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9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级的最新命令来的过于突然,杨明志睡眼惺忪的结果电报,文件令他瞬间清醒。
和昨日一样,又是在相同的凌晨三点,一场紧急会议召开。
杨明志取得了领导近五万人军队的权限,大家为他祝贺,耶夫洛夫更是调侃,63集团军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团军了。
但杨明志丝毫高兴不起来,自己肩头的担子大得惊人。苏军以五万对德军的十一万,在一个面积可能超过三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大打出手,怎么想苏军的赢面都很渺茫。
唯独让他高兴的,是游击运动指挥部明确表态,部队犯不着死守列奇察,只要城市能守卫四十八个小时,茨冈人和红十月能从“袋口”处撤入沼泽地,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城市防御战将会如何,命令已经下达,前线各部队从二十五日下午全面开始建立防御工事,增援部队也排着队列大步走向北方。。杨明志只能祈求,自己的部下动作快点。
……
“就这样,我就成了一名步兵。”
结束了白天的工作,多罗宁和罗沙科夫混在一起。多罗宁相当的疲惫,他抽着烟,抒发些牢骚。
罗沙科夫没有因为他是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就没有和士兵一同修筑工事,他的双手磨出不少血泡。听着多罗宁的抱怨,他想到一些事,不禁笑起来。
“嘿!你傻笑什么?难道有什么好的战术?”
“没有。我听说,聪明人当炮兵,高贵的人当骑兵,酒鬼当海军,傻瓜才当步兵。”
“唉?你在讥讽我?!”说着,多罗宁以喝了一半的红酒瓶,锤了罗沙科夫一下。
“我可没说你是傻瓜。我们现在都是步兵了,我们都是傻瓜。没办法,步兵是军队最基层的力量,也是伤亡率最大的兵种。你做炮兵的,操持重型火炮远程攻击,基本是没机会和德军拼刺刀的。现在做了步兵,希望你不会被吓到。”
多罗宁一阵苦笑:“我在1940年就参军了,然后被编入第284步兵师。我是一个老兵,和德军拼刺刀的事虽然没有亲身体验。你我都是从德军轰炸中侥幸活命,现在我的耳膜还是穿孔状态,我一直在忍受疼痛,但我从没有畏战。”
罗沙科夫很佩服多罗宁这个家伙,当时,284师残部保护着军旗,他们有组织的撤退,他们赋予了涅槃的第63集团军新的军魂。
罗沙科夫和多罗宁,他们负责城市北部的防御。
苏军在解放全城后,缴获了德军的战防炮。多罗宁知晓这些战防炮的型号,他的部下更是会操作。如此,仅剩七百人的炮兵团的部分战士回归正业。
士兵们在城市的所有路口建立简易机枪堡垒,用铁铲在城市内挖掘散兵坑,把地窖当做防炮洞。所有人都相信,德军若来进攻,一定是先用重炮轰炸一轮。
重炮是否会将城市抹平?大部分士兵是不相信的,他们攻城时也这展开了炮击,70毫米的炮弹将墙壁炸塌,大部分的建筑却没有倒塌。要炸毁混凝土建筑,士兵更相信他们的鲶鱼火箭炮更胜一筹。
但守城士兵在和德军打巷战之前,势必在炮火中蒙受损失。
绝大部分的士兵,他们早已生死看淡。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活到七八十岁老掉?大家当然喜欢在和平年代活到很大岁数,守着膝下子孙,安详离世,他们不想战争,战争却找上门来。
“如果明天会战死,就珍惜现在的时光。”士兵们多是这样的态度,也因此,军纪一旦失去了基层政委和军官的管控,会迅速变得混乱。
罗沙科夫和多罗宁的部下,他们得到的补给不仅仅是大量的弹药。在解放城市后的大搜查,士兵们找到了数量庞大的衣服,这可让众多只有一套衣服的士兵大为震撼。
许多士兵找到了珍贵的男士内衣,第一时间就穿在了身上。他们甚至还找到为数不少的女士衣服,一些哗众取宠的人还穿着这些女装,在战友面前秀了一把,惹得战友们哄堂大笑。
许多士兵的军装下,套着的是搜到的新衣服。这种没有把战利品上交的行为,并没有令罗沙科夫等人不满。兄弟们面对的是三个精锐步兵师的进攻,那群敌人从法国千里迢迢杀来,很多人将在战斗中牺牲。
穿着新衣服上战场,这本是苏军的一项传统。
比起换上新衣,缴获的一批红酒和伏特加,甚至是少量的白兰地,几乎全部进了士兵的肚子。介于这些酒根本就不够分的,战士们只能解解馋,也就是高级军官,例如多罗宁这样的,可以拎着一整瓶红酒独自享用。
总体来说,守卫城区的两个团的战士,他们在进入夜晚后,整体显得有些颓废。
他们的确太疲倦了,许多士兵挖掘散兵坑,胳膊的肌肉非常酸痛,他们甚至担心在未来的战斗,酸痛的胳膊难以持枪射击。
二十六日,很可能就是开战前最后祥和的一天,部队还要继续加强城防建设。城市内响起阵阵鼾声,吃过“锅盔”和肉罐头的战士们,在各自的机枪阵地、散兵坑呼呼大睡,个别人的鼾声之大,仿佛整个城市在激战。
多罗宁和罗沙科夫继续扯了一会儿,聊起战前的和平岁月,聊起战争爆发后的几次大战。284师在进入沼泽地,拉起队伍升级为集团军,部队还真的没有明确的失败过。胜仗成为二人的重要谈资,他们太希望本次作战部队也能顺利的获胜。
毕竟那位波诺马连科亲自命令,作战就按照司令别列科夫的计划来,关于列奇察的防守,部队实际也不会死战到最后一人。介于这些情况会干扰到部队士气,具体情况只有团级指挥官知晓。
所以在表面上,部队还是一副背水一战的模样。白天的时候,罗沙科夫还亲自向他的部下嚷嚷:“我们的背后就是宽阔的第聂伯河,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必须守住城市,扼杀掉德军重要的铁路运输线。”
他在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一时间弄得群情激奋人血澎湃。这对战士们最终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只有打起来才能看得出来。
大部分苏军战士早已精神麻木,战役持续一个多月了,唯有胜仗能让人重新亢奋。好在部队打了许多胜仗,军官也适当的放松了军纪管制,士气很好的维持住。
惊恐的则是那些被扣留的民兵,这些四十五十岁的人,他们就是因为不想死,而一路逃到沼泽地的。实际上,他们即使能逃到大后方,时间到了1942年的夏季,苏军已经开始在队伍里安超四十岁的人,拒绝征兵会第一时间被扭送监狱做苦力。
第1539章 科夫帕克登陆白俄罗斯()
苏军在城外计划修筑三道步兵防线,即三道彼此相连的战壕。
苏军无意凭借战壕节节抵抗,战壕的存在是拖延的手段,也是士兵必须按照《步兵操典》要做的。
一旦开战,战壕中将只配备少量部队,不过,介于缴获的德制机枪和弹药相对较多,少量部队也足矣构筑起相对强大的防御力量。
一般来说,只有到了夜里,战壕中才会热闹起来,结束挖掘工作的战士会坐下,聊些五花八门的事。
他们挖掘的战壕最底层已经渗出了水,如此糟糕的处境,士兵可是不愿在和平状态下跳进去。他们也非常的疲惫,没有聊什么,便裹着毯子在地面上呼呼大睡。
时间到了七月二十六日早晨五点,三名号手站在垮塌一半的办公大楼上,即便它残破严重,一处断墙就是列奇察城市的最高点。号手吹响悠扬的晨号,唤醒守卫这座残破不堪城市的战士们。
被派到城外守卫的仅有四个连的官兵,总兵力有七百人。莫看起人数少,仅机枪而言,就有一百挺MG34,每挺机枪更配备两千发子弹。队伍里更有少量的无后坐力炮,炮手们考虑到德军极大可能出动坦克,他们的火炮对其最多就是震昏驾驶员。
好在上级的空投物资中,可是有一批基洛夫工厂生产的RPG。口径仅有60毫米,装备的有爆破弹和穿甲弹,操作方面和击发方面,比游击共和国自产的高级。
反坦克担纲的是四门德战防炮,它们就贴在城市最外的建筑守株待兔。
“如果能打一场格罗兹尼式的战斗,就是列奇察丢了,我还是赢家。”
那个位面,俄军因为轻敌,将装甲部队直接开进城市里,结果陷入无休止的巷战,俄军一时间被打懵,伤亡巨大。杨明志不太相信本位面的德军,会傲慢的直接冲进城市,他们应该知晓占据列奇察的苏军的强大战力,必是首先开炮威压之。
挨过炮击后,城外的部队稍事抵抗后就撤入城里,参与到巷战。
论到打巷战,守城的部队都有过相关训练,他们是真正的巷战专家。杨明志丝毫不担心拉夫连季和罗沙科夫,他们的备战必是一切顺利。
二十六日,守军继续挖掘战壕,想要不被炸死就使劲向下挖,即便越挖越容易渗水。这里土质松软,非常适合挖坑,挖掘大量的坑道,不但有利于自己防守,一旦防线破了,德军也不得不通过这些坑道,客观拖慢进攻。
杨明志给予他们的要求,总结为三点,即为:深挖坑、在城内大肆布置暗堡、将每一条街道变成战场。
列奇察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堡垒,将有多达五百挺机枪、三十门无后坐力炮、五十余支反坦克枪,和一千余发自产和空投的RPG飞弹投入守城战。这些即为守城两个团的装备,其火力密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就在守军继续积极构筑城防时,远在沼泽地的苏军指挥部,喜人的收到了科夫帕克的消息。
电报是上午八点传来的,内容非常惊人。
原来,科夫帕克兵团,在得知德军将猛攻列奇察时,整个部队不得不加快速度。
实际兵力达到六千一百人的游击大军,其成员骨干就是正规军士兵,其余则是发展下来的大量农村年轻人。科夫帕克兵员的总兵力其实快八千人了,他将弱旅留在营地,亲率精锐向沼泽地奔袭。
科夫帕克其实并不愿意像正规军那样作战,战局既然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戈梅利战役”,他不得不率部投入血腥战场。
他更是意识到,那个别列科夫中将简直是疯了,以一万余人的兵力去对付德军的四万精锐。能让仗打的好看一些,自己的这支生力军的确意义重大。
夜间本不适合行军,战局使然,整个部队一支摸黑行军到二十六日凌晨一点。士兵们原地呼呼大睡,仅仅到了早晨四点,他们又开拔了。
高强度的行军削弱着士兵的身体,尤其是扛着弹药和迫击炮的士兵。甚至还有五十多人崴脚严重,不得不退出奔袭战。
仅仅是行军,可能就有一两百人不能参战。科夫帕克不介意这些,他只关心部队能否早一点抵达霍姆尼奇。
他的电报令杨明志大为吃惊,因为连夜行军,科夫帕克声称自己会在十二点左右抵达洛耶夫。
“他们真是太快了!我甚至不知道,阿纳托利把摆渡系统构筑好了没有。”话是如此,杨明志的兴奋就写在脸上。
诸多的军官参谋员,大家不关心摆渡的事,只要他们抵达河畔,一切都好办。
指挥部和刚刚抵达洛耶夫的阿纳托利取得了联络,守军的确才刚刚开始架设摆渡设备。
互传了几分电报,杨明志获悉,在十二点之前,苏军最多建设三条摆渡线路。
一个线路一次能运两个串联木筏,可以承载一个排的战士。那里的河道也有二百余米宽,十五分钟一个来回不是问题。洛耶夫那里也保留着十多个由伞兵旅制作尚能使用的木筏,也能提供运输力。
杨明志琢磨一下,或许炮艇可以先移动到洛耶夫。不过想一想,炮艇现在还在作为驳船,帮着两个独立团渡河呢。
杨明志从凌晨三点爬起来开会,科夫帕克的电报有迫使会议延长。
作为军事指挥员,在关键时刻,睡觉几乎就是一种奢求。杨明志真的想眯着眼睛小憩一会儿,他关心战局,更关心那个著名的科夫帕克。好奇心战胜了困意,那个男人是否真的是邮票上面的那个沧桑模样,亦或者因为时空变换,那人其实是个眉清目秀的人?
“同志们!我决定了,我要亲自去洛耶夫一趟,亲自去见见科夫帕克。”
此言一出,指挥部内满是质疑声。他们质疑的原因很简单,杨明志是战役的总负责人,他大权在握,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在不应该去危险的地方。
不过,也是因为大权在握,固然大家都很反对,杨明志一意孤行其他人也只能同意。
“大家放心,我必须亲自见到那位科夫帕克老爹。既然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