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一凡人 >

第37部分

明末一凡人-第37部分

小说: 明末一凡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萌肽诘模裉炷耸腔屎笫俪剑邮馨俟俦砗兀獠旁市硗獬冀础�

    此刻杨云正站在游廊中,身旁是等候朝贺的大臣,众大臣都是身穿朝服,唯独杨云身着平民衣衫,很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

    杨云自己也觉得别扭,悄声问张国柱:“大哥,朝贺什么时候开始?”

    张国柱低声道:“这会儿估计皇后正在接见命妇,一会就到咱们了。”

    杨云枯站了一会,太监出来请见,随众人进去,皇后坐得远远的,也看不太清,只觉得亲近不足,威严有余。

    完了又随百官一起看了会戏,咿咿呀呀的也看不太懂,真个百无聊赖。安乐公主与大玉、小玉等人登台将上次的木兰辞又演了一遍,直把后宫诸妃和朝廷命妇们看得目瞪口呆,叫好不迭。皇后也是很是欢喜,直说今日这生日过得精彩。

    直到午时,崇祯才匆匆出现,和前来朝贺众人打招呼。几日未见,崇祯变得愈发苍白憔悴了,杨云远远看去,简直形销骨立,说话也显得中气不足。不知这几日发生了什么事情?杨云也没处去问。

    好容易熬到朝贺结束,张国柱还有些公事,二人约好晚上再见,杨云便独自回家。

    过了申时,大玉、小玉,李玉凤也由宫中之人送回杨云府上,她们姊妹三人目前也暂居杨云府中。

    列为看官莫要惊奇,杨云何样人物?自然不会同女子有不清不白之事,三位女子寄居杨云府中实乃事出有因。

    上次选美风波后,孙府台自是被革职问罪,并牵连出一包窝案。李尚书也因此事发,被判入狱抄家,于宅中起出奇珍异宝无算,仅白银就有两千万两之巨。其胞弟李凤栖的凤栖楼也被查封,姑娘们顿时流离失所。不仅如此,崇祯为整顿吏制,下令严查官吏狎妓,一时风声鹤唳,各处青楼也因此大受影响,纷纷关门歇业,暂避风头。杨云因她们三人届时要去宫中为皇后祝寿,不便在外抛头露面,暂时收留在府中。

    此乃闲话,按下不表。

    三位姑娘回来后,都是兴高采烈,大呼今日算是大开眼界,还进了乾清宫,见了皇上皇后。又掏出皇后赏赐的一些小玩意儿互相攀比了一番,杨云只是微笑不语。

    直到戌时张国柱才匆匆赶来,杨云在院中备了酒菜,与他坐下共饮。二人吃了几杯,张国柱突然放下酒盅,想了一想,摇头晃脑地说道:“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得意须尽欢。”

    杨云听了踏前言不搭后语的两句诗,忍不住哈哈大笑,说道:“大哥今日怎么变得文绉绉起来了?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张国柱也是嘿嘿笑着说:“皇上总说俺老张太粗了些,叫俺抽空多看看书,改了这说话粗野的毛病。只是俺老张看见书就头疼,字也认不得几个。索性请了一位老夫子在家中给俺讲书,俺也听不了几句就见周公去了。

    三弟的才学是极高的,俺便去问三弟如何是好。三弟教了俺一个法子,每次开口前先背上一首诗,这诗要和心中想说的话有关系。知道今日要喝酒,临来前朝让老夫子教俺背了几句和酒有关的诗。

    三弟,你觉着大哥刚才那两句诗如何?”

    杨云听他说完,直笑得前俯后仰。二人调笑了一阵,杨云正色问道:“大哥,看皇上似乎瘦了不少,不知为何?”

    张国柱放下酒盅,问道:“二弟也看出来了?”

    杨云道:“已经瘦的不成形了,如何看不出?”

    张国柱说道:“皇上近日龙体欠安,众太医也是束手无策,真个愁死个人。三弟,皇上有疾乃是机密,莫对外人提起。”

    二人说话之时,恰逢大玉走过来为添酒,自是听了个清清楚楚,大玉也不说破,添完酒便退下回到房中。

    宅中有了这些姑娘们,杨云的饮食起居自是被照顾得没话说,张国柱与张扬每日得闲也是来蹭吃蹭喝,杨云府上便热闹起来。

    这一日,张国柱又来吃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国柱问道:“二弟,皇上银子也划过来了,交待之事办得怎么样了?”

    杨云答道:“正在考查中,此事难啊!一时半会,何处去找那如此利丰的买卖。此话可是皇上让你问的?”

    张国柱叹了口气:“俺老张不过随口问问。皇上如今哪还有心思来过问此事,他身上这病倒是越来越重了。”

    杨云吃了一惊,问道:“究竟是什么病,来得如此之凶?”

    张国柱道:“这病症俺老张觉着其实也无甚稀奇,自上次从你府上回去后,皇上便觉得有些寒热不定,身上时冷时热的。传太医来看了,说是受了些风寒,不碍事的。开了两剂药吃了,当日便好了些。谁知第二天又严重起来,脸都瘦了一圈,说是身上越发冷起来,而且睡觉也不好,老是做噩梦,白日里也是心神不灵。又传了个太医来看看,吃了一剂药,好了些,第三日便又是如此。

    如此这般,反复不定,已经有了小半个月了,总是时好时坏。皇后过完寿,便一日不如一日起来,索性茶饭不思起来,到了昨天便连床也下不了了。药也吃了一大堆了,太医院一并医生都是抓耳挠腮,束手无策。”

    杨云听得也是叹气连连,心中有事,二人这酒便吃的没滋没味起来。叫家人上了饭来吃了,草草收场,张国柱告辞离去,不在话下。

    随后连着几日都未见张国柱身影,杨云便有些担心起来。他虽与崇祯交情不深,皇上却待他如挚友,如今病势沉重,杨云心中也很是焦急。

第六十九章 夜召() 
话说崇祯得了这无名寒热之症,到今日也有了近二十天光景,这日一早,崇祯觉着好了些,便吩咐今日朝会恢复。

    他强撑着起了床,勉强进了些水米,由太监搀着来到奉天殿。群臣行了君臣之礼,说了些保重龙体之话,崇祯又如常问了些各处政务。正欲退朝,崇祯突又问道:“兵部尚书杨嗣昌何在?”

    一文弱老者站了出来说:“臣在。”

    崇祯问道:“西北匪情近日如何?朕听说你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很有几分成效,已将流贼各部围了起来。今次务必不可托大,将流贼尽数剿灭。”

    此话一出,杨嗣昌却不说话了,群臣皆是一片默然。崇祯心中一凛,心知必有变故,脸色便沉了下来,厉声问道:“朝堂之上,有何事不敢直言?不怕朕治你们欺君之罪?”

    群臣面面相觑,杨嗣昌无法,只得跪下道:“回皇上,昨日得报,闯贼李自成部已突围成功”

    崇祯猛地站起,面色一片苍白,忽然感觉一阵眩晕,双腿发软,复又跌落坐龙椅上,强压住心中怒火问:“突围闯贼共有多少人马?”

    杨嗣昌抖抖索索地回:“尚不明确,谣传有十万,估计没有这么多。”

    崇祯又是一惊,恨恨问道:“那你估计有多少?”

    杨嗣昌:“具体数目以前方塘报为准,臣不敢妄言。”他停了一会,看崇祯脸色不善,又结结巴巴地说:“臣估计三四五六万是有的。”

    崇祯冷笑一声:“好一个三四五六万,朕问你,突围流贼今日流窜至何处?”

    杨嗣昌不敢直视皇上,低着头说:“据报已进入河南境内。”

    崇祯听闻,如遭晴天霹雳,喃喃说道:“好一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未将流贼剿灭,反将贼部引进了中原。中原若是糜烂如西北?朕不杀你,你又有何面目活在人间?”

    崇祯身上本来有病,此时气急交加,竟然昏倒在龙椅上,众臣顿时慌了手脚。太监过来又是掐人中,又是灌参汤,这才慢慢醒转过来。

    崇祯醒后精神十分萎顿,脸色越发苍白起来,朝众臣挥了挥手,有气无力地说了散朝吧,由太监扶回寝宫。

    又是一日水米未进,到了晚间,病势就变得凶险起来。整夜噩梦连连,时而梦见高迎详狞笑着看着自己,时而梦见流贼攻破了京师,时而又梦见自己被凌迟处死,嘴里也开始说起胡话来了。门外一群太医焦头烂额,商量会诊方案。皇后见他如此,也心急如焚,站在一旁以袖拭目,泪水连连。

    忽的,崇祯一声大叫:“张国柱呢?叫张国柱来,给朕杀尽这帮逆贼。”

    皇后心中一惊,对太监说道:“快传张国柱入宫。他身上有一股煞气,叫他来给皇上定定神。”

    张国柱紧赶慢赶来到宫中,崇祯正闭着眼睛,脸上一片惊惶,嘴里胡言乱语道:“不要杀朕,不要杀朕,朕要做一代明主”

    张国柱见皇上这般模样,想到昔日皇上对他的总种种赏识,封官赐剑等等,心中一阵悲痛,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了。强忍着哽咽,握住崇祯的手,说道:“皇上,张国柱来了。皇上不用怕,有我在,谁敢动你一根毫毛,我必活拨其皮,生食其肉。”

    崇祯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虚弱地说道:“国柱来了,朕刚才看见高迎详又活过来了,提着剑要杀朕。有你在,朕心中总算踏实了些,你就在这陪着朕吧!”

    张国柱点了点头道:“我就在这守着,皇上你睡一会吧。”

    太监又急急端上药来,张国柱服侍着崇祯一口口喝下,不知是药力上来了,还是张国柱身上真有一股煞气,崇祯就此安静下来,沉沉睡去。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这日一早,张扬来杨云府上,也无甚事,二人坐下闲谈。张扬突然神秘起来,问道:“二哥,听闻皇上龙体欠安,病得十分沉重,可有此事?”

    杨云心中一惊,故作镇定道:“三弟这话从何处听来?”

    张扬一笑:“二哥莫要如此,此事京师已是人人皆知,你与皇上布衣之交,岂有不知之理?”

    杨云只得点点头:“没想到这消息竟传开了,是有此事,我也是听大哥说起来的。前几日说是病情有些反复,不知这几日好些了没。”

    张扬又说道:“小弟听说似乎又重了些,说是已经卧床了。前些日子在二哥府上还是风采照人,怎么突然就生起病来了?”

    二人正在唏嘘感慨,张国柱却火急火燎地来了,也不打招呼,站在门口就说道:“二位兄弟都在,快随我走,皇上召你二人入宫。”

    二人心中皆是一惊,不知皇帝所传何事??若是仅传杨云倒罢了,他是皇上布衣之交,而张扬与他一面之缘,话也未曾说过几句。莫非要追究上次花魁大赛之事?

    张国柱在前策马疾奔,张、杨二人紧随其后,也无暇说话,不多时已来到宫门。三人进了门,自有太监过来盘问,张国柱脸色黑的吓人,一脚将其踹开,自怀中掏出一面令牌,吼道:“皇上御赐金牌在此,给我滚开。”

    太监跌坐在地上,目瞪口呆看着三人急急进了宫门。三人一路疾行来到皇上寝宫,崇祯正卧在御塌上,双目紧闭,眼窝深陷,呼吸急促。皇后站在一旁拭泪,太子年幼,不过六七岁,一脸惶惑的站在御塌前。

    杨云心中一阵感慨,皇上这病果真如外界所传,如此严重。心中更加疑惑了,重病之下传我二人来,究竟所为何事?

    张国柱走近塌前,轻声说道:“皇上,国柱的两个兄弟来了。”

    崇祯睁开眼睛,无力的点了点头,说道:“众人退下吧,皇后和太子也先出去侯着。”

    待众人退去,偌大的宫中只剩下御塌上的崇祯与张国柱三兄弟。崇祯勉力想要坐起来,使尽挣了几次都未成功,说道:“张国柱,你扶朕坐起来。”

第七十章 托孤() 
杨云看得心中凄然,说道:“游大哥躺下吧!”

    崇祯惨然一笑:“杨贤弟,没料到朕竟如此不堪起来。张扬也来了,你第一次进宫,朕便是这般模样,简慢得很。”

    张扬忙回道:“皇上召见,张扬荣幸之至,何来简慢,请皇上保重龙体,早日康复。”

    崇祯摇了摇头:“朕的情形你们也看见了,这一关不知能否过去,只盼祖宗保佑了。”

    三人听罢都是默然无语。崇祯又说道:“朕此时召你们进来,你们心中一定很疑惑。张国柱,你出去叫人搬三张凳子进来,坐下听朕慢慢跟你们说。”

    三名太监悄无声息的放下凳子,又低着头倒退着走了出去,三人斜欠着身子坐了。崇祯叹了口气说道:“朕自十九岁登基,到今天也快十年了。朕自登基之日起,便立志要做一代中兴之主,今日看来这愿望是实现不了了。”

    杨云不善言辞,心中有话却说不出来,倒是张扬不惧场,说道:“皇上正直年富力强之际,如此微疾轻恙,不必过于悲观。安下心来细细调养,定能康复起来。”

    崇祯沉默了片刻,又说道:“都说做皇帝好,普天之下莫非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