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九皇子-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文莽笑着从书案上又取出几封密函,道:“我们一直意图拉拢的笮族首领沙马乃古也有了回应。”
宇文祥两眼一亮,急问道:“沙马乃古怎么说?”
笮族人是蜀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能将其拉拢过来,夺取蜀中的几率无疑增加了不少筹码。
宇文莽指了指那几份信函,道:“虽然沙马乃古没有名言投诚,可是其言语中隐隐透露着对九呆子这个便宜蜀王的怨气,我相信只要我再添加一些火候,就算不能让其投诚于文州,也可以让其在外面出兵蜀中之时,按兵不动,到时候蜀中四州之地,我看他九呆子如何守得住!”
薛严闻言出列道:“大人,属下愿意领兵入蜀,取那九呆子人头供大人观赏!”
宇文莽道:“好,本官就命你整军以待,只要邛州有了消息,立即入蜀,替本官平定蜀中!”
又有官员道:“恐怕我们马上就要改口了,要称呼大人为蜀国侯了”
宇文莽哈哈一笑:“若是能平定蜀地,到时候诸位尽皆有重赏!“
第二百六十七章 准工业革命()
杨易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当做一个死人在看待,他此时正在和周工乙一起谈论研究一种新的轮轴。
轮轴是一个好东西,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一旦改进将成倍的提升工作效率。
不过杨易显然将这件事情想的简单了,在没有车床的情况下,想要做出一个完美的轮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哪怕手工磨勘出一个,也只能是样品,想要成批的生产却极为困难,所需人力物力恐怕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杨易极力的回忆下,只能将现有的轮轴技术加以改进,想要本质上得到提升,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办到的事情。
周工乙看着一个光滑圆润,有着告诉转率的成品轮轴,视若珍宝。
“若是里面的铁柱子能更圆润一些,轴壁能再光滑一点,这将是一个完美车轴!”周工乙可惜道。
周工乙出生机括世家,他自然知道这一个小小的物件如果能做到像杨易说的那样,转动自如,摩擦力小到极致将是一个什么的情况。
杨易却叹了口气,摇头道:“这已经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极限,依靠手工制造,精密度很难做到完美。”
周工乙抬起头来,兴奋道:“殿下,您说的车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杨易道:”车床只是一个概括次,民户们用的纺织机也叫车床,不过我说的那种车床已经超越这个时代工艺科技太多,还没有可能具现化。“
想了想杨易又指了指周工乙手中的轮轴,道:“不过这样的轮轴你想办法给我弄着一批来,即便暂时不能实现民用化,至少我要用来装备军队,还有,上次我跟你提过的连弩设计,也要放进日程中。”
周工乙点了点头道:“恩,我最近找了几个本地的能工巧匠,正在加紧研制,现在已然有了些雏形,相信一两年之内一定会由所成果。”
杨易沉凝道:“时间太长了,给你半年时间,缺钱缺人直接去找刘文徵,你的一切要求他都会满足。”
周工乙慎重的拱手拜道:“殿下放心,即便是拼了我这条老命,也已经为殿下做出您想要的东西。”
周工乙出生机括世家,并且本人也从小就对机括之道极具兴趣,只可以在这个时代,研究此道之人一直被人认为是奇淫技巧,非大家之道。如今杨易却大力的支持自己做研发,无疑让周工乙感激莫名。
杨易点了点头道:”以后你所管辖之人统称为科研院,不光机括,以后还会加入一些更加危险的研究项目。科研院所有人俸禄待遇从优,我会专门派军队负责你们的以及你们家人的安全。记住,保密工作务必要做到极致,你们不隶属于任何人,一并事物直接向我汇报,除了任何岔子我拿你试问!“
而对于杨易来说,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准工业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若是过于偏重嘴皮子上的功夫,消亡之期是可以预见的。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自然清楚人力的力量极限是什么,一个力能千斤的勇者也不可能经得住一颗指尖大小的子弹,再高大雄伟的城墙,一个炮弹下去可能就轰然倒塌。
在杨易的前一世,中华文明几千年中无论科技还是文化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别的地方,可是就因为两件大事没有赶上,让自己转眼间便从一个土财主变成了受欺负的奴人。一件是文艺复兴,一件是工业革命。相比于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落后,工业革命给中华大地造成的实际创伤无疑更大。
杨易不奢望能研究出飞机坦克,那太不现实,自己还没有能力去制造一次工业革命,他要做的就是去引导这种思想的转变,告诉世人,这不是奇淫技巧,而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至关重要的一环。
杨易回到书房时,猴尖儿告诉他,温济淮已经在那里等他很久。
刚走进书房,就看到温济淮正站在屋子里,盯着墙上的字画在欣赏,连杨易进来都没有察觉。
“怎么?喜欢这些字画?“杨易笑道。
温济淮一惊转过身来,连忙躬身拜道:“草民温济淮,见过蜀王殿下。”
杨易笑道:“什么草民,你现在是我的水利官,官居六品,应该自称下官才是。”
温济淮怔了一下,似乎很是不习惯道:“下官无礼,还请殿下见谅。”
杨易笑了笑,一挥手示意无妨,径直走到案几前坐下,看了眼墙上的名家字画,笑道:”那些字画我可不能送你,都是我外公的。“
温济淮连忙道:“多谢殿下好意,草民。。。下官不敢当,而且下官观看这些字画,并非想要据为己有,只是感怀罢了。”
“感怀?说来听听。”杨易道。
温济淮有些失落道:”不瞒殿下,下官年轻时也极为喜欢这些名家之作,平生之愿便是也能作出这样的作品。可是后来妻儿老父皆丧于滔天洪水当中,下官才明白,笔尖上所能做的事情着实有限,洪水来时,举起一支笔不如抬起一只手来的实在。“
杨易点了点头,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想的太过极端,很多东西都是双刃剑,是利是弊,得看用剑之人意欲何为。”
见温济淮有些不解,杨易又道:“我准备办一个官方的报社,就是蜀王府出的邸报,不过印刷量要比邸报多的多,至少要保证每一个乡镇甚至小到村子,只要有识字的人地方,都会下放。作用就是用以宣传蜀中政绩,一部分战事,一些有用的常识,偶尔也会刊载一些有趣的故事。”
其实报刊的真正作用杨易并没有严明,那便是尽量掌控蜀中的舆论。
大光的造纸术已经很成熟,成本并不高,而通过杨易的授意,刘文徵主持的活字印刷术也基本成型,报纸的印刷量问题不是很大。
在古代,阻碍报纸的最大障碍就是民间识字之人极为稀缺,文化程度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提升起来的,所以杨易准备前期刊型的报纸属于官方刊物,不用花钱购买,由官府下放到各个乡镇村,然后让一些识字之人定期在村坊间进行宣读,以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第二百六十八章 众矢之的()
杨易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明白,舆论是一种shā én不见血的ci dāo,不过却不能言明,如果言语告诉大光任何一个人,某位皇帝总统因为民众的舆论而导致下台,在这个封建制严谨的社会里,他会被当成一个疯子或者是犯罪看待。【。m】
不过杨易还不至于现在去制造那种先进民主社会的思维,就算自己明白在未来某个时期,历史一定会走那一步,但绝对不是现在。杨易可以考虑在某个和适宜的时候种下一颗民主主义的种子,让其慢慢生根发芽,几百年后或许就能长成参天大树,但绝对不能操之过急。
而目前杨易建立报社的目的很简单,只是单纯的去发挥报社对民生,对当政者有利的一面,并且是唯一,不可复制的官报,如果谁敢这时候建立私人报社,他会毫不犹豫的将其取缔掉。
杨易看着温济淮,点了点手中的毛笔道:”你似乎忘了,笔杆子写出的东西,不只是诗词歌赋。相比于抒发情感,我更喜欢一些使用的东西。“
温济淮疑惑道:“殿下的意思是?”
“写出你多年治水的心得,我会将其刊登在报刊之,然后在整个蜀中,未来甚至是整个大光推广,让其造福万民,能不能成为一本真正实用的 shi经典,那就得看你自己了。”
温济淮两眼一亮,没有哪个文人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后人铭记,无论是刘文徵那种落地学子还是温济淮这样自愿放弃仕途的文人,一个在历史留名的机会永远比金钱权位更具有you huo力。
温济淮慎重的点了点头道:“殿下放心,我一定写出我所有的治水经验,以供世人参考。”
杨易点了点头道:“不用着急,慢慢写,时间有的是。”话锋一转,杨易又看着温济淮笑道:“你最近过得很风光呀?红光满面的,我听猴尖儿说,给你提亲的人都快踢破门槛儿咯”
温济淮面色有些尴尬的委屈道:“别提了,殿下您可是害苦我了。”
“何苦只有?”
“我已经习惯一个人了。”
杨易想了想道:“那是你的个人生活,我不想过问,不过家国天下,先有家才有国。我可不想别人都以为我手下的官员全是老光棍儿,谁还敢来帮我办事?”
温济淮尴尬了笑了笑,只能不置可否。一番家常唠完,自然就该说正事儿。
杨易知道温济淮来找他是为了什么,摊手从一堆文案中找出几张图写满的纸张来,递给温济淮道:“这是尖渔湾水堰的图纸以及我所知道的一些细节原理,你拿回去先仔细看一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再来找我商讨。”
温济淮接过图纸手都有些发抖,那表情就和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没有区别,问道:”殿下,开山凿水道的事情“
杨易道:“那个你先别管,我已经派人去办这事儿了,一时半会儿也急不来。”
huo yào这种东西说麻烦也不麻烦,要制成炸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温济淮走后,杨易坐在椅子,脖子往后靠,闭着眼假寐了一会儿。
最近需要杨易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军事,经济,民生,官员调动,许多事情都需要杨易亲自处理,他已经开始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
不过,麻烦有时候就跟蝗虫一样,要来总会一起来。
傍晚时分,猴尖儿急急的来找杨易,说洪直从剑冲关传了豆包的消息,非常紧急。
前段时间北军入蜀,豆包带着一部分北军将士留在了中原,以蜀商的名义在外多番打探消息。
杨易看着豆包歪歪斜斜的字迹,这孩子这两年才学会写字,字体写的很是生疏,不过信函中表达的意思却非常明白。
“杨杰这是不弄死我心有不甘啦。”杨易放下手中信函,无奈的笑道。
猴尖儿疑惑道:“怎么了殿下?”
杨易手指点了点桌的信函,笑道:“杨杰发布诏令,命各路诸侯犯我蜀中,他这是想让天下人都来与我为敌。”
杨易虽然说的轻松,不过猴尖儿依然听出了其话语中的担忧之意,想要出出主意,却发现自己的猴脑经在这个时候并不好用。
杨易想了想,道:“明日召集所有在成州府的高级官员和将领前来议事。”
杨易很清楚,自己想要真正的成为蜀王,而蜀中想要真正的在大光立足,都必须要渡过这些大劫。
不过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连续三日的会议下来,杨易并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法,只能命令剑冲关的洪直严加防卫,同时将岳靖调往与邛州接壤的绵州任指挥使,防范邛州变故。
沙马乃古的剿匪行动进行的非常顺利,一月之间,连续三次捷报,整个蜀道麻匪给沙马乃古打的抱头鼠窜,无处可藏,全然没有还手之力。
多少年来,麻匪都以大山为庇护,他们认为只要有丛丛大山在,就可以让外来之人束手无策。而如今,比麻匪更熟悉大山的笮族人来了,大山就成了他们的噩梦。
麻匪喜欢分散躲藏,沙马乃古就派出笮族精锐潜入丛林与他们进行单兵较量。用沙马乃古的话来说,从小就在大山里长大的笮族人,他们可以不带一粒粮食进入大山,活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麻匪这样做无疑就是自寻死路。
短短一个月时间,沙马乃古便斩杀了近两千余麻匪,俘虏押解回成州府的更是有四千多人。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