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谟薪袢罩直洹�
能逃出来的西魏军都涌到县衙的院落里。大雨瓢泼,火自然是烧不起来的,免了陷身火海之灾,西魏军自以为已经逃脱,拼力想冲杀出去。杀出河阴城是唯一的目的,哪里还管谁胜谁败。雄心壮志也就此一起烟消云散了。
然而西魏军又失算了。耳中听得有人大喝“放箭”。顷刻之间箭飞如雨,墙头上数不清的东魏军个个张弓搭箭向着县衙院落里早先急急涌入唯恐看不到热闹的西魏军连连射出利箭。院落小而人多,墙头上又处处都是弓箭手,西魏军逃无可逃,中箭而死伤者已过太半。
督将赵贵、于谨、李穆等早已顾不得别的了,前后簇拥着丞相宇文泰向县衙外面冲杀而去,唯一的念头就是绝不能让丞相在河阴城有失。
宇文泰偏偏在这个时候仿佛卸却了心头的千钧重担一般,竟已对耳畔充盈的喊杀声像没有听见一样,连身子都浑然无力,心头只有一个念头挥之不去。“高澄没死。”全凭赵贵、于谨、李穆等人拼死将他救出。
墙头指挥东魏军放箭的武卫将军侯和目力不错,在雨幕中早已看出宇文泰和他身边的几个督将,但最终还是没有把宇文泰迫于绝处。
如果说设假棺椁的停灵处是个小的陷阱,那么河阴县衙就是个大的陷阱。而最大的陷阱就是整个河阴城。这时河阴城已经城门紧闭,欲冲杀出城的西魏军这时大部都涌入了城门内的瓮城,等知道城门已关闭出不去的时候已经晚了。
辅国将军陈元康在此守株待兔,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机会自然不肯放过,弓弩齐发,万箭纷飞之下西魏军几乎全军覆没。城头上的陈元康立于倾盆大雨之中而浑然不觉,双目如隼地在瓮城中搜寻着赵贵、宇文泰等人的影子。甚至恨不得现在就进瓮城去亲自找一找赵贵、宇文泰是不是已经埋尸于西魏军堆积如山的尸身之下。
可是陈元康心里又隐约觉得结果并不是这样的,他对赵贵和宇文泰恨之入骨,很怕赵贵和宇文泰会有隙可乘逃出河阴城。这样的机会以后恐怕不能再得了。
河阴城内,西魏军尸骸遍地,余者如同过街之鼠四处逃蹿寻找生路。东魏军则尽显其勇,多日以来憋足了的怒气,养足了的精神在这时候都一泄而出,在西魏军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赵贵已经杀得浑身是血,甚至分不清楚究竟是东寇还是自己人,只要有人阻挡立刻挥剑上前,死命地护着宇文泰在河阴城中寻找生路。于谨、李穆也都和赵贵相同。
这时于谨的亲信有从瓮城外面看到情形不对而折返回来的,将瓮城中西魏军被围已经丧失大部分的消息回禀给于谨。知道大势已去,几个督将竟然发现对河阴城中的布局、地势一点不清楚,想逃脱都找不到出路,真是后悔莫及。
“生擒西贼赵贵!”
“生擒宇文黑獭!”
就在几个督将急思对策的时候,清清楚楚地传来了这样的呐喊声,并慢慢地由远及近。
赵贵侧耳倾听,回身看了看大雨之中乱作一锅粥的河阴城,这时反倒定下心来。他转过身来,抹掉脸上血迹,神态自若地看着宇文泰,“主公切勿再执迷了,既然东寇想要我的性命,元贵愿意引开东寇,只要思敬兄等能护卫主公出城,来日定有雪耻之时。”赵贵心里已经打好了主意,高澄诈死之计全由他起,东寇之恨也大半在他,如果此时他与宇文泰分开而行,想必是能吸引住东魏军的注意力,而使得丞相宇文泰有逃脱的机会。
这时宇文泰如同恍然从梦中醒来。眸子四处一扫,又盯回赵贵身上,“元贵切勿再有此想。天若使我存,何必牺牲元贵?天若使我灭,牺牲元贵又有何用?”他的语气不容置疑,他不许他的督将在此时去替死。如果真的没有了这几个堪为柱国的督将,他的大魏哪里还有来日?
第246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七)()
“主公!”赵贵、于谨、李穆等齐声喝道,还想力劝。
“高澄既然是诈死,他现在身在何处?!”宇文泰忽然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如果高澄真的是诈死,为何还不现身?他所在之处或许反倒是生机。“侯景又在何处?”宇文泰这时方才明白为什么侯景力阻他攻入河阴城中,现在看来反倒是在给他留生机,只是当时不好明说而已。如此想来侯景心里还是想给自己留后路的。
“赵贵何在?宇文黑獭何在?”
还没等来得及仔细分析,又传来大声喝问,声音几乎已到近前。
“宇文黑獭在此!”赵贵已经挥剑率人迎了上去。
“元贵!”宇文泰下意识地一声大喝追上去,却被李穆、于谨合力拉了回来。
三个人眼睁睁看着赵贵的影子消失在雨幕中。
“将军宇文黑獭”远处又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
“西贼赵贵”还有一个声音。
于谨死命拉着宇文泰仔细谛听,方才道,“主公,只有陈元康对元贵兄恨之入骨,必要找到元贵兄。若是陈元康在河阴城中搜寻元贵,那守城门的又是谁?”于谨双眸灼灼地盯着宇文泰。如果是侯景,那么或许就是脱困的机会。
宇文泰没说话,远远地看了一眼赵贵背影消失处。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显苍白无力,现在有一个念头终于在他心里强烈起来:他一定要逃出河阴城。只有逃出河阴才谈得到后面的事。
“去瓮城!”宇文泰转身仗剑而行,向着瓮城方向而去。
于谨和李穆带着人跟在后面。
这时天色渐暗,雨势渐小,若是等到天黑下来,相信会是一个好时机。
果然如于谨所料,瓮城处此时已经安静下来,凭直觉几个人心里都豁然一亮。
尸积如山,几乎都是西魏军的尸体,让人寸步难行。踩踏着自己将士军卒的尸身,宇文泰、于谨、李穆以及西魏军所余者个个心如刀绞。人人都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一场恶战。然而生机就在眼前,只要冲出瓮城,出了河阴城的城门,就有望回到金墉城。
去路如同来路,一样是异乎寻常的顺利。等到出了河阴城尚且不敢相信已经是死里逃生。宇文泰下令集结剩余,所余不过数百人而已,急急向着金墉城的方向而去。
月明星稀,夜色已降临,这时细雨如丝,天空渐趋晴朗,被甩在身后的河阴城显得安静异常。
河阴城头,看着宇文泰一行远去的侯景默默无语地伫立良久。直到听到有人回禀,“武卫将军来复命”,他才转过身来。看着儿子武卫将军侯和也走上城头,由远而近。
侯和走到父亲侯景身边,下意识地也向远处瞧了一眼,并不避讳两个髡发黑衣人,向父亲低语道,“阿爷就这么放走了宇文黑獭,又让儿子放走了赵贵,大将军若是知道了当如何是好?”
侯景忽然被儿子的话刺得心头一痛,盯着侯和怒道,“如何是好?尔只知相问,不知自己思量吗?”
侯和被斥责得一怔,没想到父亲忽然脾气大发,尽管心中不满,但拙于言辞,便不语了。
“竖子自己必也如此。”侯景低语了一句,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儿子侯和听的。
侯和有点不敢相信地抬起头来看着父亲。
夺了几匹马,宇文泰、于谨、李穆向着金墉城奔去。那几百将士军卒能有马骑的紧随其后,大部分没有马也丧魂落魄如没头苍蝇般地紧紧追随。西魏军至此已是胆气丧尽了。
“丞相,前面有人!”忽然听到不知是谁的声音。
宇文泰渐慢下来细看,趁着明亮的月光能看清楚就在前面不远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东魏军士卒。最前面的将军骑黑马,身姿挺拔,盔明甲亮。宇文泰忽地心头一颤。
此处刚刚离开河阴城不远,距金墉城尚远,又是以逸待劳,以多敌少。难道真要丧于此处?
那黑马将军慢慢地策马向前,他身后的铁骑也跟随着,黑压压地向着西魏军的几百残兵败将包裹而来。
马蹄缓慢从容,终于他到了眼前,明月清辉洒在兜鍪下的那张脸上,借着明亮的月光以及他身后涌上的士卒举着的火把,这张脸清楚地出现在宇文泰眼眸中,让他看得格外清晰。
宇文泰心头一跳,这其中竟然有说不出来的兴奋感。
那张倾国倾城的容颜此刻生气勃勃,果然就是高澄。
“姑父欲往何处啊?”高澄微笑着,有些慵懒地问道,略带着些猫捉老鼠的戏弄感。一边问一边扫了一眼宇文泰、于谨、李穆三个人。
自然不用说,三个人都是遍身血污,盔歪甲斜不成样子。宇文泰的兜鍪更不知何时已经丢掉,现出凌乱的发髻,狼狈之态一望便知。
宇文泰深深吸了口气微微闭了双目,然后慢慢又呼出,再徐徐睁开眼睛,眸子定定地盯着高澄,“澄弟既然已在此等候,我无话可说,无非是取我性命而已,澄弟请便。”
高澄的绿眸子冰冷地盯着宇文泰,看他心灰意冷地坦然向他请死。他是吃准了他必不会杀他吗?因此才有意做此态给他看?高澄身后的铁骑人人都盯着眼前的西寇残兵败将,似乎是恨不得生吞活剥。
“赵贵射我一箭时姑父是不是也盼着我死?难道早想到有今日?”高澄手中没有利刃,没有弓矢,看着宇文泰等着他回答他。既然他此时已经甘心就死,岂不是早知有今日?
他清楚地看到了宇文泰眸子里亮如星光之处轻轻地荡漾,眼波中起了涟漪,又慢慢地平复。两个人都盯着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无论是东魏铁骑还是西魏残勇,这时都鸦雀无声。
宇文泰忽然笑了,有些悲凉。反问道,“大将军心里就是如此以为?”他没有一句解释,语气里也略带着些玩笑般的讥诮之意。眉梢处的狂放不羁猛然让高澄仿佛回到了数年前的建康,长江边初识的时候。
宇文泰盯着他的脸。这张绝美得尘世再无第二的容颜已经染上了淡淡一抹沧桑,漂亮得如绿宝石般的眼睛里也显出了心机的淡淡痕迹,他已经不是那个行止坦荡、眸光清澈的少年了。
高澄平静下来,神态变得深沉而冰冷。“我并无意取丞相性命,丞相也不必如此。”
“事已至此,宇文黑獭甘愿一人承担,大将军还有何吩咐,但请直言相告,不必再言辞粉饰。”宇文泰索性坦然放开心胸,有死而已,能死于高澄这样的对手手里也算是没有遗憾了。其实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一瞬间眼前闪过长公主元玉英病榻上的孱弱身影。忽然想起临行前她说过的话,她是劝阻过他的啊。只是当时他已心思浮动,完全听不进去而已。
高澄的坐骑喷鼻甩尾地在原地打转,好像心情相当不错。高澄提着缰绳很有耐心地像哄孩子一样控驭着自己的坐骑。当他的坐骑安静下来的时候,他的神态也变得从容安定,似乎一切早就在他胸中。“既然丞相话说到此处,我也不妨直言相告。我并无意要丞相性命,丞相的性命我拿来做什么?”
高澄盯着宇文泰,两个人目光又触碰到一起。高澄完全不是开玩笑的样子,宇文泰盯着他没说话,对于他来说,这种感觉其实并不好。而于谨、李穆也有点不敢置信。
“我与丞相以三年为期,各自休养生息如何?”高澄的唇角微微透出一丝笑意。
宇文泰心里一颤。不是因为高澄竟然又放他一条生路,是因为他忽然在他胸有成竹的微笑里看到了他的胸襟。高澄已经成了他争天下的最大敌手。他敢于放他回去,必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但这也同样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大将军不后悔吗?”宇文泰反问道。如果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一定不会如此惨败。
“我有何可悔?”高澄轻轻一笑,那种风轻云淡是放手之后的豪气。
宇文泰微微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黑獭就此与大将军别过,后会有期。”
宇文泰扬手一鞭,坐骑飞驰而出,向着远处金墉城的方向而去了。
于谨、李穆看一眼高澄果然没有拦阻之意,也扬鞭打马而去,心里总是有些惊讶的。
天色渐渐透亮,西魏军残败士卒很快消失在河阴城外苍凉的郊野。
高澄目送宇文泰离开,正要回河阴城,忽然看到河阴方向陈元康带着人向他由远而近地驰来。高澄没有下令回河阴,安静地驻马原地,看着陈元康的身影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一直到了他近前。
“世子?”陈元康向远处瞧了瞧,又疑或地盯着高澄。
“长猷兄。”高澄唤了他一声,然身回身示意身后铁骑原地待命,他策马慢慢向远处的荒村烟树之处慢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