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清 >

第76部分

逆清-第76部分

小说: 逆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绰和诺那小子和咱们家业算是有些交情,就去他那里好了!”

    “卑职得令!”

    许奇宁随即便告退上马,意气风发的指挥队伍一行朝荆州方向进发。

    襄阳府府衙,李克青大步迈进了这座鄂西北重镇的治所,高大堂皇的衙门里的衙役官吏早已逃散一空。偌大的一个襄阳府衙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正当李克青还在衙门内四处走马观花时,一名光复军士兵来报:“大将军,在后堂花园中捉到安襄荆郧道道台浦霖了!”

    “哦?浦霖竟然还没逃走?”

    听说浦霖被活捉,李克青顿时来了兴趣,想看看这堂堂的满清正四品道台到底是什么模样!

    “带上来!”

    不一会儿,一个体态丰盈,身穿满清四品官服的胖子被带上了李克青面前。

    “跪下!”

    光复军士兵朝浦霖大声喝道。

    “哼!我乃大清朝廷命官,怎能向贼寇反贼下跪!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浦霖把头往旁边一扭,一副誓死不从的样子。

    “哦,浦大人看来还挺有气节,要真杀真剐起来,不知道对鞑子朝廷的忠心还有几分,我很好奇!”

    李克青瞥了浦霖一眼,平静说道。

    虽然李克青言语间表现的很平静,可是听在浦霖的耳朵里,产生的动静却犹如一颗大石头丢到水里,激起圈圈涟漪。

    浦霖现在非常后悔,本来在房中早就准备好了三尺白绫,准备一死报君恩,可是犹豫了许久却还是对自身的性命恋恋不舍,迟迟未能动手,直到光复军士兵冲进房中将其活捉。

    此刻,听李克青的语气似乎要对他用刑,下黑手,这痛楚自己哪里受得了,早知道如此,先前吊死在房中算了,省的死前遭罪。

    想到这里,浦霖脸上的肌肉不由抽搐起来,额头上的汗直往外冒。

    “跪下!”

    就在浦霖失神的那一刻,身后的光复军士兵一脚踢在他的腿关节上。

    “哎呦!”

    浦霖受痛,下意识就跪在了地上。

    浦霖的异动一丝不差的落在了李克青眼中,心知这浦霖也是个惜命的主儿。

    对于这些被抓的清军官员到底如何处理,李克青很是头疼,这些人都有一些治理地方的能力,不过人品很成问题,而且大多都怕死。

    将他们都杀了吧!平白让李克青得个杀降的罪名,到时候名声传出去,满清的官员遭遇光复军后,那还不抵抗到底,甚至以死相抗。不杀吧!李克青任用这些人在军中任事也不放心,这些人思想上还心向满清,随时有生变的可能,着实让李克青难办。

第一百二十四章 集中营() 
突然,“集中营”这个概念从李克青脑中冒了出来。

    将一些仍然心向满清的满清官员、士绅等俘虏统一关押看管,对待冥顽不灵的一些顽固分子,直接杀掉了事。

    对于思想转变,想要投诚反清的官员和士绅给予一定的时间考察,经过严格改造和审核过后的才能为我所用。

    李克青旋即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张元松,张元松大略听清楚后,一拍手道:“这个主意好,既解决了俘虏的处置问题,还能起到宣传反清思想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为咱们所用。”

    再确立了建立集中营关押满清俘虏之后,李克青又将被满清禁毁的“扬州十日”“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等后世满清入关黑暗史历史知识,暂编成册,定位“集中营”的教材。并让军中文采好的人编撰驳斥满清所谓统治“正统性”的理论书籍,一同在营中广为宣讲,以滴水石穿的功夫日以继夜的轰炸。

    除此之外,李克青还决定将这些关于满清大屠杀的小抄本和驳斥满清统治合法性的书籍广为印发、宣读,光复军每占一地就要宣讲这些满清屠杀、奴役汉人的黑暗史,驳斥满清统治合法性,让广大百姓和知识分子了解到其黑暗面,打一场舆论战争。

    关于“集中营”的第一任主官,李克青决定就由投降过来的原襄阳知府顾駉来担任,这人文学素养好,口才也不错,而且其是满清知府出身,在整个光复军中就再合适不过了。

    看着底下跪倒的浦霖,李克青决定先将其关进集中营交给顾駉处置,于是便让士兵将其带出去暂时关押。

    襄阳大牢里一处昏暗的监舍中,叶文泰和唐延敬二人默然无语的靠在墙上,脸上并无表情,想到杀头的日子快要临近,对于生还也不抱任何希望,二人也都释然了。

    此刻牢房中还有一名犯人,看样貌是一个年约三十多岁的中年儒生,是前几日从另一处监舍转到此处的。

    那儒生叫汪和同,听说是举人出身,因写了什么反诗被拿进了大牢,被判了个斩立决。下了牢房后,儒生却不像叶唐二人那般静静的躺在角落里,而是垂头丧气,天天就在那喊冤。

    叶、唐二人对汪和同的举动视若不见,除了刚开始聊过几句,平日里很少和他说话,只是死气沉沉的躺在角落,满脸死气。

    牢房安静得可怕,除了偶尔从其他监舍传来几声犯人痛苦的呼嚎声,就再无一点声息。

    过了一会儿,狱卒送来了食物,说是食物其实就是一桶发馊的泔水,而且一点肉和油水都没有,全是些烂菜叶和米糠。

    不过饶是如此,叶、唐、汪三人每人还是盛了一大碗坐到那吃,不知道为何这几日每天都只有这么一顿,不吃白不吃。

    三人正抱着手里的破碗狼吞虎咽吃着,却忽然听外面的狱卒慌乱喊道:“贼军破城了,快逃啊!”

    三人闻言一惊,连忙放下破碗,朝监舍外看去,只见牢头和几个狱卒脱掉身上的制服,慌慌张张的就往外跑。

    “喂!这位兄弟等等!出什么事儿啦!”

    叶文泰赶紧向一名准备逃跑的狱卒问道。

    “谷城的贼寇李克青破城啦!这会儿全城都大乱啦!”

    说罢,那狱卒一溜烟的就跑了,根本不理会叶文泰等人。

    “哎!兄弟别跑啊!把牢门给咱们开了先!”

    唐延敬大声呼喊,可无济于事,才片刻时间,整个大牢里的狱卒跑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成群的犯人被关在牢里大喊大叫。

    “李克青竟然攻破了襄阳,这怎么可能?”

    叶文泰一屁股跌坐在地上,不可置信的样子。

    自从因李克青牵扯被抓进大牢,近两个月来局势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逆转,原本对于李克青起事不抱希望的叶文泰顿时大为惊讶。

    “叶兄所说的李克青是何人,难道二位和他是旧识?这攻破襄阳又是怎么一回事?”

    汪和同被关在大老里的日子比叶、唐二人还要久,根本不知道这段时间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叶文泰便将自己被李克青牵扯而被判死刑以及李克青起事反清的事大略告诉了汪和同。

    汪和同惊呼道:“那就是说,李克青大军攻破了襄阳,狱卒全都跑了逃命去了,咱们牢里的这些人不就没人管了?”

    “不错,话是这么说,不过狱卒走了,可没留下钥匙,要等人来打开牢门放咱们出去估计还要等李克青手下的人来才成。”

    唐延敬露出久未的微笑道:“也就是说,咱们眼下不必死了!”

    襄阳县府衙,再基本控制了整个襄阳城后,李克青就立即宣布了宵禁,并且派出士兵接管了城中各处要害,让原本襄阳府的书吏、官员将城中的银子、粮食、人丁等全都理顺。

    一些拒不配合的满清官员和一些和一些士绅则被抄家处死,原先为了躲避李克青的兵锋躲藏到襄阳府的谷城大户全被李克青杀头抄家,一个不留。

    这些人在谷城的时候就对李克青落井下石,还派出手下的武装协助清军对付李克青,这事儿一直让李克青耿耿于怀,这次占了襄阳府一并给杀了。

    在城中的大清查中,还抓到了不少漏网大鱼,襄阳代理知府崔志用和通判雷鹤还有不少高级官员抓了不少。

    这些满清的官吏身家个个都很丰沛,李克青自然不会放过,全部抄家,关进集中营。

    处理完一应事项已经是深夜,顾不得休息,李克青又马不停蹄的让朱兴率领士兵护送身在谷城县的家眷到襄阳与自己汇合,为了不使光复军上下被清军各个击破,李克青决定将留守青龙山刘湾村的百姓和工匠全部迁移到襄阳府,集中力量准备与即将到达的满清大军决战。

    白天在许奇宁的帮助下,杨铁和自己的老丈人一家也算是平安被救下,被李克青暂时安顿在军营。

    见到李克青之后,老丈人沈德新热泪盈眶,也没怪罪李克青突然起事反清连累了他们,只是将沈家多年来积攒的财富大半都交给李克青,支持李克青的反清大业。

    对于沈德新为什么会这么做,李克青也很清楚,这次攻破襄阳的战斗显出了自己的实力,让沈德新大为震惊李克青的实力。

    再者,毕竟其女儿是李克青的妻子,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只有李克青越来越强大,才能保住沈家,沈家的安危全系与李克青一身,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若是李克青真能成事,沈家日后的地位和荣耀更是不言而喻,这些银子也可以算是沈德新的长期投资。

    天色已露白,正当李克青想要睡会儿的时候,亲兵来报说在襄阳大牢里救出了几位大将军的旧识叶文泰和唐延敬还有混元教王廷诏等人,现在已经到了衙门外,问将军见是不见。乖乖,没想到叶文泰和唐延敬竟然被关在了襄阳大牢,原本还以为他们还在荆门州,生死不知!

    这倒好,直接省去了李克青费力再去荆门营救二人。说实话,李克青能有今天全都靠叶文泰和唐延敬的照应,因为自己起事造成他们二人被抓进大牢,判了斩立决,李克青还真感到有些亏欠他们。

    听闻二人被解救出来,李克青不顾疲劳,当即吩咐士兵放他们进来。

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诗() 
“李兄啊!可见着你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着你啦!”

    只见叶文泰和唐延敬穿着破烂的囚服,披头散发的被人搀扶着走进了府衙大堂,二人此刻步履蹒跚、身形消瘦,应该在牢里吃了不少苦。

    一见着李克青的面儿,叶文泰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朝李克青诉苦:“你不知道啊!这几个月咱们过的都不是人过的日子,差点儿就挺不过去了呀!”

    “没错,幸好李兄及时赶到,要不然咱们就要脑袋搬家、尸首异处啦!”

    唐延敬本来只有六十许,此时看起来就像七十多岁的残年老人,便在谷城的时候苍老了许多。

    他二人身上隔着老远就有一股馊味臭气,手脚污秽不堪,此时没有一丁点儿当年做知县和师爷的那种贵气。

    “唉!二位兄长,因为我的事连累你们蹲了大牢,还差点丢了性命,小弟实在对不住二位啊!鞑子朝廷意欲置我于死地,我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眼见叶、唐二人此时的窘态,李克青想起先前在谷城也受他们不少照应,此刻面露愧色道:“好了,既然现在二位已经转危为安,也没个正经的去处,若是瞧得起我李克青,不如就在我账下做事如何?”

    “在你账下做事!这。。。?”

    面对李克青这突然的一问,在满清官府做了九年知县的叶文泰一时间脑袋还没转明白,对于跟随李克青反清还有些犹豫。

    不过唐延敬对李克青的提议却很积极,一拍手点头如捣蒜:“李老弟的话正合我意,我这个半个身子都快要入土的糟老头子今生还能跟李兄做一番大事业,就是死也值了!再说我这条老命若是不李兄搭救,早就死在牢里了,于情于理都要跟着李兄一起干,只怕李兄嫌我年老,不收我这个糟老头子!”

    李克青见状笑道:“呵呵,唐兄说笑了,只怕我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个大才呀!”

    二人一唱一和,府衙内的气氛欢霎时欢快了许多。

    见唐延敬这么快就应承下来,叶文泰盘算了片刻,只好长叹一声道:“既如此,往后我叶文泰这条性命就交给李兄了,有用得上我和唐师爷的还请尽管吩咐。”

    有了此二人相助,李克青高兴道:“有叶兄和唐兄这等大才相助,本将军何愁鞑虏不灭,汉家不兴啊!”

    除了叶、唐二人外,还有两人也跟着一起被带进了大堂,其中一个人王廷诏,李克青倒是认识,本就是混元教的骨干成员,之前有过数面之缘。

    而另一个作儒生打扮的中年人,正是举人汪和同,乃是襄阳府宜城县举人出身,身长八尺,英俊潇洒,在举子中颇具才名。

    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