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
尹继善闷哼一声,充满怨毒的眼神瞟了一眼刘统勋,只得甩了甩衣袖,气呼呼的离开了大殿。
与其他一些相熟的官员分别后,刘统勋便来到军机处值房,准备草拟一份有关跟缅甸议和的诏书。
见刘统勋来到军机处值房,值房内一众军机章京纷纷向刘统勋行礼。
刘统勋看了看面前的一众军机章京,忽然目光停留在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章京身上,紧接着开口道:“筠浦,这与缅甸停战的诏书就由你来草拟吧!不过诏书的字里行间千万不能有‘议和’二字。”
年轻的军机章京听到刘统勋忽然点到他的名字,感到有些意外加惶恐,不过惶恐过后却是一种欣喜与自豪,毕竟这么多军机章京里头,刘大人就点到他来为皇上草拟诏书,那是多大的荣幸,也是对其能力的肯定。
“筠浦,切记这诏书是要送到前线大军的,一定要多花些心思,让皇上满意。”
费淳,字筠浦,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任刑部主事,二十九岁任刑部郎中,现在军机处充任军机章京,升官速度比火箭还快。
费淳心里很清楚他能有今天,除了其自身才华出众,文采过人之外,与刘统勋的赏识不无关系,作为刘统勋众多的门生之一,因其平日里为人谨慎低调,再加上对刘统勋礼敬有加,这才得了刘统勋的推荐,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进入军机处出任军机章京,这在本朝的汉臣当中可是不多见的。
待刘统勋走后,费淳那脑袋瓜也充分的运转了起来,仔细想了想刘统勋方才的嘱咐,心里也跟明镜似的,以恩相八面玲珑,圆滑,事事不当出头鸟的性子,今天在朝会上却当了一会出头鸟,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今天的确是因为事关重大,诸位大臣又无人甘当出头鸟,老臣刘统勋才不得不站出来帮皇上解围,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他的儿子刘墉的前程。
刘墉在出任冀宁道台期间,因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按律革职被判极刑。后来皇上加恩诏免,仅发配军台效力赎罪,尔后又被赦免,如今在修书处担任行走。
虽然皇上赦免了刘墉的罪,可在他人看来,在修书处担任行走和流放也没什么区别,如今为了让儿子早日脱离苦海,这刘统勋也真是拼了。
费淳摇了摇头,将这些杂念甩到脑后,便开始认真草拟诏书,毕竟写好眼下的诏书才是重中之重。
※※※
谷城县青龙山刘湾村,此时虽是初冬季节,然而今年的气温却大大低于往年,气温早已降到零度以下,加上刘湾村坐落在山区,相比起平原地区来说显得更加寒冷,因而刘湾村大多数村民此刻都待在家里避寒不再外出。
而此时的荆襄炼铁工坊,铁匠齐大正带着一众徒弟炉工围住了一座造型奇怪的高炉,丝毫不在乎天空已经飘起的雪花,惊疑的眼神在人群中传递,而炉子旁不远处的李克清此刻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对于自己改造的土法炼钢的高炉是否能起到效果心里也没底,毕竟自己也是在书上曾经看到过土法炼钢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第一次。
忽然,在一旁观察仔细的铁匠齐大正大叫起来:“快开炉!快开炉!”
“师傅,这时辰还没到,为何要开炉呢?”
齐大正的徒弟和炉工对师傅要求开炉的说法感到十分诧异。
“让你开就开,别他妈废话!还不快动手!”
众徒弟和炉工见平日和善的师傅忽然对他们动怒,还骂起了脏话,也知道肯定事出有因,连忙手忙脚乱的打开了高炉。
只见一股赤红的铁水从炉子下方的导流口流了出来,顺着砖道,流进了事先准备好的模具坑中,形成一整块铁块。
“怪不得齐师傅要咱们赶紧开炉,要是晚了,这炉子恐怕就。。。。”
众炉工们因铁水提前出炉感到震惊不已,这新高炉出铁的时间竟然比原先的时间快了近三分之一,也就是意味着不仅时间节省了不少,原材料也节省了三分之一,冶铁的陈本自然也就降低了,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
齐大正也和其他的炉工一样,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震惊,与炉工们不一样,齐大正此刻更多的是激动与兴奋,做了大半辈子铁匠,每天与冶铁炉子打交道,他当然清楚李克清所改进的高炉对于冶铁行业意味着什么,这可是划时代的变革!
虽然对于李克清做出什么惊人之举已经见怪不怪,可齐大正还是对其由衷的赞叹:“董事,你可真是神了,老小儿虽然做了大半辈子的铁匠,可自从在你的手下当差后,感觉这几十年可真算是白活了。”
“齐师傅谬赞了,我也只是恰好在前明的一本旧书上偶尔看到有此法,说起来也是惭愧。”
看着齐大正和一众炉工满脸钦佩的盯着自己,李克清也有些尴尬,其实这些土法在明代的时候就已有,自己只是照搬而已。
李肆改进的高炉与传统的高炉的确有些不一样,不仅给这座炉子加了一个蓄热室,而且还增加了一只巨大的风箱,因为满清时代的冶铁炉子基本上都是敞开式的,所以炉内的温度起不来。
李克清增加这个蓄热室的作用,其实就是用于提升炉温,温度越高,不仅可以加速生铁的炼化,节约成本和时间,还可以将生铁里面过高的碳脱掉,并降低铁水的含碳量而成为质量优于生铁的钢。
相对于之前冶炼出的来的生铁,新式的高炉冶练出来的生铁其实已经可以算作原始的钢了,来自后世的李克清当然清楚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若是能大规模炼钢,利用生产出来的钢铁替代原来的生铁为制作武器、火器、火炮的原材料,可大大增强己方的战斗力。
“前明就有此法?”
齐大正闻言颇感惊讶,然后低头盘算片刻,又叹气道:“唉!没想到前朝时就有人想出了这么好的法子,可如今咱们这些后人反而不如古人,的确可称得上惭愧二字。”
听齐大正这么一说,李克清倒是想起后世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左宗棠在西北平叛的时候,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的故事,当时左宗棠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这就是所谓“圣君”康熙、乾隆等造的孽,不仅不努力发展科学,反而处处打压科学;导致中国科学技术大踏步后退,这就是所谓“康乾盛世”的真相,所谓满清“圣君”的本质。
第五十一章 曲线造反()
坐在自家的暖炕上,李克清轻轻的抚摸妻子杨秀娘肚皮,经过李克清半年的辛勤“耕耘”,至今总算有了结果,肚皮上传来的那一丝血脉相连的感觉让李克清倍感温馨。
可眼下李克清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并且还隐隐有些担忧。
兴许是感觉到了丈夫的心情,杨秀娘柔声道:“相公,咱们今后有了孩子,李家也后继有人,你应该高兴才是,可为什么我总觉得你有些郁郁寡欢。”
温柔的看了一眼妻子杨秀娘,李克清轻抚妻子的长发,宽慰道:“我就要做父亲了,怎么会不高兴,我只是有些担心孩子的将来罢了。”
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事业,李克清的担忧当然是难免的,换做任何一个即将或者已经做父亲的人都会这么想,要是哪一天自己真的举起了反旗,那就是每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保不准那天就会丢了性命,如果自己意外失败,妻子和孩子将来的命运可想而知,对于异见人士或者反对者,满清统治者向来不会手软。
“相公,如今咱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吃穿不愁,你又在给官府当差,和县里的那些老爷们关系也不错,还用担心将来什么呢?”
面对杨秀娘的疑问,李克清当然不能现在就告诉她你的相公未来会是个反贼,到时候保不准连性命都难料,当然担心你和孩子的将来啦!
“秀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要是哪一天我如果出了意外,你和孩子。。。。”
不等李克清说完,杨秀娘的纤纤玉手就捂上了李克清的嘴巴,并将头依靠在他的肩膀上,喃喃道:“相公,以后不许说这些没头没脑的话,你只要记得我和孩子不管什么时候,发生任何事都会在你的身边,再说你为刘湾村和青龙山的流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收留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相信老天爷也会保佑咱们一家人的,你就安心吧!”
“也许吧!”
李克清点点头,虽然内心仍然有些不安,但是既来之则安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旋即便将这些担忧统统抛却脑后。
看着妻子娇羞的面容,性感的身姿,自从妻子有孕在身后许久未与其同房的李克清有些保持不住,一团热火自小腹升起,于是,李克清一下子将杨秀娘紧紧抱住。
感受到丈夫的坚强,杨秀娘此刻也是呼吸加速起来,抚摸着杨秀娘柔软的娇躯,李克清上下其手,一时间房间内风光旖旎,春色无边。可碍于妻子有孕在身,李克清却也不敢进一步动作,只能打打擦边球,强忍下腹的饥渴。
正当二人卿卿我我之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将二人从火热中解救出来,李克清停下手里的动作,心道,想必是下人有要事禀报,这才不顾男女主人共处一室的时候敲响房门。
整理了一下衣衫,李克清打开了房门,只见杨秀娘的贴身婢女小晴正站在门外。
见李克清开门出来,小晴当下禀报道:“老爷,刚刚有人过来送信,说是有紧急的情况,要给老爷您亲自过目,现在人还在会客厅等着呢!”
“嗯,知道了,我这就过去,你去照顾好夫人。”
“是,老爷!”
别了妻子杨秀娘,李克清来到会客厅,一个青年男子正在站在大厅里等候,看到李克清前来,那青年急忙行礼道:“董事,小的是黄司长手下的联络员方进,有紧急的情报要向董事禀报,请赦属下冒昧搅扰,黄司长让小的把这封信交给董事,务必请董事亲自过目。”
黄兴汉派专人前来送这封信,说明这封信的内容肯定事关重大,不然也不会让这个方进亲自交到我手上。
接过信封,仔细检查封口上的火漆完好无损,李克清便打开了信件读了起来,小心的读完之后李克清就按惯例烧掉了这封信。
读完这封信之后,李克清陷入了沉思,嘴里不停的重复着一个人名“许奇宁。。。”。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方进委婉的提醒李克清自己该如何回话的时候,李克清才反应过来,回过神来的李克清不理呆立在一旁的方进,忽然对着侍卫大声叫道:“来人,背马,把刘信和齐林都给我叫过来。”
通往谷城县的官道上,一群身着劲装的骑士策马奔腾而过,迎着刺骨的寒风,李克清等一行十多人骑马趁着城门还未关,在傍晚时分赶到了谷城县城,顾不得停下来歇息,李克清等人径直便来到了荆襄公司驻谷城分部。
过了大概两天,在荆襄公司谷城分部的一间密室里,李克清见到了许久未见的情报司司长黄兴汉,多日不见,此时的黄兴汉整个人的气质与以往越加不同,不再是之前的那个心浮气躁的毛头小子,变得沉稳内敛了许多,因其这些日子正在襄阳府城发展情报网络,因而过了两天才回到谷城县和李克清见面。
“你说马匪蒋二是许奇宁的亲兵,并且在成为马匪之前就是?”
李克清一见到黄兴汉就直奔主题,问及了之前黄兴汉托方进带来的信中所涉及的内容。
“清哥儿,绝对不会错,这是我花了大力气从一个与蒋二关系不错的绿营军官那里打探出来的,那人还说蒋二在几年前忽然消失就是许奇宁故意为之,具体是为什么那人却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好像是帮许奇宁去办什么大事,前些日子才回到军营里,并且一回来就被许奇宁委以重任,补了个把总的实缺。”
听黄兴汉这么一说,李克清顿时觉得黄兴汉在信中所提及的事情还真有可能是真的。
“那么说,这许奇宁就是杀害马匪首领黄黑虎的幕后真凶喽?”
黄兴汉点头回应道:“应该就是他了,这许奇宁应该早就和马匪黄黑虎有所勾连,因此,每当官军围剿或是设计捉拿黄黑虎的时候,黄黑虎总能够预先得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奇宁向其透露风声的结果。要不然,黄黑虎哪里能逍遥快活这么多年不被官府抓到,而黄黑虎为了报答许奇宁,就用抢来的银子孝敬许奇宁,两人就这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