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神探-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打着郑志民高声骂了起来:“你个挨千刀的,你要不要脸?自己家的牛不认得吗?你昧着良心赖俺的牛还说我赖你的?”
“啪、啪、啪。”陆清用力的拍了三下桌子才把场面给震住,这公堂真比大集市还自由了,居然敢在公堂上骂人?
周宁微转头看向陆清,他伸手悄悄的把惊堂木往边上推了推。啪啪的用手拍,手不疼吗?
陆清抓起惊堂木用力的狠狠一拍,‘啪’的一声吓得两个老头子心都跟着一激灵。
“威武~”衙役们齐声的又一次喝起了堂号,噼哩啪啦的水火棍又一次乱戳了起来。
这套仪式不只是宣告开堂了,审案的时候也常用,主要作用就是警示下面跪着的人,再不老实就要挨板子了。
“大胆刁民!”陆清真是动了气,好心好意的帮他们分牛,他们没一个领情的,还在公堂上吵闹。若不是周宁还在大堂上坐着,陆清非打他们一顿板子不可。
“你们两家丢了两头牛,现在找回一头就两家分分,等那头找回来再分分,有什么不好?”陆清觉得自己都公允到家了,这两个刁民简直的不知好歹。
两个老头子谁也不敢说话了,所谓敢怒不敢言,跟挨板子比,这牛不要也罢。
陆清哼了一声,开口说道:“既然你们都没有异议了,签字画押下堂去吧。”陆清不耐烦的一甩袖子,跟这帮刁民生不起气。
两个老头子哆哆嗦嗦磨磨噌噌谁也不动地方,心里都极不情愿又不敢说出来,生怕被扣上一顶咆哮公堂的帽子。
周宁微笑着开言问道:“你们觉得他判的如何?你们服气吗?”
他们能服气吗?但是他们不敢说啊,都吭哧瘪肚的,想说又不敢,不说又不甘心。
周宁鼓励他们道:“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大胆的说,什么都不用怕,老爷给你们做主。”
“断的不公。”洪兴大胆的说了一句就把头死死的低下,虽然他不知道陆清是什么人,但他总知道站在上面的人是他惹不起的。
“我不服气。”郑志民也表了态,也一样的把头低下,生怕惹恼了陆清会惹祸上身。
县太爷说会给他们做主,但是谁不知道当官的翻脸比翻书快?他们都想独占这头牛,谁也不想分一半给另一个人,这才大着胆子说出了心里话。
再多的怨言也不敢多说了,说多了谁知道会怎么样呢?两个人都是一样的忐忑,心里跟装只兔子似的乱蹦。
周宁冲陆清一挑眉毛,陆清也不服气的翻了个白眼。陆清就不信周宁还能有更好的办法来分这头牛。
他开口对周宁说道:“他们两家争一头牛,牛也没有记号,谁都证明不了牛是自己家的,我给他们平分,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周宁淡淡的望着下面的人,两个老人家几乎是倦成了一团,衙役们都像泥塑木雕的一般,衙门口外黑压压的人头数也数不清。
云江县的百姓有个爱好那就是有事没事到衙门口转转,衙门一升堂,便立马聚过来一群人围观。
周宁断案十桩有八。九桩是开门公审的,除了涉及到一些机密内容的要案,都不会关上门私审。
别的县衙可没有这么高的公开度,十桩案有七八桩是关门审的,一来是当官的要跟百姓们拉开距离,保持神秘感才更有威严。
二来这里面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猫腻,公审会有许多的麻烦,审的稍有不公之处便会被百姓们传扬开去。
周宁从来都公审,他不怕百姓们胡言乱语,如果百姓们有所质疑,甚至可以在衙门口外大声的喊嚷。
只要周宁听到了,多半会解释一番。他力求每一桩案子都让所有的人心服口服,不能服人的县官不是个好县官。
“百姓有纠纷自然前来找官府解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却从心里不耐烦,你心都不正怎么能替百姓排忧解难?”
周宁的表情并不严肃,但用词很重,说得陆清浑身燥热,脸‘腾’的一下就红了。他的确是从心里就很不耐烦,但他是真的用心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周宁这样说他,他觉得很不服气。
“大人”陆清是有话就说,他也习惯了周宁对他的纵容。“你说我心不正我认,但我没有因为不耐烦就不帮他们解决问题,是他们自己不愿意好好分牛。”
第170章 县台亲临()
第170章县台亲临
陆清不是不想替百姓解决问题,而是这个问题根本就无解,他们不同意平分一头牛就是无理取闹。
周宁淡然的一笑,反问道:“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个,你可愿意把自家的牛分给别人一半?”
“那他们谁能证明牛是自己家的?”陆清指着两个老头子,气的他都快哭了。陆清最喜欢的事是摆谱,最喜欢在人前显贵,结果被周宁当堂训斥,脸面都丢了个精光。
周宁不是不给他面子,而是要看什么事。他今天小骄傲可以惯着,明天他骄纵无度还惯吗?
周宁就是发现陆清身上有了小毛病,才故意在人前训斥他,为的是让他长点记性。让他肚子里也装着一颗为民着想的心,心里只装着周宁一个人的陆清境界太小了。
心里只有主子的陆清注定了一辈子就是奴才,再骄傲你也是人下人。周宁要让他成长起来,周宁对他的感情不是主与奴,他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成为怀着仁德慈爱之心的名医。
周宁并不希望陆清一辈子只侍候他一个人,陆清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会离开公子,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就是侍候公子一辈子,他心里从来不装别人。
“他们要是能证明还来告状么?”周宁侧过头看着陆清:“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名正言顺的领回自己家的牛才来击鼓告状的,他们求的是让官府替他们主持公道,替他们分辨出牛到底是谁家的,而不是找个人替他们把牛给分了。”
这些道理不用人说陆清也懂,问题是他们两家都是养牛的,他们都没办法分辨出牛是谁家的,都找不到有力的证据说明牛是自己家的,让陆清怎么办?
这件事换到谁的身上谁也是束手无策,看来这公堂之上的确没有真正简单的事情。他们自己解决不了,他们村里的保正也解决不了,他们来县官大老爷做主,县官也没养过牛,让县官怎么做主?
陆清讲道理肯定是讲不过周宁,他无奈的叹口气:“好,你有本事你给他们分明白了,你能认出牛是谁家的吗?”
“什么都做不到还做什么父母官?”周宁是没养过牛,但是周宁头顶着乌纱,身穿着官袍。
做一天父母官就得为百姓们解决一天的难题,送到他面前的哪有容易解决的事。话说好解决的事谁跑到大堂上来说?那真是吃饱了撑的了。
周宁慢慢的站了起来,吩咐一声:“打道明月村。”
陆清鼻子一皱,这么点小事还要亲自往明月村跑一趟?至于的吗?堂堂县令为了替百姓分一头牛,从县城跑到乡下?
“真去啊?”陆清见衙役们都开始准备了,他直直的盯着周宁,你是犯傻了吗?你还没吃饭呢啊。
“当然真去,你以为当县官坐在公堂上动动嘴就行了?不去看看怎么知道牛是谁家的?”
周宁给百姓办事从不拖延,吃饭也好,睡觉也罢,那都是私事,私事永远不如百姓的事重要。
陆清二话没有,撒腿就往后衙跑。门外的百姓都在纳闷县官大老爷身边的人怎么跑上了呢?
不一会儿陆清提着食盒又跑了回来,衙役也都准备好了,上堂来请周宁上轿。周宁缓缓的从公案后走了出来,陆清拎着食盒跟在后面。
周宁钻进轿子,陆清把食盒递了进去,然后吩咐一声:“起轿。”
轿夫们熟练的抬起轿子,陆清又吩咐一声:“慢着些,稳当点。”
“是。”前面的轿夫应了一声,快与慢都取决于前面的轿夫,后面的轿夫就是跟着前面的节奏走。
百姓们纷纷的竖起大拇指,交头接耳的称赞起他们的县台大人。大人竟然连午饭都没吃,升堂问案也就罢了,还直接去明月村给他们解决这么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轿夫们都习惯了周宁在轿子里吃饭,他们走的很慢也很稳。外面的随行的人也不用快走,好在明月村不远,一共就二十多里路,再怎么慢有三刻钟也到了。
县城里闲着没事的百姓有许多爱看热闹的,也远远的尾随在后面。
明月村的人都知道老郑头和老洪头进城告状去了,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竟然把县太爷给折腾来了。
保正得到消息一拍大。腿,骂道:“这两个老混蛋!把县太爷整来一头牛够吃的吗?”
县太爷带着二十多个人过来,你不得管顿饭?县太爷亲临这是多大的荣幸?杀鸡宰羊是家常便饭,看来这头牛小命不保了。
前任师爷的家就在明月村,所以前任知县可没少来明月村。保正一看到官轿进村了,腿肚子都转筋。
每次知县驾到,他都得忙前忙后的围着转,吃的喝的不说,他还得出去给找戏班过来。
前任知县不喜欢窑姐儿,就喜欢戏子。明月村保正在师爷的指点下最知道如何投其所好,是以明月村保正也没受什么罪,只不过他得不到什么好处。
这种人前装孙子,又出工又出力又出钱的活谁愿意干呢?不干又不行,干得不到好处,不干就有小鞋穿了。
周宁是第一次来明月村,正是看他们表现的最好时机。保正赶紧的吩咐下去,该准备什么准备什么,动作都快点。
县太爷来得如此突然,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他慌忙中想起了前任师爷陈福明,虽然他现在退休在家了,但他也跟着这位县太爷好几个月呢,他应该是最知道县太爷喜好的人。
“快把陈老爷子请来,快快快。”保正慌忙中随便抓个人就往外推,那人挣扎着在门外站住脚。
“陈老爷子没在家,晌午就进城了,县衙来人给接走的。”
“啊?”保正一时发了懵,这不抓瞎吗?“那就先准备宴席,杀鸡宰羊可好的造。”
保正不能再磨蹭了,他朝着官轿的方向一路小跑前去迎接县太爷的大驾。周宁刚一进村子就下了轿,他站在村口向里望着。
保正一看县太爷的轿子落下了,心立马就提了上来,这官威这架式这谱摆的比前任可大多了,看来这个新县太爷更不好侍候啊。
第171章 找牛搭牛()
第171章找牛搭牛
前任县太爷好歹的官轿会一直走到村里,这新任的县太爷在村口就下轿了。听说新任县太爷脾气很不好,把清河村的保正给弄得倾家荡产。
明月村保正越想越怕,脸上扬着不掺假的热情,心里就像揣着多少只兔子似的忐忑。
“明月村地保王世平参见大人。”王保正像朝拜似的一躬到底,整个身体弯成了大大的问号。
周宁慢慢的吐出两个字‘免礼’,王世平慢慢的直起腰来,脸上堆笑的拱手作揖:“不知大人前来,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不知者不罪。”周宁站在村口向村子里望着,村庄院落也都还整齐。明月村虽比不得清河村富裕,却也还说得过去。
王世平见周宁原地站着不动,也不知道他这是何意。来了自然是应该进村的,他要坐轿有轿,要走路有脚,难不成等着谁背他?
“大人,先去我家中落脚吧。”王世平也不知道大人匆忙前来有什么事,反正不管什么事都得先去他家吃饭,这是程式化的套路了。
王世平心里不住的埋怨郑志民和洪兴这两个老头子,找回来一头牛本来是好事,偏偏两家争抢,还闲得跑去县衙告状。
这下让县台大人逮着借口过来了,连吃带住的用不上三天一头牛就算报销了。升斗小民就是鼠目寸光,这么简单的账都算不明白。
周宁并没有去他家的意思,周宁没有理会他的话,而是开口问道:“郑、洪两家都养了多少头牛啊?”
王世平虽然是明月村的保正,却也不知道他们两家具体养了多少头牛,只知道他们两家的牛都不少。
他抬头见郑志民和洪兴就在官轿后面,他赶紧的冲他们俩一挥手:“过来!大人问你们都养多少头牛呢。”
周宁问的是他,他把球抛给了别人。郑志民和洪兴急忙走上前来,分别回答道:“我家养了三十一头牛。”、“俺家有二十七头牛。”。
周宁‘嗯’了一声,两个老头子自觉的向后退了一点。周宁看着王世平说道:“身为一村保正连村民家养了多少牛都不知道么?”
“我哪知道谁”王世平的话脱口说了一半,又急忙收住了。他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