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有支军队叫北洋 >

第155部分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155部分

小说: 有支军队叫北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私底下,双方的侦查部队早就进行了多次的交火,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王宾这一方获得胜利,满清的斥候们往往会被全歼。

    当然最初的时候,全部是以王宾这一方的斥候胜利为主,但是在后来,逐渐逐渐的南方满清的斥候也是慢慢开始成熟了起来。

    往往在斥候的十次交锋当中,满清的斥候总能扳回一两次的面子,从这些方面,王宾这一方的军队主官就明显的发现,满清的军队在一定程度上面有所提升。

    而王宾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当即便知道必然是有列强在后面偷偷的帮助的满清政府训练士兵。

    要知道一个合格的斥候,可不是经过数个月的交锋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这数个月的交锋顶多就是让满清的斥候对于现代化的侦查方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了解,并且开始对斥候这个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但是并不可能完全的掌握,而满清这一方的斥候很明显的,就是有人在为这些满清的斥候传授关于斥候的现代化侦查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在结合满清在到了南方之后,多和日本人以及英国人有所接触,所以不难判断出来,在满清军队里面必然存在这一定数量的日本教官和英国教官。

    不然的话光凭满清那群落后的军事思想,又怎么可能跟得上现代化军队的步伐?

    斥候的不断交火,使得段祺瑞等人对南边的军队有了那么一点的了解,在王英楷所驻扎的山东对面则是端方的两个新编陆军第七镇,以及第五镇。

    而位处信阳、南阳、汝宁这三个地方的陆军第四师、第七师还有第八师的状况可不是太好。

    河南的最南面作为突出来的一块,四面环敌,即便是王宾都不得不在河南放上了三个师的军力才能够放心。

    河南的最北部地区直接面临着来自湖北、安徽、陕西三个方面的敌人,尤其是段祺瑞从斥候的探查中得到情报,在信阳的最前方,满清军队便有三个镇。

    安徽和陕西则各有一个镇,直接将王宾手下三个师的军力全部钉在在河南南部,无法从防守的任务当中脱离出来。

    而其中的信阳则是更为重要,此刻驻扎在信阳的便是段祺瑞的第四师,也只有让段祺瑞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亲自坐镇,才会让王宾有所放心。

    段祺瑞自从坐镇信阳之后,自然也是提高了警惕,每天都不断的派出斥候,尽管斥候的损失比较高,但是还在段祺瑞接受的范围之中。

    为了更好的了解敌人的情况,段祺瑞还特意向王宾申请了一个侦查大队的编制,汇集军中的侦查好手归属段祺瑞直接管辖。

    对于段祺瑞的这一请求,王宾自然没有反对,于是在段祺瑞的手下便多出了一支师直属侦查大队。

    这支侦查大队每天都将搜集到的敌军动态送到后方,而这些动态在经过整理之后,都是由段祺瑞的副官李大同亲自送到段祺瑞的办公室里面。

    此刻段祺瑞便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看着桌子上面的地图,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当中,思考者,如果他是南方满清的指挥官,一旦决定进攻的话,自己会从那里发起攻击,为自己这一方形成一个有利的开局。

    就在段祺瑞模拟进攻态势的时候,突然之间自己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听着这颇有节奏的敲门声,段祺瑞原本在脑海中所思考的一些战术步骤顿时被打乱了。

    不由的,段祺瑞的眉头便紧皱了起来,感到了一丝的不快,不过既然有人敲门,那么就必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决断的。

    当即,段祺瑞纵使是自己的战术思考被打断了,但是还是用他那中气十足的语音说道:“进来。”

    话音刚落,这门便被李大同推了开来,段祺瑞的副官李大同手上拿着一份公文慢慢的走到了段祺瑞的面前,开口说道。

    “师长,这是前方侦查大队刚送过来的文件。”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大同朝着桌子上面看了一下,发现桌子上面正摆着一份地图。

    地图上面,还残留着许多圈圈画画的痕迹,一看就是刚刚才画上去的。

    一看到这样的情景,李大同就知道似乎自己进来的时间似乎有些不太对。

    但是此刻还是硬着头皮站在桌子面前,将侦查大队所送来的文件递了上去。

    文件刚递到半空中的时候,段祺瑞便直接拿了过来,刚看到文件上面的内容,段祺瑞原本有些皱起来的眉头变得更加的紧皱。

    即便是站在段祺瑞面前的李大同也是感觉到了一丝丝的严肃,顿时在心中想道:看来这一次侦查大队所送来的文件里面所讲的必然是什么难事。

    李大同所想的内容的确是对的,在这侦查大队送过来的文件里面只有寥寥几句,总体来说就是掌握在满清手中的义阳三关最近多有不安,似有清军在不断增兵。

    信阳这个地方,古称义阳,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两大山脉会合处,自然形成三个险要隘口。东为九里关,西为平靖关,中为武胜关,又由三关为豫楚分界,与信阳互为首尾,东西呼应,因此得名“义阳三关”。

    三关均为南北来往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又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此三关互为犄角,地当南北要冲,南襟江南,北蔽中原,与郡城势如首尾,自古为南北兵争的首夺要隘。

    其中的武胜关更是尤为的重要。

    武胜关位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北距河南信阳45千米,是河南省与湖北省间的交通咽喉。

    此关雄踞于峡谷之中,地处险要,扼控整个通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城墙坚固。

    用一句最为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满清的交通动脉京汉铁路便是要经过武胜关,欲克湖广之地,则必先下武胜关。

    武胜关的重要性,代表着在王宾和清廷决裂的初期则必须要拿下,但是奈何身为湖广总督的陈夔龙并不是一个傻子。

    当即便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军队,及时的进驻义阳三关,将王宾死死的堵在了河南无法南下。

    而没有拿下义阳三关,则代表着王宾必须时刻警惕清廷在义阳三关的动静。

    不然的话,王宾也是不会让自己手下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段祺瑞亲自坐镇信阳,防备义阳三关清军的举动。

    这侦查大队所送来的情报,提及清军在义阳三关有所异动,并且认为清军极为可能是在增兵,又怎么不会让段祺瑞有所担忧,这清军是不是想要朝着信阳发动攻击。(。)

第三百零七章义阳三关() 
多谢书友panggeyu一大早的打赏了。

    看到如此的情报,段祺瑞先是在自己的心中思虑了片刻之后,这紧皱的眉头才终于是慢慢的舒展了开来。

    李大同看到这一情景,顿时就知道肯定是师长想出了什么办法,不然的话这紧皱的眉头是不会舒展开来的,就在李大同还在这么想着的时候,段祺瑞的话已然在他的耳边响了起来。

    “传令下去,让军队加强戒备,晚上的巡逻哨增加一倍,还有告诉侦查大队务必要仔细的将义阳三关的具体情况探查出来,此外将这个消息传给执政,还望执政早做准备。”

    “那师长,我这去告诉通讯连。”

    在段祺瑞吩咐完之后,李大同立马说道。

    随即李大同便离开了段祺瑞的办公室,而段祺瑞的目光在李大力离开的之后,便死死的钉在了武胜关上面。

    武胜关目前已经成为了段祺瑞心中的一根刺,只要义阳三关一天还在满清的手中,河南便一直都会是四战之地,使得自己必须钉在这里。

    就在段祺瑞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盯着地图思考自己该如何面临这一情况的时候,李大同也是来到了通讯连里面,将段祺瑞的吩咐告诉了发报人员。

    很快义阳三关异动的消息,便以电文的形式送到了王宾的手上。

    而王宾的此刻也是刚刚从马自楷的情报部门中得知,在南方的满清朝廷当中,北伐的声音开始逐渐的多了起来。

    结合这一次段祺瑞所发过来的电报,王宾基本上可以确定距离满清的北伐已然不是太远。

    义阳三关的异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王宾便顺手将这份电报交给了在自己一旁的王英楷,想要看看王英楷对这份电报有什么看法。

    王英楷这一次来执政府是在和王宾商量山东的防务问题的,却没想到刚到这里才坐下来,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劲爆的消息。

    看着手上的文件,王英楷也是没有想到南面的清廷竟然如此的急躁,不过半年的时间,最多就是让他们整合一下军队,使得军队能上战场而已。

    至于到了战场上面能有多少的战斗力没有人之后,可偏偏这满清就是这么的急不可待,新军才训练好几个月的时间,一颗北伐的心就早已按捺不住了。

    看完了手上的文件之后,面露难色的王英楷先是斟酌了一下语气之后才缓缓的说道。

    “按照情报部门上面的内容,先是满清朝廷当中传出了北伐的消息,随后便是义阳三关出现了异动,照这样看来,这即便是满清还没有正式下达北伐的命令,但是这北伐已然是成定局了。”

    而王英楷之所以面露难色,则是因为这北方目前正在蓬勃的发展,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只需要再发展个三四年,不一年就行了。

    到时候自己这一方的华夏宪政政府简直就是吊打南方的满清不要太轻松,王英楷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有着根据的。

    别的就不说了现在北方的军队,将近半数都是上过战场的,在战斗力上面便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还有完整的兵役制度,和大规模发展农业,到时候军队数量都是保质保量的上来的,经济方面也是可以支撑起长时间的作战。

    还有这个什么预备役军队,可以充分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武装力量,吊打满清不成问题。

    而现在呢,随着满清的这些举动,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暂时停止,还有靠近战场的河南山东等地,老百姓不知道要蒙受多少的损失。

    经济方面不知道要承受多少的压力。

    “王叔说的没错,这满清的即便是还没有发布北伐的通告,但是这一切也都要快了,这一次我想听一听对这一次满清的北伐王叔有什么建议。”

    王英楷一听这话,琢磨的一下之后才说道。

    “这个建议嘛,倒是可以重点防范河南,河南的位置处的不是太好,偏偏整个河南南部突出来一大块,和南方诸省中的四个省都有所接壤,整个河南的南部都不是太好防守。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要怪老夫当初只是一个心思的想着拿下河南,却没有将心思放在如何防守河南,白白将义阳三关给放弃了,等到想起来的时候,这陈夔龙却已然先老夫一步,派兵占领了义阳三关。

    不然的话只要义阳三关在我们的手中,河南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如此的被动,不得不朝里面投入三个镇的军力平衡局势。”

    王英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多有懊恼,不怪乎王英楷如此懊恼,义阳三关堪称南北门户,只要当初拿下了义阳三关,现在所被动的就是满清而不是自己这一方。

    王宾见王英楷如此懊恼,当即也是安慰了一下。

    “王叔不必如此,这义阳三关的白白放弃小侄也是有一定的责任,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三关的重要性。

    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没什么用了,倒不如好好的商议一下怎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北伐。”

    一边说着,王宾便一边将自己身后的帘子给拉了开来,这个帘子刚拉了开来,所露出的并不是一扇窗户,而是一张占据了小半个墙壁的巨幅地图。

    地图上面,对于目前的南北两方的局势有着一定的记载,清军在南方大致的布防情况在这上面也是被标记了出来。

    从这张地图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河南信阳的正对面是义阳三关,驻扎着满清陆军第九镇。

    后面的湖北更是在武昌周围驻扎大约三个镇的军力。

    这三个镇随时可以通过京汉铁路运抵义阳三关,对河南的南部地区展开攻击,根据刚刚得到的情报,王宾又站在板凳上面在义阳三关那里标记了一个问号,表示义阳三关的具体军力发生了不变化,而且不知道义阳三关的清军数量是多了还是少了。

    而王英楷在看到了王宾的这一举动之后也是有些惊讶,万万没有想到在执政府里面还有这么一副精细无比的地图。

    而且从地图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