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316部分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316部分

小说: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的经历,元仲华的心思是好不容易回转而来,这时又重新一心只在高澄身上,不思离去。听他这么问,尽管心里确实担心、甚至有点害怕,皆是因为从前从未生育过,但还是勉强笑道,“并不担心。”

    高澄其实心里比元仲华还担心。他的妾室就曾经有人是难产而亡。高澄握着元仲华的手在自己手心里安慰道,“等到柔然公主和父王的婚事办妥帖了,此事便有了了局,殿下也不必再担心了。”

    其实元仲华担心的根本不是这件事。只是她并未说出来,只是看着高澄那双格外美丽的绿眸子没再说话。

    这一夜不只是大将军府里的高澄和元仲华没睡好,连高王府中的郑姬也一样没睡好。

    食时已过,日渐升高,倒是一个不错的好天气。

    渤海王府里修饰一新,显得格外奢华壮丽,但王府里显得有些冷清。郑姬暂时代主中馈,尽心皆力把王府布置一新,尤其是原来王妃娄昭君所居之处,那是后宅中最宽阔、华丽之处。

    高澄进了王府,也不知怎么,身不由己就到这儿来了。远远就看到郑大车一个人立于洞开的院门外,格外专注地瞧着院子里面。她的奴婢都距离她身侧不近,看到世子来了,刚要唤娘子知道,高澄却示意噤声,让自己的人也别跟着了,然后一个人走了过去。

    高澄知道那院子里现在是没有人居住的,母亲早就搬出王府,避居在外面的佛寺中。此处只等着新王妃柔然公主月光在婚后住进来。不知道郑大车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冬日里很好的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那院子门前两边是两丛修竹,郑姬立于竹前,身姿一点不逊色,一样纤细修长。高澄暗想,也难怪父王总是舍不得她。而且,这时他已长大成人,不同当年,格外觉得郑姬聪明颖悟,只是可惜了。

    郑大车觉得身后有异,转过身来,看到高澄立于她身后不远处,一点不觉意外,轻浅一笑,“世子已是心生悔意了吗?”她那样子一点不像是开玩笑。一双点漆般的眸子在高澄身上打转。

    高澄心里一惊,先没说话,面上微笑,缓慢几步走过来,这才笑道,“澄最后悔的就是事出无奈,如此就要委屈娘子了。”

    郑大车没回答他的问题,仿佛一切尽都心知肚明似的,又笑道,“世子是来见大王的吧?”

    两个人便一同去见高欢。

    今日太阳虽好,天却冷。不过衬此时阳光明媚倒也宜人。

    高澄和郑大车一同进了院子就看到高欢正在中庭习射。他穿着袴褶,束发不加冠,身上那种原始蒙昧的男子气扑面而来,让郑大车看得心头不安分起来。这和那个平时冠服威仪,腹有深谋,惯于作色的高王来说,简直就不像是一个人。

    高欢看到儿子便服也修饰得整齐华丽,又是和郑氏一同进来的,便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盯着两个人走过来,分别与他见礼。

    吩咐起身,高欢转身过去披上了奴婢递上来的外袍。

    高澄自然起来了。

    父子二人这时突然发现郑大车居然跪下来,仰视着高欢,目中哀婉,一语不发。

    这副表情看得高欢心头一痛,忍了忍没走过来扶郑大车,只问道,“卿有何事?何必如此?”又吩咐奴婢去把娘子扶起来。

    高澄已经明白郑氏必是有话要说。郑氏也是精明人,这话有意在这个时候说,不能说与他无关。

    郑大车不肯起来,就是满眼含泪欲堕不堕的样子更惹人怜爱。泣请道,“两日之后大王就要和柔然公主行婚仪,这几日虽太过紧凑,但此乃事关家国之大礼,妾更不敢怠慢。深闺妇人,不能为大王分忧,唯有尽心力在府中代为布置妥当。如今事已俱备,妾再留在府中无益,恐新王妃来了不自在,妾侍旧主已久,情愿也入佛寺中去追随夫人,请大王准允。”

    原来是这个意思。

    高澄深深看了郑大车一眼,看她这时才哭得芍药含悲、梨花带雨,心里顿时觉得她确实颖悟,见地长远。

    高欢本来就因为娄夫人主动请求避居在外已经心生愧疚。这时又见自己最心爱的郑氏也要离去,心里如挠心挠肝一般舍不得。再看郑大车怎么都不肯起来,就跪在他面前哭泣,他看了高澄一眼,嗔道,“阿奴做得好事,尔乃我子,我为尔舍身也就罢了,还害我爱姬也如此受委屈。”

    高澄笑道,“既是郑娘子受了委屈,父王以后不要辜负了郑娘子便是了。”说着高澄也向着郑大车深深一揖笑道,“娘子受了委屈,澄替父王赔不是。大魏和柔然和亲,这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父王让娘子受了委屈也是无心,还望娘子包含。澄日后必代父王补报娘子。澄感娘子对母亲一片挚诚之心,拜谢娘子。”

    世子都这么说了,郑大车这才悲悲切切地被奴婢扶着起来。

    这真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暂时离开王府去佛寺避居,追随娄夫人,这是对旧主有情义,高澄是娄夫人之子,自然感激,其实高欢也会欣慰。不仅如此,这一走可以避开柔然公主风光大嫁,不止自己不用受刺激,也因为不在场可以避免日后的事非。同时还能让高欢心里有歉疚,日后有惦念。

    郑大车实在是聪明。

    高澄今日来就是再与父王商量看看婚仪是否还有疏漏之处。这事一日不办好就让他悬心悬胆。只有等这事办好了,他才好腾出心思来细思再与宇文黑獭一决胜负的事。三年之约转瞬即到,决不能掉以轻心。

    不只邺城,东魏举国上下都在等着这一场婚仪,等着柔然公主被立为渤海王嫡妃的这一日。大礼虽简,又时日仓促,但绝对事关重大。之所以急切,也是因为这时大魏和柔然其中任何一方都怕事会生变。

    唯一不着急的人可能就只有柔然公主月光。

    到了婚仪这一日月光更是任人装扮得隆重美丽,格外柔顺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连她的兄长秃突佳都觉得奇怪,他自然知道他的妹妹并不是这么柔婉的性格。

    然而秃突佳这时已经顾不上想那么多了。因为他突接急报,出了大事。这大事这一出倒让他两面为难,这里又不得不看着婚仪顺利举行,让月光和高王礼成为夫妇他才能算是稍稍放心。但同时心里又记挂着远在长安的阿姊落英。(。)

第一百零四章: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三)() 
渤海王府之中早早就已搭好了青幄。这婚姻不只是结二姓之好,更是结两邦之好,岂可简慢?

    这一日,高王府成了邺城最热闹之处。也并不是大魏之官吏人人都有幸能亲见大典。但皇帝、大宗宗亲、重要贵戚、高官显宦、高门大姓等自然是少不了的。还有柔然人的世子秃突佳是今日格外重要的人。

    月光成了高王妃,秃突佳也水涨船高成了高王府的贵戚。理论上就连高澄等也要以他为尊长。

    天虽冷,观礼之人却热情高涨。人人翘首相待,争相观望。

    其实心里最不自在的就是新任郎君渤海王高欢。娶个新妇倒也没什么,可是禁不住这么万众瞩目,但又不得不这么张扬。这种同牢而食,合卺而酳的繁琐是演给别人看的,表示仪式暨成,昭示天下柔然公主的身份有了改变,真正成了渤海王妃。但高欢不喜欢自己被人观望,已经是这个年纪,何况又不是第一次成婚,一点新鲜兴奋感都没有。

    皇帝元善见和高王的女儿、皇后高远君一同驾临王府观礼。从大将军高澄到宗亲百官,全部身着官服,俨然把大魏庙堂搬到了高王府,人人都是威仪棣棣。就连柔然世子秃突佳也穿着官服,更是风度翩翩。在中原日久,他已经有了那种官态,倒也学起来更胜一筹。

    从进了渤海王府到青幄,面覆玉旒的月光被引导着一直走进去。她能透过玉旒看以外面的情形,到处是华丽红妆,到处是人头攒动。然而她心里是安静的,好像那些暄闹声与她是隔绝的。

    外面的人不是兴奋就是好奇,纷纷想看看这个异族的渤海王妃会是什么样子。已经有人惊叹,甚至还有人指指点点。月光的绝美姿容并不能被玉旒完全遮掩住。这让她的兄长柔然世子秃突佳特别得意。

    到青幄前,月光突见一卓然不群的男子迎着她走来。他果然是与众不同的,看到他第一眼便觉得他身上有种王者之气,有中年男子的成熟稳重,但没有老迈感。不用问她便也知道这就是她的夫君渤海王高欢了。

    月光隔着玉旒抬头看着高欢。虽有些障碍,但是她能看得清楚。他与他的儿子大将军高澄有相像之处,但又有不同。高澄确实美得异常,但那种美是异于寻常人的妖娆之态。高欢却是相貌堂堂的雄奇男子。

    月光觉得自己心里的失落得到了安慰。

    高欢也低头看着月光,心里暗自惊叹。虽然在他眼里秃突佳那个蠕蠕竖子长得确实不怎么样,可没想到他的妹妹居然这么美貌。这对于高欢来说算是意外的收获了。也算是他牺牲了自己成全儿子的一种出乎意料的补偿。

    谁都没留意到,这时退到人群之外的柔然世子秃突佳正在听一个心腹在他耳边低语。

    说了没几句话,秃突佳的神色就变了。这时那人又递上一封书信,秃突佳立刻展开细读。

    这时高澄已经看到了秃突佳的举动。但他并没有声张,一直看着礼成,和亲这事就算是达成圆满了。再看秃突佳时,他已经收了书信,重新回来了,只是总觉他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与之前大不相同。

    高澄并不知道,秃突佳收到的书信是西魏皇后郁久闾氏、他的阿姊落英送来的。

    这边一套繁文缛节之后,在无数双眼睛专注的观望中,高欢终于挑开了月光覆面的玉旒。立刻,无数声惊叹再也压不住了。从一开始等待中的安静到后来的惊讶连连,新的渤海王妃月光终于取代她的夫君高王成了新的焦点,青幄内外所有人眼中的焦点。

    月光却面无表情,目不斜视。这样的赞叹她见多了,并不稀罕。

    皇后高远君心里相当不平静,她看了一眼旁边的夫君、皇帝元善见。元善见本也正看着眼肯场景,但仿佛是心有所感,他居然也侧过头来对上了高远君的目光,并且向她温柔一笑。这对于高远君来说是最好的抚慰。

    立于元善见身后的林兴仁的目光却放在距他并不远的大将军高澄身上。

    这一刻让林兴仁觉得很有意味。林兴仁看到高澄也正目不转睛地正看着他的“嫡母”郁久闾氏。想起之前高澄拒绝了娶这位公主为新妇,林兴仁就觉得有点兴灾乐祸。

    大将军那点爱色的癖好他当然知道,说不定此刻在心里怎么样地后悔。只可惜,林兴仁并没有在高澄眼中看到追悔莫及、恨不得以头抢地的样子。当然也不可能看到。

    高澄目光坦然,没有一点猥琐之意,也没有要避着人的意思。

    月光恰这时也留意到了高欢身后不远处的高澄。她盯上高澄的目光,高澄仍旧不闪避,与她四目相对。两个人都面无表情,但又好像在互相较量一样,都盯着对方不放。

    月光没留意的是,她的夫君高欢其实早就发现了她的异常。从目中无人,目光四处飘浮到落于一处不肯离开。高欢当然不会马上表现出来自己的心思,而且他也知道他身后站的人是谁。他从之前的不愿意,不在乎已经变成了会在意。

    这时月光看到有个奴婢匆匆走到高澄身边向他低语了几句,高澄的脸色几乎立刻就变了,不仅动容,甚至有点着了慌。虽然他很快又镇定住了,但显然已不平静。这让月光大为好奇,究竟出了什么大事让这位大将军这么变颜变色、慌了手脚?

    月光眼睁睁看着高澄转身离去了,他仿佛是对眼前的所有人、所有人事都视而不见。

    月光是猜不到高澄的心思,但同样留意高澄的秃突佳却猜到了几分端倪。

    后堂中内外命妇、公卿夫人、官眷齐聚一处。人人热情高涨地正议论着新王妃的各种事,很少有人留意到冯翊公主元仲华已经有点坐立不安起来。

    阿娈看元仲华坐不住了便扶她起来。她心里比元仲华还小心,立刻就唤了元仲华的奴婢便她赶紧去告诉郎主。

    只有济北王妃看到了,向身边人低语道,“这位长公主仗着得大将军宠爱,究竟还是把柔然公主比下去了,怎么今日倒还不高兴?这样的场面,说走就走了,也太不把高王和新王妃当回事了。”

    旁边华山王妃也伏身过来低语道,“自然不会高兴,大将军最宠外妇,琅琊公主也一样有了身孕,她岂能高兴得起来?听说在府里也比从前不同了,大将军并不以嫡妃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