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一凡人 >

第16部分

明末一凡人-第16部分

小说: 明末一凡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ㄑ俊�

    杨云本没有这个意思,听他如此一说,反倒不好意思起来,随口说道:“雕个杨柳风吧。”

    青年也不多问,取过一节竹筒,刀走龙蛇,不多时就已刻好,递给他说道:“公子看看,可还满意?”

    杨云道了声谢,接过一看,寥寥数笔,有干有枝,柳条弯垂,似动非动,真如有微风吹过一般。当下连连说道:“好!非常好!”

    青年羞涩一笑,轻声说道:“公子这画题命得好,寻常人都是让刻些花鸟鱼虫,人物诗词,唯独公子要刻个杨柳风。这一个风字,意境就全出来了,对刻工要求也就高了。所谓画树容易,画风难。”

    杨云不过随口一说,青年却说出这一堆来,仔细一想,又确是如此。杨云觉得青年很是不俗,两人又攀谈了一阵。

    原来青年家住西山脚下,家中尚有父母二人,一家三口靠几亩薄田过生活。青年自幼时起就爱画画,家中无钱买纸砚,平日里只得用笔蘸水在青石上作画,只是画作无法保存,心中难免遗憾。

    他家屋后有好大一片竹林,郁郁葱葱越发越多,慢慢竟然发到整个山腰都是。靠山吃山,家中器物多为竹制,有一日看得厌烦了,就用小刀刻在竹器上刻了些山水人物,家中老爹看得欢喜,心中却很凄楚,含着泪说爹爹无钱给吾儿买纸画画,就在竹子上画吧,胜过这青石万般,吾儿将来也能有个念想。

    青年自此就迷上了这竹刻艺术,日日在家刻山刻水,刻人刻物,几年下来倒积累了一屋子竹刻。老爹担到集上,胡乱卖上几文铜子,换些油盐酱醋回来。青年农闲了,也来城中刻些竹筒换钱,也算学有所用。

    青年若是生在在现代,那就是民间艺术家,奈何在明朝只能做个乡农。杨云听得心酸,掏出二两银子交给青年,他却涨红了脸说兑换不开,竹筒就送给公子了。杨云强按着叫他收了,青年又送他几个较好的竹筒回家做笔筒用,杨云只得抱了一捧竹筒回家。

    让杨云用毛笔,自是强人所难,家中没笔,就不需要笔筒,一堆竹筒放在家中也没甚用处,慢慢也就忘了。

    又是一日,杨云吃得烂醉会到家中,腹中如火样烧将起来,只想盛碗凉水喝。也是吃醉了酒,杨云晕头转向的居然找不到杯盏茶壶,心中焦灼,看到桌上几个竹筒,索性取过来一个盛水喝。

    一连吃了三筒凉水心中才舒坦了些,杨云看着手中的竹筒,心中一动。若是用竹筒来装酸梅汤和果子露,不就成了现代的瓶装饮料。如此一来,他的产品就可以走出杨柳风,面向更大的市场。杨柳风也将从茶水铺变为饮料生产商,灌装后的酸梅汤和果子露可以运送到各地销售然后,然后就坐着数钱吧!

    想到杨柳风将成为未来的可口可乐或康师傅,杨云胸中激动万分,奈何酒意上涌,先睡一觉再说。

第二十九章 易拉筒() 
次日醒来,又是一天浑浑噩噩,直到晚上杨云才记起昨日的宏伟计划。于是又在脑中回想了一遍,所有环节都无懈可击,可惜有个致命缺陷——瓶盖,心中便泄了气。

    现代瓶装饮料之所以成为快速消费品,是因为其便携易带,价格低廉。生产过程中的密封和包装成本十分低,几乎可忽略不计。按杨云的计划,竹筒造价不贵,手感轻盈,可以作为塑料瓶的代用品。但没有塑料密封瓶盖,饮料易泼洒,还会与空气接触,容易变质变味。若是不解决密封问题,一切计划只是痴人说梦。

    在明朝,人们携带饮用水或酒常用的是水囊,水囊由动物皮或膀胱制成,出水口用塞子塞住。塞子和出水口不能完全契合,中间有缝隙,达不到绝对密封效果。且水囊造价昂贵,美观度低,用做饮料包装不现实。

    另一种液体密封技术是装坛泥封,主要用作酒精类易挥发饮料的密封保存。白酒装坛,坛口用泥封,待封泥干透,即可达到密封效果。这种方法密封度高,住古代小说中常说的拍来开泥封就是这种东西。但在竹筒上封上一层泥巴,也太倒人胃口了,而且泥封干透也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这种方法用来密封酸梅汤也不实际。

    只能知难而退了,杨云无奈的摇了摇头,准备吹灭蜡烛上床睡觉。蜡烛已快燃尽,烛台中的烛泪盈盈欲洒,瞬间又凝固成蜡块,心中又是猛的一动。泥封不行,何不用蜡?

    哈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云顿时睡意全无,在屋内翻箱倒柜,找出一张包点心用的油纸,又将竹筒注满水,用油纸盖住开口端,口小纸大,超出瓶口的油纸顺着竹筒折下。再点燃一根蜡烛,待烛火烧旺,将烛泪缓缓滴到油纸上。蜡烛凝固快,不多时已将油纸和竹筒密封起来。又等了一会,待蜡完全凝固,拿起竹筒摇了一摇,只听见筒内水声哗哗,果然滴水不漏。

    先前滴蜡时,特意在油纸上留了一个小角没滴,捏住纸角轻轻往上一揭,油纸韧度高,不易撕破,带动整个蜡封,瓶口齐齐整整就开了。

    看着满满一筒水,杨云有些佩服自己的天才创意。油纸防水,蜡烛凝固快,且干净美观,二者一结合,真乃化腐朽为神奇,无意间解决了饮料密封这个大难题。

    心中激动,一夜无眠,好容易挨到天亮。杨云闭门谢客,在店内反复试验。

    风义山见他油纸、竹筒、蜡烛摆了一大堆,暗暗奇怪,忍不住问道:“云儿这是做甚呢?”

    杨云递过一筒密封好的酸梅汤,说道:“风大伯尝尝。”

    风义山接过摇了摇,问道:“这竹筒倒是很精致,里面装的何物!如何开启?”

    杨云捏住油纸角,向上轻轻一揭,瓶口洞开。风义山觉着有趣,说道:“此法甚妙,云儿胸中奇技巧心如此之多,老风佩服佩服!”

    杨云心中得意,说道:“风大伯,这叫易拉筒,是我发明的,将来咱们的酸梅汤和果子露可以装在这里面卖。”

    风义山心头疑惑,问道:“店中各色饮品皆由杯盏来,且盛销售颇佳,为何舍本求末,用这什么易拉筒?”

    杨云胸中丘壑风义山如何能知,向一个古代人解释瓶装饮料的市场前景,想必他也不会相信。杨云并不多言,只待来日方长,震他一震。

    瓶装饮料的无菌灌装很关键,但明朝显然没有消毒灭菌的条件,杨云只得尽可能的做到干净卫生了。而且明朝没有食用防腐剂,究竟竹筒装的酸梅汤能保存多久?他心里也没底。

    杨云决定先做个实验,他将十个竹筒洗净,再用沸水蒸煮,达到杀菌效果,待其自然晾干。准备灌装的酸梅汤熬制时则尽量避开污染源,煮沸煮透后再灌入竹筒,最后油纸封口,滴上蜡封。

    封装完成后,杨云每两日打开一罐,看看有没有变质变味。直到开到第八个竹筒,也就是第十六天,竹筒中的酸梅汤才有了些许怪味。看来竹筒装的酸梅保质期只有十六天,达不到现代饮料动则保质半年一年的效果。也就是说,从灌装到消费者饮用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十六天。虽是如此,也比杨云心理预期值高了不少。

    这一日,杨云雇了一辆骡车,来西山寻访刻竹筒的青年。行至山脚,远远只看见一大片竹林,青青葱葱一直蔓延到半山腰,附近没有人家,唯独山脚下有两三间瓦房,想必就是青年的家了。

    青年久居山下,少有人来,看到杨云来访,心中很是高兴。老爹老娘也出来见了,吃了一盏自制的竹叶青茶,青年又带杨云参观了他的作品。只见满满一屋竹筒,数以千计,上刻花鸟鱼虫、飞龙走兽、人物山水真乃一间竹雕博物馆。竹筒以清漆涂刷,经年累月依旧青翠欲滴,色彩鲜艳。

    参观完毕,杨云道明来意,托青年再刻一些那日摊上所刻的杨柳风图案的竹筒,图案旁再加上杨柳风三个字,数量为二百个。青年心中高兴,自是满口应允,约好三日后取货,又留杨云吃过饭,二人才分手道别。

    有话便长无,话便短。

    两日过后,青年居然和老爹驾了一辆驴车来到杨柳风门口。杨云心中惊讶,请二人进店坐了,父子各饮了一盏酸梅汤。原来杨云那日自西山归来后,青年便开工刻他所交待的竹筒。同一图案刻得多了自然熟练,加之家中竹筒都是现成,不消几个时辰,二百个竹筒就已经刻好。

    杨云差伙计卸下竹筒,细细一看,二百个竹筒尽是一般粗细,一般高低,图案也是不错分毫,如流水线生产出来一样。杨云心头高兴,给父子二人结清工钱,又多给了些脚钱,老爹自是眉开眼笑,不住作揖,青年站在一旁,面色微窘,却是微笑不减。

    送父子二人出来,杨云又交待青年和老爹多锯些竹筒备用,不日再去定货。青年微微点头,老爹千恩万,谢辞别杨云去了。

第三十章 惨败() 
竹筒准备好,杨云又依上次的方法封了二百罐酸梅汤,放在杨柳风售卖。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业绩惨淡,直到过期销售不足半数。

    风义山看在眼中,找了个机会风,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对他说:“云儿,你风大伯做了一辈子生意,我劝你不要折腾这什么易拉筒了,费时费力还不讨好。咱们做好店中的生意就够了。”

    若是风义山没有此番话也就罢了,如此一说,反倒激起了杨云的斗志。为何现代社会瓶装饮料大行其道,在明朝却行不通?为何可口可乐、康师傅能做成的事业,我杨云却不行?杨云当下也不接话,心中却暗暗较上了劲。

    虽然杨云穿越前不过是便利店的一个店员,但出于职业敏感,对商品营销多少有一点见解。他这几日茶饭不思,脑中一直在分析失败的原因,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世上的事就怕较真,这么思考了几天,还真让他总结出了点东西。

    第一,新产品推出,广告和推广力度不够。

    杨柳风的崛起靠的就是广告宣传和推广。当初用的是张贴广告海报的方法,明朝人没见过广告海报,初见觉得新鲜,争先来品尝,于是获得了成功。而在此之前,人门对商品的了解靠的是口口相传,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过是商家的自我安慰的借口罢了。

    在现代,新产品上市必须要配合广告,很多公司已经是产品未上广告先行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品牌众多,要是贸然推出一个新品而不配合广告推广,很快就淹没在众多的同类商品中了。就连可口可乐、康师傅这些老牌一线公司每年都得花大笔资金来做广告,找代言。若是广告一停,销量必定蹭蹭下滑。

    第二,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认可度。

    明朝人没有见过可以随身携带的饮料,对灌装饮料不太理解,明明可以用杯盏来喝的东西,为什么要用竹筒密封起来喝?

    而且人们的消费习惯还停留在以实用性为主导。以酸梅汤为例,杯盏所盛的和竹筒装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多了个竹筒包装,价格肯定会变高,人们不愿花更多的钱来买包装。

    当时人们出行,若是口渴了,那就忍着,等到达目的地再喝水,没有体验过瓶装饮料的舒适性和便携性。

    杨云总结出这两条,明白自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并不是所有的现代商业规律都适合古代,将现代的成功方案照搬到古代也有可能行不通。

    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杨云开始行动了。他这次信心满满,斗志昂扬,誓要将易拉筒饮料推广开。

    杨云太渴望成功了,以前看穿越小说,主角穿越到古代,要么建功立业,要么封侯封王,他可不愿一辈子当个茶水铺掌柜。连杨云不愿与之为伍的张国柱都混成二品重臣,他更不能甘为人后。就算达不到如此高度,也不可让风义山小瞧了自己。杨云在心中对自己说,要么不干,要干就大干一场。

    杨云再次来到西山,找到竹刻青年预付了定金,交待父子二人每日只管在家制作杨柳风竹筒,有多少他要多少。财神上门,自然讨喜,父子二人欢天喜地的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广告推广了,这个简单,有现成的经验,无非是找人画海报,拿去去书局印刷后再沿路张贴。

    于是杨云再次前往鸡爪胡同,寻访林画师,行至一半,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你道是为何?原来杨云一路走来,发现街头巷尾早已被广告海报所包围。杨云这才知道,自从他上次张贴广告取得成功后,众商家纷纷效仿,一时间海报广告漫天飞。他也算引领了一次潮流,明朝已提前进入广告时代。

    杨云仔细一看,有的海报上画着一锭金灿灿的元宝,上书“昌隆银号,通兑天下”,这是钱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