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云起 >

第216部分

明末风云起-第216部分

小说: 明末风云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无力阻挡朝臣们的反对,这个事情他没有占据道德的上风。他可以将内阁首辅一个接一个的换,他可以把尚书督臣下狱,斩首,甚至是凌迟,但是天下人最多也是有些微词,因为他做的有理。议和这样的大事,他不敢独断,他也同样希望自己在史书中的形象能够受人敬仰,而不是遭人唾骂。

    陈新甲没有看到崇祯的失望,他继续说道:“清国皇帝所图不小,即便是主动来打,也要承担背盟的责任,这对清廷来说也是艰难的选择。否则如何取信朝鲜,蒙古诸部以及为数不少的汉臣?而我大明则可以趁此时机,调集边兵,迅速将中原流贼剿灭。流寇既除,百姓安定,粮饷自然充裕。比拼国力,清国远不是我大明的对手。”

    提到朝鲜,提到了汉臣,崇祯又想起了洪承畴,还有了无消息的朝鲜方面。他问道:“朝鲜还没有消息吗?营救在辽阳做人质的朝鲜世子,计划何时施行?”

    陈新甲一愣,随即无奈的回道:“陛下,此事怕是无从施行了。据传,朝鲜与我有联络的林庆业将军等人已经被抄家灭族,朝鲜现在已经彻底断了与大明的联系。”

    “可惜了,要是能把朝鲜世子救回去,朝鲜就能和大明对清国两面夹击了。可惜啊。”崇祯惋惜异常。自从袁崇焕坐视朝鲜被后金迫降之后,大明就在辽东没有任何优势了。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还功亏一篑了。

    陈新甲低声的奏报道:“此事机密,有可能是洪亨九向清廷泄密的。马绍愉回报说,他看见洪亨九已经剃发了。”

    “不要提那个逆贼!”崇祯暴怒的吼道:“朕对他恩宠有加,他却是将仁义忠节全都踩在脚下!无耻之尤!”

    他更加暴怒的是自己被愚弄。所有人都认为洪承畴必会死难,可是他把祭文都烧了,还辛辛苦苦的亲自去祭奠表彰。最后却是得知洪承畴还活着,而且还投降了清廷。对于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来说,这是莫大的羞辱!

    陈新甲立刻收声,不敢再说。

    “朕会下个旨意给你,”崇祯平复一下情绪,说道:“你回去上个折子,自辩一下。总要给朝臣们一个交代。”

    陈新甲没有领旨,而是解释道:“其实这个事情让众臣知道也好,将来合议成功了,也是要昭告天下的。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清国那里只等着交换了和书和誓书,两国就能正式达成和议了。请陛下早下诏书才是。如今闯贼曹贼在豫,献贼和革左等贼在皖,几成席卷之势,必须尽早调集精锐大兵前去剿抚,方能安定中原。”

    崇祯突然心中恼怒,觉得这是陈新甲在夸耀自己的功绩一般。要是当初按照洪承畴的计划,与清兵对峙,现在的结果会不会好一些?中原依然会是流贼肆虐,可是清廷可能就会退回三岔河以东,朝鲜又站在大明的一边,从旁牵制清国。那么现在是不是就能轻松的调集边军来平定流贼了?

    “陛下,请早下和议之志。”陈新甲见崇祯没有反应,于是又催促一声:“若是错过了此次良会,将来必受其咎呀。”

    崇祯平静的说道:“朕自有决断。”之后问道:“开封城可有消息?周藩可还安好?”

    陈新甲回道:“开封最近没有求援的消息,想来是固若金汤的吧?”

    “朱仙镇大败,各镇损失惨重,开封还能稳若泰山?!”崇祯呵斥道:“此时定是已经被流贼团团围困了!你派人去探查确实消息,另外让孙传庭即刻率兵东出潼关。开封绝对不可有失,周藩绝对不能再陷于贼手!”

    “臣遵旨。”

第四百三十四章 要一个交代() 
等了四天,李岩知道李自成等人带着部队南下,并且拿到了一张从朱仙镇揭下来告示。。xm看到这个旨在宣称他和流贼们已经达成默契的告示,他知道李自成暂时是不会来找他的麻烦了,否则也不用一边帖反间的告示一边又向南撤军了。

    当然,李自成是主动撤军,自然不会快速的南下,而是缓缓的向南进发,把沿途的州县再搜刮一遍。至于那些又被官军收复的县城,他们则是会再次打下来,消灭那里的官军,再次打击那里的豪绅富户,筹集粮草物资。

    尤其是现在带着部队跑到汝宁府的杨文岳,还有在南阳、信阳驻军的左良玉,更是他们这次的重点目标。

    左良玉从朱仙镇突围之后就返回了南阳,虽然他害怕李自成义军的追击,不过这些地方毕竟能解决他的粮饷问题,所以也没有急着撤军回襄阳。他一面让各地的部队派出斥候注意义军的动向,一边尽量搜刮钱粮,随时准备撤退。毕竟他手下有三十万大军呢,没有钱粮可是没人会听他的调遣。

    而杨文岳,先是跑到了睢州,李仲奉李岩的命令,要把他们送到开封去,可是杨文岳的麾下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去。他们刚从虎口里逃出来,自然不愿意再进火坑。鉴于李仲要他们离开的态度强硬,而且已经把他们给围起来了,他们一商量,不去开封了,而是去了南边的汝宁府。那里是崇王的封地,自然也能得到一些粮饷周济,而且暂时避开了流贼。

    李岩立刻让黄得胜集结队伍,突然冲进了城里,在陈永福的部下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冲上了城墙。

    他的部队是早有准备,一上的城墙就开始驱赶那里的守军。那些官军们都是懵懵懂懂,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不过自然是不愿意被人胁迫的。

    “你们干什么?!”一个百总呵斥道。

    李岩的部下才不管什么官职呢,直接几个士冲兵上前,用长枪当棍子一阵抽打,把军官和周围的士兵打倒,然后拿绳子一捆,就又向前面冲去了。

    此时没有警讯,城墙上的兵力不多,只有两百多人。所以黄得胜的三千人上去,自然很快就把整段城墙控制住了。而且他们准备的充分,即便是遇到陈永福手下的反击,也能很好的化解,所以整个过程只有几个受伤的。至于陈永福的部下,那就大多数是伤员了,不过都是皮外伤而已。

    西城和东城的部队想要过来增援,可是李岩这里早有准备,等两边的守军过来的时候,已经在两侧垒好了掩体。而且一顿弩箭发射过去,也让陈永福的部下不敢硬冲了。虽然弩箭是去掉箭头的,可是力道依然不小,有几个被射在头脸上,已经见了血。

    “再敢向前,就要上真家伙了!”李岩的部下大声的警告着。

    而陈永福的部下则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前些天还一起对付流贼的友军,怎么今天突然抢夺起城防来了?他们不知所措,也不愿意冒死冲击,所以只好后撤一段,保持安全距离,并且去通知他们陈大帅。

    等了两刻钟,陈永福终于带着大批部队过来了。不过此时李岩已经把这个南城,包括城门都控制起来了,还在城门口的掩体后面摆了四门大炮,让陈永福也不敢硬来。

    陈永福没有立刻去见李岩,而是黑着脸等着。又是一刻钟之后,高名衡等文官来了,周王府的承政也来了。等人到齐之后,才一起上了东城,去和李岩相见。

    “李岩!”陈永福等人在东南角看见李岩之后,新来的巡按御史严云京厉声质问道:“你想造反不成?!”

    这位巡按御史在黄河北岸待了一个多月,等得了确实消息,流贼不再附近了,昨天才终于敢过黄河,来开封赴任。

    对于这个新来的巡按御史,李岩直接无视了。他对陈永福抱拳道:“陈总兵,之前在与流贼作战的时候,我的部下被你的人炮击,造成三十余人伤亡,你得给我和我的部下一个交代!”

    陈永福淡淡的说道:“误伤而已,李副将不用如此兴师动众吧?我劝李将军最好现在就退兵出城外,否则后果可就严重了。”

    “误伤?”李岩冷笑道:“你的士兵可都是身经百战了,流贼当时离护城河还有三百多步呢,这个理由怕是说不过去吧?”

    陈永福随意的说道:“战阵之上,出现什么事都有可能。”

    “当时的情况是,流贼一个都没伤到,而我在城墙下行进的军阵却是出现了伤亡。”李岩冷冷的说道:“要是陈总兵不给我一个交代的话,李某也就不客气了。我会把四天前在这城墙上的人都找到,希望陈总兵不要阻挠。”

    “李岩!”陈永福怒道:“你不要乱来!攻击朝廷官军,视同谋反!”

    李岩冷笑一声,道:“对了,就是这一条。李某只是找出那伙谋反的逆贼而已,和其他人无干!给你们半个时辰时间,你们不能把人交出来,那李某就要自己去找了!诸位,到时候不要怪李某不留情面!”

    李岩说完之后,就带着亲兵下了城头,回城外的兵营去了。这个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要是不交出人来,那就要开打了。

    “太狂妄了!”

    “目无纲纪,胆大妄为!”

    ……

    众官员都是义愤填膺,纷纷对李岩大声的责骂着。可是陈永福身边的将领们却是很安静,他们相互用眼神交流着,却是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

    陈永福没有听到他的手下一声的请战,哪怕是抱怨都没有一句,他就知道出问题了。他回头看着他的部下,而他的这些手下,除了他儿子,不论是亲近的还是疏远的,都是低着头,没有一个有任何表示。

    “都愣着干什么?!回去准备!把咱们的大炮和火药都拿出来,先把他们赶下城墙再说!”陈永福不满的命令着。

    张参将一抱拳,低声的说道:“大帅,他们已经占据了城墙,咱们打不过的。为了几个人,让儿郎们都跟着陪葬,不值当。”

    “大帅,李岩这是早就准备好了,您看,他们连大炮和虎蹲炮都准备好了,不论是攻是守咱们都吃亏。请大帅三思。”王游击也是抱拳劝着。

    陈永福脸色铁青的看了一眼同样是脸色不好看的陈德,低声的骂了一句“蠢!”,之后在众官员惊愕的眼神中,推开他的部将,气冲冲的下城去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 逼走陈永福() 
陈永福离开之后,众官员也都是快速的离开了。他们可是见识过李岩火炮的厉害,只希望双方能够不开战,否则的话,也只能寄希望他们的衙门能够安全些吧。

    “高巡抚。”严云京对转身的高名衡问道:“你是此地高官,怎能对此等悖逆之徒不闻不问呢?朝廷法度何在?官府威严何存?”

    高名衡无奈的说道:“严巡按,还是先回衙门暂避吧。有什么事情,等这件事解决之后再说。保重。”高名衡说完之后转身就走。

    严云京觉得事态严重,于是跟了上去。问道:“高大人,难道这李岩不听您的钧令?下官来之前可是听说,大人对这李岩可是多有提携呀。”

    高名衡一边往停轿子的地方走,一边无奈的说道:“这也是无法的事情,他的部下心中有气,若是不能化解的话,也再难有奋勇之士。而今朝廷粮饷两缺,也只能结以恩义。”

    “这李岩不是周王府的仪宾吗?何不让王爷出面?”严云京跟在后面,提议道:“朝廷恩养藩王三百年,出些粮饷总是应该的吧。而且陈永福毕竟是宿将,又是总兵官,李岩不过是一个副将,要是无长幼尊卑,怕是将来祸患无穷呀。”

    高名衡点头道:“也只能请王爷调停了。千岁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咱们还是先回衙门听消息为好。”

    “下官随大人同回衙门吧?”严云京在后面问道。他觉得毕竟巡抚衙门的牌子要硬的多,应该是比较安全才对。

    “请便。”高名衡淡淡的回一句,就钻进了轿子。

    李岩回到了城外的兵营,就安心的在军帐中等着。

    “四哥,这样真的能行吗?”李牟问道:“就算是有陈永福的儿子,他也未必会同意。”

    李岩微笑着说道:“咱们已经占了一面城墙,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而且河南地界,还有几个官军?南边那些自有李自成对付,河北的话,侯恂刚被放出来,要他总督保定、山东、河北,还有管着左良玉,没有三两个月怕是集中不起来。”

    李牟突然说道:“哎呀,好像侯方域三月就去了南京。这老小子,有先见之明呀。不过他家的家业还都在归德府呢,正好都罚没了。”

    “这个倒是不必,只要在归德府的人不犯咱们的规矩,就不用动他的家产。”李岩摇头道:“有些家产也好,省的他们没了指望,反倒是更会坏事。”

    其实一个时辰是很长的,足够办成很多事情了。不过一个时辰也是很短的,在不经意之间就会过去。所以陈永福得抓紧时间。他虽然知道这件事是他儿子做的,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