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清 >

第64部分

逆清-第64部分

小说: 逆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惟中作恶多端,的确已经被我杀了,人头现在还悬挂在城门之上。”

    对于杀死知县孙惟中,李克青大大方方的就揽在自己身上。

    “哎呀!大清朝廷的命官可是你说杀就杀的,这可如何是好,这杀官扯旗造反的罪过你可是坐实了呀!”

    得知将其抓进大牢的知县孙惟中被杀,范富学不仅没有想象中的拍手称快,反而一脸的悲鸣。

    辛亏李克青没告诉他,连襄阳镇总兵官达色都被自己给杀了,要不然范富学那还不吓个半死。

    “以几位的才干,到我军中来效力,不失为男子汉大丈夫来世上走一遭,再说到我军中来,难道还亏待了你们不成!”

    由于现在光复军刚起事,真是用人之际,李克青对待这几个老熟人的态度还是想以招降为主。

    “这。。。。?”

    面对李克青的招揽,冷静下来的范富学显得有些犹豫:“李兄,不是我多嘴,如今大清国势鼎盛,四方安定,李兄想要成事,依我看根本就是不大可能。再说,我范某人自幼饱读圣贤之言,深知君子在世当以忠君爱国为重,你这不是让咱们都做个不忠不义的‘反贼’吗?”

    “你们几个也是这样觉得吗?”

    李克青看了刘必雄等人一眼,问道。

    李必雄等人低着头,不敢抬头看李克青,算是默认范富学的说法。

    “先不说能不能成事,你们被抓进大牢的那一天,就已经被打上了‘李党’的标记,就算今天我没有占领谷城县城,你们也迟早是个死字。”

    扫视了一眼范富学等人,李克青不急不慢的说道:“今日,原本已经在狱中等死的你们更因为我的原因获救,你觉得你们除了跟我一起干,拼出个活路来还有其他去处吗?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离去,找个地方躲藏起来,我李克青绝不阻拦。”

    李克青一席话说完,堂中众人顿时沉默了,范富学和刘必雄二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李克青的话说的没错,天下虽大,可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要不就跟着李克青一起干,要不就找个荒郊野外苟延残喘,每日担惊受怕的躲避清兵的追捕,从此过上颠沛流离、与世隔绝的日子。

    “娘的!反正都是个死字,不如就跟李兄弟干了,要是真成事了,咱们还能像说书先生说的那样,当个侯爷、伯爷啥的,要是没成死了也值,先前做衙役被人呼来喝去的穷酸、窝囊日子咱也过够了,死了也值!”

    原谷城县衙役翁鹏和黄会二人站出来,一抱拳沉声道。

    见黄会和翁鹏站出来表明立场,刘必雄一咬牙也跟着站出来道:“李兄弟,别的话不说了,俺刘必雄这条性命就交给你了!”

    看到其他三人都下定决心跟李克青造反,只有饱读圣贤书的秀才范富学心里还有些包袱,像是做了一番天人交战,悲天悯人道:“唉!没想到我范某人这几十年的书都白读了,枉我一向以忠孝仁义自诩,可最终还是落了个目无君父的名声!”

    顿了顿,范富学长叹一口气道:“李兄,范某人愿归顺于你!”

    “好!既然几位都愿与我共举大事,我也不会亏待你们,只是还有一事需要你们完成,完成之后才能正式属于咱们大汉光复军的一员。”

    “何事?”

    众人惊疑问道。

    李克青嘿嘿笑了笑,指着他那刚刚露出一丝青桩的头皮道:“剪辫子!”

    “啊!剪辫子?”

    几人中范富学反应最大,听到要剪辫子,失声叫道:“这可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万万剪不得呀!”李克青也懒得和范富学解释辫子的事,面带愠怒道:“范兄,你到底剪还是不剪!”

    见李克青面露不悦,范富学顿时心气儿为之一泄,颔首道:“这。。。,唉!剪吧!反正都已经反了,留这辫子还有何用!”

    须臾间,县衙大堂的地上又多了四条新鲜的老鼠尾巴,剪辫之后,范富学面露难色的摸了摸那蹭亮的脑门,自嘲笑道:“这辫子没了,倒也挺好,省的俺家的那个母老虎动不动就抓我这跟小辫子不放。”

    “哈哈”

    范富学的话顿时引得满堂哄笑。

    这时,门外侍卫入内禀报:“大帅,门外有一老者求见,说是要来投军。”

    “投军?”

第一百零三章 口号() 
不消片刻,一名老者被带上堂,老者大约五十来岁,胡须皆白。

    李克青仔细一看,发现这老者不就是上午在粥棚处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老儒生吗?记得这老头的孙女还曾问过他是不是和尚。

    为此,李克青还当众宣讲了关于辫子含义所在。

    令人诧异的是这位老者现在也和李克青一样变成了光头,原本脑后的那根老鼠尾巴没了影子,应该是新剃。

    “老先生这是要投军?”

    惊疑之下,李克青当即问道。

    老头点点头,对李克青激动拱手道:“正是,老朽张茂桢不才,少时在广东曾在澳门与西夷处学得一些西洋火器之法,今见大帅起兵复我汉家江山,军纪严明,士气高昂,老朽愿以平生所学助大帅反清,望大帅明鉴。”

    “西夷火器之法?助我反清?”

    听到张茂桢自报家门,李克青马上就来了兴趣,现在光复军最需要的就是懂的火器铸造方法的工匠,宋典父子虽然也懂一些火器铸造方法,可是却局限于所学。

    而眼下这个张茂桢自称曾在澳门西夷,也就是葡萄牙人那里学了火器的铸造方法,倒是使李克青大为惊讶,不过震惊之余更多的却是兴奋,要是这个张茂桢真的懂得西方火器制造技术,那么对于现在的光复军来说,正是雪中送炭,求之不得。

    “没想到小小的谷城县还有王老先生这样的大才,失敬失敬!”

    粥棚外的一次偶然,竟然偶遇了一位反清同僚志士,而且还是一名火器专家,不管是否真实,这一切令李克青高兴之余也大为意外。

    “将军客气了,老朽可算不上什么大才,相比起将军振臂一呼,不顾身家性命,扯旗反清来说,这些都算不得什么。老朽在风烛残年之际,能遇到将军实在是老朽的福分,原本以为此生再也看不到大明复兴,汉家光复,今日见到将军,才知大明复兴有望啊!”

    说着说着,张茂桢眼角噙着泪花,激动万分,见李克青身着儒衫,像是个读过书的人,且礼贤下士,并不像个五大三粗的军汉,张茂桢竟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经过交谈,这个张茂桢的确在火器铸造方面有着这个时代常人所没有的天赋和经验,提到了很多西方火炮和火枪的铸造和使用方法,在超出这个时代近两百年经验的李克青看来,张茂桢对西方火器的掌握应该是非常熟练。

    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反清志士兼火器专家,李克青也不是没有怀疑其投军的动机和身份,不过张茂桢的解释是自幼受其父亲的影响,一直心怀故国,对满清的黑暗统治颇为不满,一直以推翻满清,恢复汉家江山为己任。

    在问及其父祖的身份的时候,张茂桢三缄其口,只推说祖籍是荆州府人士,祖上曾是大明的官员,曾辅佐过南明永历帝,后被清军俘杀,其中有一子逃脱回到湖北的故乡,一直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吴三桂扯旗反清的时候,祖上曾打算在江北起事,后来因为事泄,为了躲避清军追铺,这才迁居到襄阳府谷城县,一直隐居住到现在。

    不管张茂桢因何投靠自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军中多了一个熟悉西洋火器的专家。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身”,只要他是真心实意的投靠自己,就像他说的那样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其来历和出身也没有必要再去纠结。

    想到这里,李克青当即就将张茂桢留在军中听用。

    安顿好张茂桢祖孙和范富学等人之后,还没过一会儿,李克青又接到了关于襄阳府北码头的最新战况,从情报司在襄阳府的探子来报,安襄荆郧道台浦霖派兵包围襄阳被码头之后,就向码头驻军杨铁发动了进攻。

    虽然清军人多势众,不过在码头坚固的工事和光复军的燧发枪前,碰了一鼻子灰,连续进攻了两天,清军死伤不少,可还是没有攻下襄阳北码头。

    后来,当襄阳镇总兵官达色大军失败的消息传到襄阳之后,清军不知怎的忽然停止进攻码头,而是改为围困,连带着整个安襄荆郧道,除襄阳府以外的郧阳府、荆门州、安陆府等地的绿营也被浦霖紧急调往襄阳府。而且眼下整个襄阳府都处于一种临战前的紧张态势,进出城门盘查的极严,夜晚也处于宵禁之中,往日夜夜笙歌、热闹非凡的江上青楼画舫、酒馆、赌坊等也全都歇业,看样子颇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架势。

    这么看来,杨铁和沈德新他们暂时是安全的,浦霖在兵力没有集结完毕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对杨铁下手,眼下浦霖最该担心的肯定就是襄阳城的安危,官达色新败,整个襄阳府的清军全都损失殆尽。

    为了保住襄阳城,将其他地区的清军全部掉到襄阳府才是重中之重。郧阳府、荆门州、安陆府全都丢了都没关系,要是湖广重镇,门户襄阳丢了那就事态严重了,不仅湖北的光复军有可能跟河南的刘松等白莲乱匪合流,整个鄂西北的大门就会被光复军所掌握。

    而且得了襄阳府这个基地之后,光复军的实力肯定会大增,不管是往北还是往南都可以进退自如,江汉平原的北大门襄阳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浦霖的这点见地还是有的。

    既然杨铁他们暂时没有危险,那么李克青的当务之急就是整编军队、建立自己的统治架构,为日后攻占襄阳打下基础。

    而眼下还有一项最为紧要的事情就是写一份伐清缴文以及对外的口号。

    于是,在县衙大堂李克青立即召开了占领谷城之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

    首先,就是关于光复军口号的问题,对外称什么口号最能使老百姓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光复军的政治纲领,清楚光复军的政策。

    这可是非常重要的,历来起事造反都有其政治纲领,远的不说,近的就有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口号,既通俗易懂,又反映了李自成军队的政治纲领,因此能一传十十传百,被老百姓广为传颂,导致李自成手下的闯军如滚雪球般壮大,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大明王朝的覆灭。

    因此,当李克青提出制定口号的时候,立即就引发了热议。

    “我觉着大明太祖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口号不错!”

    张元松直接就借用了朱元璋推翻蒙元的口号,简单、明了,目的明确,那就是要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汉人国家。

    这个提议一处,立刻就博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引得范富学、曹国义的频频点头。

    “大家觉得‘均田免粮’这个口号怎么样!这天底下还是穷人居多,‘均田免粮’这四个字在老百姓中间,所产生的力量可不能小瞧!”

    农民出身的刘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即引起了场内更多人的点头肯定。

第一百零四章 缴文() 
在大概听取了各方意见后,李克青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张元松所说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意思,是把光复军的目标定为推翻满清异族统治,恢复汉家江山。

    可在李克青看来,这个目标却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提及了现阶段的目标,并没有说到推翻满清统治之后怎么办,并且受众面积不广,并不能发动广大底层农民。

    朱元璋那会儿提出此纲领与当今情形大不相同,当时的蒙元贵族视汉族百姓为第四等人,民族歧视严重,民族矛盾比起当今满清来说更加尖锐突出。

    因此当朱元璋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旋即就得到了广大汉族士绅、百姓的支持,因而夺取了天下。

    但是,此时满清却和当初的蒙元统治有些不同,满清入关之初强迫汉族剃发易服,实行圈地、投充等民族压迫政策,的确造成了广大汉族,无论官绅、百姓的强烈反抗。

    不过,随着顺治后期和康熙朝满清统治者鉴于当时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不利形势,便做出了适当改变与妥协。

    他们一方面笼络汉族高级知识分子,让这些汉族高级知识分子也成为利益集团的一员,实行以汉制汉的招数。

    另一方面汲取蒙元失败的经验,与汉奸犬儒学说达成妥协,用犬儒文化控制整个社会,前明的儒家伦理学说被满清拿来加料完善,织成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网住草民、官绅、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