇祯初年的时候拨发户部了,现在也没有几个钱了。崇祯无奈,只好把宫中供奉的金佛像拿去融了来做军饷。
所以朱慈焕的死,不但是京中的勋戚之家的手笔,也有佛道宗教的力量。宫中的太监宫女,整日都被圈禁在固定的地方,有繁重的劳役,内心是极度的孤寂和悲苦的。所以任何宗教,只要能进入宫中,就会有很多人信封。就连西洋人汤若望,也在宫中发展了好多宫女做天主教的信徒。
王承恩在隆德殿外等着,直到崇祯从佛堂里出来了,他才把杨嗣昌的捷报给崇祯看。
“哈哈哈,”崇祯看完捷报,高兴大笑道:“好,好,好。终于是有所成效了,此次能击败献贼,斩首三千余,想来他的精兵也不多了。只要能够继续追剿,他的精兵一去,剩下的流民就好安置了。真是神佛保佑,祖宗庇佑啊。”
王承恩躬身道:“奴婢恭贺陛下。”之后才说道:“兵部尚书陈新甲请见。”
崇祯笑道:“好,去文华殿。”
王承恩招招手,抬着御撵的小太监小跑过来,崇祯坐上去,直奔文华殿。之后王承恩又让小太监去传旨,让陈新甲到文华殿见架。
到了文华殿,陈新甲首先把“玛瑙山大捷”详细汇报一遍,毕竟他是兵部尚书,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之后才将杨嗣昌的信拿了出来,道:“陛下,杨阁部请求臣同陛下说,请陛下收回成命,暂时不要撤去左良玉的平贼将军之职,请陛下圣裁。”
崇祯现在心情正好,而且这次大捷也是左良玉取得的。所以爽快的说道:“可以,左良玉今次剿贼有功,没有辜负朕的期望,要赏!”
“陛下英明。”陈新甲躬身说道:“臣之前目光短且,险些将朝廷重将置于无用之地,请陛下降罪。”
“陈卿不必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好没有酿成恶果,朕就不追究了。”崇祯微笑着说道:“现在陈卿需要做的是,尽快定出有功将士的升赏章程,不能寒了有功将士的心。还有,要给杨先生行文,敦促他一鼓作气,乘胜进军,一举将张贼献忠或擒或斩,彻底将流贼作乱的问题解决。”
“臣宗旨。”陈新甲躬身领旨。
崇祯又嘱咐道:“还有,粮饷一定要保证运到,此次剿贼,绝不能功亏一篑!”
“臣下明白,请陛下放心。”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事泄?()
李岩对炼铁知道的不多,给周铁匠唯一的建议,就是再加一个空气预热炉,把畜力做动力的风箱鼓进去的空气先加热,然后再进入到炉膛中。。r。網首发要是还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别让这个畜力浪费掉,在竖轴的位置装上一个磨盘,能磨个面,也算是提高一下利用率了。至于曲轴,偏心轮什么的,人家自己就知道弄。
新建起来的这个炼铁炉很大,能一次炼铁一万斤。李岩现在要做的就是,给周铁匠提供铁矿石,木炭,石灰石这些原料。
周铁匠弄出了一个铸铅丸的铁模具,直径稍大一些,而且后期还要打磨,让铅丸变得滚圆光滑,直径合适。李岩觉得这样做太麻烦,于是一直在思考新的办法,看能不能更加高效的制造铅丸。
不过他还没有想出办法,开封的李春玉就给他送来信,要他去一趟开封。这次也是和上次一样,没有说是什么事,但是要他尽快去一趟。
李岩这次倒是见到了来送信的人,可是来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他家里人出事情了,这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李岩把这里的事情安排一下,让李仲负责城里的事情,而李牟继续负责城外的田地和训练新兵。
“四哥,我也跟你去开封吧。”李牟突然说道。
李岩疑惑的问道:“你去做什么?这里还要你掌总呢。”
“现在也没什么事,流民已经过去了,咱们的田地也够用,钱二,史进才他们就能做的。”李牟还是找着理由:“再说了,我也好些年没见过堂叔了,我也去拜望一下。”
李岩觉得也没有理由阻止李牟去开封,于是点头道:“好吧,你把事情交代清楚,要是出了问题,回来你的军棍也是跑不掉。”
李牟高兴的说道:“没问题,你就放心吧。”
李岩他们正在准备呢,衙门的里衙役却是找来了。
“李把总,”来的衙役客气的说道:“县尊在衙门等着您呢,请您速去。”
李岩问道:“赵班头,不知县尊找我,是什么事呢?”他说话的时候一递眼色,张义就给了赵班头一两碎银子。
赵班头把银子推了回去,笑着躬身说道:“李把总,您要是方便的话,不如给小人一点儿粮食。”
李岩点头道:“好说,好说,等一会儿赵班头走的时候,我给赵班头准备一斗麦子。”
“谢谢李把总了。”赵班头一躬到底,之后才开口道:“是开封来人了,好像是巡按衙门的,说是找李把总问问话。”
“巡按?”李岩有些奇怪,巡按怎么会让人来找他呢?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视,虽然只是个七品小官,但是权力却是极大。上到藩王,下到吏员,文官武将,没有他管不到的。大事上奏,小事立决,那真是威风八面呀。
赵班头拱手道:“小人也只知道这么多了,至于具体的事体,小人实在不知了。”
李岩点点头,拱手道:“李某承赵班头的情了,我去换身衣服,请赵班头稍待。”
“李把总请便。”赵班头拱手答应着。
现在李岩的名头在杞县周围可是响的很,能给流民们分地种,名下还有几千亩的田地,手里的粮食定然不少。可是人家手里有七八百精兵,那可是十足的精兵,到现在已经打退了三次流贼的袭扰,而且斩首不少,所以让杞县还算是安宁。所以赵班头的恭敬可不算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的有几分敬佩和害怕的。
李岩回到了后宅,把情况跟李仲和李牟说了,问道:“你们怎么看?咱们有什么事被巡按御史顶上了?”
李仲想了一下,说道:“是不是造火铳的和火药的事情?”
李岩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之后他看向了李牟。此时他和李牟似乎都想到了,几乎同时说道:“王府?”
“什么王府?”李仲还不知道这件事。李岩和李牟命令下的很死,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一律都说是剿灭了一伙儿贼寇,所以到现在,部队中间知道的也只有参与的那些士兵。
李岩将事情给李仲说了一下,李仲立刻就生气了,对李牟不满的说道:“你太冲动了!非要闹到杀人的程度吗?!”
李牟直愣愣的回道:“他的话都说清楚了,就算是咱们不要那片地,他也是会报到巡抚那里去的。那还跟他客气什么?!咱们要是退让了,那是封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李岩劝道:“算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咱们还是看怎么解决问题吧。”
“怎么解决?!总不能连巡按也一起杀了吧?!那样的话,咱们就要被朝廷大军围剿了!”李仲还是很生气,不客气的说道。
李牟不在乎的说道:“还怕他们?!哼!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官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要他们来了,咱们收的这些流民照样是被欺压的没有活路。有这八百肯拼命的精兵,再加上民壮,就算是官军来围剿,咱们也一样能让他们损兵折将!”
李岩皱眉道:“不用急,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事呢。就算是为了王府的事,那咱们也还有时间做准备。你们现在先不用急,我去县衙看看倒是什么事,你们在这里好好想想有没有化解之道。不要吵架,让下面的人知道了,会军心不稳的!”
李仲又坐了下来,李牟也低下了头。
李岩见他们火气都小了,才说道:“我先去县衙。”
李仲提醒道:“多带些人,万一要是来抓人的,你也好挡一下。你发一个信号,我立刻就带人去接应。”
“不用,”李岩笑道:“城门那里没有通报,说明没有大队人马进来。我带两个人去就行,带多了,反而引人怀疑。”
李仲也是关心则乱,县城都是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要是来了官军,他不可能不知道。于是点头道:“去吧,随机应变,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
李岩又去了前厅,带了两个护兵和赵班头一同去县衙。赵班头此时已经拎着一个粮袋子了,里面是李岩给他的麦子。而赵班头对于李岩进去了那么久却还是穿着同一件衣服出来,则是一点儿疑问也没有。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苏京背书()
李岩来到了县衙,发现来的是一个班头,还带着两个衙役。这班头和衙役站在堂下,而苏京则是高居案首,好像审案的样子。
“卑职见过县尊。”李岩抱拳拜见。
苏京点点头,道:“李将军来了。这位是奉刘巡按之命来的李班头,他有些话要问你,你要如实回答!”
李岩抱拳道:“卑职定当知无不言。”
“李班头,请吧!”苏京公事公办的说道。
李班头点头,对李岩问道:“近日开封有风传,周王府的外派总管被杀,而被杀的地点就在杞县,凶手就是杞县乡兵把总李公子。”
李岩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而苏京则是生气了,一拍惊堂木,大声的质问道:“李把总!你说,到底有没有这件事?!”
李岩先向苏京抱拳道:“县尊,您相信卑职会做这样的事吗?”
苏京还真是不相信,能安置流民的人,会去杀王府的总管?再说了,就算是要杀人,也会周密筹划吧,连整天都呆在开封不敢出来的巡按御史都知道了,这水平也太低了。
苏京看向李班头,问道:“你们可有证据?!”
李岩现在是保卫杞县唯一的武力了,而且战力不俗,小股的流贼根本不敢来杞县,大股的流贼都去了豫西,想要去和风头正盛的张献忠去合营。要是李岩因为没有证据的风传而被问罪的话,那杞县可就要失去屏障了。
“这”李班头为难的说道:“刘大人是御史,风闻奏事。而且又涉及到周王府,所以差小人来向李把总问话。”
李岩一脸淡然的说道:“我没做过,也不知道什么王府总管。前些时候从这里过了许多流民,有些偷奸耍滑、趁机抢夺的,我就没有给他们粥饭,把他们赶走了。也许是这些人怀恨在心,有意要制造谣言来陷害我,以泄私愤。”
李班头说道:“不论是不是李把总做的,都请李把总随我回一趟开封,刘巡按要当面问李把总。”
“可以。”李岩随口答应下来。从这个李班头的说辞上来看,那个刘巡按是一点儿证据都没有。既然这样,那他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反正他也要去开封,就顺道去一下好了。
“慢!”苏京赶紧阻止道:“李把总不能去!要是刘巡按有证据的话,本县自会亲自扭送有违国法的歹人去开封。但是现在刘巡按没有任何证据,仅凭流民的胡言乱语就将我杞县的防御肱骨带去,本县是不会同意的!现今流贼四起,若没有李把总镇守,县境堪忧。”
李岩这是不知道巡按御史的厉害,像李岩这种小角色,巡按御史直接就能收监的。而且御史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