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948部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948部分

小说: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伤员在三十日就强行从德尼普拉泽地渡河,乘坐在洛耶夫废墟等候多时的卡车,在淤泥中沿着靠谱的道路冒雨狂飙到铁匠村总医院。另一部分伤兵则被强行护送到米西渡口,乘炮艇渡河。

    卡车在上午就将重伤员接回来,护士和帮工,小心谨慎的将他们抬下来,再急匆匆的送到大病房。

    当伤员大规模抵达前,杨桃等优秀的军医,已经开始突击配制磺胺溶液。

    此时此刻,她真的只能感慨上级的慷慨。空投的大量药品中以消炎药居多,这药剂对治疗感冒发烧也有药效。她领着十多个女护士配药的缘由,就是为必然会发生的疾病浪潮做准备。

    她也听说,部队的撤退受到了暴雨的严重干扰,那么对于大批伤员的救治可能稍稍推迟。

    在这之前的几天,那是战况最激烈的日子,大量伤员从前线运回,重担压身的杨桃几乎累瘫!

    她和其他主要医生一直待在手术室中,夜以继日进行血腥的工作。他们给伤员截肢,治疗骨折和脱臼,将碎裂的皮肉缝合。然而还是有不少伤员没有挺过去,死在了手术台。

    因何?还是因为送回来的时候太迟,加之战场上不可能对伤口好好处理。杨桃甚至做出一个统计,死者几乎都死于破伤风和坏疽败血症。

    最繁重的手术终于做完,杨桃仅仅得到一天的安生。

    她的身体正面临极大考验,想到丈夫一直待在指挥部继续指挥这场旷日许久的大战,自己还是不能停下来。

    “儿子!这么多的伤兵,他们都是你爹的兵啊!他们在前线作战,现在我可要救活他们!”

    杨桃稚嫩的小手抚摸着肚子,她想好好的休息,却得不到机会。

    三十一日早晨十点,来自霍姆尼奇方向的一则电报发送回来,那是专门发给医院的,即运送伤员的卡车队即将抵达!

    当医院门口传来汽车鸣笛,她知道自己的繁忙工作又来了。

    “姐姐们,伤员到了,行动起来,我们准备手术!”

    口罩、橡胶手套,还有洗干净的白大褂,这些装备全部套在女孩瘦小的身上。户外的雨继续下着,光线照射到小小的手术室内,杨桃已经在等候她的第一个病人。

    不一会儿,只听到大病房内一阵嘈杂。六名护士抬着一个弹夹,其后还有七八个士兵簇拥着,向着手术室奔来。

    “医生!快救救我们的团长!他伤的很重!”

    杨桃白了一眼那个大声喧哗的士兵,接着目光完全对准简易担架上的病人。

    因为那个士兵声称这是一名团长,杨桃不禁起疑。

    “同志!您说伤员是团长?您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我们是炮兵团的!这位伤者可是我们的团长啊!”

    “是……是多罗宁?!”杨明志大吃一惊。

    不管怎么说,这个多罗宁可是284师的绝对老兵,他的能力得到丈夫的极大器重。

    当病人被搬上手术台,略有紧张的杨桃拍拍伤者的脸,顿时一股异样的热力为她感知。

    “好烫!喂!多罗宁同志,是你吗?”

    “是……是我。”多罗宁勉强的睁开眼睛,恍惚间看清楚了杨桃的笑脸,“我还活着!我还没死!我是不是已经到医院了?”

    “是的!您已经到了。我是贝茜卡,我会救你的命!我……我还得告诉我丈夫。啊,不!是司令同志,我得告诉他……你的情况!”

    说话时,杨桃已经看明白了多罗宁的问题——他的一条胳膊肿胀似他的小腿了!

    原来,就在列奇察守城战时多罗宁虽侥幸躲过了炮击,他的胳膊被碎石击中。战场上,他的伤口没有很好的处理,基本只是用麻布一捆就算治疗。他自己也无所谓个人单位,无视伤口,继续领着部下作战。他只是个凡人,在之后的时间,细菌开始侵蚀伤口。

    仅仅一天多的功夫,伤口就开始化脓,紧接着便引起了全身发烧。

    他是团级指挥官,又病情严重,因而被以最快速度运到医院。实际上,他的高烧一直持续着,再磨蹭一天小命基本就没了。

    或是看到了司令的妻子,他对这位优秀的军医有着充分的信任,坚持许久的意识终于开始迷糊。

    “贝茜卡……贝茜卡同志。请您暂时不要告诉司令我的情况,千万不要让他担心我们。”

    “这……”

    “我相信您能让我转危为安,到了那个时候,您再告诉他。还有一点,请您一定要保住我的左臂!”

    杨桃点点头:“我随你的心愿。”

    多罗宁伤口感染的最大原因,当杨桃以柳叶刀切开伤口导出淤血后完全明白了,有一小块碎石才藏在他的肌肉中。

    好在多罗宁发烧昏了过去,他没有因疼痛疯狂晃动,使得接下来的手术很容易展开,甚至还省了一些麻药。

    他毕竟是高级军官,对于他的治疗规格很高。

    杨桃用双氧水给他清理伤口,刮去腐坏和被泥土污染的皮肉,用酒精、利凡诺溶液杀菌,之后缝合伤口并包扎。介于多罗宁发着高烧,杨桃果断给他注射一针低单位量的青霉素。。。

    和另一个位面不同,本位面的青霉素(盘尼西林)更早的得到应用,主要交战国都小批量的生产了些。

    苏联当前的青霉素产量极低,而磺胺的产量就非常可观了、又因为根据《租借法案》输送的物资,药品是优先输送,其中最大宗的就是消炎药磺胺,来自美国的药品已经开始入境。

    在药物的使用方面,游击共和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即只有营级以上军官才有资格享受珍贵的青霉素治疗。

    丈夫说了无数遍这种灵丹妙药的神奇,但接触的太少,杨桃并不对它特别放心,所以在注射一针青霉素后,她给多罗宁加了一针磺胺。

    在这之后,多罗宁的病情旋即开始奇迹般的好转。

    杨桃乐在心里,她丝毫不能停止工作。再解决完多罗宁后,她又接下来近二十台手术,每一位病人的情况都和多罗宁一模一样。

    这便是杨桃的七月三十一日,这样的繁重工作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她是坚强了,即使有抱怨也埋在心里。

    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也深爱着游击共和国这数以万计的战友们,就以柳叶刀、止血钳,还有大量的药品,在医疗战线上,为战役奉上自己的贡献!

第1571章 进攻图罗夫() 
杨桃的确没有将多罗宁的事告诉杨明志,甚至杨明志只是知道一些伤员送到了医院,却不知一个高级军官提前回来了。

    比起医院的情况,土豆和其他蔬菜的抢收,还有大部队的渡河,这不是更关键的事?

    尤其是杨明志这种比较谨慎的人,按照老毛子比较大条的神经,既然似乎整个白俄罗斯都在下雨,难道德军疯了要在泥泞中南下作战?

    这种可能性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也必须做出一套防御预案。

    所以杨明志令乔舒雅和萨哈诺娃的部队,继续待在霍姆尼奇的阵地里,士兵继续冒雨巡逻。

    他也在关注着已将杀入城镇图罗夫的科夫帕克兵团。

    “娜塔莎,你这个孩子已经跑得太远了。大雨趋于停滞,你没有生病吧。亲爱的,不要老想着刷新战绩立功埙,战场上最重要的保全自己。”

    杨明志难以不多想,甚至情不自禁的想起很多糟糕的情况。

    不不不!那孩子绝对不会有事!必要时候,伊戈尔会舍身保护她!

    杨明志自己的精神也趋于极限,令人抓狂的七月份的最后一天,终于过去了。杨明志知道自己的麻烦事还会持续着,休息室内,他鼾声震天。即便这个房间内还躺着一样疲敝交加的耶夫洛夫,两个老伙计的鼾声一个赛一个的猛,却因非常疲惫,愣是没有互相影响。

    唯有在通讯室守夜的那几个姑娘,索尔金娜、佩里娅等人,司令的鼾声成为无聊的深夜一个提神的谈资。

    时间终于到了八月份,日历翻开新的一页。

    这个月,东线战场必将发生一些重大事宜。

    朱可夫自麾下第39集团军几乎覆灭后,就开始着手一场规模宏大的战略反攻的,就像那个位面历史上将发生的,苏军北方主力将在本月发动大规模进攻。和原本历史不一样的是,正是因为游击共和国开战的持续了四十天的大规模作战,它带来的连锁反应,使得朱可夫相信,白俄罗斯人民的好朋友别列科夫,他的行动帮助自己间接削弱了德军第九、第四两大集团军的实力。

    那么未来的反攻,苏军的胜算更大了些。

    如果反攻成功,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就有望兵临斯摩棱斯克城下,使得第39集团军失去的突出部,变成一个更大的突出部。该行动虽不太可能一举击垮德军第九集团军,至少能使得北方的战局,苏军重新夺回战略主动。

    也算是为南方顿河流域的糟糕战局挽回颜面。

    八月一日,对于苏联不过是个平常的日子,对于杨明志来说,却有着特别的含义。

    大清早,他的面色依旧有些憔悴,强大的责任感趋势这幅躯体,立刻投入到紧张工作中。

    整个游击共和国异常忙碌,一百余公里外的科夫帕克兵团,他们休息了一夜,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一宿的休息,娜塔莎的精神恢复的还不错。一宿没有下雨,她的衣服经过篝火炙烤也恢复干燥。

    部队在吃过土豆和面糊糊后继续行军,近四千人的大军继续沿着树林行动,他们踩着大量缴获敌人的军靴,塌在松软的草甸,斗志昂扬誓要歼灭图罗夫的敌人。

    这是他们走了没多久,就发觉树林的延伸终结了,一条河流挡在全军面前——戈伦河。

    “哦真是糟糕!我刚刚干燥的衣服,难道还要再湿一遍吗?”站在河畔,科夫帕克无奈的摇摇头。

    此时的天气一片阴霾,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还有下雨的迹象。

    就是因为下雨,支流戈伦河的宽度,一下子扩大到四五十米宽阔。白俄罗斯的河流纵横数量奇多,这是科夫帕克所了解的,他估计当地人肯定修善了大量桥梁。

    通过巴尔岑的讲述,他获悉这里并非游击队活动密集区,再者很多小股的游击队,没有破坏桥梁的能力。

    这一情况令科夫帕克相信,他所在的地区附近肯定有桥梁。

    他就站在河畔,以高倍望远镜左右望去,笑呵呵的看到西南方向的河面,存在一个桥梁。

    “全军,沿着河畔向西南方向行动。侦察队,肃清可能的敌人,完全占领桥梁!”

    侦查队长韦尔希戈拉率部狂奔过去,并发掘这座木桥无人把守。

    按理说德军理应在关键性桥梁留守一些兵力,哪怕是一个岗哨。韦尔希戈拉不明白德军这番糟糕操作的原因,当科夫帕克带着大部队开始从容的过桥,所有人都乐于相信,这是德军犯了大错,仅此而已。

    过了桥的科夫帕克,目视着战士们过桥,他高兴的对巴尔岑说:“我们占领的桥,我会留下一些士兵守卫它。我们按照原定计划,解放图罗夫,处决所有敌人,拿走各种有用物资,就从这里撤出。”

    巴尔岑点点头:“看来我们的麻烦事要过去了。我只希望该死的大雨不要再来了。”

    巴尔岑已经切身感受到科夫帕克兵团的乐观情绪,士兵的心态非但没有被降雨弄得牢骚不断,反倒是有些骄傲。

    他多少理解骄兵的坏处,过分乐观的情绪会干扰指挥官的判断。不过科夫帕克的兵力非常庞大,荡平小小的图罗夫肯定不在话下。

    大部队通过桥后,他们面前的世界就基本不再有树木,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农田。

    士兵构成中比例最大的是农民,包括科夫帕克本人,他在苏梅州担任要职时,也是关注农业生产的。大部分人看得出,他们脚踩的松软土地肯定是麦田,一些零星倒伏的麦穗证明了一切。

    它虽是麦田,大片的田地明显是被抛荒了。

    “看来***占领了这里,却没有功夫进行治理啊!”科夫帕克扔掉手中湿漉漉的麦穗,又把敌人批判了一下,“如果他们合理的治理占领区,我们的游击运动就很难展开了。显然,他们只是一群单纯的强盗。”

    巴尔岑无奈的说:“这里已经不是沼泽地了,肥沃的土地很适合种麦子。可惜,***没有这么做。他们和我们游击共和国完全不同,我们的司令一直贯彻落实生产自救的战略,才使得我们有足够的粮食满足需求。反观敌人,他们不但让肥沃的土地抛荒,还大肆屠杀和平居民。他们就是要将斯拉夫民族、犹太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民族消失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