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隐殇-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岬昧甘陈砥ズ笙蚰洗蛩闱巴宄恰�
熊州副将盛彦师察觉其动机后,在沿途设伏将李密的军队全部歼灭,王伯当不知所踪,但李密的头颅被割下来,送到了长安。
李密被杀后,老爹为了降服黎阳的瓦岗部众,将李密的头由许世绪带到黎阳,同时李密谋刺太子拥兵反叛的消息也传遍了天下,留守黎阳的主力徐世勣获悉李密的所作所为,便献城投降了。
除了李密的败亡外,当初据守河东的屈突通的部将尧君素被部将薛宗和李楚客杀死,老爹攻取长安时放弃的河东终于被平定。
接下来老爹要对付的,便是自以为是的李轨了。
说到李轨,他之所以不想向老爹称臣,主要是听信了一句谶语——
李氏将王天下。
我自然知道这李氏指的是老爹而不是李轨,我也不知道李轨哪里来的自信非要与尽有关中之地的老爹作对。
李轨的主要谋臣是任大凉国吏部尚书的梁硕,智谋过人,想要平定河西,便要从此人身上下手。
太子府中,我一时偷懒,不想总是着眼于外患内忧,便将公文一扔,跑到存墨堂去读闲书。
还没翻几页,唐临突然出现告诉我陛下驾临太子府。
我一惊,差点从坐榻上跳起来,不知道老爹要做什么。
我来到前厅时老爹已经在等着了,他一身常服,基本上看不出这个两鬓银霜的老者便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我拱手道:“父皇……”
老爹笑道:“繁文缛节一概免了,建成,去书房详谈。”
第238章 离间大凉(一)()
虽然不明所以,我还是可以感觉到老爹的心情很好。
一进存墨堂,老爹便自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我。
我接过信,竟然是大凉户部尚书安修仁写来的,信自然不是写给老爹的,而是写给他的兄长——在长安为官的安兴贵的。
信的内容则的确令人高兴。
原来大凉的吏部尚书梁硕向李轨进言,说国中胡人的势力日益壮大,时日若久恐生变数,建议李轨加以防范。
此事却传到本是出身胡族的安修仁耳中,安修仁对梁硕不满,便修书安兴贵,抱怨了这件事。
我看完了之后将信递给老爹,老爹笑道:“李轨不肯归顺,为父本欲以安兴贵为特使往河西,建成,你以为我们该如何做?”
其实老爹在来找我之前,应该已经拿定了主意,却还是希望听我说一说。
我有些忐忑地拱手道:“父皇,李轨抗拒不降,皆因其谋主梁硕,如今内有安修仁与之结怨,李轨其人本无主张,不如施以离间之计,李轨疑心之下,便会自折羽翼,那时外有安兴贵周旋,河西不战可定矣。”
老爹摸着胡子哈哈大笑道:“不错,正是此意。”
说着走到书房外,让随他而来的许世绪把安兴贵叫来。
不多时安兴贵便来到了世子府。
老爹与我在前厅相候。
安兴贵来了之后,老爹故作惆怅之态,摸着胡子叹道:“李轨据有河西,北连吐谷浑,且有突厥为后援,若兴兵讨伐,恐牵连黎民。若只派遣使者前去游说,李轨必不肯降,依你看,如何是好?”
安兴贵此前本就自请前去收降李轨,听老爹如此问,胸有成竹地拱手道:“陛下,李轨势盛不假,然其迷信,微臣当以逆顺祸福之道说之。倘若他恃险据守,微臣世代为凉州望族,深谙士民之苦,且微臣之弟修仁得李轨信任,执掌枢密者数十人,如今与梁硕生隙,欲取李轨,不若先剪除其羽翼。”
老爹点头道:“如此,便命你为特使,出使凉州。”
安兴贵领命而去。
老爹笑道:“你们言辞之间说得自然容易,为父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建成,为稳妥起见,为父想再派一人前往凉州,以为策应,你以为派谁去比较好?”
我想了想,拱手道:“父皇,前几日儿臣在太子府与众人议论此事,听王先生提起,李轨曾欲聘他为老师,教导其子,王先生虽未答应,却也曾出入凉州,与李仲琰颇有往来,不如派他去?”
老爹闻言失笑道:“你是说中舍人王叔玠?为父以为他生性正直,不屑为此,恐怕不妥。”
我笑道:“父皇可曾听说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王先生亦是通达之人,必不会太过拘泥,父皇请放心。”
老爹总算答应了我的请求。
凉州的事,便如此商定了。
老爹走后,我便去了王珪的府上。
王珪如今身为我的僚属,掌管太子府一应文书往来,若我不在,他有决断之权。
他的府中别无旁物,除了几丛竹子,院中覆着残雪,竟有些萧瑟。
见我来了,王珪将我迎入书房,笑道:“太子殿下临门,必定有事吧?”
我笑道:“王先生,我想请你帮个忙。”
王珪略作思忖笑道:“可是为了河西李轨之事?”
我闻言不禁失笑,“我素闻王先生博学多才,未曾想先生竟有未卜先知之能。”
王珪连连摆手道:“那日下官提及与李仲琰相交,便见殿下神色有异,想必便是为此而来。”
我道:“但不知先生是否愿往?”
王珪拱手道:“身为僚属,太子殿下有令,焉敢不从?”
我道:“依我之计,要假李仲琰之手行离间之计,先生方正之人,建成只怕先生不愿为此。”
王珪道:“兵家之事,不厌诡诈之道,叔玠何曾是迂腐之人?”
我哈哈笑道:“先生真名士也。”
忘怀了上下有别,这感觉竟如当年在邙山木屋一般畅快。
从王珪的府中出来,我已经将河西的李轨抛在了脑后,只觉得有王珪在内谋划,安兴贵在外游说,李轨之亡已是可见的事实。
可李轨还有所凭恃,便是西北的吐谷浑,还有突厥人。
我想了想,没有回太子府,而是直接去了大兴宫要见老爹。
我与老爹一面在御园中散步,老爹问道:“你可曾与王叔玠商议过了?”
我道:“王先生已经答应了。儿臣考虑的,还有另一件事。”
老爹道:“哦?说来听听。”
我思虑了片刻道:“李轨之所以不肯臣服,除了自恃实力不小之外,西北更是有吐谷浑为凭。吐谷浑当年虽为隋兵所败,然终非安分之辈,儿臣想亲往吐谷浑,解决后顾之忧,请父皇答应。”
老爹犹豫了片刻,才缓缓点头道:“好。”
听到老爹点头,我才稍稍放了心。
我一直觉得老爹把我保护得太好,但凡稍微危险之地,他都不会考虑让我去,李元吉独自在太原留守,老爹放心,李世民亲临战阵,老爹也放心,偏偏我连请求亲自追击李密,他却想都没想便否决了。
这次他能够答应我远离长安,实在不容易。
子闵肯定是要和我一起去的,我还想到一个人,便是如今已经效力老爹的李靖,可我与他嫌隙已久,虽然他熟悉北漠,我也不愿和他同往。
若杜杀在就好了,可惜她不在。
知道我要去吐谷浑,柴孝和自请跟着一块儿去,理由是他对吐谷浑也熟悉,曾经在那里生活过数载。
其实我去吐谷浑的目的并不单纯,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李轨的后方,而是为了去找一位故人——
伏允。
以我与伏允的交情,若能助他收复故地,长安后方无忧。更加理想的情况,却是让伏允帮我去攻打李轨的后方。
若果真如此,李轨内外交困,自顾不暇,老爹收复河西便多了一层保障。
前去吐谷浑的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波折,吐谷浑境内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中原内乱,于他们而言,是天赐良机,自然要重振旗鼓。
第239章 离间大凉(二)()
到了吐谷浑的领地内,我才知道原来伏允已经重新做了他们的可汗。
领地除了王城之外,其他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当年杨广之所以灭了吐谷浑,就是因为占领了他们的王城,可隋朝国势一衰,他们照样卷土重来。
当年伏允兵败出逃,远遁大漠,十年之后,杨广已经被杀,他却又做了吐谷浑的王。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有点讽刺——如今我在朝堂上受万众瞩目,日后却不免成为李世民的箭下亡魂。
子闵见我摇头叹气,不免问道:“大哥,你不是说与伏允私交甚好么?怎么来到伏俟城,却如此心绪烦乱?”
我苦笑道:“李轨早便遣人与吐谷浑结好,伏允若当真还如当年,又岂会答应为李轨后援?只怕十年未见,人心已变呢。”
子闵蹙眉道:“大哥,我们改扮前来,是因为这个?”
我点头道:“正是。”
柴孝和却道:“公子,在下觉得,伏允答应李轨,不过一时权宜,他远离中土,关内情形不甚了解,公子若能示之以强,改弦更张也并非不可能。”
我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柴先生,就请你去打探伏允行踪。”
柴孝和点头,便起身出了客房。
两日之后,柴孝和回来,打听得知因李轨占据河西之地,内心不安害怕老爹发兵攻打,再次派使者来到王城,明日伏允将亲自将使者送出城。
第二日,大凉使者走后,伏允便要返回王宫,突然有人高声叫道:“不好啦!王宫失火!”
这是故计重施,不过十分管用。
便在人群一片混乱之际,我和子闵被挤到伏允身前不足五尺的地方。
子闵突地扇了伏允的亲随一耳光,打得那人半晌摸不着头脑,及反应过来,剩下的亲随也朝子闵围拢过去。
我却绕到了伏允身后,趁他身后没人,欺近身前便将一把匕首横在了他的脖子上。
伏允明知变故陡生,高声道:“都住手!”
子闵冲我眨了眨眼睛,一转身便消失在了人群中。
伏允低声道:“这位朋友,既然不想要我的命,想必是有事商谈,既然如此,我倒是不妨与你到城外一游。”
我从前虽然知道伏允豁达,却不期他竟如此聪明,轻声道:“如此最好,不必回头,让你的亲随都撤了。”
伏允答应了声“好”,便挥手说了几句话,那些手执弯刀的卫兵便朝后撤去。
我将伏允头上的王冠摘了,往卫兵身上一掷,拉着他也便消失在人群中。
我们并没有出城,只找了个荒僻的地方停下,我收起匕首,伏允转过身来。
他仔细大量了我半天,突然道:“怎么会是你?”
我道:“怎么不会是我?”
伏允哈哈笑道:“你来干什么?”
我拱手道:“远道而来,自是有事相请。”
伏允将我的手一拍,道:“如此客气?你也装起中原的书生来了?”
我笑道:“可汗,前两日有客人自凉州而来,对吗?”
伏允闻言脸色变了变,道:“不错。怎么,你与他们有瓜葛?”
我笑道:“你可曾听说关中之地,如今声势最盛者,当属李唐?”
伏允盯着我瞧了半天,才摸着乱糟糟的胡子道:“听说过。不过中原大乱,这里消息断绝,了解得并不多,听说……”
他话才说了一半,便指着我道:“难道正是你?”
我反问道:“正是我什么?”
伏允一边作思考状,一边嘿嘿笑道:“我怎么竟忘了,当年李靖曾说过,你是唐国公的大公子,唐国公代隋而立,如今大唐的太子殿下,便是你?”
我点了点头,拿出老爹写给伏允的诏书。
伏允接过看了看,道:“我本想以李轨之力,抵御关中势力的侵扰,想不到……哈哈哈哈!”
我道:“可汗之意如何?”
伏允笑了笑,突然又正色道:“若李轨被灭,你该答应我不要打我族人的主意。”
我笑道:“可汗以为我是那样的人?”
伏允摇了摇头道:“其实咄世吉那小子有句话说得和很对,你们中原人十分狡诈,当年杨广小儿便出尔反尔,占我王城,屠我族人,我是担心……”
我道:“可汗放心,我以大唐太子的身份向你保证,绝不侵扰。你若不放心,我们立文书为证。”
过了好几天,大唐使节访吐谷浑的消息便传到了凉州。
我和子闵带着与伏允订立的盟约回到了长安,柴孝和却带着伏允指派给他的几十名骑兵,一路追上了李轨的使者,将他们斩杀于返回凉州的途中,之后便去了安兴贵处。
王珪还没有从凉州返回,老爹派出去的密探便已经得到消息,梁硕非但得罪了胡族出身的朝臣,而且倚老卖老,轻慢于李轨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