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269部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269部分

小说: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吉尔琢磨了一下,终究说明了实情:“我被安排到了师部,去通讯排。”

    此言一出,整个车厢陷入一片沸腾。学生们又不是纯粹的幼稚,大家着实想不到,吉尔怎么就得到师长青睐了。难不成,仅仅是因为他是邮局分局长的儿子。

    不!师部的通讯排可谓指挥中枢的一部分,那里需求最佳精英。

    维克多根本不知道,吉尔的现状是娜塔莎在师长身前美言许多的结果。终归吉尔的确有一个更好的前途,维克多很羡慕,却也仅仅只能羡慕。

    “唉!你这个人长得帅,综合素质也很好。你真是个幸运儿,希望你到了师部能好好执行任务。”维克多勉励道。

    “那是当然,我还渴望立功呢!”

    “是吗?那你就必须零错误的传达所有的信息,你我都是老朋友了。你可要记得,你的同学们都在基层服役,为了大家的安全,你必须保证传达的信息绝对精准。”

    “是!我完全明白。”

    吉尔和他的同学们开始了一场近二百公里的长途跋涉。

    得益于积雪覆盖了公路,雪被压实后道路反而变得颇为平整。

    完全不用担心冰雪路滑,因为彼尔姆当局凑齐的这二十辆卡车,可是货真价实的美国货。亦是恢复北冰洋航运的盟军运输船队,送上岸的巨量物资的一小部分。

    它们都是质量优秀的道奇卡车,美国的制造商根据苏联的要求,针对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轴之类的关键地方做出改进,使得新下生产线的卡车使用非常优秀的防冻液和润滑油,可以应对零下三十度的极端低温。

    它们被造得更大一些,载重量和续航力都有多提高,故而每辆车拉着区区十个带着不多行李的新兵,一点压力都没有。甚至于多余的一些空间,还被装入了一些木箱,箱子里塞满了征兵委员会从城市的物资后勤仓库搜罗的一些冒险手套和一体式的毛线脸罩。

    经历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漫长旅途,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大家才抵达了旅途的终点。

    所有的新兵都准备了一点旅途吃的干粮和饮水,所谓干粮实际就是一小块面包干,它只是充饥而已。

    车队在下午抵达了一座靠近铁路的小镇,它就是奥乔尔。车队仅做了短暂逗留,以供所有人下车上个厕所而已。

    仅仅这个功夫,吉尔就弄清了自己坐在的位置。在此,他和同学们也遇到了接应的324师部分官兵们。

    短暂的逗留,车队开始最后的旅程,终于一行人抵达了藏匿在森林中的324师训练营。

    到了奥乔尔的位置,持续的降雪已经停止了。

    几天以来吉尔终于看到西方昏黄的夕阳,还有被那柔和懒洋洋的夕阳照耀下的白茫茫世界。

    纯白的大地中突兀的存在着大量的木屋,他们整齐的排列,那就是军队的营房无误。

    当下,有九千多人居住在一起,所有人都住在单层的木刻楞里。那是一些非常巨大的木刻楞,即解决了许多人的住宿问题,也很好解决了集中供暖问题。

    吉尔一行人可谓是贵客,他们都是部队急需的技术兵种,所以师政委鲍里索夫,兴致勃勃的亲自迎接这些“年轻的列宁们”。

    车队停得安稳,所有新兵鱼贯而出。由于这里面有三十人就是射击俱乐部的成员,剩下的也几乎都是无线电俱乐部成员。

    接下来的举动令鲍里索夫非常惊喜,这些穿着厚实衣装、大部分佩戴着列宁共青团徽章的年轻人,他们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指令,几乎是本能的排好了整齐队列。

    鲍里索夫不禁心里慨叹:“师长,您真是有本事,真的在彼尔姆物色到了这么多人才。后续应该还有更多人才?”

    鲍里索夫情不自禁敬了军礼,向年轻的战士们示以诚挚的慰问。

    324师在巴尔岑的训练下作任何事都讲究效率,因这份风气,鲍里索夫非常反感怠惰者,风风火火才是最备受推崇的。

    他询问一下新兵的人员构成,惊讶于他们都是可造之才。

    他尤为问到一个人:“同志们,你们中谁叫吉尔?吉尔·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出列!”

    “是我!”吉尔大吼一声,接着向前三步走。

    原来,巴尔岑已经给师部发去电报,责令留守人员完成接应工作后,直接把其中的吉尔揪到师部去。

    鲍里索夫相信师长发觉了一位人才中的人才,今日看看这个吉尔,此人确实仪表堂堂一副很有前途的模样。一点问询之后,他更是明白了师长因何重视此人。

    “不错!你的确是个人才。勤务官!”

    “到!”负责步兵师总后勤谢尔盖斯基急忙跑来。

    “给新兵分配的宿舍都准备好了?”

    “是的!政委同志。”

    “很好,你单独找一个房间,给这位吉尔·伊万诺夫安排一下。”

    “这……”

    “这是一个命令,快去!”

    “遵命。”

    就这样,本来只想尽量平凡的吉尔,他不得不享受起特殊化的待遇。他只能接受这一结果,毕竟自己的身份已经变了。身在军队中服役,长官的命令就是一切,无论这个命令是好是坏。

    总之,自己居然能奢侈的独立居住,他觉得自己已经备受师长的青睐。

    那么,三天会被密码本?这是必须的。

    。更新最快网址:

第1887章 杨明志的返程() 
结束了会议又和待在彼尔姆的老战友聊了聊,在那之后杨明志可没有闲着。

    要带一些礼物给自己的妻子,还有英雄狙击手娜塔莎,该送给她们什么呢?

    她们近乎是同龄人,正是最爱打扮的青春年华。杨明志以自己对女人的理解,估计到送给她们一些化妆品,那总该是万金油吧?

    非常可惜的是,偌大的莫斯科因为物资供应问题,女士化妆用品几乎消失的无踪影。

    不过若是通过另一些渠道还是可以获得的。

    杨明志很聪明的拜托内务部的关系去办理此事,他尤为拜托拉林大尉,拜托他“给妻子搞点梳妆打扮的东西”。

    结果真是非常的喜人,拉林大尉并没有说明他派手下从哪里搜出一些瓶瓶罐罐,但是它们就是化妆品。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小玻璃瓶,它们标注着“红色莫斯科”的字样。

    杨明志觉得非常新奇,拉林大尉非常高兴的解释:“它们就是香水。”

    在战前的发展苏月,苏联缺乏粮食、缺乏钢铁,艰苦又充满希望的大时代,苏联女人并不缺乏打扮自己的物品。

    关于让苏联女性变得美丽,斯大林亲密战友的莫洛托夫,他的妻子热姆丘任娜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曾几何时,列宁的妻子倡导女性应该追求朴素的生活,而那才对纯真的生活。

    二十年代,刚刚结束一战和内战,以及饥荒的苏联,女人们的确没有条件做些奢侈的打扮。

    到了三十年代,苏联国内的气氛正悄然改变。

    十年的奋斗,曾经一贫如洗的最广大的人民,他们基本解决了温饱,就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电影院成为大众放松娱乐的重要场所,每一位城市市民每周至少去两次,那真的老少咸宜的活动。

    所以出入公共场所,女人们更要好好打扮自己,这就迫使苏联国内存在巨大的化妆品需求。

    三十年代,热姆丘任娜担任一家香水工厂的经理,随后,工厂就改名为“香精油联合工厂”,很快的工厂也成为苏联最大的国营化妆品制造商。

    工厂开始大量生产香水、面霜、护手霜。又趁着大萧条的契机,从法国、美国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苏联已经开始生产世界一流的口红粉底。

    关于国产化妆品的生产,被写进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但进入三五时期,战争爆发了。

    最主要的工厂被迫进行搬迁,何况热姆丘任娜主持生产研发的化妆品,它本质上还是被定义为奢侈品。

    极端战争,迫使奢侈品工厂即使搬迁,也暂时不能恢复生产。

    杨明志工拉林大尉这里获得了几瓶香水,几支口红,还有锡管包装的护手霜。

    毕竟苏联公民普遍是欧洲人,既然是欧洲人,他们就更容易散发体味也就是狐臭。

    “送给娜塔莎,她肯定需要这些。杨桃她……也是必须要给的,也省得她再向安妮借口红。”

    杨明志除了搞定一小批化妆品,他在莫斯科城里还买了几件毛衣。

    毕竟天冷了,莫斯科和周边地区突然就被大雪覆盖。相比于去年,今年的秋雨季节短暂,反而初雪提前的十天。

    城内还有很多市民没有撤离,他们或是年迈者,或是部分坚持生产的工人。

    留下的人有着御寒衣物的需求,城郊的驻军和训练营,更需要棉衣供应。

    当下,乌拉尔地区和广袤西伯利亚,许多城市的服装工厂在全力以赴的生产棉衣。

    打仗就是打后勤,恢复运输船队运输的美国,干脆直接运输棉花,后续的加工成成衣就由苏联自己负责。

    当然苏联的中亚地位也是羊毛和棉花的产地。

    尤其是喀山和乌法,当地大量的突厥蒙古族裔的牧民,供应了大量羊毛。

    因此,这个冬季至少苏联军队根本不缺冬衣。

    当然苏联大规模制造的“军人棉衣”,就是土色亚麻布塞棉花,最后麻线缝合。它的质量一般,胜在可以大量生产成本低廉。

    苏军的基层士兵,如今就普遍穿着这种量产型棉衣棉裤和护耳棉帽,身上再裹上一副可以做成帐篷的麻布斗篷,一个标准苏军战士形象便是如此。

    杨明志丝毫不缺“军人棉衣”,他又在卢比扬卡的办公楼地下仓库里,拿走了一件羊毛大衣,以及多达二百块肥皂,尤其是肥皂简直搬空这一办公楼的库存。

    他对于肥皂的需求令贝利亚费解,贝利亚亦是不明白为何别列科夫就是喜欢搬运内务部的库存。

    在象征性支付了一笔钱之后,杨明志还是拿走了这些重要的货物。

    杨明志为何要这么做?原因非常简单,自己即将负责的工厂必然马力全开,工人们必然整日和金属铁锈和机油打交道,大家自然需要大量清洁用品。如今这个性价比最好的用品就是肥皂!

    杨明志对新西伯利亚的肥皂供应有点担心,那么不如自己带走一批现货。

    他确信整个莫斯科,就真的只有一些特别的仓库,能合法的拿走肥皂二百块!

    林林总总的东西加在一起,返程的杨明志,他的行李足有两大木箱。

    羊毛大衣、衬里毛衣、化妆品、清洁卫生用品、少量文具,还有在多个国营商店搜罗到的多达二十瓶酸黄瓜,以及一些小物件。

    杨明志很是无奈,战时莫斯科就只能提供这些,即便战争胜利,至少还有十年时间,苏联的商品经济依旧极度匮乏。

    不要奢望太多,如今能凑合的活着,不会饿死冻死,就能让万千苏联平民满足。

    而沦陷区的另外一半苏联公民,他们迫于德军的搜刮,正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

    十月份的降雪横扫整个东欧,新的冬季又将有上百万沦陷区苏联公民冻死。

    又是一个冬季,杨明志至少不担心游击共和国军民的生计。

    在莫斯科的时间里,杨明志和波诺马连科交谈多次。

    他非常欣慰的是,就是到了十月份,游击共和国也没有大规模作战计划。

    除了杨明志下达了“不要战役”的命令,也在于重伤的游击共和国不得不安静下来恢复创伤。

    冷血的说,因为一万多人战死,游击共和国粮食供应变得非常充裕。

    赶在出发前,杨明志又从送行的波诺马连科那里得到了最新的利好消息。

    原来一个对月的时间里,担任军事领导人的耶夫洛夫正在大规模训练新兵。

    一度几乎战斗力的部队,如今已经在恢复兵力。

    因为沼泽地有粮食!

    如今德军已经没有意愿再发动大规模围剿,得此良机游击共和国在萨林奇金的主持下,开始大规模派遣“游击小队”,进行远距离渗透作战。

    除了袭击德占村庄的伪军和德军哨所,也在迁移村庄居民。

    非常时期,萨林奇金使用了断然措施,甚至是残酷手段。

    当下的沦陷区人民,那些第一时间抗争的人们往往已经加入游击队,剩下的多少老弱。

    他们被德军监控,被大规模的搜刮,每个人挣扎在饿死的边缘。

    许多人甚至缺乏逃跑的力气。

    萨林奇金就是要和德军抢人,他需要大量的人口恢复游击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