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云起 >

第257部分

明末风云起-第257部分

小说: 明末风云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在樊城的城头上哈哈大笑。对刚从襄阳过来的田见秀说道:“玉峰,湖广就交给你和一功了,我带着弟兄们去把咱们老家打下来。咱们在外头漂了这么些年了,也该风风光光的回家去了。”

    “用不用和李岩打个招呼?”田见秀问道。

    刘宗敏皱眉道:“又不去河南,和他打什么招呼?”

    “毕竟是跟河南靠着,要是他误会了,怕是会出兵吧。”田见秀提醒着。

    李自成想了一会儿,点头道:“等十天之后,你派人去给他通报一下好了。就说咱们好好合作,两相都好。要是他非要自持武力,和咱们过不去的话,那大家都没个好。”

第五百一十七章 范家人() 
月二十五,孙传庭溃败三天后,李岩就收到了消息。。xm而在三天之前,孙传庭溃败当日,他就收到了孙传庭被围的消息。

    牛成虎的败兵跑到了河南境内,将流贼突然来袭的消息告诉了李仲,李仲又给李岩发了鸽信。李岩给李仲的回信就个字严守边境,静观其变。

    其实在孙传庭刚到南阳的时候,李岩就交代过了,只要在河南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管。要是流贼犯境,那就坚决打回去。不过这次李自成的部队很有分寸,离河南边境还有五里就停止了追击,让那些败兵逃出了升天。

    而李仲只是收容了这些败兵。至于其中的军官要李仲立刻派兵去救援的请求,李仲只是推说要请示。

    李岩收到孙传庭溃败的消息也很吃惊,毕竟孙传庭可是带着十万大军出去的,才几天时间就溃败了,实在是让人失望。本来他希望孙传庭能够削弱一下李自成的实力,可是从收到的情报来看,官军根本就没有给李自成造成什么像样的杀伤。

    两天之后,他从收到更多的情报上判断,李自成可能是要追着孙传庭的队伍一路去陕西。所以立刻给李仲送信,让他尽快把收容的陕西军兵送回陕西,并让他们把孙传庭师溃的消息带回去。还要告知陕西的官军,李自成可能要进犯陕西。

    从勋阳到陕西,一路关山险阻,只要陕西军兵能及早准备,应该会让李自成损失惨重的。至于能不能挡住李自成,那不好说,他也不在乎。只要李自成不是太强大就好,否则他的压力就太大了。

    现在开封的部分官员已经开始出走的了。自从他和宗藩们谈过之后,他造反的消息就在官员们中间流传开了。之前不管他做的是不是合朝廷规矩,可他是仪宾,还是打着官军的旗号,那些官员就不愿意多事。毕竟是乱世,能安稳一些总是好的。

    可是被流传说他已经造反了之后,那些官员们就不敢再留在开封了。不过这些官员都知道北方已经不安全了,所以不论是自认为忠君爱国的,还是不想再留恋官场的,都是向南京逃去。

    好在李岩没有阻止他们,只要把相应的税额交齐了,就都放他们离开。不过这些官员也滑头,也不将河南的产业变现,他们只是拿着房契地契离开,留下管事或是子侄辈继续留下打理产业。不论将来怎么样,至少李岩的治下还是很安全的,他们的产业也能得到最好的保存。

    牛文炳的密报李岩也没有拦着,他对朝廷是不是知道他有造反的心思不关心。他现在关心的是,这个刚被抓起来的山西商人。

    这个刘掌柜是张家口范家的掌柜,带来了五百多匹蒙古马,而且价格便宜,只有四十五两一匹。不过他在交易完了之后,先是在集市上问土豆的事情,还打算花钱请农人带着种子北上。之后又在各处打听军队的事情,被酒店的小二告发,所以被抓了起来。

    李岩犹豫的是,这范家可是能弄到大批量的马匹,正是他需要的。可是这刘掌柜似乎对军队的事过于关心了,他还没有定下来到底要怎么处置。所以打算先亲自问一问。

    “刘掌柜。”李岩问道“你为何要打探军中之事?”

    刘掌柜拱手道“李仪宾,我们可是带着诚心来和您做买卖的呀。做买卖自然要打点各路关系,哪里能不打听清楚各路的官员和将军们的喜好?这都是平常的手段,不知怎么就触范了李仪宾的规矩了。”

    “火炮多重,能打多远,部队人数,军士薪饷,是不是真的杀了数百清兵,这些也都是平常你们要问的?”李岩不客气的问道。

    刘掌柜一愣,随即笑着说道“仪宾多疑了。在北方,哪个不知道清兵的厉害?听说仪宾一次就斩杀了清兵数百甲士,小人实在是佩服的很啊。所以就和别人问两句军队的事情,就是想知道,仪宾手下的军兵是不是都是天兵天将,怎么就比其他官军强出那么多去。”

    李岩笑了一下,突然问道“这军中情形,在你们来说,也是好买卖吧?”

    刘掌柜赶紧拱手道“仪宾说笑了。我们虽然重利,可是军国大事,我们小小商家还是不敢参与的。我们只是互通有无,赚些钱财而已,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李岩没有再继续试探,转而问道“那么土豆的事情呢?你们买回去就是了,怎么还要请人北上种植呢?”

    “我们东家听说这土豆产量极大,所以想要请农人去北地种植,看能不能生存。”刘掌柜见李岩没有再问军队方面的事情,就放下心来,轻松的解释着“要是能种出来的话,那就省去了运输的麻烦了。蒙古人也不能整天吃肉,想来对土豆的需求应该是不会小的。”

    “你们倒是会做买卖,”李岩笑着说道“要是你们弄成了,我岂不是要去喝西北风了?”

    刘掌柜立刻拱手道“仪宾放心,我们东家绝不是断人财路的之人。所以这次派我来,也是想要先和仪宾拉上关系,这次的马匹价格才会这么低。要是仪宾愿意让小人带些农人和种子回去试验,不论成与不成,我们每年能给仪宾供应两千匹以上的蒙古马,价格比照市价的成五。”

    “两千匹?”李岩沉吟一下,说道“似乎不多呀。”

    刘掌柜说道“仪宾,小人也不瞒您,蒙古那边也不会有太多的马匹贸易。现在蒙古各部都投效了清国,他们各部每年都要给清国进贡马匹,所以仪宾也不要有太高的希望。”

    李岩点头,有了决断。他吩咐道“刘掌柜,你就先在我这里住两天吧。你的伙计们也一样,都住下来,不用急着回去。你给你们东家写封信,让他再准备些马匹过来交易,我跟他换,用粮食换。”

    “仪宾这是何意呀?”刘掌柜紧张的问道。

    李岩笑着说道“也没什么意思,就是想留刘掌柜等人做客而已。你们应该有跟当地官府和军兵打交道的东西吧,也拿出来,我让我的人去给你们东家送信。你们东家要是能亲自来一趟,那就更好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 失措() 
北京,紫禁城,中左门。

    兵部尚书冯元飚在外殿被小太监们小心伺候着褪去了袍服,太监们隔着一步看着苍老的身体,看腋下,腿弯,脖颈这些地方是不是有血疙瘩。

    从二月开始,城中就开始发生瘟疫,身上起这种疙瘩,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死者不计其数。虽然到七月之后,这种疫病开始慢慢消退,可是他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不单单是为了皇帝的安危,也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命着想。

    这种疫病太可怕了,发病三五日就会死去。而且死的极其突然,有的官员端茶送客,然后就摔倒死去。有人打拱作揖,也是一头栽倒就死了。而且传染性很强,京城里全家死绝的不在少数。所以他们虽然不敢接近冯元飚,可是检查的却很仔细,深怕觐见的官员带有疫病。

    冯元飚终于被检查完毕,才被带进了正殿中。要是在平常,有哪个太监敢让官员脱衣,他们直接就把这些侮辱斯文阉货打死了。就是皇帝的命令,他们也照样会坚决反对的。可是现在却不行,他们在自己家里也是要让下人们封闭内外的,毕竟这疫病药石无效,不小心的话只能去见阎王。

    崇祯见到了冯元飚,首先问道:“冯卿,外间瘟疫情形如何了?”

    “疫情已经大为消减,陛下发下帑金之后,城内无人认领的死尸已被巡城军兵殓出城外安葬。”冯元飚回道。

    之后他才问道正题:“朕得到密报,说讨贼将军李岩要造反了,冯卿有何对策?”

    冯元飚有些诧异,问道:“可是周藩仪宾?”

    “正是。”

    “他乃皇亲国戚,为何要造反?”冯元飚皱眉说道:“陛下的消息确实吗?现下李自成据楚,张献忠攻湘,左良玉乏饷,要就食南京。南直隶群盗并起,与闯、献二贼呼应,也就河南还比较安靖。怎么李岩突然要造反呢?”

    崇祯无奈的说道:“据报,他把宗藩的禄米给截留了。朝廷的税赋一点儿都没有给京城解来,连给宗藩的禄米都占去了。宗藩们去找他讨要,是他亲口所说。”

    冯元飚拱手道:“陛下,当此非常时期,还是要慎重啊。边镇兵马已经调无可调,否则不但不能抵挡清兵入寇,就是边墙外的蒙古诸部都能来京畿牧马了。内地兵将,左良玉空有数十万大军,可是畏贼如虎,避战逃遁。黄得功、刘良佐还要防备南直,无力他向。李岩有数万虎狼之师,对闯、献二贼未有败绩,陛下怎么能把这样的宗亲往外推呢?”

    崇祯皱眉,说道:“这些朕自然知道。可是造反之语,是他亲口所说。况且他擅改军制,截留税赋,也是确实无误。他要是渡河直逼京师,总是要有些防备吧。”

    “陛下多虑了。”冯元飚道:“改兵制,截税赋,都是小事。现下朝廷需要的是能及早平定流贼,恢复生产。李岩是周藩仪宾,都能把周府宗藩的禄米用做军资,不是造反,而是忠君之举啊。”

    冯元飚咳嗽两声,之后继续说道:“天下宗藩,何止十万?人人有米禄,朝廷早已负担不起。而且亲藩也没有藩屏天下之作用,从福王始,失陷亲藩十数,没有一个肯出资助饷的,百万钱谷,皆尽资敌。李岩此举,正是给朝廷开了一个好头啊。若是引为成例,朝廷将来能省下一半赋税,募练士卒,恢复生产,都绰绰有余呀。”

    崇祯沉默不语。这些话,朝臣能说,可他这个皇帝是想都不敢想。前两年他想让朝臣们捐钱助饷,也最多只是把主意打到勋戚身上,可是各地宗藩的俸禄他可是没有敢想过停发。那些可都是皇族,都是他的叔伯兄弟。虽然要防着这些亲藩夺位,可是却不能苛待,否则就是有违孝悌之道,是要被万人鄙视的。

    此时王承恩拿着一个奏章进来,递到崇祯的面前。

    而崇祯则是非常不满,呵斥道:“放下吧!没有规矩。”

    王承恩低声的说道:“皇爷,事急报,孙传庭师溃襄阳。”

    崇祯一把将奏折夺过来,打开快速的浏览着。他越看越生气,将奏章摔在龙案上,大声的怒骂:“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数十万大军,瞬间溃散,之前还给朕报捷呢。说什么流贼闻名丧胆,都是骗朕的鬼话!”

    冯元飚无奈的叹息,他之前也是不赞成孙传庭仓促出征的。可是诸臣奏请,皇帝也想早日平定流贼,他终究是无力阻止。

    “陛下,”冯元飚提醒道:“此消息是否可靠?兵部没有收到任何危急的消息。”

    崇祯终于平静下来,情绪低落的说道:“这是李岩的监军牛文炳密奏,河南已经有溃败的官兵进入了。可恨那李岩,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派兵救援,致使朝廷十万大军一朝溃败。朕要治他的罪!”

    冯元飚道:“陛下,能否容臣看一看密报?”

    崇祯一示意,王承恩把奏章拿给冯元飚看。

    冯元飚看完之后,立刻建议:“陛下,现在不能意气用事啊。奏报上说,流贼追击官军,似乎有入陕的企图。若是这个时候治罪李岩,那河南必定不守。流贼下陕西,得河南,若是两路来攻京城,那时就不可收拾了呀。只要李岩还在河南,流贼就不敢轻易东进京师,陛下要三思啊。”

    崇祯生气的问道:“那朕该怎么办?!难道还要给他加官进爵不成?!朕还有东兵,还有京营!”

    冯元飚提醒道:“吴三桂防备清兵尚且力有不逮,哪里能够轻动。京营被瘟疫侵袭,仅留下四成余,守备京师且不够,哪里还能调去办贼?周王最是忠诚,诸位亲藩中唯有周王不吝钱粮,协助守卫开封城。李岩若是造反,周王难道会一点儿消息都没有?陛下还是不要亲信内侍之一面之词,不要酿成大祸啊。”

    崇祯听完冯元飚的话,想到周王的作为,先是点头赞许,可是瞬间,他的脸色就阴沉下来了。李岩可是周王的女婿,现在算是有兵有饷,周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