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306部分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306部分

小说: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被人看到了不体面。

    高洋正自心头纠结不已地翻江滔海,忽觉一只手触上他的面颊,高洋瞬间心头一惊,用力握住了月光的手腕,目光如同钉在月光脸上。

    “夫君”月光看高洋的目光像是在看陌生人一样,而且如视仇敌,她从未见过高洋这样阴狠的目光,吓得连话都不敢说。

    在月光心里,尽管已为夫妇,数年之间她竟觉得高洋是越看越不明白。有时候觉得他聪明绝顶,更甚于高澄;有时又觉得他痴愚连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不如。有时觉得他心机深沉稳重,有时候又觉得他蠢不可及专门授人以柄。

    高洋是一个心思很重的人。月光甚至能看出来,他很多时候是自己虐自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每到这种时候,谁都帮不了他,除非是高洋自己的心思转过弯来。而且这种时候的次数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月光不知道除了她还有谁知道高洋的此种情景。

    而眼前她最怕的事就发生了,高洋的心病这时突然发作了。

    在高洋眼中,月光的影子渐渐模糊,和刚才看到元仲华的影子重叠,最后合二为一,然后变成了元仲华。

    他眼前突然出现了幻景,看到大兄高澄正立于元仲华身后对他指责、痛斥。

    高洋终于忍无可忍地大喝一声,“尔真该死也!”

    高洋的样子像是真的恨不得杀了眼前人,月光心里怕极了,奋力想挣脱开,一边大呼“夫君”,想唤起他的记忆。

    高洋如怒狮一般不可控制。他眼前只有元仲华,没有月光,他低头狠狠咬住了月光的脖颈,月光的脖颈上立刻破皮流血。月光呼痛挣扎,如被猛兽袭击,心里害怕到了极点。

    高洋却被血腥入口刺激得兴奋起来。他不顾一切地大力撕破了月光的衣裳,将月光逼得靠着车壁无处可躲,他压在她身上强行进入,这时方满足地长长呼吸。

    等到一切疯狂结束时,高洋看着月光。他唇上全是鲜血,在高洋看来,那是元仲华的鲜血。

    “卿之血与我之血和而为一,我得之大兄未必得之,其不必死也。”高洋抱着月光,伏在她胸口处,闭上眼睛,甚是心满意足。

    月光浑身抽搐,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她有一种身陷冰窟无力自救的感觉。忽然想念起晋阳腾龙山上那个少年。一瞬间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

    天气不知道什么时候阴沉下来了。元仲华的屋子里还没有火盆,这时有些阴冷。阿娈命奴婢去准备火盆,心里一边暗自感叹秋日之天气多变。刚才还是阳光正好,晴空万里,庭中温暖如仲春时。这才多一刻的功夫,就已经阴暗如初冬了。她心里总觉得有点惴惴难安。

    不知道什么时候郎主离开的,一院子的人竟如鸟兽散般走得干干净净。这时一个奴婢捧着一只小小的银盏走进来。

    奴婢看到长公主元仲华正坐在大床上倚着凭几假寐,大床上放着几件婴儿襁褓,显然正是刚才检看过的。

    阿娈迎上来,奴婢将那银盏递给阿娈,耳语了几句。阿娈看到那被高澄砸过的银盏都变了形,可见用力之大,心里便生了警觉。命奴婢把银盏收了去,心里想着等元仲华醒来便委婉劝谏几句,不要再惹大将军生气。今日已觉得高澄有点喜怒不定,又好像心火大得很,触怒他只恐发作起来不计后果。

    看元仲华身子动了动,已经睁开眼睛。阿娈忽然想起来火盆还没送来。刚想问一句,便见一个奴婢急急推门而入,走到元仲华面前匆匆一礼便低声回禀道,“大将军来了。”

    不知道高澄是什么时候走的,怎么这么快又去而复返,元仲华感觉到这奴婢的语气里带着惧意,不知是究竟出了什么事情。她抬头看了一眼阿娈,伸出手来,阿娈扶着她从大床上起身。刚站起身还没迎出去,果然见门又打开了,高澄已经走进来。

    高澄还是穿着刚才的玄色中衣,倒不见他冷。门打开时凉意渗入,屋子里更阴冷了。他面颊上的胭脂色这时已完全退去,不像上午来时笑意吟吟的样子,明显面色冰冷。

    元仲华迎上来,一边仔细瞧他气色,一边问,“大将军怎么来了?”其实她的意思是以为他刚才教训过高洋会很累,会在自己的住处休息。还有一层意思便是询问,若不是有事,怎么会一会儿来又一会儿走的。

    “殿下觉得下官不该来是吗?”高澄一点不客气地问道。

    阿娈见势头不对,瞥一眼那几个奴婢,使眼色让她们全出去,以免郎主看着不顺眼,逢彼之怒受了波及。

    元仲华见高澄上来便是寻衅滋事的语气,便不再开口。

    高澄走过来,替了阿娈,扶了她,阿娈也退了下去。

    屋子里只剩下高澄和元仲华两个人。

    高澄看元仲华垂眸不看他,伸手扶着她下颌挑起来,“殿下真是一点都不给下官留面子,有意让子进看笑话是吗?”绿眸子盯得人胆寒,锐利得像是要把人心剖开。

    元仲华不敢再躲闪,不解地看着他,“大将军何意也,不妨直说,妾听不明白。”

    高澄怒道,“殿下有意当着子进的面称呼‘大将军’,是何居心自己也不明白吗?难道不是有意让子进听的?有意让他知道殿下与我有隙?当初想寻隙而入的根本就不是柔然世子,是子进吧?”

    元仲华这才明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顿时气上心头,嗔道,“妾没有大将军心机深沉,只是随口称呼而已。大将军何必总是看子进不顺眼?妾被废弃时是子进第一个来劝慰妾,难道妾不该心存感激?非要视若仇人不成?”她实在是受不了高澄的无理取闹了。

    高澄怒道,“子进说几句话殿下就信以为真,岂知他未必是心口如一,真心想有助于殿下。下官口中不说,殿下便以为下官什么都没做?难道剖心以对才算数吗?”

    元仲华也不甘示弱,“大将军不也一样让崔侍郎来代为表明吗?难道不是怕自己做了什么事被埋没了,怕妾不知道吗?”元仲华从来不争口舌之辩,一向隐忍,表面看起来性格柔婉,但其实又很倔强。一旦触及底线,并不会十分地退让。

    这时既已开口,便又道,“妾所知无非是大将军想让妾知道。大将军若是不想让妾知道的,只怕是千方百计都瞒着不说。大将军安置外妇在东柏堂,有了身孕,又给她求了公主的封号,为什么从来没有对妾说过一句?大将军自己为所欲为,妾连对一个雪中送炭之人只是心有感激都不许吗?”

    从元仲华五岁起做了世子妃,从来没有如今日一般和他如此御以口给,她一向柔婉的。自从变成不测离府多日,不只借此事让各人心事明了,她也似乎是变了个人,竟敢和他当面逞口舌之快了。

    秃突佳的居心,高洋的居心,高澄一一看在眼里。秃突佳虽有求娶之意,大抵不是因情所致,不过是因为元仲华的长公主身份以及大将军废妃的身份,再加上元仲华有未生育的孩子是他的嫡子,这些都可以对他相要挟,这点秃突佳看得很准确。所以只要他立意坚决,秃突佳看明白了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但高洋不同,他和元仲华一样是从小一起长大。虽不敢轻举妄动,但居然心思不灭,高澄心里几乎已经觉得无可奈何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偏偏高洋就这么不死心。说杀他也只是说说而已,难道他真能杀他不成?

    高澄其实也知道元仲华对高洋不是那样的心思。但他最气不过的是,高洋只是口说几句,元仲华便对他心存感激。别人对她的一点好,她全放在心上,究竟谁才是她的夫君?他为她所做一切她倒好像全不在意。

    元仲华看高澄一言不发地看着她,屋子里突然安静下来,她心里也突然害怕了。在她记忆里,他从未用这么冷的目光看过她。

    “殿下可真是心冷如铁。”高澄淡淡说了一句,放开元仲华便转身走了出去。

    元仲华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口,等她明白过来的时候高澄的身影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接着外面便传来高澄的连连怒喝,再接着声音渐远,然后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阿娈惊惶失措地进来,看到元仲华面色惨白地还立在那儿,她稳了稳心神,上来扶住元仲华,轻轻叫了一声,“殿下”

    元仲华推开她,自己往门口走去。

    天色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暗下来的。

    元仲华刚刚走出去,外面突然一个霹雳,一道闪电在一瞬间把天空都照亮了。

    这时阿娈跟上来,元仲华急道,“大将军去哪儿了?!”

    又是连着几个霹雳打来,天空暗黑得可怖。秋风飒飒,然后风势渐渐变大,最后是狂风卷地。落叶、草屑都被卷上半空,风沙迷了人的眼。

    元玉仪原本正在木兰坊的院子里,风吹着她单薄的衣衫翩翩欲飞。

    “娘子!”缇女顶着风跑过来,拉着元玉仪就往屋子里走去,一直推着她走到檐下,为她整理凌乱的头发和衣裳这才怨道,“娘子怎么不知道回来,这么大的风。”

    元玉仪笑道,“还说我,瞧瞧你自己。”说着她也抬手帮缇女理了理头发。

    这时一大颗一大颗的雨滴已经重重地砸下来了。(。)

第九十四章:娄夫人屈己顾大局(四)() 
暴雨欲来,邺城高王府第格外平静。

    王妃娄昭君已经从晋阳到了邺城。

    妾郑姬是高王时常不离左右的宠嬖之人。郑大车对王妃格外恭敬,早就命人把王妃所居之处收拾得干净妥当。这时又出城亲迎,一直把娄妃接回府第。路上,娄妃邀郑姬同车。

    两个人一路而回,跟随奴婢时时听到娄妃笑语。凡王妃有问,郑姬总是温和、谦恭做答。

    郑姬妖艳冶媚,邀宠不落于人后,与尔朱氏等从来不和睦,居然也一直深受高王宠爱。但对娄妃,郑姬从来恭敬,这一次更是格外加倍。

    其实高王府里私底下这几日总是有些传言与娄妃有关。娄妃倒仿佛浑然不知,未露出任何与以往的不同之处。

    等到娄妃到了高王府不久,便有仆役奉命去将此消息告知大将军高澄。

    硕大的雨点子重重地砸下来,越来越密,元玉仪和缇女已经进了屋子。

    忽地一个奴婢匆匆而来,回禀说:郎主、大将军来了。

    元玉仪心里又疑又喜。

    缇女见娘子发髻刚被风吹乱了,衣裳也被雨点打得半湿半干,恐怕大将军马上就来,赶紧让人来给元玉仪重新梳头更衣。

    元玉仪心里暗想,高澄好不容易才把长公主元仲华接回府里去,久别相聚,正应该是如胶似漆的时候,怎么突然到东柏堂来了呢?还是这样的天气,也可能是有什么要紧事要在此和崔季舒、陈元康等人商议吧?

    再仔细一问,说只有大将军一个人,是骑马来的,路上赶上了雨,衣袍都淋湿了。奴婢倒是看得明白,说大将军面色不悦,已经去了鸣鹤堂。

    如此一说,元玉仪心里也就明白了十之**。

    暴雨终于结结实实地下了。鸣鹤堂中灯火灿灿,又明亮又温暖,极为舒适。但高澄心里一点也不舒服,忽然觉得偌的屋子里冷冷清清的。他想找点开心的事做,让自己高兴起来。

    高澄一路骑马而来,袍子已经半湿了,但他并没有换掉这件袍子,这时正穿着这件袍子若有所思地坐在大床上靠着抱腰凭几。他头上发髻虽有点湿,但还算整齐。没戴笼冠,只以小冠束发。

    懒懒地靠在凭几里有点百无聊赖,心里极不舒服。刚才元仲华说的话总是不由人地一次又一次在他耳边重复。这让他心头的怒意总也消散不去。

    不知过了多久,雨势小了一些。恍惚有乐声传来,他敏感地听到了,却以为自己听错了。可又不想放弃那种感觉,不自觉地抬头向窗外张望,却什么都看不到。在这个混沌的大雨天,丝竹悦耳让人心境顿时清明开朗,他喜欢这种感觉。

    门忽然打开了,凉风浸入,吹得烛火摇摇,未见其人,高澄从凭几里坐直了身子,他的全副注意力已经被吸引了过来。

    恰在这时,一个白衣舞姬如临风飘举般落在他眼中。

    元玉仪穿着白纻麻舞衣,伴着节奏且徐徐而入。满面的笑意盈盈,看着高澄。随着丝竹乐舞至近前,时而挥袖如流云,时而掩面送秋水。高澄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心里顿时兴奋起来,许多日以来不是殚精竭虑就是提心吊胆,这时都突然放下了,一种难得的轻松感让他放纵了自己。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元玉仪很久没有跳白纻舞了,此时又有了身孕,但这时一舞却格外美丽,舞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