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冬的长安固然阴冷无比,但逐渐阳光明媚、新绿初现的早春若是遭遇寒潮来袭,其寒彻骨时更有甚于冬日。宫室往往高大深广,所以冬日时殿内常常也阴冷。但是长安魏宫中地处要势而地位非同一般的凤仪殿却绝不会如此。
凤仪殿是皇后乙弗氏的居所。不仅如此,它之所以非同一般是因为自从改元大统后新入承宗祀的皇帝元宝炬也一直以此处为寝居。凤仪殿原本的主人,从前的南阳王妃,如今的大魏皇后乙弗氏,和她的夫君元宝炬一直保持着本来就难得的习惯,夫妻一直同居一处。在王府时这是私事,而登至尊之位后,这样的**事也不再是私事了。
凤仪殿中脂腻粉香温暖如沐春风。身份变换之后的乙弗氏尽管心里疑惧重重,但是夫君元宝炬给了她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元宝炬并不是个脾气宁折不弯的人,他会审势度势地以柔就刚,但是他心里有底线也懂得以柔克刚。所以他不会像先帝元修那样因为执拗于不甘心被人摆布而那般任性地西奔长安,也不会因为一心要立内宠元明月为皇后最后两败俱伤。
元宝炬对于大丞相宇文泰总揽朝政,以至于天下之政皆出其手其实并不是那么抗拒。对于宇文泰,至少在辅政的才能方面元宝炬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认可。而自从他登极改元大统之后,事实也证明了元宝炬对宇文泰的认可是非常正确的。为了大魏的社稷,他甘愿让权给宇文泰。就当是垂拱而治,有什么不好呢?
他的底线究竟是什么?午夜梦回扪心自问时,也许他的底线只是保全自己和妻儿。他登极为天子,没有内宠,最大程度的放手只是为了最低限度地保住身边最让他在乎也是在内心最给他依持的人。眼见得大魏政治清明、军力渐长、人心敦化直追古风,他内心是极安慰的。整整一个漫长的寒冬,他所余之愿最盼望的就是赤子诞生。
“主上。”隔着帘拢有意略压低的宫婢说话声唤醒了沉思中的元宝炬。果然,原本面向乙弗皇后沉睡的床榻静静而立的元宝炬一转身便看到帘拢外面有一个纤弱的影子。而这个影子只唤了一声就没再说话。
元宝炬又回头看了一眼床帐低垂处,他并不能透过床帐看到月娥,只因为他心里有隐隐的不安,所以才下意识地如此回头一顾盼。然后便转过身,放轻步子走过来,亲自挑开帘拢走出来。
“陛下,大丞相宇文泰已经在苑囿中恭候圣驾。”宫婢极恭谨地行礼回话,并低着头等候皇帝吩咐。
“皇后若是有事即刻去苑中禀报。”元宝炬只低语了这一句便向外面走去。月娥临产在即,连日里来却几乎夜夜不能安眠,看她总是神思不属的样子让他甚为担心。难得此刻她能安睡一刻,他却不得不从大丞相宇文泰之请离开凤仪殿。
早春的寒风吹在人面颊上利如刀割。苑囿中虽然花木繁多,但是时机未至依然是秃枝枯干不见绿意。不再是冬日时灰败一片的景象,即便万木尚未逢春,但藏不住的生机已经隐隐勃发。苑囿中不似前朝后宫那般规制严整,湖山楼阁点缀在极开阔的地势中。此时在其中一大片空地上聚集了许多人。
草未萌芽,泥土却带上了青草的气息,显示着即将到来的万物生长之季。只是衣衫单薄的内监、宫人们却顾不上瑟瑟发抖,全都全神贯注地专注于空场上中间那个手挽强弓的人。
广陵王元欣等人却正襟危坐,不会有丝毫的不规矩、失礼之处。虽然他们也极好奇,但却都抑止住了自己,没有交头接耳,宗室诸王们一个一个都比内宦婢子还紧张地盯着强弓在手的宇文泰。
左丞苏绰等另一些人却在讶异中带着些似欢喜又似欣赏的表情。他们认识的大丞相宇文泰原本是那个昼夜不息,只知孜孜以求理政若痴的人。只知道他心机深沉,甚至觉得他略有心狠。但是这些关陇豪右们并不熟悉他英武、骁勇的样子,因此在略有兴奋和疑虑中,实在是忍不住要私下议论几句。
只有赵贵、于谨、李虎、独孤信等人才是真正熟悉这个原本是将军本色的人。他们只是看到了他们曾经最惯熟的一面。而他们是用不着交头接耳的,只要和记忆中的那个骠骑大将军相重合就足以带来欣慰和惊喜。
这时皇帝元宝炬已经下了车辇,被簇拥着走上来坐上天子坐席。他并没有骑马,而他原本是先帝元修亲命的中军四面大都督,岂能不善骑射。从元宝炬的眼睛里看不出来有什么意外,他略含笑意,极温和的样子接受了群臣礼拜。
“听说大丞相臂力过人,孤今日有幸亲眼一观。”皇帝元宝炬仿佛兴致盎然地道。又似乎他的兴趣只在射箭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在乎大丞相为何在苑囿中、诸王群臣的面前演习骑射。
“骑射是鲜卑旧俗,臣不敢忘先祖。”宇文泰声音极宏亮地回道。
元宝炬微笑颔首示意,宇文泰领命重新走回射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宇文泰身上。
他身着两裆铠,头戴兜鍪,不是平日里宽袍大袖的丞相风度,也不是治国理政时腹多机谋的样子。挽弓在手,持平于眼前,全神贯注,浓眉微蹙,此刻没有任何心机,只专注于眼前,眉间英武之气奔涌而出。仿佛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面对强敌,若是他在一瞬之间射杀敌人而得手便可挽救危局。那种临阵不乱、成竹在胸的神态让所有人的都被他所吸引而摒住了呼吸。
放弦一箭,利箭应声而出,破空穿透了紧张的空气坚定不移地沿着主人为它设定的轨迹呼啸着飞出去。在意料之中一声钝响,正中靶心。这个结果也同样在意料之中让原本意料之外的人都兴奋起来。嘈杂声顿起。
只有车骑大将军赵贵带着掩不住的笑意向身边的骠骑大将军于谨低语道,“大丞相用的是十二石弓,依旧是臂力卓绝、远超于寻常武将,可见髀肉未复生也。”
于谨似乎听到了赵贵的话,似乎又没听到,他也不似赵贵一般笑意难掩,只是极专注地盯着远处英武异常的大丞相宇文泰。他敏感地在这一幕中意识到了宇文泰的意气丰发中隐藏着让他不安的跃跃欲试。
于谨不由叹道,“大丞相不似常人,前路漫漫又何需急于一时。”
赵贵同样也没听懂于谨的话,但他聪明异常,立刻便感觉到于谨多思多虑。但是赵贵对于谨却全无疑虑,知道于谨有王佐之才,所虑必有因。他不明白于谨所叹何事,却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让于谨和大丞相保持一致。以丞相之马首是瞻尔,所不愿尔也同样须辅之佐之,这才是事主公能致其身。
然而还没等赵贵想好了如何大义微言地劝服于谨,忽然一眼看见皇帝元宝炬身边有个宦官不知在同皇帝禀报什么,只见皇帝听了奏报居然不顾礼仪地猛然站起身来。
皇帝元宝炬是个有分寸知进退的人,凡事都会思量几分不会像先帝元修那么性躁冲动。究竟是什么事能让持重的皇帝在观大丞相演习骑射的时候忽然起身而去?
刚刚还都集中在大丞相宇文泰身上的目光立刻都转移到了皇帝元宝炬身上。在万众瞩目之中元宝炬对所有人视而不见,旁若无人地大步走出帐幄。跟从的寺宦宫婢们不得不也跟着加快了步阀,否则就会追不上天子。而天子根本不管他们跟得上跟不上,这时目光四顾不知道在寻找什么。所有人都把眼睛看向大丞相宇文泰,以为天子是在找大丞相。谁知道元宝炬的目光从宇文泰面上掠过时竟像是不认识他一样,显然不是在找他。
皇帝一边急走一边茫然四顾。宦官宫婢们以为皇帝要登车辇,这个想法又落了个空。皇帝经过车辇时看都没看一眼,这时显见他目中一亮,是找到了目标的样子。元宝炬直直盯着稍远处的几匹马便大步奔去。而原以为皇帝会登车辇而在此预备接驾的仆役们都一怔,不知所措地跪在原地看着已经走远了的皇帝。片刻才反映过来,纷纷起身追了上去。
皇帝元宝炬已经走到一匹白马近前,伸手拉了拉缰绳,力道似乎很轻柔那匹白马转身见是一个陌生人,不知怎么却很驯顺地瞧着这个清朗温柔的男子。元宝炬轻轻抚了抚马的长鬃,然后略提了提衣袍的下摆,还未等追赶他的宫监宫婢们追过来就已经跃上马背。
他并未着铠甲,仍是宽袖长袍足下台履,但是他跃上马背时却如此娴熟轻松。这让在场所有人都心中暗自惊讶。宇文泰看着元宝炬的背影若有所思,他几乎已经快要忘记了,这个曾经的宗室王子也是个血性鲜卑男儿。他也曾听闻,多年前在洛阳永宁寺永宁塔下面对白刃鲜血的弑君场面,正是当时的南阳王元宝炬刚柔相济地牵制住了大丞相高欢立了尚是平阳王的元修为天子。
白马已经跑远了,元宝炬甩掉了所有的人。他策马而去的样子显然是驾驭自如,白马在瞬间就信服了它的新主人。
当皇帝纵马而去之后,所有人的目光又都落回到了大丞相宇文泰身上。这时赵贵和于谨都看到有个略年长的宦官正立于宇文泰身边躬身向宇文泰耳语。而他们,从大丞相的神色却什么都猜不出来。赵贵和于谨同时不自觉地看了一眼对方,又都不约而同地一同向大丞相身边慢慢走过去。
这时候,左丞苏绰却仿佛什么都没看到似的和身边的几个关陇籍官吏笑谈甚欢。而他们笑谈的内容显然无关于这次骑射演习,又似乎他们谈的不过是歌舞酒食之类。苏左丞在宫禁之中几乎没有过这么轻松愉悦的时候,这场面又把一些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广陵王元欣站起身来是要离去的样子。他是宗室诸王之首,其他人也跟着纷纷起身。如果说广陵王殿下都不明白大丞相为何要演骑射,天子又为何忽然离去,其他人自然更不会明白。广陵王显然是并不那么在意今天发生的事,那么作为宗室,不在意确实比在意更好。对于更多的宗室诸王来说,歌欢宴好才是第一要务,闭门不出才能使性命无虞。
第130章 :暗流涌动初议废后(一)()
早春日天气虽冷但若阳光正好时却照得人身上格外舒服。
大丞相府的后园中一向都是极清静的,闲杂人等从来不敢擅闯。寻常奴仆婢子也有内外之别,不会擅入。大丞相嫡夫人长公主元玉英的佛堂在后园,也是极清静之所,除了南乔及一、二侍婢并没有不相干的人。
丞相宇文泰的书斋里服侍的侍女云姜是个极妥当的人。长公主的心腹南乔觉得云姜极稳重、有分寸,因此便把一应洒扫、整理的事都吩咐了她。事情并不在多,只要人稳重可靠,南乔的意思当然并不只是她自己的意思。
当太阳渐渐升上来,时值近午,清晨的料峭春寒被倾泻而下的日光驱散。云姜衣衫单薄地立于距书斋稍远处的竹林前面。不知道为什么,她对这并不大的一片竹林略有动心。
竹子很细,显得纤弱。若是有风时便会随风摇曳,那时竹叶也会瑟瑟作响,就好像有人在竹林里轻声絮语。这片竹子经冬不衰,即便是冬天大雪降落时也会默默承受压迫之重,会在厚厚的积雪中透露出本色。竹林里都是细碎如米粒的石子漫地,还有一块大青石和两块小青石仿佛是一桌两椅。云姜也曾想过,不知道是谁曾经在这里并坐而语。
夫人元玉英从佛堂里出来,本来是想去看看儿子陀罗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远远就看到了竹林外面并不起眼的云姜的背影。云姜头上的双丫髻是府里侍女们极普通的发式,身上穿的蓝色小袖上襦和青色长裙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衣裳。但就是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背影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元玉英的目光,她不由自主地便止了步,若有所思地远远看着云姜的背影。
“夫人”跟在元玉英身后的南乔一直是长公主的心腹侍女,元玉英也没有必要对她隐瞒什么。南乔自然看出来元玉英看到了云姜,她走上来在元玉英身后低语,“殿下有识人之明,这个婢子很有分寸。”
元玉英没说话。南乔忍不住瞧了一眼长公主。在阳光里,元玉英略显丰满的面颊如同佛堂里供着的佛像那么端庄,虽然平和悲悯,却又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让南乔心里不安的是,这一次长公主眼神极其复杂,甚至连她也疑惑了。长公主心里究竟想什么?
“好好待她。”元玉英只说了这几个字。
元玉英又恢复了极平静的神色,还是往儿子陀罗尼的居处走去。可没走两步又停下来,她看到夫君宇文泰忽然出现,正向书斋走去,身后还跟着神色略有不定的车骑大将军赵贵,走在最后面的是神色如常的骠骑大将军于谨。夫君穿的是两裆铠,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