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奸臣-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刘大刀知道的秘密挺多的,尤其是关于眼前这个冒牌县令的事情。
王宿猜想这个冒牌县令应该生过要把刘大刀给干吊的想法,但刘大刀能从灵丘县千里迢迢的赶过来,这就说明他身上背负这重责,若是刘大刀死于异乡,刘大刀背后的人都要出面彻查此事,无论是给死于异乡的刘大刀也好,还是给他手下的人表一个态也罢,亦或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怎么说都可以,总而言之,他是不会任由这件事就这么算。
这样一想,就能明白为何冒牌县令至今还不动手杀刘大刀。
“王公子,昨日有些误会,本官已经查清楚,这事与王公子完全无关,这一两日倒是委屈王公子了。”
放王宿出来后,冒牌县令廖羽的眼睛就一直落在王宿的身上,从未离开过。
话虽然说的很漂亮,但眼中的警告之色却很明显。
王宿见到后,轻声一笑,显得有些不以为意,如今二人都差不过要撕破脸面,自然不需要客套什么。
“王公子,昔日一别,久违了。”
“刘大人,当日之事不知结果如何?”
见到刘大刀,王宿心中就就突然想起闻天远一家,尤其是闻天远的生死,若是他判断错误,闻天远不幸身亡的话,王宿估计会内疚一辈子。
“闻天远在我离开灵丘的时候,已经前往京师去了。”
闻言,王宿心中大石顿时落下来,人微微一笑,笑的很开心,同时也很真诚。
“这里晦气,还请王公子移驾。”
“刘大人请!”
说着,刘大刀与王宿二人说笑间便走出了地牢,至于廖羽则是被甩在哪里,愣愣的望着这二人离去的背影,良久后,冷哼一声,甩了袖子,便转身离去。
“有机会!”
一直跟在廖羽身边的狗头师爷,见到王宿与刘大刀离去之时,已经廖羽恼羞成怒的样子,心中暗喜。
出了地牢,在刘大刀的陪同下,王宿找了一间客栈住了下来,洗了一个热水澡后,洗去一身的疲惫,王宿穿戴完整后,便来到刘大刀的房中。
“刘大人应该知道些什么?”
“王公子,我有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王宿一进门就开门见山的问话,让刘大刀楞了一下,但心中似乎早有预料,神色纠结的开口询问王宿的意思。
“今日承蒙刘大人相助之恩,有何话刘大人尽管讲便是,何须估计小生。”
闻言,王宿摇头一笑,显然当初在灵丘县的时候,刘大刀对于自己心生忌惮了,而且恐怕他背后的人自己应该也认识,不然何至于刘大刀如此对待自己。
“既然如此,我就说了。。。。。”
随着刘大刀缓缓说的话,王宿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最终便的铁青冷哼一声,猛的一拍桌子:“岂有此理!”
第七十四章 意外之人,意外之事下()
王宿脸色变的彻底难看下来,他不曾想到这幕后竟然还有这样的黑幕,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会牵扯出如此之多的事情来。
本以为自己已经尽量高估了这廖羽冒牌县令身后的人,但依照现在来看,还是低估了。
难怪,就算与自己联手,刘大刀也不愿去冒险,换作自己的话,也不会愿意去冒着险。
因为稍有差池的话,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王宿可不想这么早就死了,同样的,刘大刀也不想自己就这样死了,大好的人生还没有享受够,怎么就轻易把小命给献出去。
将心比心,刘大刀袖手旁观,本就是无可厚非之事。
“刘大人真如你所说的那样?”
对于刘大刀口中所说的事实,王宿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谁能相信那位竟然是幕后黑手。
“这件事情,其实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不过却没有人到处去传就是。
当初我也恰巧经过南京拜访一个至交好友的时候,从他口中得知这件事情。
之前廖羽说什么也不愿意放了公子,无奈之下,我就抱着尝试的心态去试了一下廖羽,却不曾想到竟然被我猜中。”
刘大刀一幅唏嘘感慨的样子,让王宿心中一暖,记下了刘大刀的这个恩情。
“但刘大人朝廷难道不管这件事情?”
王宿心中一直不明白,既然当初那件事情已经闹的满京城皆知为何朝廷之中却没有任何的风声。
这里的京城指的是南京,而京师则是北京!
“其中的内幕,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当初大半个南京士林的人皆知道,但却似乎因为一个人从而不追求此事。”
闻言刘大刀摇头一笑,这件事情他也不过只是听他朋友说起,至于具体的内幕,要他说出个三五六,还真得是强人所难。
“这人是?”
不知道为何,听到因为一个人而导致这件闹得半个京城都知晓的事情被压下来,无人去管的时候,王宿心中就会莫名的冒出一个大老粗的身影来。
“公子这话却是难道我了,要说这人还真的是不凡,当年也算是年轻气盛,声名远播,不过自从京城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他到底是谁,没有人恩清楚,只知道他姓王,排行老六,人称王老六,此外就一无所知。”
“王老六?”
“真是,不过当初还有一人与王老六一样有名,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堪称一绝,此人似乎乃是王老六的胞兄,姓王排行老三。←百度搜索→【x】”
也不晓得怎么一回事,刘大刀今日突然神使鬼差的把当年的一些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王宿一听久久无语,他还不晓得他老爹当年还真的这般风光过,至于王老三,王宿要屁股想就能知晓应该说的是他三叔王肃,不过越是这样老龙山一事,就越是古怪。
至于他父亲王老六年轻时候轰轰烈烈的事迹,王宿倒是觉得可以从南京查起。
“那刘大人可知晓当初南京那个王老六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可以让朝廷上上下下皆为这冒牌县令一事而去遮掩。”
“公子这可为难我了,我只曾听我好友说过,至于到底什么事,当初他不愿意多说一句,我也没有多问,所以。。。。”
刘大刀尴尬的笑了笑,含着歉意看了一眼王宿,王宿笑着摇头却没有注意到刘大刀眼皮子底下闪过的那一丝的慌张与庆幸。
“既然如此,那么刘大刀到底找小生有何贵干,现在可以说个明白。”
刘大刀身后的人,王宿隐约中有一个人选,但只不过是猜测,并没有得到证实,王宿却也不好随意的污蔑他人,纵然他觉得八九不离十,也是不行的。
随之,刘大刀上前几步,在王宿耳边低语了几声,旋即王宿脸色微微一变,嘴角微微一挑,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
“原来是他,真不知道他那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在外头私交朋党,要是被他父亲知晓,恐怕这双腿就要被打折了,要知道那位还在位,对这种事情还是非常的敏感,要是被那位知道,就算是他父亲也保不住他的小命,甚至连他父亲也要为他陪葬。
不过,今日之情,你且回去和他一说,我王宿承情了,他的要求我也答应了,但回他一句话,最好老实一点,若是出了个三长两短,就休怪我不念今日之情。”
王宿最后一句话显得杀气腾腾,让人刘大刀背后顿时一凉,神情有些慌张的望着王宿,良久后才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暗惊讶道:没有想到王宿这小子杀气竟然这么重,我好歹也算是军伍之人,但这小子连鸡都没有杀过,可这杀气却让人胆寒。
难怪都说书生杀人不见血,平时这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看过去弱不禁风,但要是手中握权,一个念头下来,就不是简单的杀一个人,而是要杀千人万人,甚至是十万人!
他一个武人最多杀个百来人就已经算多了,那里会如同书生一样,一个念头杀的人数就足以是自己的十倍之多。
说完后,王宿便骑上马,在不少的注视下离开了这座诡异的县城。
“哼,算这小子识趣!”
站在城楼上,冒牌县令廖羽神色不善的望着王宿离去的背影,阴沉的脸色随之王宿的离开渐渐的散开。
当然有人感到安心,自然有人感到失望,尤其是如今的县尉施星剑,就感到非常的失望,王宿这么一走,再等到这样的机会,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宿一路行走,突然一辆马车快速的行驶过去,王宿凭借着恐怖的记忆力,见到马车内的人突然楞了一下,再见到车上挂着的牌子,心中顿时了然。
而这个时候,大同府上,一个人手持绣春刀,身着飞鱼服向着大同府上的一个小山村大不的走去。
ps:更新晚了,还请抱歉,推荐五百七十九了,还差几百张就一千了,一千十更。。说到做到,如今收藏两百,还差一百,三百说到做到。。。
还有就是不要为了葫芦加更而去发红包,不然这个承诺葫芦就当你们自己毁了,与我无关了。。。
第七十五章 五年之后上()
ps:决定加快步伐了,有些拖了
疾行而过的马车,匆匆而过的那一张让人感觉惊艳,让人忘记不了的面孔。
年龄与王宿相仿,年纪轻轻便已经有这般艳人的面孔,你长大之后,更是了不得。
不过既然是杨家那位的掌上明珠,难怪当日叶经天可以顺利入狱,然后被叶成高这只老狐狸低头把叶经天领回去,让其面壁思过。
见到杨涟的孙女,对于王宿来说是一个意外,人生有太多这样那样的意外,就没有必要太过的计较。
随着远行的路,秋去冬来,辽东那边的战事,一败再败,直到退无可退的地步,最终万历皇帝一怒之下把杨镐给抓了投进天牢中。
这一年,大雪纷飞,王宿也已经回到了京师中,近乎一年的游学,让他走遍了大半个大明,同时也让他更为了解清楚大明的苦疾。
不过,最让王宿感到意外的还是他父亲,从游学后,他总觉得他父亲变,身上的气质发生一种微妙的变化。
王宿不知道在他游学天下的这段时间内,他父亲王茂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发生这样的变化。
既然父亲不想说,王宿也不想去追问什么,游学一年,他也知道他父亲当年辉煌过,一个压的同辈中人喘不过气的人,一个力压一个时代,但最终却消失的人,一个似乎已经成为禁忌的名字。
知道这些,王宿就绝对够了,至于其他的,他就不想要在询问了,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秘密,王宿有,王茂也有,甚至他母亲也有,秘密既然是秘密,那就等到人愿意说的时候,自然就知晓。
王宿回到家中后,就开始勤学苦练,准备今年的童试,一旦过了童试,考上秀才之名,追逐那举人之名。
不过光光一个童试却不是那么简单,也要经过层层厮杀,最终谁能得到那案首之名,还未可知。
要晓得这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起初参加科举,王宿难免会紧张,不过紧张的人往往会准备很充分,因为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弥补心中的那种底气不足的空虚。
一回到京师的王宿,见了父母,见了老师孙承宗之后,就进宫去见了朱由检,一年的时间不见,朱由检变得更加的沉稳,颇有一种喜怒不显于色,不过许久没有见到王宿,朱由检还是很高兴,拉着王宿硬生生的听着他说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当然了,王宿可不会傻到把白莲教的事情说出去,要是说了出去,也不知道这朝野中死多少人才能让那位猜忌心重的万历皇帝息怒。
不过纵然不说白莲教,王宿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也让久居深宫从未出过皇宫的朱由检感到新奇。
“敬之,我听孙大人说明年你要参加童生试?”
“额!”
“那你要拿个案首回来,我可不想今后听到别人说我朱由检的朋友竟然连一个案首都拿不下来,如此的话,我可饶不了你。”
“殿下这话让我为难了,案首!尤其是京师的案首,这朝野中,有多少大人的子嗣在,千帆争渡,我要一人领先,可不容易。”
“敬之,正因为如此,我才相信你!相信你能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