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有支军队叫北洋 >

第82部分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82部分

小说: 有支军队叫北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簿筒换嵯裣衷谡庋毫奘琢恕�

    就算在退一步而言,慈禧的这一招对与王士珍等人没有什么作用并起不到挑拨离间的作用,但是这下面的军官怎么想可就不一定了。

    这下面的军官们之所以当兵就是为了能够朝上面爬,而在之前袁世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这些下层的军官向袁世凯献出了自己的忠诚,但是现在可就不一定了,慈禧的这一道旨意让这些下层军官继续看到了朝上面爬的希望,所以说即便是王士珍等人还想着和朝廷对抗的话,下面的士兵和军官也是不会答应的。

    这就是利益,**裸的利益,北洋这个体系本来便是因为巨大的利益才聚集到了一起,现在朝廷给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又怎么会继续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北洋效力,朝廷才是目前他们最好的效力目标。

    在这个时代摆在大多数人面前第一位的是利益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忠心,所以说摆在下层的军官面前的是利益,而慈禧的这道旨意恰好符合这些下层军官的实际利益。

    就在慈禧的这道旨意下达之后袁世凯的死讯也正式的传了开来,这样的消息一前一后将不得不让有些人怀疑袁世凯的遇刺和朝廷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了。

    慈禧的旨意和袁世凯死亡的消息是一前一后传到了王宾的耳中,最先传到王宾耳中的是自己成为东三省总督的职位,王宾看着自己手上的谕令有些思索,现在自己已经拿到了自己一直谋求的东三省总督的地位,现在自己是不是该出关呢?

    现在受到诱惑的不仅仅是王宾一个人还有王英楷,王士珍、冯国璋等人也都受到了这个诱惑,于是一个个都开始犹豫起来。

    而在这个消息还没有传过来的时候,王宾一直在为出关做准备,不仅是王宾一个人王英楷和段祺瑞也在做着同样的动员准备,这样的准备尤其是在传出袁世凯遇刺生死不知的消息之后表现的极为明显。

    就以王宾为例,在得知的这一消息之后特意进行的一次军事会议召集各部队的主要将领通知所有的军官做好入关的准备,并且王宾还和部分军官对于出关的作战计划都已经制作的差不多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同意建立东三省总督,并由王宾担任东三省总督的消息从京师传了过来。

    在王宾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王宾对于出兵关外的心思就弱了很多,之前王宾在提议改制的时候便提出了三省合并的方案,只要自己掌控的东三省到时候自己只要把东三省好好的发展一番,这关外的纷乱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等到自己在东三省发展的羽翼丰满了再准备出关这是王宾当初所做出了最好的打算。

    而现在王宾一直所期望的三省改制的方法终于被朝廷所同意了,自己又是第一任东三省总督所以一时之间王宾对于是否出关感到十分的为难,毕竟这一旦出关把清廷给灭了,到时候组建政府又该以谁为尊?

    不出关的话自己则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发展东三省,现在这个自己发展几年之后自己就会是全国实力最大的军阀,即便是到时候朝廷平定了这一次的北洋之乱想要打压自己朝廷也是有心无力。

    首先目前的奉天的经济状况已经自给自足不再需要外部的资金输入,而且这北方的资本主义家都被王宾用利益所笼络到了一起,谈何打压王宾更别说王宾的亲戚王英楷即将担任北洋大臣一职了。

    不过最后让王宾真正下定决心的还是袁世凯的死讯传来,这袁世凯一死北洋的分裂就定下来,这个时候王宾再出关也是拿不到任何的好处的,分裂的北洋没有任何的利益可言,这个时候及时的收手才是最正确的。

    只是可惜袁世凯这个人了,还没有彻底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就离开的人世,此时的袁世凯虽然有着足够的威望并且做出的了许多有利的改革,但是成为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才是最辉煌的袁世凯,既然袁世凯这个死人无法成为大总统了,那么这个位置只有我王宾能够有资格坐的上了,王宾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想道。(。)

第一百五十九章东三省总督() 
于是王宾在接到了关于自己担任东三省总督的谕令之后,立马就表示了会接受朝廷的谕令,随后先是像朝廷上表,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干绝不辜负皇恩,至于王宾在自己的心中是怎么想的,鬼知道。

    王宾在把这份谕令通过电报的形式发送给朝廷之后,又下达了停止军队动员的命令,既然现在已经确定袁世凯死了,自己又何必冒着巨大的风险来为一个死去的人复仇?

    一个死去的人是没有任何的价值的,与其为一个死去的人去冒险还不如去考虑一下,自己之后该怎么去做。

    有这这种思想的人不仅仅只有王宾一个人,此刻远在京师的王士珍也是这么想的,在袁世凯遇刺的第一时间王士珍便带兵封锁了京师,并且还连夜对京师展开了搜查。

    可是王士珍一直都没有找到凶手,而袁世凯此时也一直都是昏迷不醒,看着昏迷不醒的袁世凯,于是王士珍一直都是陪伴在袁世凯的左右,希望袁世凯能够早日醒来主持大局。

    为此王士珍还拒绝了包括陆军部尚书铁良在内的多位大臣和权贵的见面请求。

    可以这样说王士珍一直都守在袁世凯的一旁,还拒绝了各方的会面,王士珍的这一举动已经算的上是对得起袁世凯了。

    本来王士珍在刚到小站的时候,正值他的嗣母病故,面容消瘦,身体羸弱,而且口讷寡颜笑,实在是其貌不扬,所以袁世凯并没有认为他有奇特之处,但是没当议及军事的时候,王士珍则面面俱到,极有规划,因此袁世凯大喜,认为王士珍这个人才可堪重用。

    随即袁世凯开始大力提拔王士珍,而王士珍也感激袁世凯的知遇之恩,一直都紧跟着袁世凯的步伐。

    当初正是因为袁世凯对王士珍的大力提携才有了王士珍今日的成就,所以现在当袁世凯陷入最危难的时候,王士珍也是一直守候在袁世凯的身旁。

    但是人死如灯灭,纵然袁世凯在生前对王士珍是多么的提携,但是人总是要为自己考虑一下的,在灯火通明的医院,王士珍站在在袁世凯冰冷的尸体面前看着朝廷给自己的谕令王士珍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跟在朝廷后面走下去。

    此刻这个叫做袁世凯的男人,面目惨白早已不复曾经的威严,这个曾经编练了中国第一支新军并且将北洋一步步的成为朝堂之上最大的派系的男人,现在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王士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大人,聘卿已经尽力了,现在的北洋已经不再是大人您所领导的北洋的了,所以莫怪职部走出这一步了。”

    毕竟你袁世凯之前对自己再怎么的提携,在你袁世凯遇刺的时候我王世珍已经是在倾尽全力的追捕凶手,并且在这段时间里面王士珍还拒绝了各方的拉拢,即便是来自朝廷的拉拢王士珍都没有理睬。

    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王士珍总得继续当官,不可能因为一个死掉的人就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更何况现在朝廷可是让王士珍担任直隶总督,在袁世凯的恩情和自己的前途面前,王士珍终究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前途。

    北洋之所以因为是一个整体,那是因为有着袁世凯这么一个灵魂性的人物,况且袁世凯的威望也是极大的。

    就好像现在王宾在关外的这个小派系一样,之所以王宾能够指挥自己手下的这三个镇的军事力量,而朝廷却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因为王宾的存在,这三个镇之所做到了一致对外的这一点,那是因为王宾维系着这个集体的利益。

    王宾手下的这些军官因为王宾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利益,而且王宾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有着巨大的威望了就如同袁世凯的对北洋的威望一样,所以这三个镇对王宾的话是言听计从的。

    可是升为灵魂人物的王宾逝去的话,王宾手下的这个小派系就会像现在的北洋一样,个个争权夺利。

    所以说这袁世凯死亡的前提之下,这些一个个原本真正准备出兵为袁世凯讨个公道的军官们必然是会放弃为一个死人讨回公道,转而将自己的前途摆在最前面,不然的话因小失大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说从这一次慈禧的这一招实在是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手段,通过这一招慈禧将需要拉拢的,不管这拉拢过来的人是不是真的效忠于朝廷,慈禧并不在乎这些,没有人管你是否真的效忠朝廷,只要这些被慈禧所拉拢的北洋军官能够站到朝廷这里就行,要知道这年头讲究的能看到的利益,没有人会想知道你内心真正的想法。

    事情到了这一步慈禧并没有抛出对付,只是很简单的将朝廷和北洋之间的矛盾变成了北洋内部的矛盾问题。。。。。。。

    其实到现在事情的重点已经不是在于北洋一系起兵造反推翻朝廷了,而是北洋的内部之争。

    在王宾、王士珍、王英楷、段贵芝等人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之后,很快的就向朝廷表示了效忠。

    王宾等人的态度也是十分的明显,那就是看戏,反正现在自己向朝廷表示效忠其他的事情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而王宾的态度更是朝廷所关心的,王宾的手上可是有着三个镇的军力是不容任何人小嘘的。

    所以朝廷对于王宾的态度是十分的关心的。

    “这关外的王宾现在可有什么举动?”京师里面陆军部铁良的办公室,铁良坐在上方朝下面的属下问道。

    “大人,锦州之前的确和我们所预料的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那王宾确实做好了出兵关外的准备,而且连战前的动员都已经完成,不过在朝廷的旨意下达之后,王宾手下的奉天常备军已经解除了动员的状态,手下的军队也陆陆续续的返回了驻地。”

    “这些情况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难道现在就没什么新的情况?”铁良在听了属下的话之后在心中想道

    “看来这个王宾看来是安稳下来了,这样一来最大的麻烦就已经被摆平了,接下来也就没什么要担心的了。”(。)

第一百六十章准备剿匪() 
可以说在北洋注定分裂之后,王宾就消了出关的心思转而将精力投入了关外的发展,在得到了吉林和黑龙江之后王宾可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再关心关外的事情了,自己这突然多出来的一大片辖区还没有管理好又那里来的心思关心关外的事物!

    这东三省,在清代指的是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在顺治元年清朝定都北京后,便把盛京定为留都,后来,又相继设立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广大地区,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光绪年间,东北的三将军体制才逐渐发生变化,直至最终建立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目前的东三省的建立是具有浓厚的政治因素,同样也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官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官制合璧的产物。

    东三省的建立,加强了王宾对东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关外汉族人口的大量增加。

    况且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就为为东三省改建行省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历经了甲午战争、庚子事变尤其是日俄战争,东三省业已成为列强特别是日本与俄国争夺的重地,面临着被瓜分沦亡的严重危机,“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国容足之地。”

    为了挽救危亡,不使东三省沦为日俄的殖民地,朝廷不得不加强对东三省的统治力度,使其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新政时期,在官制改革的过程中,东三省改制便成顺理成章之事,而王宾作为关外最大的军事力量集团以及朝廷迫切的需要拉拢王宾,所以让王宾来担任这个东三省总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王宾来说这地盘大了人手便又开始不够了,不过所幸朝廷也担心在关外安插属于自己的官员会引起王宾的反感,所以对于关外的吉林和黑龙江的巡抚一职都由王宾自主决定然后在上报朝廷即可,可以说现在的关外在朝廷的默许之下那就是一个单独的微型朝廷了。

    此刻对于奉天的开发可以说已经走上了正途,现在最为关心的便是吉林和黑龙江了,在这之前日本人和俄国人在吉林以及黑龙江都拥有者巨大的利益,双方更是在这两个省份扶持了一些各自的力量,不过这些力量不过就是一些胡子。

    这些胡子投靠于双方,有的甚至双方都投靠,日本人和俄国人在吉林和黑龙江有什么事情要办基本上都是交给这些胡子去办,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几年里面日俄双方所扶植的胡子的数量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少说也有个一两万的数量,为此对于王宾来说剿匪这个老生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