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明-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大湖有个来历,(公元1452年)明景帝朱祁钰,任命王翱为首任两广总督。王翱到驻镇之地后,素有威望,瑶人都畏惧听抚,王翱最先提出恩威并重,招抚并用的政策。
王翱在“边情疏”中提出四点:(一)两广官吏,惟务偷安,兵政无备,黄萧养乱起,又各畏缩退避,略无御寇之谋,致使贼势日张。(二)瑶僮等人,其衣服语言虽与中国不同,然其好恶情性则与民无异,其背叛实由于官吏不得其人,德不足以绥怀,威不足以慑服,甚至欺其远方无告,掊克残忍,颠倒是非,既害其生,又拂其性,焉得不铤而走险。
(三)继而提出剿抚并用,除差人四散招抚瑶老,僮老等,一方面命总兵官会同土官士兵,恩威并重,于是各归乡峒生理。(四)虽然如此,但犹未敢保其永久不叛,主要是地方官吏应得其人,各瑶僮人等已归者,宜抚之以恩,未来者宜申之以义,号令必信,赏罚必公,巨恶必诛,小过必宥,而又整饬戎伍,坚甲利兵以临之,使彼既慕其义,又畏其威,则悍然不逊之气自消矣。
可惜王翱于翌年三月奉调还京,“人亡政息”,他的“恩威并重,剿抚并用”之策未能很好推行,而至瑶乱再起。
王翱在巡视罗镜关的大云顶时,看见罗镜关的瑶人和汉人干旱时争水械斗,于是王翱率领几千汉,瑶在亮洞的北侧,修建了大明第一座建有一a字型大坝,建有水闸,是的罗镜关乃至西宁县,泷水县在一百多年间风调雨顺,只是明末瑶乱再起,罗镜关的汉人远走他乡,热闹的罗镜关迅速变得荒凉起来。
明末,大王山的瑶乱,主要在西江以南,西起封川、开建,南至阳春、高州,东至高要、新兴一带,以泷水的东山、西山和后山(云开大山山地)作为大本营,基本活动于两广交界之山区县。
“泣九”前三天,西江沿岸各路瑶人偃旗息鼓了,都回家过年了。当然,受了锦衣卫都督骆养性锦囊传书的邵广义,回到西宁县旗山山口大营,和土司阿鲁纳,跟贾师爷商议,最后定夺方案。
于是,雷廉参将邵广义亲自率领精锐一百多人带着,和西宁县的土司阿鲁纳带步勇丁狼兵二百多余名,跋山涉水来到了,情报上所说的大山里面的废弃罗镜关。
雷廉参将邵广义在废弃的藏兵洞内,跟西宁县的土司阿鲁纳聊着天,“阿鲁纳啊!你说,瑶匪首领贝伦会不会走罗镜关回大王山。“
阿鲁纳操着生硬的大明官话,粗声粗气的站在藏兵洞门口低声回应,”参将,会的,罗镜关的大云顶是瑶匪首领贝伦回大王山最近的路,还有一个时辰,大云顶上瑶人的仪式就要完毕了。参将大人,您是如何知道罗镜关的大云顶“亮洞”,的了!“壮族人人的阿鲁纳好奇的看着,一身崭新的上川岛牌光明铠甲,坐在石头上的雷廉参将邵广义。
雷廉参将邵广义就说了:“你不要问,只要你阿鲁纳,切下贝伦的人头,我就把光明铠甲送给你。”
阿鲁纳眼馋着光明铠甲很久时间了,阿鲁纳背上背着的大黑弩就是雷廉参将邵广义送的。阿鲁纳知道雷廉参将邵广义回给他光明铠甲,只要杀了瑶匪首领贝伦,当下,磅磅声捶着自己的穿着锁子甲的胸脯,答应了。着做工精细的上川岛牌锁子甲也是邵广义送的。
“我们狼兵说给的话,就是铁板上的钉子,参将你就瞧好把,我一定会杀了贝伦,”小土司阿鲁纳拍着胸脯保证到。坐在石头上的雷廉参将邵广义看了一眼小土司阿鲁纳和他身边的那群如狼似虎的狼兵,满意得点点头。
明朝的狼兵,是被过分神化的一支部队。
被誉为明代《山海经》的《赤雅》上记载:“狼兵鸷悍,天下称最。”狼兵并不是虎狼之兵的意思,而是把“俍兵”读白了。“俍”就是土官,“俍兵”就是土官统治下的兵丁。明朝的狼兵是指壮族地区的土司兵。
说起中国历代战斗力最强的地方军队,壮族兵无疑名列前茅。往远的说,秦始皇当年派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南征百越(壮族是古代百越的一个分支),被越人袭击,“伏尸流血数十万”,进退不得,中原人第一次得知在岭南的蛮荒之地有这么一支骁勇之师的存在。往近的说,******在1970年接见黎笋的时候说:“将来老挝决胜的时候,可以到广西招一些壮族人。壮族人很能打。过去军阀白崇禧和李宗仁就是靠壮族人。”
明朝卫所军糜烂,朝廷无奈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各地的客兵身上。三教九流的客兵中,以广西的狼兵人数最众,名头最大。《筹海图编·附录客兵》载:“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东兰、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
值得一提的是,明王朝之所以喜用土司兵,不是单单因为其骁勇。大明士兵出征就要,安家、行粮两项银子,而西南的土司狼兵只给行粮,每个士兵一天只有一分二厘银子,再算上土司头目的克扣,穷年在外征伐的土司兵不掳掠,实在没法生存。狼兵穷的要命。像阿鲁纳小土司,也是真的很穷的。
雷廉参将邵广义他知道,如果他没有朱千户假商人的援助,使他的精锐家丁在装备上,好于阿鲁纳的狼兵太多。自己的精锐家丁还不知,此刻,会不会镇住阿鲁纳的狼兵。
看着,阿鲁纳献媚的奇丑模样,雷廉参将邵广义心里感到没有来得,感谢假商人。要不在参将邵广义没有弄到假商人的装备和给养前,阿鲁纳都不会正眼望向,一帮叫花子兵。
(。)
第一百六十一章 五色龙犬手()
当然,明末后期的狼兵完全成了扰民的虎狼之师,《筹海图编》里有如下记载:“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捍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
当然,朱浩的银子威力是无穷的,把杀人无忌的狼兵整个成了,所抓获的瑶人的保姆和看护。在三天前,雷廉参将邵广义看着阿鲁纳,率领狼兵,无声无息,包围了罗镜关的瑶人跟汉人群居的小村落。
雷廉营各人站在小村落的外山岗上,邵广义举着千里镜看去,却是二百多个狼兵,把村落一封,在哪里捉拿那些瑶汉百姓。雷廉参将邵广义答应假商人尽量不要杀入,半个时辰,几声凄厉的惨叫声传来,阿鲁纳拎着滴血的腰刀,哈哈大笑,来到邵广义边上说:“启禀参将,搞净了,四十五人,我让小的们都收拾干净了,关在藏兵洞里。”
三天前,大王山的天长公,带领二十来个头目公、管事头、掌庙公、烧香公、放水公、各姓瑶老们,和有点要从大王山独立出去的瑶匪首领贝伦跟十三洞的洞主就上了大云顶。
“阿白你先进亮洞,点香。”
大王山的天长公到了,亮洞入口处,说了一句。虽然声音不大却让头目公阿白大吃一惊,也惊讶地停住了脚步,疑惑地看着七老八十的,胡子雪白的天长公。
瑶匪首领贝伦嫉妒的看着,头目公阿白。(阿白是清茶门教的白虎的哥哥。)瑶人几千年的都是靠“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生产、抗御外敌。
天长公感到自己的地位收到威胁了,老谋深算的天长公不给瑶匪首领贝伦第一个进洞,而是叫温和派的头目公阿白进洞,点香。此刻,瑶匪首领贝伦身后的洞主群情激昂,贝伦压压手不许他们出声。瑶匪首领贝伦脸色铁青。叫老谋深算的天长公看在眼里,天长公哀叹一声,不是真正的枭雄啊!他贝伦是祸害。胡子雪白的天长公,往山低下的罗镜关望去。
这也是一次盛大而隆重的集会,又称为“瑶人的泣九驱魔”盛会,为举行这个盛会,罗镜关的大云顶上的亮洞大明历的五月二十七日就开始做准备了。
“呜,呜,呜……”
罗镜关的大云顶上的宽大的亮洞旁,一百多个十四五岁的年轻瑶人。吹响了第一声莽筒,参加仪仗队的人们,无论瑶人的道教师公还是各姓瑶老,都按照规定的服装样式穿戴整齐,在宽大的亮洞旁集中。
俗方仪仗队中的两名掌庙公和举着三角黑旗的烧香公、放水公,和五色龙犬手都是特意在大王山哥哥瑶洞所有的人户中精选的年轻瑶人,他们的祖先必须是给瑶族始祖“五色龙犬“,也就是盘王谋过职位的。
传说说,瑶族始祖“五色龙犬“。也就是盘王,有一天进山打猎,不幸被山羊顶下悬崖身亡。公主与儿女们万分悲痛,四下寻找。终于在悬崖下的一棵泡桐树下发现了盘王的尸体。为解心头之恨。盘王的儿女们射杀了山羊,剥下羊皮,砍倒泡桐树制成小长鼓。他们打起长鼓,祭奠死去的父王。以后每逢还盘王愿、祭祖的时候。瑶民们都用这种仪式来纪念盘王。
两名掌庙公的装束有别于其他人,他们头戴长辫假发,发上佩着金银镶嵌的珠宝头饰。辫梢用大红绸盘于腰间;再戴上饰有珊瑚镶金、插有长长羽毛的头围黑色头巾,右耳戴着长形金耳坠,头巾两端绣有花纹,上衣衣襟用白线绣出排扣,钉上小珠子为扣子,围上绣花裙和绣花腰带,腰佩长刀。
烧香公、放水公,上衣由两张盘王印绣花肩组合的披肩,并在披肩上吊有银鼓和银铃,穿上绣花马裤和百折大摆裙。腰上佩的,脚上蹬的都和掌庙公相似,他们手持镶铜花纹的特制皮鞭。手举镶彩色绸边、飘垂着几根飘带的红缎旗。
一百多个,十四五岁的年轻五色龙犬手们,头缠红色丝绸大头巾,穿红色红头巾、红腰,普通草靴双袖系腰,手持柏树木棍。
瑶人的道教师公本来是清茶门教的朱雀天将田昊,可惜给朱浩大少爷掳走了。老道士王砌只能从新派人。清茶门教的教规是佛道二用,以前清茶门教是闻香教的分支,闻香教信佛多一些,老道士的清茶门教信道多一些。瑶人的道教师公法师穿着鲜红的长袍,头缠红布,头顶插一尺多长的长翎大袖衫,外套缎面金边坎肩,胸挂嵌有珊瑚、松耳石金银质盒带上系着彩绫。
道教已在广大瑶族地区流传,并和瑶族固有宗教相互融合。道教教职人员称为师公和道公。他们略识文字,粗知瑶族的历史和传统,分属于道教正一道的不同派系,崇奉“三元”者,称师教,又称武道。
崇奉“三清”者,称道教,又称文道。
瑶族以信仰道教为主(梅山教、正一教居多,茅山教虽有但少),同时又保留了本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佛教、儒教的一些观念以附属的形式偶尔出现在瑶族的道经中,而道教则与瑶族原始宗教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又一阵莽筒声响起时,十二名烧香公、放水公一声令下,三角黑旗队先行开路,随后就是六个道教师公法师仪仗队,仪仗队也是清茶门教拍了的,他们穿着红氆氇披风、头戴鸡冠形丫杈、腰系净水瓶套。三名瑶人的经师和十名助手在仪仗队右侧边走边舞,与此同时,鼓声乐声喧响起来,沉沉的莽筒声一阵一阵地应和着。
头目公阿白提袅袅燃放着香木的金香炉为道教师公引路开道,负责主持“驱魔”仪式的道教师公身着全套装束,红衣道教师公先到亮洞里拜祭盘古王,祭礼祖先,牌位上供奉着盘王的木偶,最两边是祭祀的牺牲品——一只牛头和猪头。一手摇着铃,仪仗队伍的后面就是这次驱魔仪式所驱之魔的化身,称为“盘瓠”,它是用糌粑捏塑的一具一人多高的神犬骷髅头骨,头骨空眼洞里还装上了一对眼睛一样的能够转动的珠子,骷髅头顶还撑着一把毛呢布制黑伞。
第三次莽筒声吹响了,盛装的道教师公和仪仗队领队者分两路带领黑旗队伍后排好队,瑶人们的念经师边念经边舞蹈,铁铳队、长鼓队、铜锣队列队进洞,队伍里不时传来铳响,在山谷里回响。
那帮,十四五岁的年轻五色龙犬手们,边舞蹈,一边点燃导火线,“轰”的一声巨响,第一声竹筒炮响起,把“盘瓠”抬人亮洞时。又放了第二声竹筒炮,铁铳队、长鼓队、铜锣队列队、香炉手等到了亮洞门口,第三声竹筒炮又响起。
这支浩浩荡荡的驱魔队伍走到事先设置好的“靶场”进行各种形势的仪式,仪仗队继续前进,而那帮,十四五岁的年轻五色龙犬手们留在此进行带火的梭镖表演,一众人众都来围观,带火的梭镖打靶表演开始了。
瑶匪首领贝伦的大儿子耀武扬威地首先站出来,他的随从马上躬身将涂抹金色的梭镖双手举过头顶交给贝伦的大儿子。然后赶忙点燃的沾了油的梭镖,贝伦的大儿子接过轻轻抖动了三下,将沾了油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