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氲┫谋厝皇歉鎏煳氖帧�
“咱们承诺过,要对他们继续空中补给。我想,不能因为道路的危险,我们就放弃对他们的援助。”
图皮科夫计划在夜间行动,TB3轰炸机装载大量燃油进行长距离飞行。但是因为战斗机的短腿,到了切尔尼戈夫上空之前,护航就要停止。
“好,这件事你去办!我的参谋长,希望这次行动我们依旧能成功!”
图皮科夫要处理的事非常多,增援284师只是大量军事计划中的一个。他委任了一名参谋全权负责,一切有了上一次空投的成功经验,选定的机组成员也没有变化。
飞行员伊万诺夫,上一次他率领部下进行了强行空投,货物里甚至有坦克。
他接到了新的命令,不禁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现在的战斗机飞行员,在空中战斗两周就会牺牲,只有少数人成为王牌!”他已经活的非常久,只是这番再次冒险进入敌占区,仿佛这是一次有去无回,注定折戟长空。
但命令就是命令,计划的飞行任务在十一月九日的凌晨。
另一方面,铁木辛哥亲自书写了信件,内容由摩尔斯电码向布良斯克的地下组织传递。各个城市的地下党就如同一座座驿站,这封信件击鼓传花,传递到了戈梅利地下市委手里。
戈梅利市长尼基塔·伊万诺维奇·柳德巴寥夫转入地下工作,在德军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他突然失踪。有人说,市长已经被侵略者杀害,实际上,市长却和反抗组织隐藏在郊区的一处谷仓地下室。通信电线嵌入一根长木杆作为伪装,仿佛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晾衣架。
“现在我们收到了两份情报,一份是西南方面军司令给予284师的信件,对于他们最新的补给计划又要开始了。第二点,我们又收到了一支反抗军的通信情报,他们就在我们的南方不远,我们没有能力安顿他们,只有一个办法,把他们引导到沼泽地,由284师收编。”
市长对在场的反抗组织头目所说事情,方面军司令的信件,以电码转述给沼泽地即可。
倒是第二条,一支规模有上千人的反抗军,携带不少妇孺正在森林中穿梭。天气非常寒冷,他们的食物情况也很糟糕,作战人员则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有的人只有匕首作为武器。
“这支如弄难民一般的武装人群主要成分是犹太人,都是从南方逃出来的。他们试图先北上,在向东转移,回到祖国的控制区。但是他们的粮食太匮乏,根本不能支持他们的行动。”一名反抗军头目说道。
“所以他们就跑到我们这里来?真是太疯狂了!我们哪里有那么多的食物给予他们。现在,城中的仓库早已被德军占领,小麦粉和马铃薯都被掠夺,包括在坐的几位,咱们的食物也不能很好的保证。”
大家的话都非常有道理,市长想了想,“既然我没有粮食,就引导他们向西走,只要进入沼泽地,和284师会和,他们的问题不都是解决了吗?”
棘手的事如此解决,大家一致同意。
因此,284师收到了两条消息,一个好的一个麻烦的。
基于这种情况,耶夫洛夫急令三个集体农庄的村长紧急集合,也包括所有营一级的军官和政委,十一月五日,大家集体在铁匠村开会。
会上,耶夫洛夫说明了现在部队遇到的两个新问题。
“咱们和方面军司令部取得了联系,参谋长承诺的持续援助计划还是有效的,新一轮空投会在十一月九日凌晨进行,我们最快会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看到漫天开放的花朵。”
与会的大家欣喜若狂,因为上一次的空投真的解决了居民们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耶夫洛夫强调,新的空投将主要是武器弹药。这对于部队同样非常重要,毕竟复装的子弹比不上原装。弹药富裕了,就可以更好的秀肌肉。
另一件事,耶夫洛夫摆出一副难堪的表情。
“这个情报是戈梅利地下市委发来的,市长柳德巴寥夫恳求我们,收留一直武装转移的难民团体。他们主要由犹太人构成,刚刚逃离德军魔掌。这团体一千余人,武器装备窳劣,食物匮乏。戈梅利市委希望我们接收并整顿他们成为新的战斗力量。”念完稿子,耶夫洛夫抬起头看着大家。“同志们,咱们又要有一批生力军了。”
士兵是越多越好,福明作为犹太人,非常希望他的族人能进驻沼泽地。
“现在是这样的情况,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耶夫洛夫问道。
“有!”一团的营长罗沙科夫站起身问道:“我觉得这些人就算是来了,很难组成战斗力。他们非常疲惫,还有他们是犹太人。这些人可以做商人,但是作为军人,我想……”
福明立刻咳嗽两声,罗沙科夫基马上意识到自己说错话。
杨明志立刻察觉到了会场的微妙,这位罗沙科夫原来是乌克兰的部队,其他人大部分是白俄罗斯的部队。福明是犹太人也是乌克兰人,基于历史的原因,乌克兰民族比较反俄反犹,在苏俄内战中,他们坚定的站在邓尼金的白军阵营。
如今苏联建立,这些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蛰伏,而二战爆发,这些人又卷土重来。
即使罗沙科夫是苏军军官,他所处的环境也导致他对犹太人很有成见。原本的宗教歧视渐渐演化成固有的偏见,福明对此太熟悉不过。
福明敲了敲桌子,说道:“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吉普赛人,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苏联公民。他们在和敌人战斗,我就必须帮助他们。如果因为族裔问题有着固有的偏见,那么别列科夫呢?”福明把话题扯到半晌不说话的杨明志。“这个人可是中国人,你们觉得他如何?他是懦夫吗?他愚蠢吗?不!他比你们大多数人都聪明,如若不是他,他们大部分人早就战死了,如若不是他,部队也得在这沼泽地饿死。”
罗沙科夫被这番话说的低下了头,因为这些都是事实。没有284师的收留,自己的那些残兵败将一路溃逃,早就被德军歼灭殆尽。
杨明志立刻站了起来,为了谦虚他向诸位深鞠一躬。
“刚才福明同志的话言重了。我希望在咱们这里不要有什么民族歧视,现在的近卫284师,由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犹太人、鞑靼人(黑毛子)和我这样的中国人,族裔不同,我们却都是站在同一面红旗下和敌人战斗。所以那支庞大的部队我们必须接收他们!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我们恐怕是目前白俄罗斯最大的一股敌后抗德力量,咱们就是缺乏战士。我不管他们是什么族裔,只要是勇敢的,服从命令是,就是好兵。”
此话一说,在场之人无不鼓掌。大家的态度彻底统一,连罗沙科夫也站起来道歉。
俄罗斯被戏称是战斗民族,而犹太人也是战斗民族,因为过于好战得到了穷兵黩武被群起攻之的报应,民族沉沦三千年,他们的血性依旧在骨子里。杨明志可不认为这群人会是什么“只会做生意的奸商”,他们的到来完全可以组织一个犹太营,拿起武器报仇的他们战斗力恐怕只强不弱。
信息已经传递出去,杨明志等人静静等待着,等待空投和那些人的到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犹太难民群()
“妈妈,我们还要再走多久?“一个男孩问着自己的母亲。
“再加把劲,我们很快就能到了。到了安全的地方就能吃很多面包。“
小男孩的心中顿时鼓舞勇气,他并不知道如若不是和母亲一起逃亡,等待他的将是悲惨的命运。现在的他只知道跟着大部队走,一定能吃上饭,更不用在这大雪中过夜。
他是这上千人队伍中的一员,这支部队主要由犹太人组成,二百多名苏军走失的部队负责武装保卫。
苏军营长亚历山大·博格丹诺夫,他所属的部队参与了乌克兰战役,他的营在战争中减员超过一半,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和数十万友邻部队一道向东撤退,大家企图突破德军古德里安部的阻击,但计划全盘失败。因为撤退的人群几乎抛弃了所有重武器,并且士气低下,根本无法与德军阻击部队抗衡。
因此亚历山大没有再继续东进送死,他率领最后的二百余人干脆向北撤退,试图撤入白俄罗斯,或者是布良斯克州,只要进入森林地区,即使打游击也比愚蠢的投降要好。
在撤退途中,这支武装部队偶遇德军一个中转营地,他们发现了大量的苏联普通公民。
突袭战随之爆发!德军一个连的兵力看守着大量的犹太人,这些人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他们等待被装车运往远方。
这些犹太人平民慑于德军的淫威根本无力反抗,而苏军的突然到来彻底拯救了他们。
亚历山大救下了一千多人,其中加上少年孩子和一脸白胡子的老人,能拿得起枪的人有四百多人。
亚历山大下令拿走所有能用的东西,士兵洗劫了这个中转站。在这里他发现了德军的电台,此物调整至苏军使用波段,便立刻向周围发射信号。
时逢寒流肆虐,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依靠着有限的粮食,依靠着森林掩护前进。
他们试图前往戈梅利,然后沿着公路一侧向东前进。
亚历山大觉得前往戈梅利,当地不屈的人民一定会送来一些食物解决燃眉之急,没想到他们直接拒绝了。
但是情况发生了重大转机。
戈梅利地下市长命令道:“你们所有人即刻立即向西南方前进,沿着冰封的第涅伯河西岸前进,进入普利佩特沼泽地,那里是近卫284师驻地。“市长知道这支部队的实际领导人隶属于西南方面军,随即特别强调:“284师同样隶属于西南方面军,他们希望你们立刻改变道路并会师。等待你们的是面包和盐!“
食物的诱惑令人难以抗拒,何况那还是实实在在的友军。
亚历山大立即做了行动动员,希望大家继续忍耐,扶老携幼全军转道西南。
这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部队在极寒中前进,每一个夜晚总有人会一睡不起。
大清早,亚历山大检查营地,之间战士已经开始把冻死的尸体摆在一起进行统计。
一对老夫妇拥抱着被冻死,一名妇女抱着她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起步入死亡。尸体被冻的如同坚冰,士兵们合理将他们抬走。
“真是太惨了!继续这样,每一晚都有人冻死。长官,我们还有多久才能抵达?“一名士兵焦急的问道。
“快了!我们很快就要通过冰封的第涅伯河,到了河对岸我们直接南下。“
士兵长叹一口气,四周都是白茫茫一片,只有森林显现着黑色,未来的道路到底在哪里?也许只有继续向南走的情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是所有人唯一的希望。
士兵们还在搬运着尸体,一个年长者蹲在尸体堆旁,做起了拉比的工作。这里没有蜡烛台,什么法器也没有,年长着念着犹太经文为这些死者祈祷。
苏联对有神论者的疯狂迫害自肃反结束后也戛然而止。亚历山大见到很多犹太人半跪下来,他没有阻止。
“对于我们,284师的营地就好比迦南,流着美酒和蜜糖之地。而你就好比摩西,引导大家走过着苦难,最终到达目的地。这是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所以咱们现在都还努力活着。“一名犹太民兵对亚历山大说。
“好吧!这个时候人最好有信仰。我信仰共产主义,相信人的意念能够战胜极端天气。你们犹太教信徒就相信你们的耶和华的保佑。所以我们只能无奈的抛下这些死难的人继续前进。“
老人是最容易冻死的,而孩子是一切的未来。仅有的粮食必须确保孩子的口粮,广大士兵只好饿肚子。
寒风吹拂着冰封的第涅伯河,寒流已经到来多日,河流封冻足以人畜前进。
一团团黑影在冰面前进,如同一只只企鹅。
另一方面,既然收到了有这样一支部队存在的情报,284师外围作为警戒的外围哨兵被命令睁大眼睛。
亚历山大率部通过了第涅伯河,在这里他立刻下令掌握电台的战士立刻发送信号。
位于284师师部的电报室,电台的红灯突然响起。
正打瞌睡的电台员立刻惊醒,如此这时284师第一次和这一支犹太人为主的部队联络。
杨明志和耶夫洛夫立刻闯入电报室。“快让他们立刻报告渡河的大概位置!告诉他们,我们会迅速派出接应部队!“
亚历山大得到了如此回应,可是他也不知自己的具体位置在哪?他汇报了自己的渡河地点河道是一连串S弯。
仅凭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