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644-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
戚红英拗不过陈圆圆,同时想着,要是拉上陈圆圆当说客,说不定弹药补给的事情,很快就能搞定。
按照戚红英的想法就是:李鸿飞若不卖给自己手榴弹,那就将陈圆圆“掳”上崇明岛,看李鸿飞这个大色狼急不急!
就这样,两个女人为了同一个男人,怀揣着不同的目的,结伴来到了前沿阵地。
第六十九章战俘的归宿()
戚家军是第一次使用手榴弹作战,还不知道要如何将手榴弹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后期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往往清军一名士兵,有时候要遭受四五枚手榴弹的摧残,加上黑火药的威力确实有限,而且做工比较粗糙,消耗量自然也就增大了。
三万枚手榴弹,结果只干掉了七八千清军,等于是直接将手榴弹当成连发步枪使了。
“清军如今在全力围攻扬州,崇明岛目前应该没有大的战事,军器局弹药产量有限,真没多少存货了,这样吧,我让吴浩给你批五千枚手榴弹,三千发开花弹。”明白戚红英的来意后,李鸿飞仔细想了想,这才说道。
崇明岛虽然没有战事,可随着战场形势转变,戚家军很有可能西进,夺取通州,泰州等地,威胁扬州方面的清军,缓解史可法的压力。
当戚家军由防守转换成进攻之后,手榴弹的需求自然相对减少,反而是攻城重炮这方面,需要更多的炮弹补充。
“至于手榴弹被清军夺去,这点无需担心,手榴弹关键在于它特殊的摩擦线,没有这种摩擦线,清军无法仿制出一样的产品,最多也就弄个依靠明火引燃的半成品罢了。”
戚家军知道引爆手榴弹,只需要拉动木柄外面的绳索即可,却不清楚这一根小小的拉线,为何会将里面的火药点燃。
其实原理很简单,因为拉线的另一端是特殊摩擦线,就象火柴皮一样,而手榴弹的木柄内,是火柴头同样的物质,构成了包裹摩擦线的环状物,一拉线就象划火柴一样着火了。
火柴厂的出现,还是李鸿飞制成手榴弹后,从而衍生出的一种民用产品,清军除非能搞到火柴厂的药引配方,否则根本弄不出这种手榴弹。
“这样我就放心了,手榴弹主要依靠突然性,隐蔽性,产生杀效果,若是用明火引燃,很容易被人发现,如此一来,威力将下降大半。”戚红英很快便明白其中关键。
以前明军也有研究过这种火器,守城专用火器“万人敌”便与那半成品手榴弹相差不大。
“万人敌”是大型爆炸燃烧武器,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重40公斤,内装火药,火油,外皮为泥制,连接一根引线,遇到敌方攻城,便将引线点燃,投到城下,烧杀敌军以及攻城器械。
若是将“万人敌”小型化,内部填装黑火药与钢珠,不正是手榴弹的雏形吗?
不过这种万人敌也有缺陷,那就是引线外漏,若是下雨天引线打湿后基本没用,就算投入敌军阵营,有些胆大的士兵,甚至一刀就能将这引线斩断,令其直接熄火。
李鸿飞研究的手榴弹之所以称之为神器,是因为它的引线是在内部燃烧的,用水都无法浇灭,而且看不到引线的情况下,谁都不敢乱来,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什么时候会爆炸,未知才是新式手榴弹最恐怖的地方。
“听说你这次抓了不少俘虏,准备如何处置?”
因为手榴弹的秘密,是审问俘虏才得知的,所以李鸿飞关心起了战俘问题。
古代可没有《日内瓦公约》,对于战败俘虏,一般只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作为商品被收容,比如奴隶什么的,郑和当年就是明军征云南的战利品,因为年纪小,所以被阉割后送入宫中,为官奴。
第二种,作为杂兵被收编,这种还算比较幸运的,不会立马死,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为杂兵在作战中,将作为炮灰部队,被投入最危险,死亡率最高的地方。
明末时很多明军的俘虏,就是被满清编为包衣、阿哈,战时作为死兵,当先冲锋,以消耗明军火器。
第三种,作为战利品被献俘京阙,然后在午门外斩首示众。
如明万历朝鲜之战中,被俘的一批战俘,就是被明军押到京师,让皇帝和百官、百姓观看,然后皇帝说了一句,斩首,以慑不臣。这些倒霉蛋就被公开在京师午门外,百姓围观中被斩首,然后首级、尸体陈列三日。
第四种最惨,就地坑杀或斩首。
如明末,明军毛文龙部,在对满清作战中,就从来不留活口,因为之前,毛部旅顺督司张盘,因为收留俘虏,结果反而被俘虏绑架杀害,所以后来毛军作战不留活口,所虏建虏除女子、幼儿外,精壮男子皆当即斩首。
“汉人收编入军中,满人以及主将李率泰,过段时间我会派人押送至金陵城,斩首示众。”戚红英清淡描写道。
对于满清,若不是为了震慑,戚红英甚至都懒得浪费粮食,直接就地斩杀了。
“这样吧,那些将领你继续押赴金陵城,剩下的满人士兵给我运至宝山镇,那边需要大量矿工,让他们开矿赎罪。”李鸿飞提议道。
作为现代人,对虐杀手无寸铁的俘虏,李鸿飞还是有些于心不忍,如今苏州重工发展很快,急需大量劳动力,而矿工就算在科技发达的后世,都属于高危行业,按照苏州的伤残补偿政策,这就是一大笔开支。
如果将矿工换成没有工资,没有伤残补贴的战俘,那么苏州重工无形之中将节约一大笔开支。
“没问题,我这就安排人,给你将俘虏送过去。不过我帮了你这么大忙,那手榴弹真就不能多给一点?再加一万枚如何?实在不行,多加五千也好。”戚红英讨要好处。
手榴弹的威力她深有体会,永远不会嫌少。
“真不是不给,而且产量有限,这样吧,那五千枚手榴弹,以及三千颗炮弹,我不收你钱,就当是我花钱买你手上的战俘了。”李鸿飞说道。
手榴弹价格不便宜,一枚要收一两纹银,开花弹的价格也不低,一颗要八钱,总计七千四百两。
而满人战俘总共只有六千多人,相当于一两多纹银买一名战俘,这在当时,属于比较值钱的人命了。
戚红英原本只是想多争取一点,见李鸿飞不松口,便不在继续纠缠,而是让其赶紧批条子,她好回宝山镇运装备,顺便将李鸿飞,“还给”陈圆圆。
第七十章刘良佐叛变()
陈圆圆本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住于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自从与李鸿飞回到苏州后,陈圆圆先是居住于戚红英的将军府,后来搬到苏州知府衙门,最后随李鸿飞搬入距离衙门不远处的李府。
然而陈圆圆却因为自己的身世,无论在哪里居住,她都终日身处闺中,并不轻易出门,因为陈圆圆怕被人认出,担心坏了李鸿飞的名声。
就算是府中丫鬟,也只知道这位漂亮的夫人,姓邢,字婉芳(陈圆圆原姓邢,字畹芳)。
陈圆圆在苏州不敢轻易外出,而李鸿飞又经常有事不在家,久而久之陈圆圆对其思念更浓,这次戚红英专程来看望陈圆圆,加上戚红英的大大咧咧,感染了陈圆圆,于是心一横,决定亲自去前线,找寻李鸿飞。
除此之外,陈圆圆心中还有一道坎,那便是吴三桂当初镇守辽东,将其滞留在京师,差点被刘宗敏的手下掳走,如今南明动荡不安,她担心之前的遭遇再现,虽然她与李鸿飞没有夫妻之实,但心里却更认同李鸿飞的为人,早已将李鸿飞当成可以托付终身之人,故而不想再失去这难得的姻缘了。
“你一个女人来前线,不知道前线有多危险吗?”李鸿飞责备之中,又带着一丝心疼之色。
“有老爷在的地方,任何危险妾身都不怕。”陈圆圆认真回答道。
“额。。。。。。。是这样的,我这段时间公务繁忙,怕是没空照顾你啊。”李鸿飞解释道。
郑芝龙的水师撤走,对岸扬州南门,没了舰炮威胁,如今已被清军占领,扬州四面都被围住了,看样子离决战时间已不远,李鸿飞整日要盯着江对岸,自然没多少时间陪陈圆圆。
“妾身此次是专程来照顾老爷的,怎么能让老爷反过来照顾妾身呢?”陈圆圆说道。
她能在此陪着李鸿飞,日日看到李鸿飞的模样,就已经足够了,哪还敢要求李鸿飞抽时间陪自己。
“你要留在军营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嘛。。。。。。。。。你也看到了,大军都驻守在江边,连我都是住的行军帐篷,镇江这边物资紧缺,军需官又忙着运送弹药物资,所以这帐篷没有多余的了,你若坚持留下,那就只能随我住在同一座帐篷里了。”李鸿飞见陈圆圆态度坚决,眼珠子一转,忽然冒出了一个好主意。
“这。。。。。。。圣上可是下了旨的,我怕。。。。。。。。。”陈圆圆终于有些犹豫了。
她倒不是不愿与李鸿飞同住,可是碍于圣旨,怕害了李鸿飞。
“没什么好担心的,前些日子王国兴过来解释过,说圣上的旨意并非让我必须灭掉吴三桂,你想想看,那关宁铁骑一直在西北,就算苏州新军能战胜吴三桂,可也找不到人啊!何况若是吴三桂被李自成灭了,或者被其他军队灭了,难道我们还真就不结婚了?所以圣上的意思,是要我训练出一支,能与吴三桂,能与满清军队相抗衡的队伍便可。前些日子,我训练的戚家军,在崇明岛打了大胜仗,这足以证明我的能力,限制也就自动解除了。”李鸿飞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别说朱由检让王国兴特意来提醒,就算朱由检一直不说,李鸿飞该干嘛还是干嘛,他就不信娶了陈圆圆,朱由检还真敢说什么。
惹急了大不了真撂挑子不干了。
“如此,那妾身便在营帐中住下,也方便照顾老爷。”陈圆圆红着脸说道。
李鸿飞见陈圆圆一脸娇羞,心中那一根弦忽然颤动,只见他一把搂住陈圆圆的纤腰,嘴唇贴着陈圆圆耳边,轻轻吹了口热气,小声说道:“还叫老爷?真就不愿意改口吗?”
陈圆圆先是被抱住,之后又遭李鸿飞调戏,热气吹拂到耳垂,令她整个身体都瘫软下来,似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声如蚊呐般说道:“相。。。。。。。。相公。”
这娇媚的声音,配合当下的情形,直接令李鸿飞兽血沸腾,也不管是不是大白天,一把横抱住陈圆圆,就准备往内帐走去。。。。。。。。。
然而或许是好事多磨,或许是老天爷看不惯李鸿飞小人得志,每当他箭在弦上时,总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
李鸿飞这边刚将陈圆圆放在床榻上,营帐外边传来了传令兵的声音:“大人,紧急军情!”
“你大爷的。。。。。。。。。。。!”
李鸿飞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却没办法,最终理性战胜了兽性,捂着肿胀的下半身,跌跌撞撞来到外帐。
“什么事这么急?”李鸿飞一脸不耐烦。
“扬州城来报,临淮总兵刘良佐,于今日辰时在北门反叛,史督师虽及时带兵镇压,却还是让其带着三万军士,出北门降清,此时扬州城内,只余五万兵士,且人心浮动,恐生变故!”传令兵见李鸿飞脸色不好,赶紧交代事情经过。
刘良佐原本是临淮总兵,去年更是率军南下,与凤阳总督马士英拥立福王,朱由检掌权之后,表面上对这几人都没有过多责怪,只是命其各自回驻地,将百姓与队伍,带往南方。
原本这是李鸿飞与朱由检商量的战略防守对策,试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拦清军南下。
可朱由检此人,有些喜欢秋后算账,当刘良佐率领五万军士,南下至扬州后,朱由检却一纸调令,让其协助史可法驻守扬州,并且还将刘良佐手下部队,分出一半补充扬州兵力空缺。
刘良佐离开了临淮老家,在扬州根本没有什么根基,只能服从命令,硬生生挨了这一刀,但心中也蒙上了恨意。
之后朱由检下旨死守扬州,却又迟迟不肯派兵增援,让刘良佐感觉大事不妙,他原本可是以为能退守江南的,结果硬生生留在这江北,还深陷清军包围之中。
眼看扬州城没有多少胜算,刘良佐不得不暗中与城外清军取得联系。。。。。。。。。。。
第七十一章城在人在()
刘良佐的叛变,使得扬州形势急转直下,就死守还是突围问题,城内已经吵得不可开交,虽然没人敢公然叫嚣投降,但一个个都知道扬州不可守了。
史可法虽然顶住了压力,但也在不停地派亲信出扬州城,希望朱由检能尽快派兵支援,只可惜他不知道,朱由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