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第116部分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116部分

小说: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心事重重时,忽然看到郎主也正手捧一觞向他走来,面上微有笑意,让人看了心头安定极了。

    高澄面如敷粉、眉似翠羽,尤其一双绿宝石般的眼睛真能摄人心魄。看他面无异色走来,直到走近了,崔季舒这才感觉到他已是满身酒气。郎主擅饮,不过看起来确实是今天心情极好。春风得意的样子,他是跟着高澄很久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

    崔季舒原本想着有些话要推心置腹与高澄说,但又不想在他酒意甚浓的时候。谁知道他还没开口,高澄走近了在他面前坐下来,先将觞中酒饮尽了,便笑道,“季伦倒是甚得我意。”他忽然瞟了崔季舒一眼,“汝独坐在此为何?”

    崔季舒笑道,“天色已经不早了,郎主又有醉意,不然就散了吧。”

    高澄笑道,“无妨,夜饮也甚是有趣。”他听着身后谈笑甚欢的场面道,“叔正,且不可小觑了这些门客,选材任官就在其间。”

    话说到此,崔季舒便也直言笑道,“郎主看人甚是独到、精准,自然不会有错。只是切勿操之过急,以免节外生枝。”崔季舒的心情很复杂。高澄选材不拘于门阀,而崔季舒心里却不能不以门第为尊。

    高澄自己动手又注满一觞。他面上如敷了淡淡的胭脂,粉光滢润,甚是好看。却并不把崔季舒的话放在心上,笑道,“治世之道所依的便是官吏,吏治兴则社稷兴,方能引兵西去灭了那个如今也自认大丞相的竖子黑獭。若不迅疾行事,拖沓无期,何日才能东西一体、中兴社稷?”

    这些话原本是在高澄心里的话,平日从来没说过,既便是对崔季舒。崔季舒知道郎主自从复立世子后一帆风顺,又能立威于朝堂其政绩卓见成效,难免生了贪功之心,又失于急切,便想着规劝。

    正想着该怎么劝,忽然看到有个奴婢急匆匆而来,趋至高澄身边伏耳而语。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高澄立刻变了颜色,收了笑眉头微拧地站起身来。摆手示意那个奴婢退下去。又转过头来看着崔季舒,沉吟一瞬道,“叔正,汝所虑我心里自然也明白。只是若不在此时一鼓作气,只怕以后再想更进一步就要难上加难。高慎的事,我已经在主上面前做足了功夫,总不能就此没了下文。原本也是想以此人为警示,开吏治之新局面。今日且实话告诉你,我有意以季伦继高慎之职,以后官员任免我心中也有筹谋。率军西出潼关,我等了不是一日。只要萧墙之内安静了,便要行事。”

    崔季舒没想到郎主和盘托出,原来坊间传言竟都是真的。可是难道高慎就一点没听到传闻吗?而高慎至今装聋作哑又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大大值得玩味。毕竟高慎根基深,人又老辣,若是世子在这事上栽了跟头,岂不又是一场大祸患?

    高澄却不许崔季舒再说什么,示意他立刻同他一起出园子,说是有急事。

    天色渐入黄昏。

    果然不出阿娈所料想,等冯翊公主元仲华的车驾到了中皇山脚下已经是金乌西坠时。阿娈也不知道还在山园游宴的世子高澄有没有得到消息。想必这一日晚间更是回不去邺城了,心里格外惴惴不安。别无它法,唯有顾忌好了世子妃元仲华,若是世子妃稍有差池,那自己肯定就是性命堪忧了。

    中皇山,山势连绵起伏。初秋时节满山依旧是浓绿一色而一眼望不到尽头。时值近黄昏,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所以更显得山势雄浑而巍为壮丽。冯翊公主元仲华立于山脚下抬头仰视,看到面前远处的峭壁上依山而建的宫阙层层递进,直上山顶,最高处如同在云端。让人不由觉得在那宫阙的最高处几乎就要手摘星辰、揽月入怀。

    虽然在牛车上颠簸了一日,原本昏昏欲睡的元仲华却在下车看到中皇山及山上娲皇殿的时候顿时兴奋起来。这样的机会对她来说不可多得。此时不觉疲累,倒因为在车上坐得久了格外想舒展身子。

    阿娈料着是回不去了,命跟着的人去娲皇殿洒扫安置世子妃晚间寝居之处。而她自己却一步不敢离开地跟在元仲华身侧。

    元仲华也想尽快上山,阿娈却不敢放她按自己的想法沿阶而上。一来山高林密又是晚间唯恐路不熟而出意外;二来毕竟世子妃有孕在身,若是真失足滑跌出了什么意外,可就真是闯出滔天大祸来了。

    再三恳求,直到伏地跪请,元仲华才不得不依着阿娈的主意乘步辇上山。好在步辇与乘车不同,坐于辇上四面皆空,无碍于观望景致。

    阿娈仔细叮嘱了抬辇的小奴一定要留神足下。而她自己则一刻不敢放松地跟着步辇走上山来。阿娈平日也是服侍于深闺中,此番劳累实在是吃足了苦头。

    等到上了中皇山半山腰,娲皇殿山门内,是个极大的院落。只是这庭院虽然很大却极简,只有两边侧殿,并院中边角处寥寥几株松柏,也就没有什么了。因为在山中,又是半山腰,所以更显得空旷且如悬空中。

    院中当地有一极大青铜鼎,内中焚香。香雾茵蕴,青烟袅袅,四望青山无尽,更让人觉得恍入仙境。

第139章 :世子妃佛寺逢悲啼(二)() 
此时天色已经黑尽了。阿娈命人仔细查问了娲皇殿中除了侍奉娲皇的比丘尼是否还有不相干的人。

    奴婢回禀说除了比丘尼只有一个官家女眷,说是什么骠骑将军的妹妹,恰好也是今日来朝拜娲皇,也是因为天色已晚无法赶回邺城便留宿于此。

    阿娈想着,既是官家女眷想必不会是什么闲杂人。又能说得出来父兄官职,应当不是没来由的。况且娲皇殿供奉娲皇,也是女眷常来朝拜上香的清静处,应当所言不虚。又想世子妃此时远离都城,中皇山毕竟是偏僻处,最好还是不要太过声张以免生事。若是这位骠骑将军的妹妹知道世子妃也在此处,必定立刻急趋来拜。真如此,麻烦不说,也会扰世子妃休息。阿娈想着还是先让世子妃用膳、安寝。只是不知道世子何时才会命人来接世子妃回去。

    阿娈这里忙着安排世子妃用膳、安寝的一应繁琐事。冯翊公主元仲华却一身轻松饶有兴致地左右环顾。

    庭院正北有一重大殿。看规制宏大壮阔,一望而知是极重要的一处殿宇。这座殿宇依山而建,顺着山势建起基座,殿宇背依绝壁建在基座上。基座周边有围栏,在此凭栏远眺居高临下,眼前便是万里山河。

    元仲华趁着阿娈和数个奴婢详细吩咐的功夫,自己便一个人向着远处那座极高的大殿走去。然后顺着基座侧面的一趟石阶沿阶而上。好在石阶虽略有陡峭,但她走得极为小心。只是等到上了基座之上便觉得真有些累了。

    山中虽然夜里已秋凉,但因为她登阶而上甚是费了些力气,倒还微微出了些汗。元仲华一边微喘一边新鲜好奇地打量眼前景致。这殿宇的基座建在山坡上,想必是极费力气,因此除了在基座上建好了大殿之外,剩余的空地就不多了。立于此处凭栏望去却让元仲华有些失望。因为此时天色已极黑,昏暗之中什么都看不清楚。

    不过虽然什么都看不到,元仲华却觉得如在百尺危楼,让人怀疑此处便是通往天上仙境、神仙宫阙的路径。她在此抚着围栏闭上眼睛,当眼睛里什么都看不到的时候便听到了山间夜里的虫、鸟鸣叫声。眼前一下子浮上来的是夫君高澄的影子。唯有这样她心里便安静了。

    她在他身边长大,从她嫁给他,直到他们成为名实相符的夫妻,她深知自己比起一般的宗室女子已经好过太多了。庶出的宗室女子地位低下自不用说了,就是嫡出宗室女在此乱世也未必能得什么好结局。

    元仲华忽然想起了那个叫元玉仪的舞姬。听说原本是孙腾将军的家妓,她便是庶出的元氏女。洛阳之变以后元玉仪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元仲华并不是完全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懵懂无知的小女郎,身份如她难免敏感多思。其实她也能感觉到夫君高澄心里记得元玉仪这个人。只是她的夫君并不是什么专情的人,当然也不会为了一个舞姬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来。他甚至没有命人去查访、寻找过元玉仪。当时再喜欢,抛开也就抛开了。

    但是元仲华记得,曾经就是为了这个元玉仪,夫君甚至流露了休妻另娶的意思。虽然当时也算是两个人互相置气,但就是不经意间说出这样的话才会让她心惊。

    自从洛阳之变后,她的夫君被废了世子之位,盛怒之下她的大人公、大丞相高欢令儿子于晋阳腾龙山的漫云阁闭门读书。她随同夫君一起迁入漫云阁。只有在那一段日子里她才是最快乐的,因为夫君完全只属于她一个人。而当时的另一重心头重负便是,夫君因为她而恣意任性,所以被废了世子位。她当然知道他不会是甘于平淡寂寞的人。

    她的兄长,原本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见被大丞相高欢选中立为新的大魏皇帝。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衰微的帝室早就令天子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威仪。她相信她的兄长在宫也活得战战兢兢,同时她也时刻担心夫君和兄长之间的关系。

    她的夫君复立为世子,又一路官阶升高,直到手握重权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他的父亲大丞相高欢,这都是原本意料中的事。如今在邺城朝堂上呼风唤雨的人就是她的夫君。

    现在看来夫君和兄长也算是两相安乐。元仲华下意识地抚了抚腹部,她希望这是他们的嫡长子。她睁开眼睛,转过身,往大殿里面走去。

    进了大殿,元仲华一下子就震撼了。

    大殿里面其实没有想象得那么大。黑夜至此如同进入了传说中人类初始时居住过的古老洞穴。洞穴顶漆黑而让人摸不清楚边际,如同神秘的天幕。中天晶亮如星座的是一个弯折又弯折的奇怪形状,像是两座山丘相连。就在这个星座下面,借着大殿外面的光亮,赫然在目的是一座顶天立地的女神。女神原始而蒙昧,衣兽皮、枝叶,发长至地。她手中高举长鞭,神情中透着说不出来的与生俱有的威仪和霸气,但她唇边的微笑又明明白白地透着慈母之爱。一切像是矛盾的,却这么和谐地统一在她的身上。

    元仲华抬头仰视着神像,心里澎湃起伏。这便是人类之母,这是她抟土挥鞭创造了人类的地方。元仲华身不由己被折服,跪下来默默祝祷。她也希望自己顺利成为母亲,只要有一个儿子就够了。只要这是她和夫君高澄的嫡长子就够了。她所求不多,只希望能如愿以偿。

    大殿里原本极安静,伏地再拜的元仲华忽然听到了人说话的声音从洞穴深处传来。古老幽深的洞穴里声音带着回音,又极轻,却时断时续而不停止,如同来自另一个世界。元仲华先是一惊,心里略有些害怕。可是一想阿娈等人都在外面料是不会有什么闲杂人,于是又生了好奇心。她起身遁着声音找寻。

    元仲华惊讶地发现,背倚高山绝壁的娲皇神像侧面有个极小的山洞。她穿过山洞进了隧道。说话声消失了,隧道里安静极了。好在隧道不长,尽头又是一个极小的山洞。出了第二个山洞,元仲华便看到她的侧前方,两个女郎正在地上跪拜。她们拜的是什么她看不到,据方向判断应当就是在娲皇神像的背面。这下元仲华完全不害怕了,而那两个女郎却根本没注意到元仲华,又开始自顾自地说起话来。

    “小娘子,既然已经拜了娲皇和羲皇,夜已经深了,该回去安寝了。明天一早还要下山回邺城。不然回去晚了将军起疑心,奴婢受责罚事小,只怕小娘子再想出来也不容易了。”

    这是一个明显透露出焦虑的声音。听语气是一个婢子。将军府的婢子,不知道是什么将军府。

    “就你话多。”接下来这个声音一下子就把元仲华的好奇心吸引住了。

    声音好听极了,清澈又清脆,但还是透着掩不住的娇媚气,元仲华听了都觉得心里痒痒的。只是语气不太好,这位小女郎一定是个脾气极坏,被娇宠多了的人。

    元仲华看到那两个女郎还是跪在地上没起来,都抬头仰视。

    “苦叶,你去点灯,这样看不清楚。”又是那个让人心里痒痒的声音吩咐道。

    这倒合了元仲华的意思。她也想看看声音这么好听的人会长什么样。

    一个女郎立刻起身,当她点亮了一盏青瓷灯,端到前面的供桌上放好的时候,原本的意思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小娘子照亮她要看的东西。但是在元仲华看来,供桌上的灯正对着跪在地上的那个她想看到的女郎,她一下子就看清楚了。

    灯光直接打在她的面颊上。元仲华几乎要停住呼吸,因为实在是太惊艳了。这么美丽的女郎实在是难得一见,更何况她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