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213部分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213部分

小说: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色漆黑一片。河阴县衙中巨大的棺椁安静地停放在堂上。牌位上写着“魏故渤海王世子、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大将军高(讳)澄之灵位”。素烛星火摇摇,这一点亮光起不了照亮的作用,更显得整个灵堂中神秘幽深。

    陈元康全套斩衰,正在棺椁前面地上的火盆中焚烧着什么,看起来甚是一本正经以假为真的样子。随后他站起身在黑暗中扫视了一遍灵堂中各种安置,又在院子里逡巡来去,最后才往后面宅院里去了。

    此时高澄箭伤已经愈合了许多。虽然连日失眠,但是其它高烧、咳嗽的毛病基本已无碍。年少体健,果然如同太医所说,恢复起来很快。这些日子虽说费神,但并不费力,身体也强健了不少。

    等到陈元康来的时候,高澄已经是神采奕奕的样子。

    陈元康一进来就迫不急待地拿掉了头上的斩衰冠。

    “长猷兄,可有异常处?”高澄也立刻问道。

    “世子放心,都安排妥帖了。”陈元康仔细在黑暗里瞧着高澄。怕引人注目,这屋子里没有点灯。但陈元康眼睛已适应了黑暗,借着外面将圆如玉盘的月亮的清晖也能看得清楚。

    高澄没说话,显然是不太放心。

    “世子是不放心侯景?”陈元康问道。

    高澄还是没说话,但是在黑暗里抬起头来向屋子外面看去,这些日子高澄总没出这屋子,外面的情况一点没有亲眼看到,全凭陈元康往来奔走回禀。

    “长猷兄,侯景的心思深不可测。但谅他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生外心。”高澄心头笃定地道。

    “世子说的不错,侯景其心七窍,难道看不出来宇文黑獭是什么人?他岂能冒那么大的险背弃高王和世子?何况此战若能大胜,他还有大功。”陈元康也有他的道理。

    两个人达成共识,心里都轻快了一些。然后又都沉默下来,这是破釜沉舟的一役,胜负结果至关重要。两个人都在心里反复思量着河阴城中的兵力部署。细算起来,两魏之间的兵力多寡差距不大,这是一场实足的心理战,而东魏得胜的先机就在于出其不意。只要能引得西魏军上钩,倾巢而出,涌入河阴,那么就胜券在握了。

    “宇文黑獭座下督将已经有不少人,都深得他信任。有从前一起在贺拔岳处的同袍,也有后来的关陇新贵,侯景这时候才去投奔宇文黑獭岂能后来居上?”黑暗中还是高澄先开了口为陈元康解心结。“就算宇文黑獭和侯景互相往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意外之处,不过是各自在对方处谋求后路而已,也都未必用得上。既然未必用得上,也不用着太全心全意做到实处。侯景和宇文黑獭都不是愚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哪儿有人为了谋求后路而断了根本的?侯景必不会自损其根。他忌讳的不过是我,但是高王和宇文黑獭哪个会看重他,他心里明白。”

    “世子说的是。”陈元康听他说的透彻,放下心来。

    “此战若胜,在高王处侯景有大功。而此战若败,侯景在宇文黑獭处也不过是顺水的人情,不值得宇文黑獭为此对他青眼,侯景心里也很清楚。”高澄把握实足。

    抬头看一眼外面,天色渐渐发亮,便吩咐道,“你去吧,多加留意,把握好时机。”

    陈元康应着去了。其实他不知道,这一次高澄说的几乎一点没错,完全猜中侯景心思。可是唯独有一点,高澄自己和陈元康都没想到。侯景在尽心竭力备战的时候,不止对高澄恨之入骨,甚至对陈元康也恨不得立刻手刃头颅。

    分不清此刻究竟是白昼还是黑夜,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点生气。金墉城中西魏军集结待发,气氛在紧张中有些沉重。除了督将李弼奉皇帝元宝炬暂时留守金墉城,西魏军差不多就要把自己所有的实力都押在这突袭河阴城的一战上了。

    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西魏大丞相宇文泰要一声令下,众督将按指令行事的时候,他心头忽然有一丝莫名的不安闪过。看到宇文泰扬起的鞭子又轻轻放了下来,督将们心里都困惑了。从来没见过丞相这么犹豫不决,临阵生退念这对军心来说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赵贵、于谨、李穆、李虎个个盔明甲亮就等令下,这时谁都不敢妄言地瞧着宇文泰。

    宇文泰忽然转身,用鞭子指了指金墉城唤道,“骠骑将军李虎!”

    李虎立刻纵马上前大声应答,不知道丞相是何意,等其下令。

    宇文泰似乎稍有一丝犹豫,又想了想才吩咐道,“金墉城中只有景和将军一人护卫圣驾,文彬汝也留在城中看守粮草,以防万一。”

    景和是指李弼,李弼在此次东征中的重要职责就是护卫皇帝元宝炬。文彬就是李虎,留守金墉看守粮草这是之前没有的议题。谁都不知道大丞相为什么忽然临阵又有了这样的决定。李虎只得领命。这个时候不是讨论、争议这样细节的时候,机不可失,再要耽误,错过了时机也就失了胜算。

第244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六)() 
“丞相,想必河阴城要城门大开了。”还是骠骑将军赵贵提醒道。

    此刻已经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必定要发这一箭,不如早发、快发。

    宇文泰下令直赴河阴。而万马奔腾的时候,西魏军中许多人心头都愈渐沉重,都有种说不上来的不安感觉。

    细雨如织,这是春天的象征。仔细一瞧,冬天的冻土这时已经化冻,在雨水的滋润中现出了新鲜的泥土的颜色,并且释放出好闻的土壤气息。那土壤也是隐隐泛着青色的。这本来该是一个蕴藏着巨大生机的节气,春日初始就从还是阴冷的春雨中孕育而生。

    河阴城忽然城门大开。城中河阴县衙里传出来的招复哭奠声格外清晰而引人驻足围观。东魏守军混乱不堪,没有顾得上驱散这些看热闹的闲人。河阴县衙被漫漫白色所覆盖,灰蒙蒙的天空下,整个河阴城都陷入了无尽的凄风苦雨中。

    河阴城头的东魏守军密切关注着城外的动向。所以当西魏督将李穆所率的第一部分西魏军到了河阴城外的时候,东魏守军立刻便看到了这一情景,并且迅速将消息通报回了河阴县衙内。

    李穆虽然早就知道今日是东魏军主帅大将军高澄灵柩出河阴东归的日子,正是因为预想到大丧之下东魏军必定防守薄弱才有此一袭。谁知道顺利得出乎意料之外。

    李穆率军冲入河阴城,按照事先议定的,在河阴城中满城搜寻,竟然没发现有多少东魏守军,又直奔河阴县衙。县衙里正执丧礼,乱作一团,似乎根本也没想到西魏军在这个时候突然而至。但奇怪的是,关键人物一个没看到,侯景、陈元康、侯和全都不知去向,只有“魏故渤海王世子、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大将军高公(讳)澄”这个已故之人巨大的棺椁停在县衙中。

    李穆为先锋,西魏军的大部分由骠骑将军赵贵和车骑将军于谨所率领,观望之后无疑,也进入了河阴城与先锋李穆汇合。

    最后断后的是大丞相宇文泰一部。宇文泰所率部众不算多,为防万一有变以策应。

    宇文泰率所部到了河阴城外,前边李穆、赵贵、于谨等人早已先入城。而这时河阴城门形同虚设,豫州刺史侯景这时才率部出击以阻挡宇文泰。

    宇文泰这时看到侯景不管前面的李穆等人,独独在此时迎战,心里已经觉得有些异样。

    侯景倒是从容,见到宇文泰便催马上来,坦言相告,“丞相何必要在此时攻河阴?且不说丞相与大将军旧日情义,今日大将军将出,丞相来得实在不是时候。”侯景拦在城门前,他身后的将士军卒已经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雨越下越大,天公不作美,宇文泰见东魏军严阵以待,心里反倒安定下来。如果不是为了护送高澄灵柩,想必东魏军也不会这么有心思。

    既已到此,自然不能退却,宇文泰心里估量着侯景所率东魏军必定是心思浮动,便笑道,“郡公所言便是我心中所想,今日正是为送大将军而来。郡公既知我和大将军旧日情义,何必格外阻拦,不许我尽心?”

    侯景知道此时说这些话来阻拦已经没有效果,便不再多话传令阻拦西寇不许入城。宇文泰也下令攻入河阴。侯景这时的心思为日后计,格外卖力阻拦宇文泰。这反倒让宇文泰更以为城中无诈,多了几分入城的急切之心。

    河阴城中已经满是西魏军,督将李穆、赵贵、于谨三个人在滂沱大雨中穿过街头,混乱不堪的西魏军拥着三位主将一起向河阴县衙拥挤而去。谁不知道东魏军主帅,那个容颜倾国倾城的大将军高澄已死?谁不想找到他的棺椁,开棺亲眼看看此人?这种莫名的兴奋感在西魏军心中漫延开,似乎都已经忘了要攻河阴、夺河桥,直取虎牢的雄心壮志。

    这时大丞相宇文泰所部也终于杀入河阴城,直奔县衙而来。高澄究竟是不是真的死了?这在宇文泰心里也是个急于知道的,很富吸引力的谜团。这种吸引力甚至在某些时候比什么事都重要,他甚至刚刚恍然发现,原来高澄在他心里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

    宇文泰几乎是身不由己地走进河阴县衙的。

    仆役的退拒哭喊,士卒的无力抵抗,一切都没有力量能挡得住宇文泰以及于谨、赵贵、李穆等人走入堂中。谁能想到高澄身后竟然如此悲凉,没有风光大丧,却有可能尸身落入宿敌之手而受辱。

    堂内已凌乱不堪。垂悬的白幔被扯落扔在地上,因为人多拥挤而被踩上了污泥。“故大将军高公”的牌位也倾落于地,就那么随意地被扔在棺椁前面。灯烛早灭了,哭奠所用之物也散落得四处都是。还有一种不太明显却很怪异的气味弥漫在空气里,让人忍不住想作呕。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巨大的棺椁。黑色外椁想必是临时找到的已是不易,河阴城是驻军之城不会找得到附合高澄身份的东园秘器,这具椁实在是有些粗糙了。安静而冰冷的棺椁就在眼前,难道高澄真的就躺在这里面?

    宇文泰盯着棺椁一动不动,看了许久。周围的嘈杂声也渐渐隐没。宇文泰一步一步慢慢走上前,他蹲下身,把地上的牌位拿起来。他的身子略有些僵硬,他有些费力地站起身,捧着牌位似乎不胜其重,下意识地用手指细细地反复抚摸着那个“澄”字。

    于谨有些警惕地打量着四周情景。

    赵贵则有些不耐地往外面看了看。

    只有李穆静静等着丞相吩咐。

    “开棺!”宇文泰忽然抬起头来大声喝道。他如漆般的眸子冰冷地盯着棺椁。

    过于安静。甚至没听到任何反对的声音,也没有抵抗。好像这院子里的东魏守军甚至仆役们全都消失不见了。西魏军中几个身强力壮又好事者主动上前,粗暴地撬开了外椁,将厚重的黑色椁盖弃之于地,发出金石般的巨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外椁里。里面果然还有红色的内棺,棺盖上还有描金彩绘,金龙飞凤,宴乐行射,神仙人物,这是死后的世界吗?当看到红色内棺的一刻,宇文泰心里一沉,目光也颓然下来。他觉得自己像是瞬间浸入了冰水中。如果是使诈,用不着做得如此细致。他的“澄弟”真的已经到了那死后的世界与神仙人物为伍而****行乐吗?

    禁不住有些颤抖,却说不出话来,眼看着那红色的棺盖又被撬开,弃之于地再次发出巨响。他准备着见他最后一面。

    所有人都伸颈抬头地向棺内张望。那个美得倾国倾城的大将军死后还能有那样的姿容吗?

    “呀!”忽然听到一声惊呼。

    宇文泰一身的冷汗,终于也鼓足了勇气不再逃避,向棺内望去。

    内棺里是空的!

    宇文泰在这一瞬间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动都不能动了。空的!空的!他没有死!他心头巨痛得像是裂开了一样,忍不住下意识地伸手抚住了胸口,呼吸急促起来。

    “丞相,中计了!”还是赵贵先反映过来,一个箭步上来一把拉住了宇文泰便转身向堂外走去。

    晚了。

    晚了。

    “嗖”的一声,一支带着火苗的箭射进来,所射中之处立刻便冒出一大片的火来。

    “嗖!”

    “嗖!”

    “嗖!”

    无数支火箭射进来,不管是帐幔还是棺椁只要落在堂中任何一处就会立刻就地起火,星星之火燃成一片,不多久堂中已是一片火海。

    拥挤在堂内的西魏军中箭者不计其数,无处可躲,无处可逃,又急于寻觅生路,拥挤踩踏者死伤无数。到这时人人都明白是中了东魏军埋伏,一种陷入失算而必致失败的挫折感在西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