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卦帝刘封 >

第73部分

三国之卦帝刘封-第7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卦帝刘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没做什么坏事?鬼才相信呢。”

    周紫扭身走了。

    嘿,这个死丫头,我那里得罪你啦?

    凉茂和方伯居是老交情,见面特别热情。

    “我就知道,你接到我的书信会来。”

    方伯居说道。

    “不来不行啊,身边儿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我能无动于衷么?”

    “你也没想到,太白能用三千人马平定沃沮吧?”

    “此刻就说平定沃沮,还为时过早吧?这才几天啊。”

    凉茂试探道。

    “别人说话你不相信,我说话你还不信吗?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沃沮人那里,情形我还不清楚?你放心,目前沃沮人已经被太白打怕了,精神已经被摧毁,只想求个太平。”

    “我在那里一直主持清查山林土地,编户造册之事。若是没有高句丽再次蛊惑和背后支持,又有驻军威慑,从此沃沮安矣。”

    “我看你的意思,是想在沃沮恢复郡县?”

    “是啊,这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向往么?恢复我大汉的统治。”

    “恢复大汉统治固然好,但是又谈何容易。”

    两人同时沉默了,都知道目前面临的微妙局势。

    按理说,沃沮这一带,属于乐浪郡的管辖范围之内,恢复郡县制度,就应该重新划归到乐浪郡的名下来,由凉茂主持这件事情。

    但是,乐浪郡跟辽东的关系很微妙,它更倾向于朝廷。

    当初凉茂任乐浪太守的时候,公孙度还在。就曾经被公孙度扣押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让凉茂到乐浪上任,想迫使凉茂屈服于他。

    但是凉茂坚持自己是朝廷任命的太守,绝不屈服于公孙度。

    公孙度见凉茂态度坚决,才不得不放他到乐浪上任。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

    刘封这一次平定沃沮,其实乐浪郡这一边,没对他有什么帮助。

    他是公孙康派来的,乐浪没出一兵一卒,也没有供给粮草。

    干活儿的是刘封,金主是公孙康,这里面没有乐浪什么事儿。

    但是这里又属于乐浪原来的地盘儿。

    这里面就有矛盾了。

    将来沃沮这一块儿归谁?归乐浪,公孙康肯定不甘心。归公孙康,乐浪不甘心。

    如果凉茂现在就来接管沃沮,公孙康腾出手来之后,必定前来找事儿。

    这件事儿的微妙之处,别人看不出来,但是凉茂和方伯居却一清二楚。

    甚至刘封本人,目前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敏感性和重要性。

    “此事倒还真的有些棘手。不过伯万足智多谋,既然来了,就应该有所打算吧?”

    “倒是有所打算,不过还要看情形而定。以你之见,太白此人如何?”

    “虽然年轻,但是足智多谋,兵出奇谋,足以担当大任,只是他目前兵微将寡,暂时还难以成就大事。”

    “三千人平定沃沮,公孙度一代枭雄,五万人都没成就此事,这还不算大事?”

    “三千人能平定沃沮,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不过,他这三千人,真正属于他的,只有他那五百庄园兵。江东和辽东人,随时可能离去。”

    “对了,说起江东人,倒是想起来孙尚香的事情,内情到底如何?是真的逃跑,还是太白有意纵容?”

    方伯居知道凉茂肯定会问此事,心里也早就有了答案。

    “不瞒伯万说,此事我也曾经有所怀疑。但是,若说太白有意纵容,怕是过于勉强。”

    “其一,孙尚香跑了,容易动摇江东的军心,这对太白来说,并非好事。本来他的兵马就是三家组成,江东又是其中主力。江东军不稳,太白就难以驾驭队伍。”

    嗯,倒也有些道理。

    凉茂点点头。

    “其二,太白兵马少,沃沮面积广大,不得不分兵出击。这就给了孙尚香可乘之机。”

    “为何不派兵监视?”

    “一共就三千,还要坚守大营,哪里还有兵力监视?若是监视被人发现,必生嫌隙,还怎么能够同心同德?如此要求,确实强人所难。”

    “最后,孙尚香逃走,也未必不是好事。她原本是为了江东和辽东结盟而来。此次一逃走,结盟之事势必告吹。”

    “如果她留在辽东,被公孙康扣做人质。要挟江东给他钱粮。势必加强公孙康割据势力。若是两家结盟,更是不堪设想。”

    方伯居是传统的知识分子,骨子里忠于汉室。希望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恢复汉室的大一统江山。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虽然在辽东,但是对于公孙氏割据辽东并不认同。

    “好吧,我给朝廷上表时,会尽力为他辩解此事。不过,太白是个人才,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此人若是彻底归附了公孙康,恐怕不是朝廷之福。”

    “是啊,公孙康目前所依仗者,不过公孙模、张敞、公孙恭之流,手下其实并无更多出色大将。甘宁算是一员猛将,但目前不过是为公孙康所迫。孙尚香既然已经逃回江东,甘宁也必定想法脱身回江东。”

    “如果太白投到公孙康门下,公孙康必定如虎添翼。”

    “如水的意思是。”

    “沃沮刚刚平定,局势未稳,还需有兵马驻守在这里。”

    “好,我就上表朝廷,叫太白留在此地。恰好遂城县令出缺,就表他为遂城县令,兼乐浪北部都尉,统辖沃沮事务。”

    “我看太白对于经商等经济事务也颇为熟悉,给他一县之地,也试试他的本事。”

    “好,此举甚妙。不过,这就是跟公孙康抢人啊。”

    “哼,公孙氏一代不如一代。难以再现公孙度的风光。恐怕也难以长久。曹丞相如今执掌天下权柄,虽有孙刘割据,也不足为患。”

    “另外,还有两件事情,先告诉你一下,你也不要跟别人说。曹丞相已经派曹植来辽东宣慰,不久之后就可抵达。”

    “还有一件,就是丞相可能叫我到魏郡去担当太守一职。”

    “你若走了,谁来接任?”

    “目前尚不清楚,想来定会有一番争执。”

    “呵呵,这个乐浪太守不好当啊,谁来当太守,都是个麻烦事儿。”

    “自然有人来的,不过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走了之后也就不管啦。这些年,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凉茂深深地叹了口气。

第135章 立足点() 
凉茂和方伯居商量完了之后,就闲聊起来这次平定沃沮人的过程。

    方伯居说的更加详细,凉茂听得不禁阵阵惊奇。

    相对于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凉茂更加相信方伯居的话。

    不过,方伯居说的虽然更多,也基本上跟刘封和其他将领说的一样。

    这证明刘封并没有刻意向他隐瞒什么,这叫凉茂放心不少,也坚定了他向朝廷举荐刘封的决心。

    关于恢复郡县制的问题,凉茂和方伯居商定,可以暗中进行实质性的工作,但是目前不公开宣扬这件事情,目的就是避免引起公孙康的猜忌。

    如果乐浪方面公开宣布在乐浪恢复郡县制,就等于把沃沮纳入了乐浪郡的管辖范围。这势必引起公孙康的强烈反弹,造成公孙康和乐浪翻脸,打破目前的微妙平衡。

    申时举行了宴会,第二天凉茂返回乐浪郡。

    送走了凉茂,刘封和方伯居回到帐篷,方伯居才把凉茂的打算,告诉了刘封。

    “你当了遂城县令和乐浪北部都尉,手中就有了权柄。以后就可以在遂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实现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

    “遂城县靠海,有港口,不仅可以跟辽东发展贸易,还能跟海外进行贸易。”

    “有了一县之地,可以收税,有了人,还能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

    “屯有县跟遂城相邻,在两县交界之地,就有煤铁,可以打造兵器。屯有县那里的事情,我可以为你周旋。”

    听到方伯居的这一番打算,刘封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竟然想得这么周到,这是要我做大事的节奏啊。

    我正需要这样一个地盘儿呢。

    沃沮地盘儿虽然广大,但毕竟落后,短时间内难以发展起来。只适合作为一个战略后方。

    有了遂城县,可就不一样了。

    不仅名正言顺,还可以掌握更多的资源来发展自己。

    关键的问题是,这里远离公孙康的老巢襄平城,可以较少地受到公孙康的制约,长此以往,形成相对割据的局面,也是有可能的。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纳入朝廷的正统之中,在政治上具有优势。必要的时候,我也可以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来。

    “遂城的土地如何?我是说,土地多少?是否有可以开荒的地方?”

    “土地甚多,目前遂城只有八千多户,不到六万口。土地广袤,又有沃沮多年的骚扰,人口逃亡很多,不少土地撂荒。成了无主之地。要想开荒,也有很多荒地。只要能安居乐业,招募人口也不是难事。不仅辽东边境一带,咱们有大船,到中原沿海一带招募人口,让他们脱离战乱之地,也是一条路子。”

    刘封不禁兴奋起来。

    是啊,现在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

    有了人,就能种地,就有工匠,就能经商,就能收税,就有了军费,还有后备兵员。

    人,才是立世之本啊。

    “如水,孙尚香已经走了,剩下的江东人,终究要有个出路。这一千多人,都是百战之兵,我的意思是把他们留下来。”

    “一旦我就任遂城县令,就准备分给他们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他们就能在这里成家立业,也不必回到江东去。”

    啪,方伯居拍了一下大腿。

    “妙啊,太白此计甚妙。留下这一千多人,可是生力军啊。好,就这么干了。”

    “不过,要等到我真的能当上县令才行。”

    “太白放心,凉茂既然有此意,就差不多能做成此事。曹操对他还是很器重的。”

    提到曹操,刘封不禁心里一凉。

    “恐怕就要在曹操那里出岔子,我曾经跟曹操有过误会。”

    “太白跟曹操打过交道?”

    “是的。”

    于是刘封就说了自己跟庞统到曹操大营,骗了曹操三十斤黄金的事情。

    “天啊,太白,你这还叫误会?分明就是欺骗曹操啊。连丞相你都敢骗,胆子也太大了吧。”

    “嘿嘿,当时只想弄他一笔钱,哪里想到会有今天。”

    我要是知道今天当官儿的事儿,要受曹操辖制,说死也不去骗他。

    这才叫一报还一报。

    “不过,太白也不必过于担心,丞相胸襟宽广,唯才是举,或许不会计较此事。”

    唉,但愿如此。

    “此外,凉茂之所以举荐你,就是为了牵制公孙康。在牵制公孙康这件事上,你跟丞相是一致的,他也不愿意公孙康一枝独秀,对不对?”

    道理倒是这个道理,只是我目前势单力薄,不知道曹操会不会看得上我。

    也真是见鬼了,竟然出现了这么结果。玄德老爹跟曹操是死对头,我却跑到曹操手下当官儿。

    这个世界也真是够荒谬的。

    算了,只要能够有个据点,发展壮大自己,暂时委屈一下也是必要的。玄德老爹不就是投了这个,又投奔那个吗,折腾了半辈子,才有了自己的地盘儿。

    “但愿丞相有些雅量,只是光给了我一个县城,未免太小气了些。”

    “太白,你别不知足。你不到十八岁,就当了县令,前途无量啊。遂城治理好了,又有个乐浪北部都尉的头衔,过上一些年,当乐浪太守都有可能啊。”

    “谢谢如水的期待。”

    也是,现在还不能太着急,还是潜下心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要紧。

    有了钱,有了兵马,才是乱世之中的立足根本。

    “不过,太白还要看看公孙康那边,有何反应。目前公孙康势力强大,也不宜跟他撕破脸皮。哪怕一时委曲求全,也要维持和平,不要让他过于忌惮。”

    关于自己的处境,刘封也曾经分析过。

    以前他没有过于注意乐浪方面的反应。

    这次凉茂的举动,让刘封意识到了乐浪跟辽东之间的矛盾要害。

    既然乐浪害怕自己倒向公孙康,那么,公孙康也担心自己倒向乐浪。

    乐浪能给自己好处,拉拢自己,公孙康也可能拉拢自己,用自己来制约乐浪。

    自己可以利用他们两家的矛盾,在中间取得一个平衡,趁机发展壮大自己。

    这个中间,怎么把握自己的尺度,就非常重要。一个不小心,两家都得罪了,那可就要玩儿完了。

    乐浪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