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644-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漕帮的事情短时间内没法解决,而李鸿飞过来上海县,主要是来躲清静的,自然不可能现在就回去。
很快,李鸿飞一行在姚启圣的安排下,住进了一处离县衙较近的客栈。
当李鸿飞与姚启圣单独会面之后,姚启圣终于忍不住询问道:“不知大人这次来上海县所为何事?”
这么大的官,微服来上海,任谁心里都会七上八下,也就是姚启圣能忍得住,直到四下无人之时,才开口询问。
“哦?我之前没跟你说吗?我这次过来,就是想看看上海县的发展情况,顺便待几天,处理点私事。记住了,我在上海县的事情,你可别给我传出去了。”李鸿飞叮嘱道。
实际上他有个屁的私事,官越当越大,说瞎话的本事,也是越来越厉害。
“下官明白,大人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姚启圣不在多问。
知道李鸿飞不喜欢被人打扰,问明原因的姚启圣,也不再多待。
接下来几日,李鸿飞借着暗访的名义,陪着陈圆圆,在上海四处游玩。
当然了,玩归玩,考察还是要继续的,而李鸿飞的考察,事实上也就是通过边玩边看,深入实地来了解如今的上海县。
早在两年前,上海县不过是一座,人口不足五万的较大渔村而已,当地老百姓,主要以捕鱼为生,而古代很少有依靠渔业发财的人,要不是利用渔船进行走私,上海县的老百姓,估计连填饱肚子都是个大问题。
随着李鸿飞上任苏州知府,第一件事就是正式提出,在上海县建立通商口岸,将以前的非法走私,真正变成合法的进出口贸易。
之后李鸿飞又重点开发,距离上海县不到五十里地的宝山镇,如今仅宝山工业区,加上宝山军事基地,将近二十万人的巨大消费市场,不说别的,单单每日的农产品需求,就足以养活上海县百姓了。
再加上各国商人涌入上海县,蕃坊的出现,很快将上海县提高了一个档次,要知道如今华夏,拥有蕃坊的城市可不多。
不少内地人,为了第一时间,从洋人手上搞到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也纷纷涌向上海县。
两年时间,上海县的经济增长一日千里,人口也从两年前的不足五万,快速增至如今的四十多万,虽然还没法与苏州比肩,但相较于战后的扬州,上海县丝毫不差。
要知道这两者间,可是一个州,与一个县的对比啊!
按理说上海县的经济增长已经足够快了,就连姚启圣最初上任时,也感觉不可思议,可李鸿飞总觉得,上海县似乎还缺点什么。。。。。。。。。。。
“东方明珠?不夜城?对,就是上海的独特文化氛围!”李鸿飞一拍大腿,很快明白过来。
上海县虽然在蓬勃发展,可思想上并未彻底开放,汉人在洋人面前高人一等的结果,就导致西洋文化不容易被华夏接受,同时这些洋人因为自卑,会主动放弃西方特色,转而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就像另一个时空里,华人放弃本国文化,崇洋媚外一般。
之前去的西餐厅,就已经反映出了这一细节,因为汉人地位崇高,导致西餐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反而弄出了一套四不像的东西。
华夏沿海城市如此之多,而后世的上海,之所以如此摧残夺目,并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最大的特点还是归功于它的融合性,与独特魅力。
这种特性千万不能丢失,否则上海也就无法成为,独一无二的东方明珠了。
第一二八章司徒燕()
通过深入调查,李鸿飞已经意识到,上海县如今繁华的表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原本期待的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结果变成了东方文化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一味地崇洋媚外不行,一味地墨守成规同样也不行,如今还只是上海县,还只是刚刚冒出苗头,若是长此以往下去,就算南明将来击败了满清,可那狂妄自大的心态,未必会比满清差多少,到时候也来一个闭关锁国,华夏照样要亡。
想到这里,李鸿飞连夜赶工,整理出了一份关于上海县的发展规划书。
规划书除了定下上海县今后的发展方向外,其中的主要内容,便是对部分西洋文化产业,进行有计划的引进与扶持。
民间百姓没有主见,朝廷应该加以引导,李鸿飞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在上海打开一扇窗子,专门用于展示海外各国的风俗特色,让上海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好在这个时代的明朝,还是比较开明的,朝廷之前一直致力于引进西洋的武器,如今引进西洋文化,只需依葫芦画瓢就行。
随着李鸿飞的规划书发出来后,很快便形成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局面。
那些货真价实的西洋人,为了迎合大明市场,整出了一系列变了味的东西。
而上海县的官办企业,却开始想方设法,开办起了带有西洋特色的消费场所,并借此吸引了大批前来淘金的洋人,甚至还有部分,对外界新奇事物感兴趣的汉人,也被这些官办企业所吸引。
老百姓都是盲从的,他们才不管什么文化特色,只要官府做的东西,那肯定都是好东西,毕竟李鸿飞在苏州的影响力,是无可替代的。
于是乎,这些体验过不同滋味的老百姓们,也渐渐认同了西洋人的独特之处,甚至有些富有冒险精神的汉人,居然打算随着船队出海,去往西洋当地,好好了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东西方文化融合,由此慢慢展开,当然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不过至少李鸿飞已经努力,敲开了大家心里的那道枷锁,让一部分人走出去,多见见世面,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
在李鸿飞抵达上海县的第六天,也就是他给漕帮帮主司徒剑南,定下七日之期的倒数第二天,漕帮终于派人来到了客栈。
为首之人是位中年(和谐)美·妇,她的一眸一笑,都是那么地摄人心魄,就算是李鸿飞,也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
来到明朝快两年了,李鸿飞还是无法准确猜出一个人的具体年纪,只能凭借着装,大致进行归类。
明朝的着装,包括发饰佩戴,都有明显的年龄区分,什么年纪的人,就是什么样的穿着打扮,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不像后世那般,五六十岁的女人,衣着打扮还像个小女生,简直就是考验人的眼力劲。
眼前的妇人,皮肤白皙水嫩,若不是一身中年人的衣着打扮,李鸿飞绝对会认为,对方仅仅是位二十七八岁的少妇。
“民妇司徒燕,见过大人。”司徒燕自报姓名道。
“不是说让司徒剑南来谈吗?”李鸿飞不悦道。
他好歹也是一大官,连区区漕帮帮主都不给面子,李鸿飞能给对方好脸色?
“司徒剑南是我家兄,前段时间去了趟蜀州,短时间内实在赶不回来,李大人若是有何吩咐,大可交代民妇,这漕帮上下,民妇还是能说得上话的。”司徒燕说道。
“你认识我?”李鸿飞好奇道。
之前司徒燕开口喊大人,李鸿飞也没在意,如今直接叫上姓氏,李鸿飞哪能不明白。
“总兵大人亲临上海,我们这些江面上讨生活的,还是能打探出一点消息的。”司徒燕若有所指道。
“有点意思!世人只知漕帮司徒剑南神秘,可你司徒燕丝毫不差,锦衣卫的档案里,甚至没有这个人。”李鸿飞笑着说道。
这司徒燕岂止神秘,手上掌握的情报,同样十分恐怖,有那么一瞬间,李鸿飞甚至都动了杀机,像他这样的朝廷要员,行踪如此轻易就被对方掌握,任谁心里也不好受。
“大人说笑了。”司徒燕并未否认。
一个连东厂跟锦衣卫都没有记录在案的人,凭空出现在眼前,司徒燕的目的已经达到,接下来就是谈条件的时候了。
“漕帮消息这么灵通,想必知道我找司徒剑南是为了什么吧?而且你能找过来,显然是有了答案了。”李鸿飞直奔主题。
“家兄临走前曾经说过,大明是天下汉人的根,漕帮兄弟无论何时都不可投靠鞑子,只不过漕帮上下,需要养活几十万张嘴(包括家眷),如今漕帮的经营范围,却有一半在满清境内,若是依附大明,那将会有一半兄弟丢掉饭碗,还望大人能体谅我们这些老百姓的难处。”司徒燕不卑不亢道。
她这是在膈应李鸿飞,南明丢掉了大半江山,一群连老百姓都保护不了的军队,凭什么让漕帮放弃好不容易积攒的基业,彻底站到满清的对立面?
“那这事儿就是没得谈咯?”李鸿飞开始耍无赖。
李鸿飞就差说出:只要漕帮不答应,那这些闹事的人,一个也别想从衙门离开。
“咱们走上海县的规矩,我的手下参与械斗被抓,那是他们倒霉,该出的罚金一个子儿不会少,还望总兵大人高抬贵手,不要与我们这些乡野村夫为难。民妇在此先谢过大人了,至于以后大人有什么差遣,可派人去黄家湾码头找我,漕帮兄弟若是能帮忙的,定然不会推辞。”司徒燕抛出了一根橄榄枝。
她的话很直白,要想让漕帮明面上投靠南明,这是不可能的,最多在暗地里帮衬一番。
好在李鸿飞找漕帮,需要的就是对方暗地里的情报支持。
“最后一个问题。。。。。。。。。。。。不过这属于我的私人问题。”李鸿飞朝司徒燕挤了挤眼睛。
“你们先退下吧。”司徒燕吩咐手下退出。
第一二九章搞事情()
李鸿飞挤眉弄眼,可不是因为好色,而是有事需要单独询问对方。
很快,司徒燕支走随从后,李鸿飞同样让一众侍卫离开,之后才盯着司徒燕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又或者,这世上到底有没有司徒剑南这个人?”
李鸿飞的最后一个问题,等于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毕竟这司徒燕出现得太过诡异,而司徒剑南同样也是如此,先别说那飘忽不定的行踪,甚至就连漕帮上下,都没人知道帮主的容貌。
说难听点,司徒剑南是男是女又或者是太监,根本就没人知晓。
这件事太过蹊跷,毕竟这又不是通讯发达的后世,司徒剑南如果不坐镇漕帮,又如何了解漕帮的一举一动呢?
又或者说,司徒剑南控制漕帮的秘密武器,就是其妹妹司徒燕。
那么为何连东厂跟锦衣卫,都不知道漕帮还有司徒燕这号人呢?
如此神秘的隐藏手段,就连李鸿飞这个现代人,也自问做不到,而且一个司徒剑南神秘也就罢了,他的妹妹同样神秘,这就更不正常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司徒燕,先前说了帮主在蜀州,其中推脱之意十分明显了。
可当李鸿飞耍无赖后,司徒燕又变相答应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帮李鸿飞做事。
很显然,司徒燕对漕帮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么重要的事情,甚至不等司徒剑南答复,便擅自做主了。
这样一个在漕帮权势滔天的女人,以前竟然默默无闻,这种事说出去谁信?
所以李鸿飞觉得,司徒剑南跟司徒燕,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人。
“我不懂你说什么。”司徒燕一脸莫名其妙道。
“你的那套神秘感,跟司徒剑南的一模一样,这反而是个最大的破绽,当然了,你不承认,我也不会逼你,大家心知肚明就行。”李鸿飞笑着说道。
先前还聪慧机敏的司徒剑南,如今却开始装糊涂,这反而更加让李鸿飞确定了其中有问题。
李鸿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前被司徒燕的情报能力将了一军,李鸿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可不想被一个女人牵着鼻子走,如今点破其中关键,就是为了扳回一程,这样一来,拿住了对方的弱点,以后使唤起漕帮,将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司徒燕为何要做这种伪装,李鸿飞才没那么八卦。
不过这也不难猜想,一个女人独自撑起几万人的漕帮,不保持点神秘感,底下的人,谁又会服气?
很快,两人谈话结束,司徒燕带着李鸿飞给她的第一个任务,患得患失地离开了客栈。
待司徒燕离开后,李鸿飞开始吩咐手下侍卫:“小王,派人去宝山通知史德威,让他组建几批游击队,分别前往江北清军的各个地盘,开始招募义军,补给方面,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给他们送过去的。”
李鸿飞在收服漕帮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它们的用处,除了情报系统之外,还能有效在敌后,为抵抗军提供各种补给支援。
早先戚红英说的话,李鸿飞心里同样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