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352部分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352部分

小说: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秃昧恕5衷诳蠢矗砻嫔鲜前簿蚕吕戳恕W艘桓鍪背搅硕家欢欢J导噬洗藜臼嫣酵房锤叱蔚难樱醯煤苣阉怠�

    忽觉围栏下面的石阶处有说话声,不似是一两个人,接着是重重叠叠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崔季舒觉得奇怪,大将军在铜雀台不是谁都能知道的,还会有人找来吗?就算是真有人来,难道那一大群的侍卫、家奴个个都不会做事,没有人一个上来回禀一声?

    这时高澄也听到声音了,仍然坐在石阶上未动,抬起头来看,神色虽不至于发怒,但满是不快。

    就在高澄和崔季舒一起盯着那围栏入口处看时,一个女郎竟然走上来,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这女郎满头的辫发,穿着深红色的袴褶,其艳丽比得过盛时娇阳。女郎上来目光扫视,先看到崔季舒,又看到高澄,她止步盯着高澄。

    居然是王妃郁久闾氏!

    她不是在晋阳吗?

    高澄立刻就反映过来了,他站起身来。

    就在高澄起身的同时,月光伸手从自己所挎的麻布小袋内取出一粒金丸。高澄这才留意到她左手里还拎着一张似弓非弓的东西,这是用来行射的,高澄当然认识。

    月光已经向高澄描准。

    高澄一动未动。当然他也来不及动一动。

    崔季舒也不是愚笨的人,探看月光身后,果然看到大丞相高欢走了上来。他刚要惊唤高澄,再转头时就发现了月光挟弹瞄准,这比他看到高王更惊心。

    “嗖”的一声,金丸射出。几乎是擦着高澄的身子飞过去的。接着是凄惨无力的鸣叫。高澄回头一瞧,一只麻雀中弹坠落在他身后。月光向那只麻雀走过去,这时才见她脸上有了一丝笑意。好像这才是一件有趣又重要的事。

    月光视而不见地从高澄身边擦肩而过,高澄倒犹豫了,他要不要给这位“嫡母”施个礼。但他已经看到了父亲大丞相高欢,心里便是一喜,暂把那本就无意于他的“嫡母”丢到一边去了。

    高澄倒是满心欢喜。可崔季舒却觉得高王看到大将军的时候眉头都快拧一起了,那横眉立目的样子可真不像是高兴。他刚想给高王施礼,拦住高欢,已经来不及了。高澄先迎了上来。

    高澄未料到,父亲上来一把就薅住了他的衣领,像是突然暴发了一般厉声怒喝道,“不知轻重的奴才,你要多少女人没有,偏要去打那高仲密之妇的主意?可是淫邪附体了吗?”说着松开高澄的衣领用力一推。

    高澄完全在意料之外,没有把持住,被推得几乎踉跄而倒。好不容易站稳了,刚唤了一声“阿爷”,高欢大步上来,抬腿当胸便是一个窝心脚,重重地踢在了高澄胸口上。

    “混账竖子,为你一时***丢我河南要地。到时候邺都不保,社稷倾覆,我看你如何应对宇文黑獭这个趁人之危的混蛋。”高欢怒骂不止,显然也是心中急怒,一时就口不择言起来。

    崔季舒吓得说不出话来,高王盛怒时他也不敢说话,只能急得团团转。

    高澄是有多少话想说,还没有机会说就被父亲上来拳打脚踢。这一个窝心脚就踢重了,高澄胸口受了重创,就觉得内里渐渐热得像火烧似的。又好像什么东西在往上翻滚奔涌,终于忍不住弯身作呕。等他再直起身子来时,唇角尽是血迹,连面颊、衣裳都沾染上了。

    他肤白如雪,血迹鲜红,两相映衬格外刺目。

    高欢根本没看清楚,他尚且余怒未消,又向高澄走过来。崔季舒想拦不敢拦,没想到郁久闾氏的影子一晃,月光拦在了高澄身前,对着自己的夫君高欢。

    高欢没想到月光会护着高澄,心里顿时不快,怒道,“这事与王妃无干,勿要身涉其中。”

    月光又摸出一粒金丸来好像不在意地把玩着,看着高欢不闲不淡地道,“大将军是妾的儿子,妾是大将军嫡母,怎么会无干?高王糊涂了吗?”

    崔季舒看郁久闾王妃和高王说话居然如同儿戏,一点惧色没有,甚至连基本对夫君的敬重都没有,惊得他几乎把高澄都丢一边去了。王妃居然敢说高王“糊涂了”。崔季舒下意识地看了看高欢,果然见高王的脸色不太好。

    高欢还没说话,高澄这时直起身子来,拨开挡在他前面的月光,“阿爷要儿子也不急于一时,等宇文黑獭来了,儿子若是真败给他了,自然有领死的一日,父王怕见不到吗?”

    高欢已经看到高澄面色苍白,面颊唇上有血迹,气息也弱了,心里有点后悔,但他就是这种对儿子暴怒起来不计后果下狠手的脾气,怎么也改不了,自然不会向儿子认错。可怜高澄一个宰辅之臣,居然还要动不动承受父亲的拳打脚踢。(。)

第三十五章:怒责崔氏() 
儿子不舍得再打,月光得罪不起,高欢一眼瞥到了崔季舒身上。

    崔季舒本来是旁观的,没想到高王忽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而且那目光里有一种深藏其间的阴狠和一种将要抛弃的决绝。崔季舒是格外敏感之人,顿时吓得身上一哆嗦,不知道高王要如何。

    “叔正,”还没等崔季舒反映过来,高欢已经转过身来对着他了。“你与令侄季伦,尔曹俱是大将军之心腹,奈何不思为大将军进益治国之良策,反以私仇旧怨扰乱大将军之心智,置大将军之威望于不顾,视社稷之重如鸿毛之轻。大将军有行事之所失,又不知归劝,如今出了大事又龟缩于其后,等着大将军料理,可知罪否?”

    崔季舒还没想明白高王说的是什么意思,但听他语气是把他和侄儿崔暹当成了罪魁祸首,这责任是万万不能担的。崔季舒想也没想,“扑通”一声跪下来,叩首大声应道,“高王所言甚是,臣罪当诛。臣与侄暹既为大将军之臣,未能陈力就列,早该虚位让贤。高仲密之叛事出突然,臣等竟无一应对之策,更属失职,愿自贬,请高王重惩。”

    高澄也没想到父亲怎么忽然盯上了崔季舒。见崔季舒频频叩首,父亲又冷颜如冰,甚是害怕父亲一怒之下真的处置崔季舒。于是便上前道,“河南之叛是儿子任人不明,又不能察之于后,以至于给宇文黑獭可趁之机,罪责全在儿子一人身上,与崔氏叔侄无干。父王若是重惩崔叔正和崔季伦,倒让人觉得是护儿子的短,于父王声名不利。况若真如此,以后谁还敢归附儿子?”

    高欢正要把心里这邪火发出来找人撒气,哪儿会听高澄的,正要说话,不想忽有家奴从石阶上来回禀,说右丞陈元康和御史中尉崔暹在台下求见大将军。

    崔季舒一听,抬起头来不敢置信地看着那家奴。没想到偏在这个时候侄儿找来了。想必也是原本不知道高王刚刚到了邺城,只是来找大将军,没想到就撞上了。

    高欢也听到了,正中下怀,不等别人说话,立刻就命宣二人上来。

    崔季舒这下心里大急。看高王的情形,想必世子是拗不过,看来今日崔氏真是凶多吉少了。

    偷窥高澄,倒还平静,崔季舒想,大概世子心里并不以为高王真会把他的心腹怎么样。

    高欢转过身来,看着高澄,“崔暹一个心性狭隘的小人,归附你也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个人之恩怨。不过是借你之手去压倒高仲密以一雪己恨。你倒真愿为其所用?如此小人,即便归附,又有何用?不如没有。他夺了高仲密的官职,将高仲密排挤出都城,作为心腹之臣又由着你去**高仲密之妇皆因如此,高仲密才反叛归了黑獭。出了这样的祸事还不该杀了这个崔季伦以儆效尤吗?真杀了他,将来必不会有小人再敢在大将军身边做佞臣之为,岂不是好事?”

    这下跪在地上的崔季舒是完全听明白了。原来高王把河南虎牢之变的罪责全归绺在自己侄儿崔暹的身上了。崔暹和高仲密有私恨不假,但要说为了一个崔暹,高仲密就反叛投了宇文黑獭,那也太冤枉崔暹了。宇文黑獭能对高仲密许之以利,崔暹怎么能做到这一点?看来高王是要护短世子,找个替罪羊,对崔暹下死手了。

    崔季舒不敢再争,跪在地上抬头看到郁久闾王妃手里还把玩着她那张弓,一副看热闹的表情。他当然不能想着依靠王妃救崔暹。王妃也不可能像护着世子一样护着他侄儿。

    月光慢慢地把目光瞟到了高澄身上,眼睛盯着他不放。

    高澄仍是捂着胸口,似乎难受得厉害。

    崔季舒也随着月光去看高澄。他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世子了。

    高澄不急于抢话,听父亲说完方反唇相讥道,“高王觉得崔暹是小人,那高仲密又何尝不是小人?高王许以厚利他便归附,其为社稷之臣毫无公心,不知体国。贪赎谋私利,任人唯亲,这种人高王还愿用之?我略施以惩治,原本盼他知错能改,那也是看在故去的大都督面子上。谁知道他竟然能做出反叛的谋逆事来,只恨当时对他心软,留其性命,以至于有今日之悔”

    他话还没说完,瞥见陈元康和崔暹已经一前一后从石阶上来了。

    陈元康和崔暹原本是来找高澄的,绝没想到远在晋阳的高王怎么忽然出现在这儿。

    仍跪在地上的崔季舒看到侄儿上来,一霎时眼神里竟是绝望之态。

    崔暹也看到叔父跪在那儿,他倒有点不明白了。

    陈元康和崔暹虽觉得气氛不对,但仍上来拜见高王。

    高欢死盯着崔暹。他是心里有气没地出,看来是势必要应在崔暹身上。

    崔暹不明就里,尽管心头漫上恐惧,但表面上看起来倒还镇定。

    高澄盯着父亲,没说话。

    “小人误国!”高欢突然发作起来,怒道,“崔暹你可知罪?!”

    崔暹跪直身子抬起头来,“臣尽心皆力辅助大将军,若有何罪请高王明示。”多少带着点相抗的意味。

    崔季舒知道侄儿有时候是有点执拗,即便对高澄也是如此,他若看不顺眼的事,必不忍。

    高欢突然看到陪着崔暹跪在地上的陈元康,他暂收了怒气,吩咐陈元康起来。陈元康一直是高欢喜欢的人,自然不会迁怒在他身上。

    高欢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崔暹身上,怒道,“尔还敢强辩?若不是因尔之过,高仲密何至于反叛?尔因私废公,步步排挤高仲密,以至于有今日之果。高仲密乃勋旧也,尔一小人,不过是恃才傲物,一时得势得大将军器重便行事如此不耻。我今日若是不杀尔,多少尔曹之辈必尔媚上攀附。大将军尽得尔曹佞幸之臣,他日死无葬身之处亦未可知!”

    高欢说着便是要下令拘崔暹斩之于市的样子。他四顾一望,看到陈元康,吩咐道,“长猷素来忠直之人,对世子尽心,今日还不除此祸患?!”

    “高王不可如此行事!”高澄这时一步抢上来,大喝道。

    “臣不敢领命。”陈元康跪下来,语气恳切。

    “高王说臣有罪,臣不敢辩,暹愿为大将军而死社稷。”崔暹顿首于地。

    高欢怔住了,还从来没有过这么众口一词违逆他,反驳他的情景。

    月光也不再是刚才闲闲的旁观者态度,她很留意地看了一眼高澄。

    高欢更是盯着高澄嘲讽般道,“好,好,大将军如此有威势,看来是用不着老夫了。”

    高澄逼上一步,挡在崔暹身前,“儿子被废了世子位时,在晋阳腾龙山只有崔季伦追随左右不相离。邺城庙堂上清吏治、惩贪赎也是崔季伦甘心为了儿子与门阀、勋旧、宗室为敌。父王若说季伦是小人,儿子就是识人不明。季伦是儿子所简拔,父王要杀季伦就先杀了儿子。儿子所简拔之人才若是不能为社稷所用,儿子情愿不做这个辅国之臣。”

    高澄直视着父亲高欢,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

    崔季舒忽然明白了,他跪在地上看着高王。

    高欢也盯着儿子良久,忽然叹道,“大将军今日之威势,老夫不及也。旧臣若知今日之事,莫怪老夫力有不逮。”

    跪在地上的陈元康这时才请道,“大王既然将天下托付给大将军,就当为之立威,不应自折其势。真若是真心追随大王的旧臣,必定也会遵王之心意,奉大将军为少主。若真如高仲密者,不把大将军放在眼里,转投黑獭者,便是社稷之敌,大王之敌,王当遣重兵擒之,而后明正典刑才是。”

    陈元康没说请高王放过崔暹。他素来与暹不睦,也不想这个时候矫饰为他讲情。但陈元康字字句句都是为了高澄却是不假。

    高欢瞟了一眼仍然顿首的崔暹,态度却是急转直下,“话虽如此,暹行事无风度,不可令人学之。若是人人如这般侍主,大将军之基业毁矣。既不能令其死,也少不得予以苦手,以施惩戒,以平众人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