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三国-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深了,马双的军帐中,他独坐着看着兵书,这么晚了,他还坐着,那是因为他知道有人会来找他。
邓艾来了,带来了一壶烧酒,为马双满上,白日里马双对他使的眼色,他很明白,他明白他需要替马双来做一些事情。因为马双拼命救了他一名,他需要还马双这个人情。
“公子,末将伤势未愈,以酒代茶敬公子一杯。”
“士载且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饮茶乃君子之风。”
“好,公子请。”
两人稍微品尝了一下热茶,便含笑将茶水放下,马双呵呵一笑道:“这是姐姐赠与我的莲子心,士载觉得如何?”
“入口有些苦。”邓艾如实地回答道,
“哈哈,士载真是诚实之人,的确如此,这莲子心所泡的茶水,初饮苦涩,但是续第二杯热水后,品尝起来就有些甜味了。”
“哦?这莫非就是古人常说的苦尽甘来。”
“哈哈,的确如此,莲子心就如人生,当你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可能一开始是苦涩的,但慢慢的就会品尝道快乐,当你真正成功的时候,会被那份喜悦占满心。”马双说着话,食指轻轻地沾了些茶水,放在嘴上轻轻地吸允了一下。
邓艾看着眼前的马双,他实在与马鸿长的太像,甚至比马鸿还要好看些,眉目间传来的气质让邓艾心中很是安静,这一刻他看着马双,好像他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这就是一个领袖的气质吗?天生的领袖气质。
“士载,你觉得姐姐人如何?”
邓艾嘴里含一口茶水,突然间听到马双这么说,嘴里的茶水差一点喷了出来,慌忙道:“不错,不错。”
马双心中一笑,果真如此,邓艾果真对他同父异母的姐姐马凤兮有些爱慕之心,所谓日久生情吗?邓艾在马鸿膝下学习的时候,经常与马凤兮一起练剑,虽然一开始马凤兮喜欢的是姜维,姜维拒绝了婚事,邓艾不能开口对马鸿说这档事,也许就是这个原因,现在邓艾老大不小了,还是光棍一个,就连比他小的姜维都已经成家了,娶了孟获的女儿。
看来,是要想个办法撮合邓艾和姐姐马凤兮了,相比马凤兮与我的关系还是不错,尽管她是马益的亲姐姐,但是马益和她的关系却并不融洽,这都不是关键,若是能够撮合姐姐和邓艾的婚事,那么邓艾便将会感激我,照着目前的形式来看,邓艾、姜维、张嶷、王平、狐笃这些年轻的将将领在未来都将是楚国的栋梁,姜维从一开始他就选择了放弃,因为姜维一开始就被马鸿培养成了马益的死忠,而邓艾还有机会。
“姐姐自从被姜维拒婚之后,现在年龄都不笑了,还未曾嫁出去,士载你觉得,姐姐”
马双故意把话没有说完,看着邓艾,邓艾老脸一红,看着马双多啊:“这个,这个,在下恐怕配不上公主。”
“嗯?士载你说笑了,你文武双全,才智过人,有哪家姑娘不为你倾倒,姐姐与你认识依旧,对你可是很有好感。”
“当真”
邓艾一说出这句话,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马双哈哈大笑,知道有戏了,虽然现在马凤兮对邓艾确实没那么感觉,但是现在马凤兮对别人也没有什么感觉,对于被马凤兮称作是丑驴的庞宏庞统的儿子相比较,邓艾还是顺眼一点的,庞宏现在有意追求马凤兮,庞统还向马鸿提出了,但马鸿只说了一句话,去问问我女儿怎么回答。
马双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和马凤兮一起在后花园闲逛,看到庞宏一脸笑容地走过来,马凤兮一脸嫌弃的眼神,他永远都记得。
“士载,你且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此次班师回朝后,我定会多多为你创造机会。”
邓艾嘴唇干燥,喝了口茶水润了润喉咙道:“公子,难道今日,你招我来,不会只为此事吧?”
马双呵呵一笑道:“当然不是只为此事,父亲可没说过要放过孙权的家人,姜维却说不要动手,斩草要除根,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更何况是为了帝国除去后患。”(。)
第三六三章:春意()
邓艾知道了马双的目的,看来始终还是躲不过了,毕竟马双是他的救命恩人,马双为了救他,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邓艾深吸一口气道:“这件事情,由我替老师去做,以报老师的恩情。”
马双看着邓艾,过了良久,才开口道:“士载,我并不是让你去做这件事情的。”
邓艾以为马双只是推辞一下而已,就继续说道:“邓艾愿意去做。”
马双摇了摇头道:“我找你来,只是和你商量一下对策,并非让你去做这件事,就算去做,你也不能去做。”
“可公子你更不能去做。”
“我知道,所以我才会和你商量一下,你看王伉这人如何?”
邓艾瞬间便明白了,马双是想要拉拢王伉,让王伉去做这件事,现在王伉为张嶷副将,但也独自领一军。
“狐笃师兄与王伉是好友,狐笃去北地的时候,曾写信给我,让我没事去帮他看一看王伉,我曾去过两次,与王伉也算相识。”
“那么你看让他去做这件事如何?”马双说道。
邓艾点了点头道:“我去找他。”
“好!”
王伉跟着邓艾见了马双,没有拒绝马双的要求,毕竟现在的他就像被当做是一块破抹布遗弃在了墙角,无论如何他都需要做一些显眼的事情来证明他的存在,若他替马鸿铲除了后患,也是为马双做了事情,他便会获得马双的信任,与王子走近,对他还是有许多好处的。
第二日夜,王伉率兵夜闯入张昭、虞翻家中,逮到孙权长子孙登、次子孙虑,当场斩杀,俘虏孙权长女孙鲁班,此女孙鲁育,献给马双。由于时间关系,现在孙权剩下的儿子们还没生出来。
王平和张嶷对王伉的作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姜维也没说什么。
马双营帐。
马双微笑着坐着,看着眼前的一对姐妹,孙鲁育年龄还小,不过和他四弟马扬差不多的年龄,前些日子听到马扬死亡的消息,他也很震惊,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一个五岁的孩子会自杀,后来他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马扬不是自杀,只是好奇孙尚香为什么将匕首刺进胸膛里,他只是重复了孙尚香的动作而已,年少的无知,这令马双也曾惋惜。
“小育儿,过来。”马双拍了拍手,示意孙鲁育过来。
孙鲁育躲在孙鲁班的怀里,一脸紧张地看着马双,不敢说话。孙鲁班跪在地上,咬着嘴唇紧紧地抱着孙鲁育,战战兢兢地看着眼前的这个眉目清秀,长相极为俊俏的少年,这少年比她年长两岁,她曾听说过他的名字,若真按关系来算,这和她毫无血缘关系的少年,是她的表哥。
“别害怕。”马双慢慢地走到孙鲁班面前,弯下腰伸出手轻轻地揉了一下孙鲁班的脑袋,然后蹲下来,微笑如水地看着孙鲁班怀里的孙鲁育,伸出手轻轻地揉捏了一下孙鲁育的脸。
孙鲁育看着眼前这个浑身散发着温暖气息的大哥哥,抬头看了一眼孙鲁班,然后伸出手抓住了马双的食指。马双微笑着将孙鲁育从孙鲁班的怀里抱出,然后轻轻地用脸蹭小鲁育的脸,揉的孙鲁育咯咯直笑。
孙鲁班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他的两个兄弟就死在她的面前,年少无知的小妹还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她却了解,她已经十四岁了,本来父亲将她许配给了周瑜的长子周循,只是还未到出嫁的年龄,父亲就败亡了。
“别跪着了,地上凉,坐过来。”温暖的声音传了过来。
孙鲁班不敢违抗,只能站起来凑过身子,低着头,跪坐在马双旁边,马双哄着孙鲁育,伸出手又轻轻揉了孙鲁班的脑袋,笑道:“我会吃了你不成?靠近点。”
孙鲁育或许是受到了惊吓,被马双一哄便睡着了。马双将孙鲁育放上床,用被子盖好,然后又坐在孙鲁班身边,看着被冻得一脸苍白的孙鲁班,解下长袍将孙鲁班裹住,手指有意无意间地划过那嫩白的脖子。
“你怕我吗?”
孙鲁班战战兢兢地摇了摇头。
马双看着她的衣服有些破烂,手臂上还有些轻伤,便拿出药膏轻轻地为她涂抹着,手指慢慢撩起她手臂上的衣服,那双手轻轻地往上滑动,在她的手臂上轻轻滑动,那手指仿佛带着火焰,被那手指划过,孙鲁班只感觉心中一阵激荡。他的头凑得更近了,从嘴里呼出热气在她耳边缠绕着,慢慢地恐惧之意在心中退去,一股热气在心中燃起,那热气冲荡着她的心。孙鲁班明白了,若是现在她能够将她这没有血缘关系的表哥服侍好了,说不定她能够活下去。
她抬起头看向少年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
真是一个小狐狸精,从一开始看到你就知道你是一个小狐狸精,哼哼,果真如此。马双在心里暗道,手指托起孙鲁班的下巴,然后慢慢地往下滑动,手指从她的下巴滑到嘴唇,从嘴唇滑到鼻尖,从鼻尖打了一个圈慢慢地向下滑动至那胸前的隆起,轻轻地用手指一弹,少女轻轻地呻吟声撩动了少年的心弦。
他慢慢地解开她的衣服,一对雪白耀眼的峰峦跳进他的视线,肌肤好象绸缎般,光滑修长的玉颈,挺拔的***坚挺富有弹性,顶上是两粒粉红的樱桃。紧闭的长长的眼睫毛,标致的脸庞,真美!少年深深的咽了口唾沫,轻轻地将其懒腰抱起,抱到了床上。
“妹妹在。”
“没事,她睡得很死,看不到的。”
“你要轻点。”
“嗯,成为我的女人。”
少女媚眼朦胧地看着少年,将他的头拉向她的胸脯,他的脸贴在她的胸脯上,不自觉地她那修长的纤纤细腿勾住了他的腰。
哼哼!还真是有趣,这个女孩还真是有趣。
春意、暖意、爱意,渐渐地驱散了空间里的寒意,少年的动作慢慢加大,连吸吮、弄舔的速度和力道也同时加快加强,雨点般的吻在****落下,好似恨不得把她吞下去一般,她意识逐渐混乱。(。)
第三六四章:制度()
一个穿越者成为王,心中所想的定然是包括制度的改革,马鸿成为了王,他是聪明人,当然不会想直接把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跳跃,更不会逗比的去搞什么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种东西在这个时代就是用来搞笑的。
用什么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是封建社会地位最牢固,再说这个时代也没有资本主义萌芽。马鸿将自己关在宫殿内的这些天除了收战报就是想着怎么改革制度,他在脑海里思虑着如何改善制度。
首先是人才的制度,先朝的人才制度都是被淘汰的人才制度,也是不完善的人才制度,之后历史上将会出现的最出名的人才选举制度不过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玩死自己的隋炀帝杨广的科举制。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的现象,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如何选官的问题上斗争激烈。曹**后,曹丕在采纳陈群的创议后,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实际上只是曹丕向门阀屈服的一种表现,曹操一辈子都在搞门阀,轮到曹丕搞不动了,只能想门阀低头,陈群就代表门阀提出了九品中正制,曹丕无奈接受。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
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
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完全服务于贵族的,两晋之时朝政基本上是由贵族门阀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