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隐殇-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锐拱手道:“多谢陛下挂念,家父只是偶染风寒,只因年老,因此有些经受不住,在家休养了两日,差不多也好了。”
我笑道:“既然差不多好了,今日朝会,他为何没有来?”
萧锐一愣,不提防我竟说出这番话来,一时间没有应对,过了片刻才道:“陛下前几日特下令,恩准家父在家休养,因此……”
我想了想,笑道:“原来如此,不知萧卿来时可曾听闻了城外的事?”
萧锐道:“城外的事……”
我道:“也没什么,既然萧将军卧病在家,朕理当去探望,便请萧卿带路,朕亲自去探望一遭。”
萧锐拱手道:“怎敢劳烦陛下?”
我摆手道:“无妨,朕还有些事,要请教令尊。”
萧瑀果然是病了,躺在床上并没有睡着,见我来了,便挣扎着要起身向我行礼,我示意他不必如此,却见萧瑀看着我的目光十分诡异。
我看了看房中众人,道:“朕有些事,要单独请教,你们先出去。”
余人闻言,便都退了出去。
萧瑀道:“陛下,微臣刚才听说,张将军在城外被杀了?平阳公主与窦诞联合控制了城外十万大军?这件事,可是真的?”
我点点头道:“据传来的急报,确实如此,只是还未查证、”
萧瑀道:“若果真如此,陛下当早作准备,万一他们有觊觎长安之心,仓促之下难以拒敌。”
第491章 兵不血刃(二)()
我道:“萧将军不是还有三万禁军尚在,他们便是果真反了,朕有何惧?”
萧瑀摇头道:“陛下,虽然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
我道:“萧将军考虑得甚是周到,朕自当遵从。只是不知将军是否也听说了,窦诞在杀张公瑾之时,手里拿着朕亲自下令斩杀张公瑾的诏书?”
萧瑀闻言,大惊之下扶着床沿猛烈地咳嗽了一阵,过了片刻才缓过来,扶着我的胳膊问道:“陛下,,这是为什么?”
我笑了笑道:“朕问你,当年你在晋阳起兵之时,是否曾为难过齐王殿下的家人?”
萧瑀瞪着我,反问道:“这件事,陛下不是应该最清楚么?如何反倒来问微臣?”
我道:“朕清楚什么?”
萧瑀道:“是陛下亲自谋划,长孙先生从中斡旋,微臣依陛下之计而行,如今事过经年,陛下旧事重提,这是什么缘故?”
萧瑀的口气并不友善。
我道:“原来是这样?没什么缘故,只是平阳公主陈兵长安城外,萧将军既然抱恙在身,这禁军统领的差事,不妨托与他人,以免策应不及时。”
萧瑀闻言,突然冷冷一笑,道:“原来陛下今日前来,并非探病,而是夺权来了。”
我道:“萧将军不愿意也无妨,好好养病吧。”说着环顾了一下萧瑀的卧房,“只不过……萧将军的家人日后若遭遇了什么不测,还请您不要太过伤心才是。”
萧瑀闻言,突地从床上坐起身来,瞪着我道:“陛下想干什么?”
我道:“萧将军以为,朕想干什么?”
萧瑀复又倒在床上,冷冷笑道:“陛下过河拆桥的本事,萧某今日算是领教了。”
我笑了笑,自他手中接过调动禁军的兵符,道:“萧将军,多谢。”
回宫之时,三娘已经在两仪殿等我。
她见我出现时,脸上怒色分明可见,冷冷道:“你杀了大哥?”
我点点头道:“是。”一边答应,一边走过她身前。
三娘见我似乎满不在乎的样子,拱手道:“陛下好手段!可知我们夫妇二人为何自投罗网?”
我摇头道:“不知道。不过是否知道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现在站在这里。”
柴绍道:“陛下,我们今日前来,并非是摄于你的威势,只是天下终于一统,不忍见再次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因此才冒险前来。陛下若为难我与三娘,长安城外的十五万大军恐怕要与陛下拼个你死我活,陛下自己想一想吧。”
我低头沉思片刻,问道:“你们既然来了,必定有所请求,说吧。”
三娘道:“李世民,我们所求者,其实简单得很,第一,你要保证我们全身而退,自今而后,我们夫妇二人与李唐皇室再无任何关系。”
我看着三娘和柴绍,点了点头。
柴绍接着道:“第二,你虽然做了天子,但有一件事,你必须记着,天下不是你李世民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若只为一己私利,不管百姓疾苦,他年我们必定来找你算账。”
我又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朕也不想做昏君。”
三娘又道:“你入长安城之先,便与裴叔父等人为难,父皇从前所信任的老臣,不是被贬谪,便是遭流放,你要保证他们能够安度晚年。还有,万贵妃年老体弱,请你好好待她,大哥已经被你杀了,他身边的人,日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你身为天子,也该大人有大量,不再追究他们的过失。”
我道:“你们所说的,我全都答应你们。不过我突然想到一件事,要你们帮我去做。”
柴绍道:“什么事?”
我道:“齐王李元吉,恐怕只有三姐姐你去接,他才肯来。”
三娘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紧张,道:“你将他召回长安,想要干什么?难道……”
我道:“你们放心,绝不会如你们所想。”
三娘和柴绍仍然十分犹疑,我道:“实话告诉你们,一个月之内,李元吉难免遭人行刺,身边若无人保护,恐怕凶多吉少。”
柴绍道:“何人会刺杀他?”
我道:“神策营的人。”
三娘道:“你杀了大哥还不够,连元吉也不放过?”
我道:“神策营的人如今并非在我掌控之中,我若真想杀他,又何必告诉你们这些,让你们去保护?”
柴绍道:“凭我与三娘,根本不可能是神策营的对手,你是想叫我们也去送死?”
我道:“难道三姐姐手中不是还有十五万大军么?从中抽调精锐,待李元吉南下之时保护左右,难道也做不到?”
三娘道:“好,若元吉有什么三长两短,我绝不会放过你。”说完竟不行礼,拉着柴绍出了两仪殿。
身后一名内侍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平阳公主和和柴将军在陛下面前竟敢如此嚣张?也太不将陛下放在眼里了,若人人皆如他们一样,陛下威严何在呀?”
我嫌恶地看了他一眼,道:“他们爱怎样便怎样,一直以来就是如此,你让他们如何改起?”
那内侍听我口气,面上不免有些疑惑,却不便多问,只退了下去,我便知道这人应当是李世民十分宠幸的人。
曹符和丁渔儿走了不久,遗诏应当没有那么快传给许绍知道,要等先皇遗诏的事天下皆知,恐怕又得费一段时日,在这段日子里,我得帮李元吉将身边那些讨厌的人全都清理掉。
这内侍还欲再说,我瞥了他一眼,道:“你去一趟冷宫,将万夫……万贵妃接回安仁殿,快去!”
那内侍闻言,更加惊讶,只是天子威严,他根本不敢开口问,只唯唯诺诺地答应了一声便去了。
我看着那人离开的背影,想到如今坐镇长安的自己,一时间百感交集,从前自己做皇帝的时候不觉得,如今要替他人谋划时,反觉得更累。
大概是因为,从前我身边有很多如我这样的人在替我受累吧。
我叹了一口气,缓缓走出了两仪殿。
第492章 兵不血刃(三)UaiG。()
我连日以来的诸番处置,让所有人都捉摸不透,万夫人搬回安仁殿之后,也曾提醒我不要行事太过,以免引起他人的猜疑,只是我明知子闵可能已经在洛阳城外等我,厌倦了宫廷,我只想早一点脱身。
计算日子,许绍应该已经看到了先皇遗诏,果然过了没几天,连长安城中,也流言四起。
这天晚上,我处理完朝政,打算回武德殿去歇一歇,来到武德殿时,发现正殿的桌案上赫然放着一张暗红色的无影笺。
我斥退众人,环顾四周,知道杜杀就在殿中,只不知她身在何处,便从容入了座,打开桌案上的文书看时,果然有官员提到了如今长安城中的流言。
上书的人是礼部尚书温大雅,温彦博的兄长。文书中说如今长安城中流言众多,若先皇果真有遗诏在,在驾崩之后应当立刻便示以众人,何以直到废帝李建成被杀之后才明示天下?分明是有人想要动摇陛下皇权,才出此下策,遗诏必定是伪,为了稳妥起见,山西齐王殿下,当尽早图之。
这么久以来,我竟不知道礼部尚书温大雅竟是李世民一党。
我正在想这个温大雅究竟该如何处置,身后突然一个冷冷的声音道:“李世民,今日便是你的死期。”我一惊之下甚至来不及回头看,便觉得脖子发凉,一阵隐隐的痛感传来。
只是杜杀手中的匕首并未用尽全力,不知为何仍有几分迟疑。
我知道杜杀是想到我曾对她说过的话才会如此,便哈哈一笑道:“杜杀妹妹,你为何不下手?”
杜杀一愣,惊道:“你……”
我道:“是张先生让你来的?”
杜杀疑心不减,匕首仍抵着我的脖子,只道:“你究竟是谁?”
我道:“杜杀妹妹,张先生让你来杀我,是为了替元吉了却后顾之忧,对不对?”
杜杀闻言,缓缓将匕首收起来,道:“若你果真是兄长,那……李世民去了哪里?”
我低声道:“被我杀了。”
杜杀又是一惊,似乎不敢相信,过了片刻才道:“兄长劝我不要为难他,为何自己却要杀他?”
我道:“杜杀妹妹,我来长安,的确是为了劝你放弃报仇。可我没想到的是,李世民杀了我还不够,连其他的人也全部放过,裴叔父被流放,客死交州,韦挺等人皆被贬谪,若这些人帮扶我一场,最后只落得这个下场,那我苟且活着,于心何安?既然父皇属意元吉,我便留在长安,替他扫清障碍,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兵灾吧。”
杜杀沉默片刻,转身便要离开。
我拦住他道:“元吉虽没有什么心计,但他身边的魏先生却是位心思深沉之人,光凭许绍一面之词,只怕他们仍有所怀疑。杜杀妹妹可否替我去晋阳走一趟?”
杜杀犹疑了片刻,点了点头,问道:“兄长可还记得,张文苏曾答应兄长,洛阳攻下之后,便带兄长去看望柴孝和?”
我点头道:“当然记得。”
杜杀道:“好。”
杜杀身影一闪,便不见了,我望着她离开的方向,想到若是换了多年以前,她若存了杀我之心,只怕不会有半点犹疑,容不得我说半句话便会下手。
五日之后,许绍联合李靖、徐世勣等宣称遵照先皇遗诏,拥立远在晋阳的齐王李元吉为新君,川蜀一带本是许绍旧部,见许绍表明立场,自然附和,至于洛阳,罗士信本就不愿效力李世民,见此情形也与李靖、徐世勣一样表明了态度。
窦诞杀了张公瑾,拿着兵符控制了长安城外十万大军,三娘与柴绍的十五万大军,只抽调了五千精兵去晋阳,剩下的大军则仍在长安城外与禁军对峙,而禁军的兵权,却被我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此一来,即便朝中有支持李世民的势力想要做什么,也无力回天了。
朝会上自然有人提出此事,大多数人混迹官场都只想明哲保身,至于李世民的心腹,其实早已焦头烂额。
朝会之后,我在两仪殿中,单独召见了温大雅。
温大雅与他的弟弟温彦博一样,都曾在老爹在位时是老爹的心腹,如今温彦博被贬,温大雅却仍干着礼部尚书的差事,比起原来却是好过的多了。
温大雅只当我找他是为了商量如何应付眼下的局面,殿中只剩下我们二人时,温大雅便道:“陛下,如今内忧外困,陛下何不召萧将军回朝执掌禁军……”
我不待他把话说完,便道:“温尚书,朕有一件事想要请教。”
温大雅拱手道:“微臣不敢。”
我道:“昔年父皇执掌朝政之时,温尚书官居何职?”
温大雅面露疑惑之色,想了想才道:“承蒙先皇垂爱,微臣当时忝居太子中书舍人之职。”
我笑道:“哦?似乎如此,当时你官居东宫之时,可曾想过有一日这天下会是朕的?”
温大雅拱手道:“陛下英明神武,当年微臣虽在东宫,却深信陛下资质,日后必当有所作为。”
我道:“那太子失势之后,你再事奉父皇,大概也并非忠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