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娥直盯着宇文泰,宇文泰一步一步走过来,月娥觉得他仿佛满腹心事,这沉默中酝酿着让她害怕的东西。宇文泰在众目睽睽之下毫不避讳地走到她身边,亲手扶着她坐下来。月娥不解地看着他。
月娥安坐榻上,宇文泰退下数步,忽然对着月娥跪下来大礼参拜。
“大丞相你”月娥着实是受了惊。
“臣宇文泰拜见皇后殿下。”宇文泰叩头伏地,声音却低沉下去。
月娥没说话也没动,像是没听到他的话。
所有的奴婢都在宇文泰身后跪下来,几乎呼声震天。
一种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在月娥心里涌起。她恍然明白了,眼前跪拜在她面前的男人,为什么她第一次见到他时会那么不安,她心里最深的恐惧源他而起。他对她的一切失礼又是为什么?绝不是因为她,可是她却被无端卷入了,再也逃不掉了。
长安城外,绿野无边,柔然公主月光已经上了牛车。
世子秃突佳和大丞相宇文泰并肩而行。
“既然世子执意回去,吾也不便强留,只是大魏与柔然通好之意还请世子回去详述于朔方郡公。”宇文泰趁着秃突佳临行前的时间坦陈直言。“既已有约永结盟好,大魏的承诺自不会改变。时机相宜时,主上自然会迎娶公主到长安,立为皇后。”
宇文泰说的“主上”是指新皇帝元宝炬,秃突佳当然也明白。
秃突佳看宇文泰说的这么笃定,立刻不容置疑地反驳道,“大丞相说的真是玩笑话,难道还要再让人杀了新皇后不成?”他忽然停下来,打量着宇文泰,玩味地道,“我看大丞相倒比新皇帝更合适。其实有妻无妻倒并不是可患之处,要紧的是说了话会不会一言九鼎。”秃突佳展颜一笑道,“更何况大丞相一表人才。”
宇文泰没把秃突佳的话当真,笑道,“世子若是在长安久了,恐我也难辨汝出语真假了。”
秃突佳正色道,“既然大丞相要表盟好之心迎娶月光公主,那就请先废后,虚位以待。”说完,秃突佳并不等宇文泰回答便转身吹了一声响亮的口哨,他的坐骑:一匹浑身雪白,四蹄如墨的骏马奔来。秃突佳飞跃马上,向着背离长安的方向飞驰而去。
第111章 :邺都中世子统庙堂(一)()
冬日来临,邺城与晋阳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邺城无雪,风和日丽,天气十分温暖。天高云淡、日朗风清,当阳光倾城时,街头人流如织却个个往来从容、不急不缓,一派平和、安定的气象。许是因为历尽风雨、沧桑已久,早就洞晓了尘世变迁。
高澄今日无事,和崔季舒、崔暹乘牛车过街市。三个人在牛车里似乎是有点局促,更何况崔季舒身型胖大如面团一般。但是三个人都各自有心事,谁都不说话,车里的空间倒还算是清静。
高澄心里想着,几日已过,去晋阳的二弟高洋却还没有回来。下意识地将身侧的帘笼略略挑起,似乎是心不在焉地瞧着外面的街市人流。忽然觉得挨着他身边的崔暹猛地侧了过来,不由便半转过身。
崔暹此时已经完全忘形,竟伸手将帘笼抢过来并挑得更高以便露出更大窗户,显然是外面有什么情景已经完全吸引了他的注意。高澄深知崔暹是稳重的人,便也不做声地顺着他眼睛瞧的方向望去。坐在他们对面的崔季舒更是聪明人,也不动声色地移过身子往外面看。
那吸引崔暹目光的是停在街边驿馆门前的一辆牛车,这车十分得打眼,任谁都能一看便知不是普通人家的车。而真正吸引崔季舒的还不是牛车,是车尾半隐半显的两个人。
“怎么是她?”倒是崔季舒先脱口轻呼。
这两个人是一个中年男子,一个极年轻、娇美的女郎。中年男子虽已不再年轻,但是身型异常健硕高大,一看便知是武人。面貌倒十分普通,而且因年纪渐长或是经历风霜而略显粗糙,但是威严的气质却掩不住,显然并不是个普通人。年轻女郎让人看到便眼前一亮,分外艳丽、娇媚,还有一种聪明外露的精明气,浅浅一笑的眼波流转间就格外勾魂摄魄。
那个中年男子的确不是普通人,正是新近得意的任御史中尉高职的高慎,也是高氏一族,真正的渤海高氏的高门大姓。这个人是高澄和崔季舒、崔暹都极熟悉的人,所以令崔季舒惊讶的自然不会是他,而是“她”。
关于这个高慎,是高澄、二崔都窝在心里而不愿多提的人。想当年,高欢初得势,从尔朱氏手中分兵而自立,为了自保,拉拢高慎身居高位、门阀甚高的大哥高乾以及堪称勇将的三弟高敖曹。论族谱、分辈份,高欢以侄礼拜高乾为叔父。不仅如此,高欢更让当时年幼的嫡长子高澄只身前往高敖曹营中以见叔祖礼拜之。而高敖曹此前是完全不将怀朔镇兵出身的高欢父子放在眼里的。即便如此,高氏三兄弟中的二弟高慎也并没有追随高欢,虽然他也受了高澄的叔祖相见之礼。直到大哥高乾、三弟高敖曹死后,高慎才迫于局势追随大丞相高欢,大丞相一直待他不薄。
高澄从来就不想提有过这么一位“叔祖”,谁能想到在这儿遇上。故此他并没表态。而没表态的更重要原因是那个年轻女郎吸引了他。这样美艳不可方物,他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不自觉地瞟了一眼崔季舒。崔季舒若是够聪明,就该心里不说暗自行动,把这女郎弄到手送来。
可惜崔季舒此时锁着眉头若有所思。
这高慎对崔季舒、崔暹来说更不是外人,只是高澄忘记了而已。崔暹的妹妹正是嫁给了高慎,当然也有门阀联姻的意思,但毕竟还是高慎的正妻。只是二崔叔侄早就知道侄女妹妹因为高慎升迁之快、任职高官常会忧虑,至于泣啼。此时恍然明白,忧虑和泣啼恐怕并不是因为其夫君升迁快恐遭祸。怕自身遭遇弃糟糠之事看来也是另有原因。
“停车!”高澄情不自禁地脱口大声吩咐道,同时一双漂亮如绿宝石般的眼睛也一直用极其欣赏的目光打量着窗外的女郎。
崔季舒听到了郎主的话,看他很感兴趣的样子,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三个人乘坐的牛车停在了路边的一株在冬日里仍然苍绿的女贞树下,正好在那驿站的斜对面,中间相隔着一条宽阔的街道。而那驿站对面的牛车边,旁若无人的一对男女显然并不可能注意到这里。虽然他们看起来外表甚是不相宜,但此时的高澄和崔季舒、崔暹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一对男女之间情思正浓。
高澄感兴趣的不是高慎,当然是那个美艳至极的女郎。女郎高髻丽服,不似一般普通人家女子的妆扮。邺都中街市上的女子几乎都是小袖篷裙简素而不够精致。这样出挑的女郎打扮得也相当别致:头上随云髻挽得甚高,而且格外灵动,再饰以金翠之首饰,星列般明珠,真是华丽致极,与她艳丽的容貌极为相衬。女郎身着如南朝女子样式的宽袖桃红儒衫,满地施绣的松花色裙子尽是芙蓉团花纹,真是娇俏又艳丽。腰间樱草色腰带束得纤腰仅有一握,更让高澄看得简直是爱不释目。可是当这样的腰肢落在高慎手中的时候,就引起了他心中极别扭的反映。
但是显然高髻女郎和高澄心里想的不一样。随着腰肢被高慎握在手中,她的身子也贴近了高慎,她几乎已经是伏于他怀中,双臂环拥着高慎脖颈,她踮起了双足,看起来又凭添了几分可爱。高慎看起来也对她极为迁就、顺从,十分温柔地弯身低头,女郎不知道伏在他耳边低语了什么,两个人又相视而笑,眼见得便是心里只有对方那个人,完全不将别人放在眼里。
虽然在别人旁观看来,高慎粗疏不堪,实在不能与此美丽女郎相配,但是见到两人这般举动,自然满是柔情蜜意,无论如何也该想到了此二人的关系非同寻常了。
“高慎他他欺人太甚!”崔暹再也看不下去了,赫然怒吼道。
高澄被他吓了一跳,但也忽然想起来高慎正是崔暹的妹夫,便把目光收回来抬头问崔季舒,“叔正,这女郎你认识?”
“郎主,我只知道她是车骑大将军李子雄的妹妹。”崔季舒心里也极不爽,只是他还不至于像侄儿那般暴怒。
赵郡李氏的门阀甚高,又生得这样美丽,什么样的人不能嫁,怎么偏偏看上年纪老大又其貌不扬的高慎?高澄心里甚是不快。
“郎主,是臣失礼,但是高慎当街便与这女子如此行止亲密,私下里还不知道怎样,置臣的妹妹于何地?”崔暹控制住了自己的怒气,但是语气里还是甚是委屈,和郎主说话像是小孩子告状。
“季伦你此时暴怒有何用处?”高澄没说空话劝慰,暗自思索着。
“是,郎主教训的是。”崔暹也冷静下来了。
崔季舒太知道世子的脾气了,他也没再说什么。
牛车又往前走,抛开了那一对男女。几个转弯之后渐渐地人流变少,到了一条比较僻静的街道。高澄闷坐车中无趣,又在无意之中掀起了帘笼,但是真应着了今日就是有事,这次轮到他惊讶了,如同刚才崔暹的样子,不由自主地把窗上帘笼挑高,有点不敢置信地看着窗外。
郎主的样子吸引了崔季舒和崔暹,两个人也跟着好奇地向外面看。
崔暹什么都没看出来,但是崔季舒却立刻脱口惊声低呼道,“郎主,是她”
这街道其实是一条僻静的里巷,少有商贾、人家,尽都是些不起眼的房舍而已。唯见巷中最气派的便是一所名为“郡亭”的驿馆。这驿馆原是给往来公事的人临时休憩的住所,后来不只公事差遣,也有一些到都中的小官吏。几经修葺,更成了国使的客馆。只不过国使也有不同,官小位卑者才会住这样的地方,若是位高权重者自然是举国隆重款待,断不会住在这儿。
郡亭其实是个很清静的处所,外面看起来只是稍有规模,想必里面也不会太过奢华。只是今日此时恰恰出现在郡亭门外的这几个人太不寻常,而且恰巧他们是高澄和崔季舒极为熟悉的人,所以才让他们格外惊讶。
一共四个人正在郡亭大门处。为首者本来正在入门,但是后面的另一个年轻男子走上前不知道和他说了什么,他便停下来回头扫了一眼。而正是刚才这一回头,让高澄把他看了个清清楚楚。
这个而立男子生得长壮挺拔,姿容甚美,衣着华丽有一种掩不住的自视甚高,举止间却总有一丝轻浮气挥之不去。梁武帝萧衍的大皇子,生来就没有皇帝命的临贺郡王萧正德!
高澄一眼就认出了萧正德。萧正德身后那个年纪双十的年轻男子,无论衣饰还是容貌都很普通,但是一双眼睛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气质,像是个执着于心的人。看一举一动高澄也能认出必是武将出身,想必是随护临贺郡王萧正德的人。
让高澄惊讶的还不是这两个人,而是萧正德身边的两个女子。没错,是两个女子。若是崔暹看来,就是两个身着袴褶的美少年,一个文质彬彬,一个英气勃勃。而崔季舒一眼就认出来了,一个是太子萧纲的女儿、小公主萧琼琚,一个是梁将羊侃的女儿羊舜华。
崔季舒说“是她”指的正是羊舜华。郎主的心思他再深知不过。
高澄也是第一次见她们男装的样子。见惯了一个娇憨,一个冷艳,乍然换了装扮让他满是新奇,瞬间便把他人他事都抛于脑后,好奇起来。这几个人从建康到了邺城,究竟是为什么?
高澄忽然将帘笼放了下来,吩咐牛车离开此地,虽然他此刻的心里是极不平静的。长江晨雾、建康烟柳、同泰寺风云、都亭驿风光舞蹁跹、云出岫江南风光历历皆到眼前,忘怀了的一切全部重回心头。只是他不再是那个曾经的年轻的北朝世子了。
崔暹看了一眼叔父崔季舒,看到叔父也正在用探究的目光偷窥郎主,便甘于沉默没再说话。而此刻他心里纠缠不去的还是刚才看到的妹夫高慎和那个年轻女郎的一幕,这让他心里气血难平。
崔季舒看郎主沉吟不语,完全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这些日子恐怕邺城都不会太清静。”高澄终于闲闲地开了口,说的话题却和刚才看到的那一幕完全不相干。也不管崔季舒和崔暹想什么,听没听懂,高澄只管自己道,“听说侯景也要回朝谒见新帝?”说着看了一眼崔季舒。
“侯景即便不在都中也紧窥朝局,回来是自然的,只怕还是嫌太远了看不清楚,况见面才有情,都中有多少人要联络,恐怕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崔季舒看郎主看自己,赶忙回道。眼前的几个人,再提到侯景,崔季舒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