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暴明 >

第59部分

暴明-第59部分

小说: 暴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越秀山兵马司衙门而去。

    小个子门房爬去来拍拍屁股,对身边的两个年轻门房嘱咐一句,就出了巡抚衙门往东街朱浩开的润昌酒家而来。不一会东街润昌酒家后院,一只信鸽往南飞了出去。

    兵马司在明朝时期只是负责管理城区安全和卫生的官员,级别相当低,相当于21世纪祖国的城管类的职员。确实上管天,下管地一个管理老百姓,商人,和番人的衙门,在兵马司当一个官,收入油水是大大的多。

    曹明府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越秀山兵马司衙门,下来轿,上了台阶,那帮兵马司的衙役都赶忙过来问话。管家曹明一扬手拿出一件信物。

    原来是,广东巡抚沈犹龙开给的铜牌令信,好让曹明府在路上好方便使用。兵马司的衙役验明令牌,一跪一揖口声先生,问何事。实际上,兵马司的衙役今天可是邪门了,广东巡抚沈犹龙大人刚刚走,这位大官拿着令牌又杀到。

    这个兵马司的衙役还算精,斜了一眼就,那边的带着不怒而威表情的曹明府走了过来,兵马司的衙役站起来脸上陪着小心。

    曹明府没有在门口径直往兵马司里走去,一路低声问到兵马司的衙役:“巡抚沈大人在何方!”听到兵马司的衙役低声回答,巡抚沈大人一个时辰前出广州坐船往香山镇。

    这时兵马司的九品芝麻官斜带着帽子,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那个九品芝麻官认得曹明府躬身施礼。

    曹明府吐了一阵闷气,自我调节了一下,问道巡抚沈大人为何要到你们兵马司来,兵马司的九品芝麻官低声回答,是为了壕境(澳门)的番人,番人因为广交会关闭的事情而闹事,巡抚沈大人去壕境(澳门)问罪去了。

    正说着,兵马司的大院里传来怒骂声和求饶声,兵马司的九品芝麻官对曹明府讪讪说,奉了巡抚大人的领命正在对“夷目”执行笞刑,还问曹明府要不要去问讯。

    曹明府知道,那个兵马司的九品芝麻官肯定是让番人们吐点孝敬钱,所以曹明府有点烦那些粗痞的武官。曹明府摇了摇头就往外面走。

    出了兵马司曹明府松了一口气,沈犹龙在巡抚府和他跟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探讨大明的局势时就说道,要用壕境的番人夷目征讨北方的鞑子,看样子沈犹龙跑去壕境借兵去了。

    ”走,我们去黄埔码头!“曹明府就钻进的青花小轿。

    历史上,大明朝的新到的一位守澳官来到壕境,当时因为葡萄牙的政府官员也在澳门,那个大明的通译又见广东官员也在,他不便表明收贿赂,于是就居然说成,这500两银子番人是给我们皇上的交地租的,就这样一转,就从贿赂变成了地租银,这澳门的地租每年就是500两银子了。

    上了岸的葡萄牙人逐步在澳门反客为主,到处筑屋置舍,与当大明人通婚,并且还修建炮台教堂,以巩固在澳的居住。

    而澳门作为当时海上贸易的枢纽,16世纪末到现在为止,也走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住澳葡人源源不绝地向欧洲、东南亚、日本输出丝绸、香料、陶瓷等货品,随着葡萄牙人航海贸易进入巅峰,澳门也被打造成远东富庶的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来大明做生意的外国人络绎不绝,对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港口明朝政府采取了特殊的管制。

    广东官员在香山县靠近壕境修了一个关闸,这个闸周六周日才开设,允许香山县的居**粮食进入壕境,进入壕境城区里面提供给葡萄牙和其他外国人,粮卡后来有在陆上有一队营兵在澳门弯驻扎有一队水师,朱浩的二叔的拜把兄弟在水师当把总。葡人要是壕境如果不服管从,大明朝的官就简单就是封关,让葡人没有生意做。

    香山县修建的关闸楼控制了通往香山进入广州的要津,等于在澳门城的咽喉位置加了镣铐,占尽了军事先机,确保了葡人以及一切来华的外国人轻易不得进入广州府。

    澳门在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30年代迎来了黄金时期,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对大明朝的贸易基地,以及果阿――澳门――长崎的中转站,使澳门这个滨海弹丸之地“筑室建城,雄踞海畔,若一国然”。

    资料记载,每年从澳门运出的生丝,总计5300箱,另外还有2500根金条,每根重10两,还有800磅香料,以及珍珠、宝石、瓷器、糖等。澳门逐渐发展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国际性贸易中心,仅每年驶向日本的商船的税额,就高达30万克朗,当然1642年的壕境澳门嗜一片愁云惨淡,据传西班牙跟葡萄牙分家了,朱浩在上川岛看到这个情报就告诉了曹明府,曹明府闲聊时有把他告诉了广东巡抚沈犹龙。

    广东巡抚沈犹龙毕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官员,在听曹明府详细的了解欧罗巴的历史,和现今壕境葡人的难处,巡抚沈犹龙毕计上心来。

    曹明府在榻上提起,大明朝通过壕境运往吕宋马尼拉的货物多为丝织品,绸缎,棉布,麻织品,珠宝,火药,食品,种类繁多。

    西班牙番人的大帆船自大明嘉靖44年,(1565年)开始,每两年往返一次。用金银换取大明的产品。他们的大帆船载着大明朝的货物到及西之地去(南美,北美),在回程中,这些大帆船运回及西之地出产的银元、银锭、和土特产来我们大明。

    实际上他们番人发现了壕境的价值,即用及西之地出产的银元、银锭、以“低廉到好像不花钱”的价格,从我大明出产的丝绸及其他精美手工艺品,这些商品在欧罗巴和及西之地都很有市场。将这些货品运往及西之地,可获十倍的暴利,而用来交换这些货物的白银,又是番人们从及西之地几乎完全用暴力掠夺而来的。

    广东巡抚沈犹龙在榻是一边斟酒一边说了一句,”雪村说得好,番人都是见利忘义之辈,看我怎样收拾他们!”

    朱浩知道,在大明朝期间,西班牙殖民地回流马尼拉和大明的,主要是大量的白银。数额巨大,贸易初期,每年约为100万比索,后来达到200万―300万比索,有时甚至达到400万比索。1619―1631年,即澳门――马尼拉贸易的鼎盛时期,每年从马尼拉流入澳门的白银,价值135万比索。另一项统计指出,1631年,由菲律宾输往澳门的白银达1400万两,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自永乐年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即大明帝国鼎盛时期30年,中国官银产量的2。1倍,相当于万历年间明朝国库岁入的3。8倍。西班牙人记载自1571年到1821年间,拉丁美洲白银运抵马尼拉共4亿比索之多。

    马尼拉西班牙商人说:“大明的商人几乎把自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全部运走了”。“大明的国王能用来自秘鲁的银条修建一座宫殿。”

    而在大明和西班牙的交易中,大明的海商们还引进了很多来自南美洲的农作物,如原产于南美的花生,玉米,甘薯等。

    现在长江的出口处,崇明县附近的沙质土壤中就如火如荼地种上了花生,朱浩让人用海船运了一批花生来到广州府种植和榨油。朱浩让铁血会的农业科把广东的南方玉米甘薯在培植改良。

    朱浩来到大明已经有三年时间了,逐渐慢慢融入现今的社会。朱浩发现乍看之下,闭关锁国的大明似乎离世界很远,其实,早在世界市场真正形成之前,在欧洲航海者还在寻找印度的时候,大明已经被深深地卷入世界贸易的大潮,在世界市场的形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顺水顺舟,一个下午的功夫曹明府在香山县码头上岸,找到香山县码头的小吏,说明由来,小吏殷勤把曹明府和管家曹明带到提调衙门,见到了姓魏的留守,管家曹明一亮令牌,姓魏的留守赶紧把曹明府带到壕境入口。

    口里还说,“巡抚大人和县令带着五六百人到了壕境,去跟番人谈判去了,我带着一千人为后援,先生我排一队士兵跟您上到岛上去!”。

    曹明府拒绝了姓魏的留守得提议,搭上一叶扁舟,只带着管家曹明开闸登岛。

第八十三章 改变历史呢?() 
曹明府知道,大明对壕境看的很紧,一个是姓魏的留守在香山县的闸下带着1000多个营兵驻扎的闸门旁边。一个就是,两个大明的低级官员进行水上的备倭和巡缉,这两个低级武官驻扎在澳门弯水寨,这两个职务特别是备倭已经失去作用了变成了专门用来看守壕境水域的巡检。

    当然,还有一些机构也会对澳门进行管理,例如广州海防同知就从水路出入澳门的番船稽查,海道副使是管理澳门事物的最高官员,当然澳门事务是其职责的一小部分而已。

    壕境(澳门)城墙是在几年前修起来的,主要是由于着二十几年葡人受到荷兰人的威胁,而壕境本身只有30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有少,在珠江口对着海面一马平川没有什么战略要地,所以澳门议事会曾经几次到广州去贿赂相关人员最主要的还是,广州府同知,封怀俊,在他的默许下终于在把城墙建好了。

    曹明府上了岸,从东北城墙的三巴门进入澳门城区,先看到的就是葡人防守的三巴炮台,曹明府看到这个炮台位于东北城墙的中间,并不靠近大海,而且炮台大炮对准的是城墙外的正北方向。这说明女婿朱浩讲得对,这个炮台修筑的初衷是防备大明的,也就是防备大明朝廷的。

    曹明府平白地生出一股恶气,朱浩说起壕境的番人,以前壕境葡人虽然是借居澳门,对壕境根本就没有控制权,现在壕境的城墙一修,炮台上火炮一装,在城墙内就形成了一个国中国了,葡人从事实上控制了澳门壕境。

    曹明府摇了摇头,他看那个香山县姓魏的留守,职责就是监视震慑壕境夷人,他虽然有兵丁近两千人,不过曹明府还是一个明白人,香山县的兵丁战斗力,可想而知。

    曹明府带着管家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一个亲卫一直向南走,年轻锦衣卫姓吴的亲卫在北方出生,还没到过广东,他这一次大开眼界,尤其是上了壕境岛所看到的与大明其他地方不同了,最是兴奋。

    姓魏的留守给曹明府派了一个通译,穿过望厦村,就看到了澳门的城墙了。壕境葡人的对海十字门码头就在那里,到了对海码头,几个大明河舶所的衙役走上前来,开口就要罚没停靠税。

    那个年轻姓吴的亲卫锦衣卫上去噼里啪啦,就是一顿狠揍,还要亮出锦衣卫的腰牌,这大明天下谁不让厂卫三分,打完了冲着曹明府洋洋自得地报信。曹明府咳嗽一声,赞扬了几句,喜得姓吴的锦衣卫笑脸乐呵呵的,听说曹明府的赞扬不好得,岂不是说明自家被看重。

    管家曹明护着曹明府,曹明回想起上川岛的治安尤其想到了城管队,一切都有法可依。而且在朱浩上川岛的地盘上,厂卫番子也得缩着。尽管上川岛建设的时间并不长,可在任何一个海上人看来,这上川岛三洲弯港口都是高度完备的,其中二号三号码头泊位齐整,卸货装货方便,然后这里也不用担心什么海盗和外敌,因为这上川岛三洲弯已经武装到牙齿了。

    在大海上,不论是水手船夫大都无法无天,有人在上川岛上岸之后就忘了城管队和海关的告诫,滋事胡闹,然后在三号码头货运场附近就近设了二三十间小黑屋,闹事的水手们被抓起来关到小黑屋,然后一天只给吃两片面包,关了一个星期,人放出来了就都老实了,再有犯得就是半个月小黑屋。

    曹明府走到这帮衙役跟前正准备问话,这时城墙上警钟长鸣,那些睡在地上的大明河舶所的衙役迅速爬起,一溜烟跑去城墙里面,还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衙役在一边跑一边喊,“荷兰人的炮舰有打过来了,开躲起来。”

    十字门码头上陆陆续续的有人敲着铜锣警示,一时间码头仿佛活过来一样,曹明府的眼中来来往往的船只仿佛捅乱的一群马蜂,大多数的大明的船使用的是硬帆逃的快,上船扬帆,荷兰船都没来得及堵住。

    不过在壕境的十字门港口内扬帆的话也快不起来,直接就被荷兰的火炮打沉,曹明府等人入了城墙,炮响了半个小时后通译带着他们爬上了麒山得妈祖阁。

    通译对着曹明府说道:“着妈祖阁,荷兰人的炮火打不到这里,先生往妈祖阁楼上来,壕境一览无余。”

    曹明府他们等到四层阁楼,曹明府叫管家曹明把朱浩送的千里镜拿了出来,往壕境的北边往去,曹明府看到,壕境的葡人有条不紊射击火炮。

    在港口码头连着城墙,要点高处上都有葡人的炮台,厚重石块遮蔽紧密,火炮威力巨大,移动灵活,无论是港口泊位内的船只,还是想要进入这个港口的船只,都在火炮射程覆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