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云起 >

第19部分

明末风云起-第19部分

小说: 明末风云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揖欤愕匠抢锶ィ俊�

    “我跟你说啊,”李岩说道:“乡兵的好处大着呢,有了乡兵的名头,咱们就能在这里安心的发展,不用担心官军的威胁。你也知道,这个时候,流贼势弱,要是咱们没有乡兵的旗号,那会很危险的。”

    李牟不再多说,他们就是被官军打散了的。要不是有清兵的牵制,他们估计早就成了官军报功的首级了,所以他对李岩的权宜之计不是太反对。

第38章 冷眼() 
杞县县城,精白粮行后院。

    “马典史,”李岩对县衙工房马典史拱手,道:“您今日可有消息?”

    典史是不入流的官员,也就是连九品就混不上。他们应该是吏员,和官员不一样,不算是正式的政府公职人员,他们只是辅佐县令,主簿,县丞这些官员来处理州县中的事务而已。官员是可以升迁的,但是作为吏员,最多也就是从帮闲升到典史而已,到顶了也还是不入流。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些吏员都是本地人,而且县官都是读书考试考出来的,一般都没有什么行政管理经验。所以,这些吏员反倒是能够真正的掌控整个州县的运转。就算是上任的县官是个能力强的,但是县官三年一任,而且都是外地人来任官,等县官摸出个门道来的时候,也该专任或者升迁了,而这些吏员们,还是能够继续控制着州县的大小权力。

    时间久了,这些吏员们就形成了地方上的豪强,再加上他们世居其地,相互之间盘根错节,权力也变成了他们家的东西,儿孙相传,把持州县的权力。所谓“任你官清似水,奈何吏滑如油”,除了海瑞那种死脑筋之外,还真是少有县官能斗得过吏员的。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县官和吏员和睦相处,县官继续读书作诗,吏员把州县管好,只要不出大错,那就算是中等考绩,县官等着升迁或是转任就可以了。

    但是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是两个人,也要分出个大哥二哥的。所以吏员们也是有斗争的,因此也就不会形成正真的豪强之家,顶多也就是富豪上几代,就败落下来了。马典史就是这种祖上也阔过的人,但是现在混的都要赚外快才能吃饱的地步了。要说工房,以前还算是有油水的衙门,但是万历之后,县里就没有再动过工修理水渠堤坝了,工房就变成一个鸡肋职位了。

    马典史喝一口茶,之后才说道:“李公子,现在时机不对呀。”

    “此话怎讲?”李岩拱手道:“还望马典史不吝赐教。”

    马典史说道:“现在土匪还没有来,县尊觉得现在的守军已经完全够用了,所以没有再招募乡兵的想法。而且县城的城墙是刚重修过的,坚固高大,县尊更没有增加兵士的意思了。”

    “那要是流贼真的来了,再想增集乡兵也没有机会了吧?”李岩随意的说道。

    马典史笑道:“城里有两万多人呢,要是真的被流贼围城了,男女老幼都上城就是了。只要能坚守一阵,等外面的官军来救就是了。”

    “哦,这样啊。”李岩思考了一下,之后说:“马典史,您看能不能设法,让在下能与县尊一晤呢?”

    “这,”马典史为难的说道:“不容易呀。”

    “事成之后,给典史一石粮食,如何呀?”李岩用粮食来做诱惑。现在蝗虫过境,粮价又涨了,已经到了斗米千五了,一石可是不小的数目了。

    马典史想了一会儿,最后决定不讨价还价了,能主动来做团练乡兵头领的人,手底下应该是有一帮子兄弟的。现在天下大乱,原来被当做奴隶来使唤的军兵们可是身价大涨,还是打好关系的好。

    “每月十六,县尊都会去惠宾楼,吃一餐鲁菜。明天就是十六,可见公子是有福之人。”马典史摸着胡子,得意的说道。

    李岩向马典史拱拱手,道:“那就先谢过马典史了。”

    “客气,客气。”

    第二天中午,李岩和马典史汇合,来到了离衙门不远的惠宾楼。

    马典史带着李岩径直来到了二楼的一间雅间,在门口小心的叩门。

    “不用伺候。”里面的人随意吩咐一声,就没有了声音。

    马典史恭恭敬敬的说道:“县尊,在下是工房典史马惠城。听说县尊在这里用饭,特来拜谒。”

    苏京已经来了两年多了,县里的几个典史还是能记着的。于是吩咐道:“进来吧。”

    马典史带着李岩进去,向苏县令跪下,叩头道:“属下拜见县尊大人。”

    穿着文士袍的李岩没有跪,只是一揖到底,说道:“学生见过县尊。”

    苏县令点点头,道:“起吧。”之后看了一眼李岩,问道:“可有功名?”

    “学生资质驽钝,学无所成。”李岩客气的回答道。他是贡生,可以参加乡试的。不过现在他的功名被革除了,他也不能用李信的真名了,于是只好说没有考取功名。

    苏县令有些不满,一个没有功名的人居然不下跪,真是没有礼数。要是在衙门里的话,早就打板子伺候了!不过这里是酒楼,于是他不再理会李岩,对马典史问道:“马典史,你来这里,有什么事呢?”

    “属下没什么事,是这位李公子有事想要见见县尊大人。”马典史很忐忑的说道。

    苏县令没有说话,等了一会儿,他开始继续吃饭。吃的很斯文,细嚼慢咽的,不再理会两个人。

    李岩没有说话,耐心的等待,直到苏县令吃好了之后,才拱手道:“县尊,学生来这里,是想毛遂自荐的。”

    苏京看了一眼李岩,没有说话,而是慢条斯理的喝着茶。

    “学生虽然读书不成,但是在武事上还算有些心得。现下盗匪横行,正是学生效命之时。而学生手下正好有几个弟兄,所以想请县尊给一份手令,准许学生开办团练,成立乡兵。”李岩继续说着。

    苏京终于开口了,问道:“你有多少人?”

    “五十人。”李岩立刻回答,还把人数提高了一些。

    苏京冷笑一声,没有说什么,继续缓缓的喝茶。

    李岩等了一会儿,发现苏京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兴趣,于是接着说道:“县尊,学生叫李岩,要是需要学生的时候,请派人到西城外七里寨,学生定当效犬马之劳。”

    苏京喝完了茶,食也消的差不多了,什么也没有说,起声离开了雅间。

    马典史看着离开的苏京,有些担忧的说道:“唉,公子,您倒是准备好了再来呀,还要连累我。”

    李岩向马典史拱拱手,道:“谢过马典史了,记得去粮行取粮食。”

    等李岩下楼,经过柜台的时候,小伙计拦住了他,拿着一两银子给他,说道:“雅间的客人说了,饭钱他还能付的起,这个还给您。”

    “赏你了。”李岩没有接,随口说一句,就和马典史离开了。

第39章 乱世生态() 
李岩又驮着一袋子粮食回到了七里寨。这些天,他就是用这样蚂蚁搬家的方式,向七里寨一点儿点儿的运送粮食。谁知道那个‘一斗谷’会不会来呢?要是来了的话,也好让他的寨子能多坚持两天。

    当然,箭矢也是在偷偷的运送出来。杞县有一个弓箭行,李岩就是让这个弓箭行来做箭矢和弩的。当然,弩是管制品种,不能私造,但是李岩给的钱多,而且还提供机匣,他们只不过是做弓身和弓臂这些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已经拿出来了四个弩,这些弩的机匣都是周铁匠按照李岩的要求打制的。它挂炫的钩是双齿的,中间的距离刚好比弩箭的箭杆窄一点点,可以顺势做到固定箭杆的作用,这样弩箭就可以向下射击,有利于城头或是高处防御用。

    这些弩还加上了小握把,这样就可以直接用箭杆作为瞄准基线,有利于精确射击,而且射击的时候也更方便。

    李岩已经在弓箭行里试射过了,效果很不错,弓臂强劲有力。前面装有脚踏的铁环,用双手将弩弦拉到弦钩上,然后把箭放到箭槽里,瞄准目标,扣动悬刀就可以发射了。直射距离达到了五十多步,要是破重甲的话,二十步应该是最好的距离,要是破轻甲的话,四十步也是能做到的。

    李岩还给弩手配备了手套,这样可以使弩手们多次快速的上弦。本来是有宽腰带带着钩子,用来腰张的辅助工具,但是李岩觉得这个东西在行动中可能会造成不便,所以改用手套,使用双手直接拉弦,这样上弦速度似乎更快一些。

    “哎呀,哎呀呀,”李牟拿着弩不停的赞叹着:“好东西呀,好东西!”

    他们来到箭靶处,这是一块儿两寸厚的木板,上面的四支弩箭都穿透了木板上拳头大小的红心,箭头在木板的后面露出一截儿。

    “三十步破重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李仲也是边看边点头,道:“准头很好,练上几支箭就能上战阵了。要是用叠射的话,估计重骑冲击也能挡的住吧?”

    李岩不知道能不能挡得住重骑冲击,但是三十步距离上的连续不断的精确射击,对于没有大盾保护的步兵来说,那就是屠杀。

    “好东西呀,我再射两箭去。”李牟拿着弩兴冲冲的开始向回走,打算好好过过瘾。

    李岩阻拦道:“行了,让下士兵们熟悉一下。换上草墩靶子,这箭头可是精钢打造的,你看看,都顿了!”

    李牟停了下来,只好把弩给了其他的士兵,让赵大同去带着他们练习使用。

    “四哥,不就是那个鸟县令不给咱们乡兵的证明吗?”李牟回来轻松的说道:“他不给就不给,咱们自己弄,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咱们这叫土匪!”李岩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李仲皱眉问道:“二弟,你是不是有什么担心的呀?”

    “是有些担心,”李岩想了一下,小声的说道:“不知道这个蝗灾能有多大范围,还有旱情是不是在今年能好一些。现在都有土匪攻打县城了,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土匪还有流贼肯定是会大量出现的。接下来会是什么情况,你们该都知道了吧?”

    李牟想了一下,说道:“不是还有东虏吗?官兵的主力还都在直隶和山东呢,不会这么快就来剿匪的吧?”

    李岩摇摇头,解释道:“刚看的邸报,东虏已经掉头北上了,要准备出关了。而且杨嗣昌是力主先剿贼,后灭虏的,所以官军很快就会掉头来剿匪了。咱们这几个人,要是没有官军的名号,撑不下去的。”

    “跟着流贼走呀。”李牟轻松的说道:“就凭咱们兄弟的本事,到了哪里,都会给把交椅来坐的。而且咱人头熟,名头响呀,报个号~”

    李岩打断了李牟的话,说道:“流贼没有希望的,恢复生产要多长时间?恢复秩序要多少时间?这中间其他的流贼来攻打抢掠,官军大举来攻击,那不是又前功尽弃了?这样要打到什么时候?难道真的要重现黄巢以人为粮的惨剧?”

    “那怎么办呀?给苏县令点儿贿赂?”李仲问道。

    李岩摇摇头,说道:“不用,那家伙,估计三瓜两枣的看不上。多的,咱们也拿不出来。我给他留了个名,且看吧,杞县不会一直太平下去的,他会用的上咱们的。”

    “什么鸟官,没有一个好东西!”李牟恨恨的骂了一句,就又去督导士兵们去训练了。

    这里只留下李岩还有李仲两个了,李岩问道:“二哥,名号想好了没有,要是弄到了乡兵的名头,我也给你报一个官职。”

    李仲犹豫了一下,道:“算了,就叫李大亮好了,简单,好记。”

    “这个好,一看二哥就是农家子,没有进过学的。”李岩笑嘻嘻的说道。

    李仲无奈的说道:“为了不祸及家族,就算做一个粗鄙的农夫,我也认了。”

    县衙,二堂。

    “县尊,归德府来塘报,说攻击拓城县的‘一斗谷’已经退了。”县丞汇报道。

    苏京点点头,轻抚着胡须,道:“恩,跳梁小丑,胆敢围攻县城,死不足惜!”

    “那,是不是咱们的戒严令也该取消了?守备的将校们都要熬不住了。”县丞请求着。

    苏京想了一下,问道:“那个土贼‘一斗谷’可是被擒获了?”

    “没有,只是退走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苏京一愣,厉声呵斥道:“贼寇不知去向,还敢取消戒严?!合城的父老都等着他们护佑呢!让他们继续戒备!胆敢聒噪,定不轻饶!”

    县丞为难的说道:“县尊,他们是在闹饷啊。已经欠了四个月的饷银了,他们说,要是再不发饷的话,他们,他们~”

    “他们怎么样?!”苏县令一拍桌子,呵斥道:“他们还敢造反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