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这里不缺造枪托的山毛榉,更是不缺钢铁。
但是步枪厂和冲锋枪厂都有许多制造木质枪托的专用机床。所以为了产能的要求,我命令他们都生产木质枪托的版本,如此一来所有工人都能调动起来。您觉得如何?虽然没有经过您的同意。”
杨明志完全不知道这一情况,他心里是有些不高兴的。
不过想想看,那个位面的AK47长时期就是使用木质枪托。
本位面的枪械发展历程也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即在材料科学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之前,特殊的木头作为枪械零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其实框架式可折叠金属枪托,其加工工艺非常简单,就是这一版本需要更多的钢铁。
听乌莫夫所言,既然本地工厂有大量制造木枪托的机器,那些机器和工人可不能闲着看戏,发挥他们的劳动能力,的确是应该的。
“现在他们每天的产能都在增加,例如冲锋枪厂,其日产突击步枪能力即将达到一百支。”
“哇!”杨明志着实大吃一惊,“他们……难道他们的生产效率比冲锋枪还要高。”
“那是当然的。那个工厂的工人数量增加了一倍,产能自然提高了。再说了,您研发的突击步枪的零件就是比较少的,整体而言,加工和装备的总工时就不多。”
乌莫夫这话在理。
杨明志深谙“模块化枪械”之道,在设计之初他就有意这样操作,故而自己研发的几款枪械都是由几大模块构成,并有一些小零件联系到一起。
乌莫夫说了一大堆话,夹着的卷烟也抽完了。
他背靠着沙发精神显得颇为不错,继续侃侃而谈:“上级还让我大量生产火箭炮,我不知道您在火车站是否见到了,您研发的飞鱼火箭炮,第一批的二百发已经装车完毕。”
“是!我已经看到。”
“后续还有更多的火箭炮产出,我猜,部队是要用它去保卫斯大林格勒?哈哈!毕竟它的射程超过我们塞瓦斯托波尔海岸炮台射程了,威力也比一枚岸防巨炮的炮弹更大。我真的希望,它能够将敌人的后方营地炸成灰烬。”
杨明志点头说:“理论上是可行的,敌人的位置相对分散,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飞鱼。”
“对的。所以我给您的老战友里固施科夫更多的命令,而且他的工厂也增添了三百名工人和技术员。他所需的一切生产材料,我都是满足的。”
“那么鲶鱼火箭弹呢?”
“那是单兵武器!”乌莫夫猛地坐正身子,显得自己对此事特别上心,“您提到的这个非常重要!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上级给我下达的命令,关于鲶鱼火箭弹的产能,居然是多达三千发。不仅如此,相关技术图纸还交给了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乃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地的工厂也开始生产它。
我非常清楚,整个联盟您最了解这种火箭炮怎么用。我猜测,可能是我国自产的RPG弹头针对德军坦克的攻击力大不如前,国家需要更强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所以开始特别重视这款单兵火箭弹了?!”
“应该是这样的。”杨明志严肃的说,“这一问题我在沼泽地作战的时候已经发现,所以我命令火箭弹平射攻击坦克,纯粹是通过过量的炸药装填,达成击毁德军坦克的目的。相信我,如果我国的喀秋莎火箭炮平直射击,没有任何的德军坦克能够抵挡它的破坏力。”
“啊,您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乌莫夫意味深长的感叹道,“所以我了解的火箭弹有了破甲型和爆破型,上级需要两个月内拿出三千发或是更多,生产之后就尽快装车运走。我可以感受到上级的急迫,当然,生产这件事就是里固施科夫同志的任务了。”
在设计局内,波波夫对杨明志口述的内容终归是浅薄的。
今天,杨明志得以和乌莫夫于办公室内好好长谈一番,算是明白了新西伯利亚市轻武器和火箭弹的产能情况。
字里行间中,杨明志听得出乌莫夫对于新式武器迫切需求量的疑惑,他知道其中的一切详情,既然乌莫夫不问,自己就不可能透露。即便他问了,自己依旧不便透露。
杨明志的二郎腿放下了,问起另一些事。
“乌莫夫同志,还有一件事,我的两个工厂……”
“啊!您说那个?!我想这才是您急匆匆来的原因。我非常荣幸的告诉您,工厂的厂房和人员都已就位,大部分设备也都就位了。您的工人们目前正在调试所有的机械,以及对厂房区进行大规模的清理。”
“哦?他们没有开始军械生产么?”杨明志明知故问道。
“呵呵,您不会来,他们如何开始生产呢?”
“所以他们就优哉游哉度过很多舒服日子?我想这是不对的。”
“不!实际上工人们也是几天前才到。根据他们目前有的设备来看,他们应该生产轻武器。但他们生产怎样的军械,您是有决定权的。还有一点,根据上级的命令,您工厂的产能将算进新西伯利亚市的产能内,仅此而已。也就是,我不会给您下达生产指标。”
“哦?还有这等好事?!”一时间杨明志觉得匪夷所思。
“是的。我想您是不可能怠惰的,您的工厂一旦开工,您一定会要求工人们释放最大产能。”
杨明志点点头:“这倒是真的,届时我还会亲自监督,哪个家伙懈怠了,那就把他踢出去。哦不,而是从生产线提到食堂,让怠惰者去削土豆。不过您这不给个任务指标,我还是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我实话实话,我麾下的834厂,我决定令该厂全力生产突击步枪。以后的日子里,该厂也是突击步枪的生产主力。您刚刚说明了给予步枪厂的生产指标。干脆这样,我的834厂也按照该指标,您看如何?”
“这……”乌莫夫愣了一下,接着捏捏自己下巴一副思考状。“好吧,既然您坚持。或许有一个鞭策,您就心安了。那么您的835厂呢?也是一样的?”
“关于835厂,它不会生产突击步枪。”杨明志干脆的说。
“啊?它将生产什么?!”
“大概是鲶鱼火箭炮。但是,我还有一些新的想法。”杨明志干脆站起身,以一副非常自信的姿态走近乌莫夫:“同志,我又构思了一些新式武器。所以我有了一个想法,我的835厂的工作将不是主要量产当前的武器,而是尝试生产我最新研发的新式武器。它的存在意义是一种实验工厂,所以该工厂的工人并不会很多,它更像是保留了番号的大型实验室。”
说到这儿,杨明志故意指指自己的脑袋:“您知道的,我这里有很多奇思妙想,我还会第一时间尝试把思考变成现实。与其拜托兄弟工厂,拜托他们的工厂停工,去落实我的新发明。迫于友谊,几次的工作是可行的,次数多了他们会非常厌烦。如果干扰他们的产能,我也很愧疚。所以我需要一个特殊的工厂,专门负责实验性生产特殊的新式武器。”
第1913章 前往直属工厂()
杨明志计划835厂变成巨大的实验室,这么一解释乌莫夫算是明白了。
“好吧,更多新式的武器?您已经有想法了。”乌莫夫好奇的问。
“当然!”
“哦?”乌莫夫摆出一副期待的眼神仰视站在身边的杨明志,“别列科夫同志,您可以向我透露一二么?”
“可以。比如说,让我们的火箭弹变得可以遥控,这样我们遥控它的飞行,用望远镜看着它的轨迹,直到它撞上德军奔跑的坦克。甚至我们可以安置一种遥控引爆装置,使得它还具备空爆效果,就像是榴霰弹,”
“妙啊!”乌莫夫下意识的一拍桌子当场站起来,接着情绪又突然冷却,他不禁质疑:“这……听起来太匪夷所思了。真的可以吗?您说得,就像是凡尔纳的。”
“应该是可以的。”杨明志平静的说,这番平静仿佛就是对“预想”的确定,“我会寻求科学院的技术支持,我有信心完成它。”
“那么我就提前恭喜您的研发获得成功。”
“我会成功的。接下来……”杨明志平视着乌莫夫,“我非常的急切,我下午必须去看看我的工厂。但是我对那里的情况非常陌生。”
“我懂了。”乌莫夫拍拍杨明志的肩膀,“最近一段日子,市区内多个工厂建成,其生产的东西五花八门。哈哈,还有一个工厂专职生产鱼肉罐头。这些工厂一旦落成,我都要亲自去视察的,后续我还要关注他们的产能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调查是否有贪腐情况。既然您回来了,今天下午我亲自带您去您的工厂,您看如何?!”
“啊!这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之一。干脆这样,我们在食堂吃过午餐后,我们立刻出发。”
对于乌莫夫来说,他习惯了自己办公数年的办公室,即便升职了,他依旧没有搬离这里。
他把“市长办公室”的名牌一摘,挂上“州长办公室”的牌子。
一番人事异动后,乌莫夫不但不打算换一个办公楼,还把之前州苏维埃办公楼内的许多工作人员,迁移到自己这个老楼里。
如此操作,对外宣传就是精简队伍节约开支,节约的资金用于军工生产,从而获得了一个节俭又忠诚的好名声。
实际呢?乌莫夫还是舍不得自己的老办公室,更舍不得办公楼大食堂的那一票资深厨子。人一旦习惯了当前的生活,总是不愿突然搬走的,何况这栋办公楼承载了他十多年的工作经历。
乌莫夫早已习惯了这里,除非上级一纸调令,命令他到乌拉尔山以西工作,否则他就一直待在新西伯利亚,待在自己亲爱的办公室,在自己亲爱的老办公桌前,拿着自己的老钢笔和老墨壶,一直工作到生命的终结。
毕竟本时代,斯大林本人巩固和完善了列宁建立的干部制度。
当前苏联施行的是“干部委任制”,这使得干部的任命分成了三种。第一种,即由斯大林本人亲自授权任命,像是新西伯利亚州的老州长的新任命,就是所谓第一种。
第二种则是地方和各部门的推荐,是否支持任命,是有相关部门审议后,交给斯大林获得审批。乌莫夫的从市长升级为州长就是走的这种流程,毕竟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非常久了,对待组织、对待斯大林的忠诚没的说,他的升职顺理成章。
至于第三种,即为地方上的人士变动,任命权就在地方大员手里。而这就是乌莫夫当前掌握的一项大权,他有权任命某人担任某个工厂的厂长、集体农庄的管理员,或是其他机关的重要干部。
如今的乌莫夫已经升职了,新西伯利亚州的重要性也比以往更为重要。他知道,如果自己干得好,斯大林会念及自己的功劳,会给予自己进一步升职的资格。这里甚至不需要什么部门的审议,只要斯大林认可自己的工作并有意提拔,那么升职就是顺理成章的。
它的确是顺理成章的!乌莫夫认为杨明志是给自己带来幸福之人,而杨明志本人就是一个案例。
此人用实际功劳获得了斯大林的赏识,才如同飞升的火箭,一年之内从区区营长荣获当今的地位。
“必须进一步帮助这个年轻人,他获得成功,我也有连带的功劳。”
乌莫夫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很高兴的和杨明志共进午餐。
新西伯利亚完成了一次收获,整个城市的粮食供应状况暂时好转起来。
今天的午餐颇为丰盛,有传统的俄式面包片,以及大量的熏肉,还有一些繁杂做工的奶制品。总体而言,它们充满了油脂和糖分,于寒冷时期,它们的宝贵程度难以用语言形容。
餐桌之上乌莫夫短暂的描述,让杨明志对未来的工作更有信心。
原来,乌莫夫特别关注了834厂和835厂的建设情况,不但工人就位了,乌莫夫还从其他企业里挖出来一批基层管理层,将其提拔为厂长。
对此,杨明志不禁发问:“那些人,他们可靠吗?他们原本不是军工人,如今却要管理兵工厂。”
“事到如今,你我都不要奢望什么。在我看来,他们至少有管理经验,这就足够了。”
乌莫夫不想再多谈下去,所谓就算自己把那些所谓的领导吹捧一番,终究是口说无凭。
“别列科夫同志,他们是否满意,您下午看看即可了解。您完全不用担心,如果您不愿意,我会再给您物色一些人。”
杨明志点点头,他自己本来也有一点打算。所谓工厂的人数不多,管理的难度自然也不大。如此一来,挑选设计局的几人拉过去,去担任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