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皇子-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
中年人看了眼杨易,总算露出一丝怒意,道:“何为因人而异?就因为你是割据一方的蜀王?还是因为你早就不把自己当做光人来看待了?”
杨易摆了摆手,道:“不不,先生这是哪里话,杨易乃是先帝第九子,身上流的是正统大光血脉,如何会不是光人呢?只是…只是先生似乎忘了一件事。”
中年人道:“何事?”
杨易笑道:“我是九呆子…天下人都知道我杨易是个傻子,您跟一个傻子讲道理,将律例,是不是有些对牛弹琴的味道?”
“你!”中年人气的嘴角微微一颤,顿时语竭。
杨易见状心中暗自好笑,这聪明人就怕遇见两种人,一个是装疯卖傻的人,一个是臭不要脸的人。
中年人见杨易面带笑意,心中一惊,知道自己中了杨易诡计。
谈判这种事情必须要心态平稳,才能保证自己思路清晰,一旦心生怒火乱了心智就一定会出现破绽。
中年人从见到杨易那一刻起便一直在试图激怒杨易,却不想反被杨易将了一军。
中年人连忙收拾心神,拱手一拜道:“殿下好心智,下官佩服。”
杨易笑道:“现在可以说正事了吧?”
中年人说了这么多话只是为了乱己心智,还没有到正题。
那中年人闻言,无奈的笑了笑,既然自己的计策已经被杨易看穿,那么继续下去已经没有意义。
当下,中年人又行了一礼,道:“下官奉涯州刺史,东临水师指挥使余湘余大人之令前来告诉殿下,余大人此次前来并无恶意,只是素问殿下大名却不得相见,实为遗憾,我家大人对蜀王殿下治理蜀中,驱逐外寇之为甚是佩服,非常想结识殿下。”
众蜀军将士们面面相觑,这人态度转变也太快了吧,方才还言辞犀利的讽刺杨易等人,此时却又开始奉承起来。
杨易想了想道:“余大人的好意杨易心领了,只是杨易家中妻子产期将至,杨易归心似箭,若是余大人有心以后可以来我蜀中,我杨易定奉其为上宾,此刻…还是让余大人让开海道的好。”
中年人笑了笑,却是答非所问道:“殿下,从太祖开国以来,大光历经三百余年的煌煌盛世,兴盛荣盛皆有之。自先帝彭城驾崩以后,杨杰篡夺皇位,国朝无力,内忧外患,草原上有凶狄人虎视眈眈,大海上有倭海人窥视环绕,可以说已经到了我大光生死存亡之际。”
顿了一下中年人又道:“殿下即为先皇第九子,又得先皇临终托福,当以恢复大光盛世为己任,可是应该?”
杨易闻言点了点头,道:“自是应该,先皇临终之言意犹在耳,杨易不敢忘,也不能忘。”
杨易这倒说的是实话,先帝临终前的嘱托就像一座大山一般压在杨易身上,恐怕这辈子他都无法摆脱的了。
中年人赞许的看了一眼杨易,似乎也很佩服杨易的坦诚,却是话锋一转又道:“我家余湘大人与蜀王殿下亦有着恢复大光繁盛的共同之志,余大人镇守涯州十余载,卫疆守土,尽忠职守,这号称大光海上堡垒的东临水师,便是余大人历经心血,一手建立起来的。”
杨易道:“余大人驻守涯州,战倭海贼寇,卫大光海域,当是天下诸侯之楷模,杨易佩服万分。”
中年人却是叹了口气道:“可是如今的情况却是每况愈下,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此话怎讲?”杨易问道。
中年人看了眼杨易,反问道:“殿下既然到得东仙岛,相比已经对倭海人有所耳闻了吧?”
“红日号”歼灭野口秀乡的倭海船队的事情被余湘封锁,所以这中年人显然也不知道杨易已经和倭海人战过一阵了。
杨易闻言点头道:“有所耳闻。”
“殿下如何评价那些倭海人?”
杨易毫不犹豫的凝道:“一群畜生耳。”
“殿下所言极是,这些倭海人不但是畜生,而且是一群非常凶猛的畜生。”中年人隐有怒色,顿了一下,又道:“倭海人的凶悍和残忍,比之凶狄人过之而无不及,凶狄人喜欢劫掠,然后将劫掠之地的大光百姓虏到草原上去做他们的子民。而倭海人所到之处却是从来不留活口,即便是妇女被他们玷污以后,也会被他们残忍的杀害,孩子,老人,一个都不会放过,可以说连畜生都不会干出这种事来!”
杨易想到自己当时初到东仙岛时,看到的那惨不忍睹的场景,对中年人的话深以为然。
中年人又道:“尤其是这几年,我大光国势衰退,而倭海人却因为国中有所变革,逐渐强胜起来,对我大光的罪恶行径愈演愈烈。余大人率领麾下的水师军将们一直在与倭海人纠缠,可是越是往后就越是显得困难,若是照这般下去,恐怕有一天东临水师终究会被倭海人击败,到那个时候,整个大光将没有能够抵御倭海人的舰队,后果不堪设想。”
ps:今天问了编辑,发错那章不好调整。明天白天我会发一张免费章节,放在“作品相关”或者“作品感言”里面,大家多多包涵。
第四百五十七章 狮子大开口()
听闻中年人所言,杨易深以为然的点了点道:“即便知道你是个说客,你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在未来某个时刻,倭海人一定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若是无所防备,也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中年人惊讶的看着杨易,似乎没料到杨易竟然有如此远的眼光,他哪里知道杨易就是他话语中“未来某个时刻”的见证者,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那一段中华惨痛的历史教训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杨易摆了摆手道:“行了,先生你也不要跟我绕弯子了,大道理杨易心如明镜,你还是赶紧说正事吧,不然你家余大人快被海风吹流鼻涕了。”
中年人拱手拜道:“殿下是一个晓通事理之人,下官也就有话直说了。我们余大人的意思是如今大光蒙难,皇室衰落,守卫疆土乃是每个大光之人都应该尽的职责。”说到此处,中年人顿了一下,看着杨易道:“而蜀王殿下您不但是我大光的臣民,更是皇室之人,大光每一寸疆土,每一方海域都与您有着密切关联。”
杨易暗自好笑,心道:“你他娘的刚刚还说我擅离封地是为死罪,此时有说每一寸土地都跟我有关,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
不过杨易并没有将话说出来,而是问道:“说吧,你们给我盖这么大一个帽子,到底想要什么?”
中年人顿了一下,声音沉道:“巨鲲之船以及所配备武器,装置的制造技术。”
中年人绕了这么打一个圈子,又是盖帽子又是讲大义的,原来是对杨易的大船敢兴趣,而且还不止是“红日号”,而是整个船只的建造技术。
杨易甚至都不屑于发怒,只是笑道:“这余湘余大人可真是什么都敢要啊!”
中年人道:“下官对蜀王殿下的巨鲲之船有所耳闻,只凭一艘战舰便全歼了野口秀乡整支船队,若是我们东临水师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定能戍疆卫土,甚至踏平倭海岛国!”
杨易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从他的表情便能得知这件事根本不可能答应余湘,除非他真的是傻子。
那中年人见状却似乎并不奇怪,毕竟武器装备制造技术这种东西乃是每个人的机密,是看家本领,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交与他人。
只见其又接着道:“若是殿下觉得为难那也无妨,余大人说了,只要殿下愿意出售一些船只和武器给我们东临水师,那就是大光的功臣,整个涯州以及大光沿海百姓将世世代代念记着殿下您。”
杨易这才恍然,原来这中年人是在运用外交技巧,先说一件杨易根本不可能接受的事情,然后再退而求其次,这样杨易心理上就会产生落差更加容易接受,是非常高明的说话方式。
杨易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笑道:“这么说余湘是想要效仿南国侯,与我们蜀中达成军事贸易伙伴关系?”
“然也。”中年人拱手道。
南国侯李岑从杨易手中购得新式武器装备之后,整个江南军力得到了质的提升,甚至扭转了其在与杨杰对峙当中的劣势,此时天下皆知。
杨易笑了笑,慢悠悠的走到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道:“你可知道李国侯为了购买我蜀中所产的武器装备,付出了什么代价?”
中年人想了想道:“南国侯将唾手可得的秦州之地让与了殿下,此外国侯长女也下嫁与殿下为妃,以表与蜀中同盟的诚意。”
杨易摊了摊手,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余大人的诚意何在?总不能就凭你三言两语,我就将我们蜀中的心血交给你们吧?”
中年人似乎早已料到杨易会由此一问,坦然道:“殿下这些年将蜀中治理的繁荣锦盛,国泰民安,这其中蜀中商贸发挥着巨大作用。而据下官所知,殿下自从掌控了大越国之后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海上贸易,不但兴造船只,而且还派出船只探寻海上商路,意欲打通整个大光南岸的海上同道。”
杨易眨了眨眼,点头道:“嗯,确实有这么回事。”
中年人看了眼杨易,道:“难道殿下就不想开通北线的海运商贸吗?”
杨易目光一亮来了兴趣,正了正身子道:“你的意思是余湘可以帮助我打通北线海路?”
中年人一挽衣袖道:“众所周知,我涯州的东临水师乃是大光乃至整个东方最强大的水师舰队,大光北方三万多里的海岸线皆在我东临水师的掌控之中,而且整个东部沿海所有港口,运河入海口,也没有我们东临水师去不了的地方。
殿下您说,我们有没有实力帮助您打通北线海路?”
杨易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这中年人所说之言半真半假,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有可用之处。
虽然他说东临水师掌控数万里海岸线,港口等肯定是吹牛,但杨易要的不是他东临水师的保护,而是需要一个名头。
大光的海运实际上并不发达,严格意义上来说海运只是针对于官府而已,因为大光有着明确的律例规定,除了官家的船只,任何平民商贾是不准私自进行海运贸易的,即便有,也是瞒着官府走的黑运,这也是杨易一直没有让蜀商们大规模海运北上的原因,若是遇到与自家不友好或者敌对的势力,只要一查你,一定是人货皆失。
而东临水师在大光北线沿海名声是极其响亮的,如果能用上东临水师的海通谍文,那就将省去绝大多数的麻烦,成功的打通北线海运绝非不可能。
中年人见杨易凝眉沉思,知道杨易已经动了心,又继续道:“不但如此,就在前些日子,我们余大人已经从帝都那里得到了整条翔江河道的控制权,其中包括翔江河运的戍卫以及运行。
如果蜀中与涯州互结友好,我们大人可以保证殿下的蜀中商船平平安安的进出翔江河道。殿下,您当知翔江河道乃是大光的主脉所在,通过翔江河道,船只几乎可以去往大光任何一个地方。”
第四百五十八章 筹码()
翔江,一条贯穿整个中原之地的漫长河流。
在依然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一条蜿蜒长河所带来不只是肥沃的土地。翔江流域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文明的孕育之地,在经过近千年,数个朝代的开凿与拓展之后,翔江河运已经达到了极其繁盛发达的状态,船只通过翔江的分支河流,几乎可以到达大光每一个地方。
在数年前攻略大越国之前,杨易便定下了海路优于陆地的进军中原战略,而这个战略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开始实施,最大的原因就是杨易无法掌握大光的主要海运与河运。
尤其是河运,大光有两条最重要的主干河运,一条是北方的翔江水道,一条是南方的临江水道。而这两条水道一支掌握在京城的杨杰手中,另一条则被南国侯李岑死死的拽在手里。
杨易不要说派军队进入这两条河运,即便是蜀中的商贾船只想要通过河运都是困难重重,尤其是翔江河运,因为杨杰对杨易的痛恨,蜀中商船想要进入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次北地之战,杨杰为了让余湘站在自己这一边,不惜以翔江河道控制权作为交换。如今翔江河运到了余湘手里,不得不说对杨易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随着势力的扩展,杨易已经非常迫切的想要向中原地区渗透,虽然去年与李岑一同攻略下了黔丶秦之地,开辟了从南地进入中原的道路,然而,那一条路前面依然是障碍重重,许多诸侯都明白杨易想要干什么,杨易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