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307部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307部分

小说: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明志想想看也确实如此,娜塔莎能奢侈的打出去七百发子弹,普通士兵的背包里弹药也很充裕。即使在沼泽地,苏军的这点兵力也比远在一万公里外的中国的八路过得更好,起码弹药问题不严重。

    “如果我如今是在国内战场,一个战士平均五发子弹,手榴弹就是重武器。以这样的武装消灭日寇实在艰难,但在这白俄罗斯,弹药充裕才敢发动大规模作战。”杨明志闭着眼睛想了想,他很庆幸战役不再扩大是最正确的选择。

    战役过后士兵打扫战场,大量装载整齐的弹药箱被翻出来,打开箱子,7。92毫米的步枪弹被穿在担架上摆放的整整齐齐。机枪用的弹药整齐安在弹链放入铁盒,再整齐摆进木箱。如今这些箱子悉数运到仓库,使得目前德制武器数量俨然盖过的苏制。

    里固施科夫继续说道:“这次作战既然是一次战役,师长下令后续部队每一名步枪兵携带两个基数弹药,冲锋枪手则是四个。我们的手枪弹消耗巨大,好在它们很好复装,只是这步枪弹的复装有些麻烦了。”

    话题又引回复装上了,杨明志随口问道:“现在告诉我,复装车间你有多少工人,他们的平均产量是多少。你说昨夜工人们奋斗到天亮,他们的产量又是多少。”

    “子弹复装是我们最大的工作,从安装底火,填充火药,再装入弹头,到最后的收口。这些工序合起来有五十名工人,从昨晚吃过饭到今早,夜班的工人加工了八千发。”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多,杨明志稍微琢磨一下也能明白这弹药太少了。“我相信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只不过他们费劲力气造出来的子弹,很快就会消耗干净。”

    里固施科夫补充道:“长官,子弹复装车间是两班倒,这些工人都是专业人员,实际上这个车间一天的最大产值是一万五千发。只要提供给我们没有破损的弹壳,复装工作就不会停止。”

    杨明志安静下来仔细琢磨一番,一个步兵营中七成的人装备的就是栓动步枪,不管是苏制还是德制弹药,每个士兵标准基数六十发子弹。满足这些人一个基数就需要两万五千枚子弹。看起来兵工厂两天的子弹复装就能满足一个步兵营。

    不过子弹的问题并不在这里,最消耗弹药的是机枪!

    此时还有很多弹药摆在户外,一部分是士兵暂时懒得搬进这个军火库,一部分是准备装车运到黑土村。

    里固施科夫再次解释道:“长官,我们最大的军火仓库在鲶鱼村,那里的弹药量还比较丰富。很多子弹与手榴弹不在这里,我们现在的弹药消耗很大,这间仓库几乎被搬空。好在战后我军缴获甚大,使用敌人的弹药完全没问题。”

    杨明志沉稳的拍拍这人的肩膀。“你的任务很艰巨,这次作战无后坐力炮表现很好,RPG更是展现了该有的威力。这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奈何弹药生产不快,消耗量却很大。我们消灭了七千德军,这是建立在弹药巨量消耗的基础上,最终我们现在变穷了。”

    “弹药都是消耗品,我们还在做火药、炸药,高炉还在冶炼炮弹胚。现在没有战事,我的生产恢复正常后,这些失去的很快就回来了。”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但子弹的事我还是不放心呐!”杨明志长长的叹一口气,弄得里固施科夫有些莫名其妙。

    “副师长,子弹的事你还不放心?”这位专职兵工厂的家伙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你皱起的眉头一定是想说什么,一定是觉得一天产一万五千枚复装弹少,那么我可以再增加人手,训练一批优秀工人。劳动人数增大了,我在督促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争取一天加工两万五千发,你看如何?”

    听到这儿,杨明志想到了欲速则不达。“增加工人增加工作时间固然能加大产量,但是子弹复装工作不是动动嘴就能大规模增产的。这是一个技术工作,你我都不希望子弹发到战士手里了,这些圆头弹变成哑弹臭弹。再说了,让工人工作十二个小时,已经是太辛苦了,你还要让他们再增加两小时。”

    这个里固施科夫就不尽认同了,他问道:“副师长,顿巴斯的斯达哈诺夫你可知晓,那个人是个劳动英雄,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在一班时间挖掘煤矿,是定额的十三倍之多。也许你来自异国对我们并非了解的那么细致。”

    这个人名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杨明志稍稍回忆一下还记得。在那个位面,新中国成立后也开展了很多劳动竞赛,源头就是这个斯达哈诺夫。

    “现在战争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我和工人们奋战在一起,他们可都是些老工人,不少人当年还是红军战士,即使现在让他们上战场,只要不介意那一脸花白的胡子,他们也是好兵。”

    杨明志微微乐了,说道:“你的意思我能猜到,是说他们的爱国热情吧。我当然相信他们可以做到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只是这会极大摧残他们本就开始衰老的身体,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人会累倒。我真的不希望他们如此拼命,为此我们必须想想办法。你说的增加人手,这个我不但批准,还要支持,因为春季的大生产运动就要开始了。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因地制宜的找到子弹高消耗的结症所在!”

    大生产运动,师部那里早就传来风声,再者春季大规模播种因战役的干扰被迫推迟,现在还是三月初,马铃薯补种能迅速开始。

    但是子弹消耗的问题又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

    杨明志面对着这位一脸不解的人说道:“别看现在部队在放假我仿佛很闲似的,自敌人被消灭后我看到战场上到处是弹壳,尤其是缴获的德制MG34轻机枪周围,弹壳都能铺设地板了。子弹消耗快的结症只有一个——机枪射速太快。”(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 枪口助退器() 
“机枪射速快?我们的机枪不是一直被士兵们抱怨射速太慢,还有那个沉重的圆盘,枪身和弹盘扣在一起重量二十多公斤!以至于战士们通常是两者分开带着,战斗前立刻组装。”

    听他说完,杨明志噗呲乐了:“我说的不是DP机枪!是德国人的!”

    “德国的?MG34?这些缴获的枪械中还有少部分MG13,好在使用和前者一样的弹股,它们可以通用。如果说射速的话,德国人是脑子有病吗?射速太疯狂了。”

    “没错!他们脑子是有病,因为MG34可以当高射机枪用!却用来杀人,简直没有人性,它的射速比我们的水冷马克沁射速快了整整一倍,一分钟能打出去一千二百发。”

    “但是实战中士兵也不会疯狂的扫射,他们应该是连续点射,这样射速也不是很快吧。”里固施科夫说道。

    杨明志苦笑着摇摇头,因为实战证明了大部分数据士兵还没有掌握这种武器的正确用法。在这场战役中,因为缴获的弹药丰富,缴获的机枪数目庞大,加之长期使用苏制机枪的习惯,敌人攻势很猛迫使苏军士兵临时拿起德军武器,结果部分人按住扳机不松手,直到枪管变形不能再发射。

    MG34这类通用机枪大规模使用,火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士兵往往扣动扳机过久。即使老机枪手也难以驾驭它的节奏,毕竟之前是操持射速慢的DP机枪的。75发的弹股在五秒内都能打光,弹链的射击时间更长,也在十几秒内三百发子弹耗尽。

    比子弹消耗更猛的是枪管,作为早期的通用机枪枪管的加工工艺差,超高的射速迫使枪管迅速升温,明知枪管都能铁板烧了,一些士兵还在射击,导致精度跌成滑膛枪程度,亦或者直接导气失败。

    这些事宜杨明志向里固施科夫说了些,部分事这个人也是清楚的。

    杨明志挠挠头:“现在知道我的叹息原因了吧!刚刚你都说过了,我们的原装7。62毫米子弹所剩不多,德国的7。92毫米弹药却非常丰富。目前作为师部我也不能向战士们保证,什么上级会派出运输机空投我们最需要的弹药。他们也许会送,但我们必须做出调整。昨日罗沙科夫的人在我们的命令下换装德械了,他们手里大量膛线受损的莫辛纳甘不久会送过来。未来的战斗我们只能大量使用德国武器,战术也必须做出调整。”

    里固施科夫听明白了,点了点头问道:“副师长,你总是睿智的,现在是不是也想到了一些对应策略。”

    “对!应付弹药消耗太大,要开源也要节流。开源便是你的工人提高子弹复装效率,节流便是想办法把枪械改造一下。”

    “改枪?”里固施科夫看着这位长官,论改造枪械,他本就有“厂长”的绰号,从中国而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军营里修枪。

    “对,就是该改枪,MG34射速一分钟1200发,太快了!首先它摧残枪管,其次战士需要培训,不能迅速换枪管,抱着机枪扫射,一支好端端的机枪很快就可以回炉了。解决办法就是降速,这是我今日来找你的事宜之一。”说着,杨明志拿出了那张备忘录,里固施科夫瞟了一眼,这上面画着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估摸着这应该是中文。

    文件上有好几条,看来这次长官也是有备而来。他问道:“副师长,仓库就是这样,原本充盈的地方现在库存不多,未来一段时间会重新堆满弹药。最快明日,复工的高炉浇铸的炮弹胚就能开始装填了。我们既然要谈些事情,干脆去办公室吧。”

    杨明志再左右看一看,说道:“也好,你引路,我和我的人去和你谈正事。”

    关于MG34的射速改造问题,普通人会想到调节气流阀,降低导气的压力似的射速降低。可MG34是退管式结构,射击后坐力使得枪管与枪机同时后退,气流阀根本不存在。

    稍稍研究一下,杨明志发现了正确的修改方式。

    来到了办公室,他令设计部的几个随从都打起精神。接着开门见山的对里固施科夫说道:“德国人的通用机枪射速快的原因源于它的结构,我们的DP机枪和缴获的ZB26都是导气式的,唯独这个MG34是退管式,依靠火药气的后坐力进行子弹复进、击发与抛壳,它的后坐力越大射速越快。看看它的枪口结构,还增加了一个枪口助退器。”

    说起来里固施科夫一直没注意这个,“我还以为德国人的是枪口退制器呢。这武器的后坐力大,战士们抱怨过,我还以为枪口的装置已经大大减少了后坐力,没想到它是增加这力量。”

    “对!也正是这个装置使得后坐力大幅上升,使得更短的时间就能把弹簧压到底完成抛壳上膛动作,射速自然高。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把这个装置改造一番。它加速火药气向后推进,我们就让它向前退。”

    里固施科夫一拍大腿,“现在我都明白了!只要拆掉助退器,我们自己造退制器再按上就行了。这样射速会降低很多。”

    “降低多少还需要实验。”杨明志转过身对设计部的人员说道:“你们目前的任务就是这个,研究一下MG34,设计一款它能安装使用的枪口退制器,还要具有消焰功能,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见到成品。”

    “保证完成任务。”几人立正敬礼。

    杨明志满意的转过身,“你都看到了吧,这些人中有共青团员,有大学生。里固施科夫,生产助退器不是什么难事,如果可以,你能否生产出弹簧。”

    弹簧?这位有些迷糊。“弹簧这种东西比较高级,加工工艺复杂,我可以生产出碳素弹簧钢,却需要专业机器进行加工。这一点恐怕没有你最清楚,如果这个小小的兵工厂能高出弹簧,我们的火箭助推式榴弹的尾翼部分的问题早就轻松解决了!”

    稍微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杨明志挠挠头乐了。

    “好吧,我会安排我的人去立刻设计,工艺图纸尽快拿给你。进入沼泽地后,我军装备的和最新缴获的德制通用机枪合计接近七百支,一旦实验符合标准,我想把全军的完全换装。”

    这说一个比较大的工程,但干好了能大幅度节约子弹。

    杨明志向设计部交代完事,他们随即离开了,只有他没有走的意思。

    里固施科夫看到这位的备忘录写着密密麻麻的,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各种新难题。他缓缓说道:“长官,他们都离开了,这办公室目前就我们两人。还有什么要我办的你尽管吩咐,只要有理论基础我就赶开工。”

    “好!那我就说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九章 燃烧空气武器() 
杨明志说道:“就实战中火箭助推式榴弹和无后坐力炮的发射药,因为是黑火药,其火药气固然很大。作战中这些烟雾不但暴露我们的火力点,也蒙蔽了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