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149部分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149部分

小说: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玉仪被阳光照得身上暖暖的,舒服极了。她抬头向远处眺望,目光越过矮墙可以清楚地看到半遮半露的鸣鹤堂檐角。她知道此刻他就在鸣鹤堂。他究竟知道不知道她背后的一切呢?而实际上她并不为这个过于忧虑、担心。

    外面阳光正好,鸣鹤堂内却透着一缕阴冷。

    鸣鹤堂里十分明亮,悬在窗上的素纱将外面过于耀眼的阳光过滤得柔和了许多。里面布置成了书斋的样子,处处精致、淡雅,不像是大将军府里那么金碧辉煌。满壁的图书,设着一张大床,床上并没有斗帐,可坐可卧。这种大床是可供数人共坐。此刻大将军高澄和他的心腹散骑常侍、中军将军陈元康正共坐于床上喁喁低语。两个人中间隔着一张用于床上的矮几。

    “高王说大将军过于心急。”陈元康把他回晋阳向大丞相高欢禀报太傅尉景这件事的过程和高澄细细交待了一遍。

    坐在陈元康对面的高澄支肘于矮几上,用手撑着额角。陈元康只看到他束发的小冠和微蹙的眉头。他静静地等待高澄的吩咐。

    高澄心里却疑惑了。惩贪渎的事原本是他和父亲高欢商量好的,也说过要拿几个亲信的人惩治了以示百官。他的姑父,太傅尉景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尉景之贪贿较之别人过之十倍、百倍不止。不管是他本身,还是他的身份,都是现在以警效尤的最合适例子。可能会因惩治尉景而引来麻烦,这也是他和父亲早就想到的。但是现在,这一句“过于心急”又是什么意思?他顿时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了。

    看高澄一直沉默不语,陈元康心里却有了些眉目,提醒道,“臣听说郡君找高王和王妃屡次哭诉,郡君是久病重疾,高王难免伤感。”

    高澄心里也豁然一亮,抬起头来,“国事是国事,家事是家事。”

    陈元康立刻领会了高澄的意思。论国事尉景该受重惩,若论家事,就算是小辈冒犯,不过是上门赔罪而已,还能怎么样。尉景和高娄斤想把这两个意思混为一谈,那他就偏要分个明白。

    “可能世子要受点委屈了。”陈元康慨叹道。

    “我若不受,难道还要父王去受?”高澄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也不认为尉景这个姑父真敢把他怎么样。“我若是受了,那他该领受的也要领受。”言外之意,如果他自己受了家法,那尉景就必得要受之以国法。

    “世子也不必过虑,连广平公都对太傅不满,恨不能绳之以法,太傅已经是人人弃之,只不过是此时众皆畏法,所以才会有人愿为太傅说话,也是保全自己的意思。”陈元康说的广平公是指高澄的另一个姑父库狄干。库狄干恨不能亲为御史中尉,亲手惩办了尉景。

    “至于其他人,视其内情而定,有所分别便可令其分而解之。小人比而不周,到时候便不攻自破。”高澄的意思是,不同的人要区别对待,既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惩治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彼此间有了区别,各自便要为各自打算,再也顾不了别人。有的人需要重惩到底,有的人不过是小惩大戒。

    “在高王处世子还是要把话说明白了。过几日大王就要回邺城,世子应当亲为进言,以表心胸。”陈元康觉得父子之间的这个沟通是不能靠别人去替代的。

    “这个自然。这事全在我一人身上,自然要保全父王。”高澄丝毫没有犹豫。也容不得他犹豫,此时他只有挺身而出,不计后果,不计私利,才能保得住世子位,甚至是以此来保住高氏权柄。看来不受点委屈是不行了。

    “世子明白就好。”陈元康知道他心里有谋划,亦不能再深劝了。

    陈元康告退出去了。

    高澄慢慢地躺下来,一个人静静地闭上眼睛细想。

    现在保高氏就必然会损了自己。可是如果保自己,就有可能损了高氏。高氏若是损了,自己还能保得住吗?眼看着仿佛是身居高位,指点庙堂,实际上这地位脆弱得不堪一击。如果他真的保不住自己了,那些素日里低眉顺眼、阿谀奉承的人会不会还像从前一样?那些暗恨他的人会不会反戈一击?到时候他可能真的就连元玉仪这个舞姬都保不住了。甚至是自己的性命。以前数次出过蹊跷的事,他感觉过危险将至,好在都化险为夷。陈元康一定是知道的。

    皇帝表里不一,面上逢迎,实际心里怎么样?宗室中暗流涌动,早就欲对他不利。父亲的故旧,不把他放在眼里,轻视蔑视他,说他是黄口乳子。百官里大多是站干岸看水势的。偏又赶上潼关一败,死了行台窦泰。

    有些话是连陈元康、崔季舒也不必去说的。唯有他一个人静下来闭上眼睛时才觉得压力重重。除了二弟高洋,别的弟弟也开始慢慢长大。父王恐怕不是没动过易立的心思吧?

    皇帝和济北王把这个元玉仪送到他身边来,究竟想要什么呢?想要保他们自己?还是想要他的性命?

    什么大将军,什么世子,原以为是手握重权,只有到了危机降临的时候才知道手中什么都没有,两手空空。如果他不是大将军,如果他不是世子,那他又是谁?

    忽然听到又轻又慢的脚步声。

    高澄睁开眼睛,细听了听,然后慢慢起身坐好。他随手拿了一册书在手上装作在读。这时脚步声越来越近了。他已经知道有个人挑开纱幕走进来。抬头一看是元玉仪。他看着她走到近前。

    元玉仪走到床前,她伸出手拿掉了他手里的书,然后也上床来坐进他怀里,用她的双臂搂住了他的腰,蜷在他怀中,轻轻叫了一声,“公子。”

    正午的日光越来越强烈。不知为什么,今天的阳光好像格外得耀眼。看着世子妃元仲华的身子摇摇欲坠,阿娈急得六神无主。

    月光也一直站在外面。可是没有娄妃和郡君的吩咐,没人敢把元仲华扶起来。月光吩咐人拿水来给世子妃喝。元仲华却拒绝了。

    忽然一个大将军府的奴婢急匆匆进来直奔阿娈而来,在她耳边低语。

    “怎么会找不到世子?”阿娈惊讶了。她也觉得郎主这些日子有些疏远世子妃。可是他们之间没有过什么矛盾。

    “有没有什么和世子亲近的人可以问一问?一定会知道。”旁边的月光听到了忍不住提醒。

    这下提醒了阿娈,赶紧吩咐道,“去请崔侍郎,他一定知道,请他务必找到世子,转告世子赶紧来。”

    那奴婢又匆匆而去了。

    看样子等把世子高澄找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可是眼前情景,里面的郡君高娄斤显然是没有要罢休的意思。

第176章 :治贪渎世子身受杖(一)() 
高澄顺势搂紧了怀里的元玉仪,低下头来温柔低语,“什么时候来的?我竟没听到你的脚步声。”

    元玉仪直起身子却依然不舍得放开他,搂着他的脖颈,看着高澄笑道,“公子心里有事,当然听不到。”

    高澄笑道,“使鸡司夜,使狸捕鼠,皆用其能。不如以后就唤卿为‘狸奴’。”

    两个人你来我往,句句话里藏着机锋。但表面上一个风清云淡,一个懵懂无知。

    元玉仪微笑道,“谢公子赐名。公子赐我名字‘狸奴’,以后我就是公子的‘狸奴’,从前种种都可抛开忘却了。”

    高澄看着她的面颊,一只手轻抚着她的额角微笑道,“从前种种也不必抛开忘却,卿之绝异我幸得之,于卿有恩之人我当谢之。只是有的人脾气太大,连我都受不了。都是天子亲眷,何分内外彼此?可叹这人竟然不懂这个道理,非要一心与我作对。我就是有心想放过他也没有机会。”

    元玉仪搂紧了高澄的脖颈,收了笑意,“公子说的这些我听不懂,也不想听。”

    “那你想听什么?”高澄依然面容温和地笑问道。

    元玉仪忽然仰面贴上来,用她的双唇轻轻覆上高澄的唇。不知不觉中她攀附在他颈上的双臂在用力,好帮助自己能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让她够得上他的双唇。

    高澄心里轰然一动。不由得自己便抱紧了她反客为主地将她放倒在床上,压在自己身下。

    此刻鸣鹤堂中安静得除了他们两个人的声音再就只有微风吹过的声音。刚才那本被元玉仪拿开的书正随意摊开在他们身边不远的地方。这张大床是刚才高澄和陈元康密议时共坐的,现在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高澄好像忽然发现了,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是完全可以为所欲为的,不用想那么多,也没有压力,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可以是他自己。这种忽然发现的感觉让他无比兴奋,他急于要证明自己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所以他开始尝试放纵自己。尝试这下发现果然如此,就更加为所欲为。这种极端的放纵至少可以让他在这一时刻得到极端的满足。

    而这所有得到的一切,都是这个被他唤为“狸奴”的舞姬带给他的。

    她真的还是从前的元玉仪吗?在一瞬间,他甚至不想再管她是不是从前的元玉仪,是不是济北王元徽安插在他身边的人。她好像为他打开了一扇门,在这扇门后与原本的他只是数步之遥,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在这里他可以极尽可能地好,也可以极尽可能地坏。但不管他怎么样,都没有人会看到,只有他自己。他喜欢这种感觉。在这里他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有多少无穷无尽的**就可以有多少无穷无尽的满足。

    “狸奴!狸奴!!”他不能自已地大声呼唤她的新名字。

    “高郎”她却声音纤弱如泣如诉。

    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没有皇帝,没有宗室百官,没有那个讨厌的尉景。

    几乎在此同时,渤海王府第里,娄妃住的院落中,天色逐渐暗淡下来。正午已过,日已西沉,并且从天空深远处传来闷雷滚滚而过的声音。跪在院子里的元仲华已经是半昏迷了,她的夫君高澄可从来没让她吃过这样的苦。

    这下月光和阿娈真的急了。

    阿娈焦急地向院门口张望,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找到世子高澄,世子又什么时候才能来?

    月光再也忍不住了,唤奴婢道,“把世子妃扶起来送回大将军府去!”

    可是谁都没敢动手。

    阿娈犹豫着不知道这样会不会给世子妃或是世子带来更大的麻烦。阿娈又看看娄妃的屋子,还是房门紧闭,一点动静都没有。

    两个人谁都没注意到院门打开了,太原公高洋走进来。他一眼就看到了跪在院子中央的冯翊公主元仲华。

    “你们是想看着长嫂就这么一直跪下去吗?”月光嗔道。这时她猛然看到夫君高洋已经走过来了。她下意识地往他身后看看,可是没有人。

    “是谁让公主跪在这儿的?”高洋大步走上来怒问道。

    月光一怔,她还从来没见过自己的丈夫这么怒形于色管不住自己的样子。

    “是是郡君”阿娈回道。

    “哪儿来的什么郡君?!老妇该死,吾必将其分尸抛于野方能解恨。”高洋暴怒得像一头狮子。

    月光和阿娈都怔住了,被一种血淋淋的残忍而震惊了。

    阿娈看着高洋从小长大,此刻却觉得他格外陌生。

    月光虽与他是夫妻,但从来只见他沉默少言,仿佛迟滞痴愚。今天的高洋与平日完全不是一个人。

    高洋并不顾及月光和阿娈惊讶的目光,大步走上去俯身将跪在地上的元仲华抱起来就往外面走去。元仲华旁边跪的那几个奴婢更是拦都不敢拦,话都不敢说。或许心里已经对这个在府里颐指气使的郡君早就不满了。

    元仲华在昏迷之中看了一眼高洋,忽然唤了一声,“阿惠”

    高洋听到这一声呼唤,顿时觉得手臂一沉,心里像是被鼠啃虫噬一般难以忍受,但他硬是忍下来了。

    眼看着天色暗下来,鸣鹤堂内也渐渐昏暗。安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高澄在床上半支着身子面无表情地看着身边已沉沉入睡的元玉仪。当他获得了极度的满足之后紧接而来的就是极度的空虚感。就好像登上了一座极高的高山,总是要从山上返回山下的原点。

    其实所有的一切烦恼并没有消失,又像潮水一般席卷而来,重新回到了他的心里。尤其是在这个不明不暗的黄昏,让他倍感心烦。高澄起身下床,他心里空荡荡的,忽然很想念从前那种踏实的感觉。他下意识地抚了抚右腮,刚想找铜镜来看看,却听到了奴婢的声音。

    “世子,崔侍郎求见。”奴婢的声音怯怯的,忽高忽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郎主被打扰而生气。

    “让他进来。”高澄立刻吩咐。

    马上门就打开了,崔季舒轻手轻脚走进来。

    他的目光已经瞟到了床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