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96部分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96部分

小说: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动心。

    萧琼琚走上前来,如仪大礼参拜,口称,“梁国溧阳公主萧氏拜见魏国皇帝陛下。”声音平静、镇定。

    “殿下免礼不必如此拘泥。”元善见的声音有些轻颤。

    萧琼琚从容起身,在一抬头之际她也看到了这位年轻的魏主。魏国皇帝看上去并不威严,甚至不像是他身边的大丞相高欢那么威仪足具。魏主看起来有些柔弱,不像是十分有主见的样子。而大丞相一看便知是城府深沉的人。萧琼琚有意并不看魏主元善见另一侧而坐的高澄。其实她也知道他的目光盯在她身上,让她如芒在背。

    “殿下千里迢迢从建康到了邺城,孤竟然不知道,真是失仪了,殿下勿怪。”元善见的声音此时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他说话非常得谦和有礼。

    “是萧氏隐瞒身份失礼在先,陛下切勿见责。”萧琼琚也极大方稳重。

    这时立于下面的侯景暗中推了临贺郡王萧正德一把,低语道,“择时不如撞时,兄长还不趁此机会言明?”

    “陛下!”萧正德就势移步而出,拜道,“陛下容禀:南北通好,不如慕古风而效之。”

    元善见看了一眼大丞相高欢又转回头来问萧正德道,“卿是何意?如何效仿古风?”

    萧正德望着元善见道,“陛下,古时秦国与晋国相交,常互以女子婚嫁,结成姻亲,继而成骨肉,有了骨肉恩义,方才难分难舍。”

    “临贺郡王是要代梁主与魏合亲吗?”还没等皇帝说话,忽然见大将军高澄猛地站起身来盯着萧正德。虽未见他嗔怒,但其中之意谁都能看得出来。

    萧正德心头一颤,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大丞相高欢。高欢却一言不发泰然自若地也正盯着他瞧。

    “请问大丞相意下如何?”萧正德一急脱口便问道。

    侯景见他居然说出这样发昏的一句话,心头暗恨。但此时就是顿足捶胸也是话已出口。这个问法就等于是把大丞相高欢排遣出了和亲的范围,这和他们刚才商量的结果恰是背道而驰。而且不问皇帝直接问大丞相无疑是个授人以柄的昏招。

    “既是临贺郡王提议,想必是有备而来,殿下意下如何?”高欢从容问道。说完似无意地转头看了儿子一眼。高澄会意,也意识到自己失态,坐了回去。

    “呃天子天子仿佛还未”萧正德有些犹豫地道。他此时已经完全昏了头,把他和侯景商量的结果全忘到了一边。

    侯景气得咬牙切齿,没想到萧正德这么不中用。

    萧正德却在想,天子并没有立后,说和亲堂堂正正。大丞相却明明有嫡妻,在这庙堂之上如何谈让梁国公主嫁给大丞相,难道真去做妾室不成?

    侯景原本以为萧正德是个聪明人,自然会说好这件事。当着众臣的面,只要说愿意和亲便好了。至于嫁给谁,甚至和大丞相谈条件废嫡妻立萧氏为嫡妃,这都可以在暗中谈。这下就全拧了。

    高澄没再说话,只是高高在上地看着下面立着的萧琼琚,居然见她全无反对的意思,真是心头火起。但表面上谁也看不出他有任何不同。群臣见大将军蹙眉不语,直以为他正在心里考量和亲的份量。

    “大丞相,太原公可从晋阳回来了?”元善见忽然打断了萧正德的话转头问高欢。而且神情非常关切,仿佛这是一件极重要的事。

    高澄淡淡瞥了元善见一眼,觉得这个少年天子真是不可小觑。他的二弟太原公高洋明明从晋阳护送生病的长嫂,元善见的亲妹妹冯翊公主一起回来的,皇帝不可能不知道,此时却故意有些一问。这一问的意思谁都能听明白。天子是未立后,可是大丞相的二公子也未娶妻。

    高澄又看一眼萧琼琚,她还是极安静地立于当地,好像他们说的都是与她无关的事。而这些个魏主梁臣之辈居然也都理所当然地当她不存在,全然不把她当成和亲的主角,似乎只有谁做新郎才是最要紧的。

    “犬子小疾未愈,不能来拜见陛下,乞望陛下恕罪。”高欢站起身来向着元善见恭敬回禀。

    这一问一答让萧正德噎住了,事情的走向完全就没有顺着他和侯景的设想来。可是他也不自己想一想,正是因为他刚才一时失语才造成这个结果的。

    侯景看萧正德怔住了,高欢、高澄父子又是一副作壁上观的样子,他也早看出来新皇帝元善见比起出帝元修来显然是以柔克刚,纵然刚才在场的人都看出来魏帝为梁国公主失态,他也断然不会以此和高氏生嫌隙。于是在四顾无人说话时方才上前一步以沉稳和缓地声音道,“陛下,既然要和亲,不妨把梁国公主请入宫掖安置。公主殿下迟早要嫁到大魏,也不算是外人,以此方显敬意和大魏的诚意。至于临贺郡王殿下,外男不宜留驻宫中,就还在林泉舍安居吧。”

    萧正德听侯景这么说,算是救了他的急,并且同时又觉得这个主意实在是好。毕竟在宫掖之间,高澄若再想见溧阳公主恐怕也没有那么方便了吧。他可以入宫探望侄女为理由,再去拜见天子,私下里说让溧阳公主和亲嫁给高欢的事,岂不比在朝堂上说更方便。萧正德忍不住抿着笑意看了一眼侯景。

    侯景却坦然向上看着新帝元善见。

    元善见见大丞相高欢和大将军高澄均无疑异,便笑道,“如此甚好。”似乎又觉得该问一问萧琼琚自己,便又向下笑问道,“公主意下如何?”

    萧琼琚向上看一眼,高澄正蹙眉盯着她。欣然向魏帝道,“多谢陛下。”

    “公主殿下居于苑囿中就好。”高澄冷冷地道。

    元善见本来刚要说什么,被高澄抢了先,便笑道,“苑囿中清静,还是大将军想得周到。”

    梁国公主移居禁苑,似乎大丞相的二公子太原公高洋被排除在外了,萧正德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这一日似乎过得格外漫长。圆月挂在中天,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邺城的喧闹、宫禁中不为人知的波诡云谲似乎都暂时地停止了。大将军府里因为世子嫡妃冯翊公主元仲华生病,更是极安静。

    家奴、侍婢们大部分也都入睡,剩下的少一部分也绝不敢违了世子大将军之命,怕吵到了世子妃,不敢发出声响。在寂静一片的府第里,大将军高澄披发、单衣从世子妃冯翊公主的内寝中推门而出,向着自己的书斋走去。

    奴婢们看到这位年轻得从年龄上说刚刚成人的大将军却极为敬肃,人人心里对他都有些惧意。大将军旁若无人穿廊过户,走到自己处理公务和见外客的院子,里面的屋舍便是他理政、读书的书斋。

    一个年纪不大的家奴迎上来,刚要问世子有什么吩咐,却见世子看也不看他地摆了摆手。明白世子的意思,不敢多言多语,便退了出去。

    高澄却并不急于进书斋,只是在阶前徘徊。心里有千头万绪,唯有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让他完全沉入到自己心里去深深地思索。

    偏在这个时候,又听到紧闭的院门外面传来说话的声音。刚开始声音极轻,零落几句。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渐渐嘈杂。高澄忍无可忍怒喝道,“放他进来。”不用问也知道是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果然,院门打开了,一个胖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停顿一刻,似乎是小心翼翼地往里面走来。随即,院门在他身后又无声地关上了。难得崔季舒居然这么身姿灵巧,轻手轻脚却不显笨重,竟可以说得上是轻盈地走过来。见高澄乌发披散如云,只穿着一件略显肥大的白色宽袍,试探着问道,“郎主今天不累吗?怎么还未安寝?”

第118章 :魏丞相勤政兴社稷(一)() 
“你出入我的大将军府第比自己家还方便吧?”高澄阴沉着面孔问道。

    “是”崔季舒面上堆笑地正准备要说什么,忽然在一抬头之际看到高澄阴郁的目光正盯着自己,立刻便吓得收了笑心头一颤,解释道,“郎主不是郎主莫怪叔正是看郎主白日在宫苑中心里不痛快,所以才”

    “所以”高澄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像是一只猛兽看中了心仪的猎物,闪着幽光的绿宝石般的眼睛让人胆寒,崔季舒直觉得汗毛孔都竖起来了。他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小步。“不准动!”高澄怒喝道,他已走到他面前不足盈尺的地方,忽然伸手一把薅住了崔季舒领口,崔季舒几乎被他提起来,又被衣领勒得几乎要喘不上气来。

    “郎主饶命是濮阳郡公司徒司徒侯景”崔季舒口中挤出断断续续的几句话。

    高澄忽然放开了他,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转身走回廊下,提步上了玉阶便向书斋内走去。

    “郎主”崔季舒揉着领口处,有点犹豫。

    “进来!”高澄喝道,人已经进了书斋里面。

    崔季舒赶紧跟上来。

    他小心翼翼地跟进了书斋,只见里面有一个小仆已经点了灯,斟了热茶。是世子喜欢喝的那种南朝和尚也喜欢的茶。世子慵懒地半躺半靠在坐榻上,似是若有所思,根本不看他一眼。他那一双眼睛却一点困倦的意思都没有,神采熠熠。小仆非常有分寸,一句话没有,极小心地做完了自己的事便躬身退出,关紧了门,显然是非常懂家主的脾气和规矩。

    “季伦呢?数日不见了。”高澄捧了青瓷茶盅不急于喝,像是随口一问。

    “郎主恕罪,崔暹生了些闲气,怕自己气色不好,不敢来见郎主。”崔季舒恭敬地侍立在高澄身侧。

    高澄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道,“坐,坐,坐下说。生什么闲气?你郎主的脾气你不知道吗?说这样的话来试探?真要不说便罢了,我定然也不多问。还嫌我今日不累吗?”高澄的气色又阴沉下来,满脑子里都是今日在昭台殿中的情景。

    “郎主别生气,还不是侄女和高慎的事嘛。高慎待发妻越发凉薄了,崔暹登门造访,高慎避而不见。不仅如此,连家奴都对崔暹冷口冷面,所以把崔暹气病了。”崔季舒怕高澄生气,赶紧把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高澄一边喝茶一边听。高慎为什么这样,他和二崔他们三个人都心里极清楚。他脑子里立刻又浮现出那个妖艳女郎,崔季舒说她是车骑大将军李子雄的妹妹。他忽然从沉思中醒来,抬头看了一眼崔季舒,淡淡问道,“那个李子雄的妹妹叫什么名字?”

    崔季舒一怔,没想到郎主的心思在这儿呢。这个弯转得太急,他反应过来赶紧回道,“叔正不知,郎主且容叔正去探问。”

    高澄没提一句高慎和崔暹的事,但他的脾气崔季舒是深知的,知道只要把这事让郎主知道就够了。两个人都没再往下说这个话题。

    不等高澄再问,崔季舒便回道,“郎主,给临贺郡王出主意的人是濮阳公司徒侯景。侯景让临贺郡王代梁主与魏和亲。”

    “你怎么知道?”高澄盯着他反问。

    “臣既是黄门侍郎,宫掖内的些许小事还是能探听明白的。”崔季舒有点小得意。“正是侯景和萧正德在昭台殿外耳语良久,所以萧正德一回来进殿就和主上提和亲的事。郎主难道没看清楚?连公主殿下自己事先也是不知道的。”崔季舒指的公主殿下就是溧阳公主萧琼琚。

    高澄没说话。萧琼琚事先不知情,却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显然是心中对自己怨怼颇深。想到这一点让他心里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顿时爽然若失,好像忽然之间对一切都兴趣全无。

    “侯景!又是侯景!!”高澄忽然暴怒了。这个奸滑之人,连他的父亲大丞相高欢也奈何不了他。抬手狠狠向下一掼,珍品青瓷在一声清脆的巨响后碎了一地,溅得满地都是碎瓷碴子。“连你和长猷也瞒着我!”高澄怒视着崔季舒,猛然站起身向他走来。

    “郎主息怒”崔季舒完全明白他心里的苦处。表面上风光的渤海王世子,大将军、吏部尚书、京畿大都督,实际上究竟能不能实至名归完全要靠自己。名位是天子给的,天子看的是大丞相的面子,或者也许多少有点冯翊公主面子。

    但这些名衔毕竟不是天子之位,君臣名份不容臣子不服。既便大丞相高欢权威在手,但是这个权威能不能传到儿子手里却是很微妙的事。就如侯景之流,虽然必要臣服天子,但并没有必要一定必须臣服于某个权臣。权臣之所以为权臣,靠的是自己,不是名位。

    忽见高澄身子一软,脱口便是一声闷哼,但他很快咬牙忍住了,只是深锁的眉头显然已是痛不可当。

    “阿惠!”崔季舒也脱口呼道,大步上来扶住了将要倒地的高澄把他搀扶到坐榻边坐下来。

    崔季舒胖大的身躯在高澄膝前蹲下身来,微微提了提他宽大的衣袍,借着灯光便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