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157部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157部分

小说: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と嗣墙坏貌晃械目障惺奔洹N矣行┙孤牵蠢聪赂鲈挛沂敲话旆ㄋ龊镁趿恕!�

    “确实是个麻烦事。唉,只要您的工厂增加了人手,满足两万支的产量也就不是问题了。”

    “是吗?”尼古拉耶夫斯基强作欢笑,“等到十一月份的时候,我的在岗职工计划上是增加一倍的。到了那个时候,只怕上级给我下的生产任务就是四万支。我明白,现在战争非常激烈我必须加紧生产。看来我非得使用点特殊手段,以前我非常反对儿童暂停学习来生产武器,现在不行了。我必须完成国家任务,看来我得把我儿子领回来,与其让那个臭小子在步枪厂帮忙,还是回到他父亲的工厂里。”

    话题稍稍轻松了点,杨明志有所紧张的心才放松下。

    尼古拉耶夫斯基叹了口气,旋即又挺起胸膛“听闻您是来送一些图纸的,据市长说,是一种新型轻机枪。”

    “是的。”

    通过眼神示意,格里申科麻利的将图纸奉上。

    杨明志赶紧说“您快看看吧!我希望您能立刻开始生产,争取在三天时间内,把我需要的零件造出来。”

    刚刚还有些愁苦的尼古拉耶夫斯基,看到图纸后,整个人进入一丝不苟的状态。

    他还从抽屉中拿出老花镜,仔细的端详整个图纸,之后又看着工艺卡片,和图纸进行比对。

    他虽然年纪大了些,头脑依旧好使,例如几天前生产突击步枪,相关图纸的许多细节,他记忆犹新。

    调动起记忆再比对现有的图纸,十分钟过去了,他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结论。

    “亲爱的将军,看来您所谓的班用机枪,就是您的突击步枪进行的机枪化改造。不,应该是一种技术性修改。”

    “没错。”杨明志笑了笑,“我几乎就是围绕枪管进行修改的,大部分地方是没变的。尤其的枪匣部分,您还是用老模具老方法冲压。至于那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图纸上我都做出标记。我想,经验丰富的工人们会完美的落实图纸工艺。”

    “他们的确会贯彻落实,现在说说要紧的事。将军同志,您希望我们多块完成生产?”

    “我刚刚已经说了,三天时间内完成。”

    “三天?不,太漫长了。”尼古拉耶夫斯基绷着嘴,毫不客气的说“现在我必须告诉您一个现状。由于上级提高了下个月的产量任务,我不得不从现在开始就调整工人的工作时间。本月我将超额完成任务,多生产的冲锋枪将囤积到下个月,从而减少下个月工人们的工作强度。”

    “妙啊!妙啊!”

    “所以,您的图纸已经在这里了。等过了晚餐时间,上夜班的同志开始上岗,他们照着您的图纸就能立刻生产。”

    “哇?!这么迅速?”

    “当然,还是那几个班组负责您的新枪零件生产,他们已经有了经验,生产速率将是极高的。您觉得如何?我觉得,可能一夜过后,到了明天早晨,还是二十套零件,我将差人送到您的设计局,您看如何?”

    现在看来,这个尼古拉耶夫斯基早就做好了准备。对此杨明志还能怎么表态?他也只得高高兴兴的敬个军礼,以表尊敬。

    看着杨明志的眼神,尼古拉耶夫斯基如同老父亲般看待这位年轻的将军,他站起身,干瘦的身形一样显得厚重可靠。

    “走吧将军同志,我现在就把您的图纸发给相关班组。如果您不介意,请随我下车间。”

    “好啊!我正想再参观一下呢。”

    ……

    全新的图纸发放下去,得知又是别列科夫的新枪,负责生产的车床班组在亢奋之中,向着杨明志做出承诺。

    每一台冲床或者铣床都有一个班组负责,尼古拉耶夫斯基对现有的班组又进行一番突击改编。

    改编的目的只有一个,所谓人可以睡觉机器不能停,而几天前,到了深夜部分机器是关闭的。

    原来的两个班组合并一个,每个班组又分成白班晚班,从而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困苦的时期,大家待在充满噪音也非常温暖的大厂房内,这里只有机油味和噪音为伴,密闭的厂房就仿佛一个独立的世界。站在这里工作,就仿佛和外面炮火连天的世界隔离开。

    在这里,没有时间的概念,空间也非常的有限。参与其中的人,仿佛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操持机器生产。甚至于食堂差人拎着篮子或是推着手推车,把煮好的土豆和准备好的酸菜推进厂房里。

    他们长期在嘈杂的厂房里工作,精神必然处于高度的紧张中,他们早已麻木,只有外出如厕以及接班后回宿舍休息,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单纯的机加工是枯燥的,装配车间里的工作不是更枯燥吗?

    实现没有任何的通知,杨明志伴随着尼古拉耶夫斯基又进入了最大的装配间,他就笔直的站在,戴上眼睛扫视着一众埋头苦干的女工们。

    “厂长同志,那位安德洛夫娜还在工作吗?”

    “不,她申请了晚班,现在应该还在睡觉。”

    “我能理解,休息好了,晚班工作的也更好。就是怕她肝脏受不了。”

    “嗯?您不要担心什么,这里的工人身体状况都很好。”

    杨明志耸耸肩不再多说什么。

    实际上,既然图纸都分发了下去,自己也是看着那些工人开始照着图纸生产零件,今天的任务胜利完成,是该打道回府了。

    没有见到那个仅有十九岁的劳动模范安德洛夫娜,杨明志实在有些失望,可自己也不可能继续在830厂的食堂守株待兔。

    见得杨明志有所沉默,尼古拉耶夫斯基直接介绍“将军如您所见,自从我下了全新的生产命令,所有公认的都在加速生产。随着零件方面的产量增加,装配车间的每日出货量也提升了。那位安德洛夫娜,她昨天一个人就装配了七十支。”

    “哇!这么多?!”

    “当然,所以她真的非常疲惫。将军同志,我很高兴的告诉您,昨天我厂硬是装配了七百余支冲锋枪,安德洛夫娜是当仁不让的劳动英雄。唉,一想到这样一位优秀人物将调到您的工厂,我……我还真有些舍不得。”

    这话说的,杨明志突然觉得自己在夺人所爱似的。

    “厂长同志,这件事您已经决定了。”

    “当然,我是愿意支持你的。即便没有安德洛夫娜,其他人的工作效率也上来了。未来她们的工作技能越来越熟练,产量提高是必然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说了这些,杨明志不得不多想。

    那个位面的苏德战争打了四年,苏联大规模生产冲锋枪也就是三年时间,其中1942年夏到1944年夏,这两年是冲锋枪的主要生产时期。尤其是1943年,冲锋枪的产量达到了一个巅峰。

    现在苏联境内许多工厂只负责生产冲锋枪,如果每个工厂月产两万支,十个工厂就是二十万支,二十四个月的产量就是四百八十万支。

    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能月产两万支的厂子不多,尼古拉耶夫斯基这里,也是制度性的压榨工人的劳动力来完成这一产量。当然,工人们很清楚自己拼命劳动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他们心甘情愿。

    不管怎么说沙的零件结构还能进一步简化,工时继续降低,苏军冲锋枪的产量还能进一步提高。

    可是,它毕竟是冲锋枪。

    眼看着尼古拉耶夫斯基的工厂有着数百名经验丰富的工人,就是工作能力再糟糕,高强度工作两三个月也就够了。

    就像是刚刚上战场的新兵,只要打上几场激烈战斗,一个个都成了经验丰富的老兵。对于工人,也是如此。

    杨明志恨不得830厂的厂长换做自己,所生产的枪械换成突击步枪。

    仅就生产而言,突击步枪所用工时不比沙多呀!他们现在的人手月产两万支,半年内,仅凭一厂之力,给十个步兵师全面装备突击步枪,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幻想终究的幻想,在830厂,自己终究是客。

    又是一次参观,回到了厂长办公室,杨明志又和尼古拉耶夫斯基攀谈了些。

    “很感谢您对我的工人高度评价,来吧,朋友,我们喝上几杯酒。将军同志,您再等候一阵子,今晚我们共进晚餐,如何?哈哈……”

    “晚餐?算了……算了。”杨明志赶紧推辞。

    “哦?您还有要事吗?”

    “这……的确是要事。晚餐时间我必须回去,我的妻子将为我准备一顿晚餐。您知道的,那是家人准备的晚饭,我怎能不回去呢?”

    “哈哈,我明白了。”尼古拉耶夫斯基笑了笑,给两个玻璃杯倒上热烈的伏特加,“您已经来了,至少喝一杯再离开。”

第1777章 造点中式厨具() 
烈酒下了肚,整个肚子暖和和的,或是歉意和感谢,杨明志连喝三杯,嘴里更是振振有词“厂长同志,很抱歉不能和您共进晚餐。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我连续喝下三杯酒,以示我的歉意。”

    “啊,您不必这么拘礼,在我们俄罗斯就没有这种传统。不过,每个冬季都有酗酒的笨蛋躺在路上睡觉,醉酒中被冻死。或许今年的情况会好很多,联盟的粮食大部分供应军队,实在没余粮酿酒,但愿酒鬼能少很多。”

    “但愿如此。”

    “可是有酒不喝就太愚蠢了。将军同志,既然是您妻子亲自给你做饭,想必也是最正宗的中餐吧。”

    听得尼古拉耶夫斯基如此问,杨明志努力思索,猛地想到这个老家伙曾说过,十多年前新西伯利亚城市还有一些中国商人,城中有一些中餐馆。

    “当然是正宗的中餐,用苏联的实在做出最正宗的中国面条。嘿嘿,厨师是中国人,做法也是中国式的,真是最正宗的中餐。”

    杨明志故意这么说,引得尼古拉耶夫斯基瞬间提起兴趣,整个人双眼烁烁放光“是嘛?或许我可以去拜访您。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你们的国家并不强盛,做出的餐饮却是不可思议的,或许你们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做菜了。哦,对不起……对不起,我的话有些不恰当。”

    “不碍事。反正七十年后中国又是全世界第一强国。”杨明志压根就没有对尼古拉耶夫斯基的话多想,他喝了酒亦是敢说。

    既然说到吃饭的事,杨明志当然不介意请这位对自己帮助巨大的厂长吃顿中国大餐。

    请客是必要的,届时杨明志丝毫不介意自己亲自做大厨。

    “尊敬的厂长同志,您绝对想不到,其实我的厨艺也是不错的。相比较我的妻子,我的厨艺更佳!”

    “哦?!”

    “您对我帮助很大,我有理由请您吃一顿家宴。”话赶到这里,杨明志灵机一动,顺理成章的把自己另一个计划和盘托出。“我记得830厂的前身是专职生产家用金属工具的厂子。我想,生产一点厨具也是有能力的?”

    “当然!生产一些铁盘、餐刀、餐叉,都是非常容易的。”

    “哇!这是太好了。正宗的中餐需要一些正宗的中国式厨具,那些厨具是苏联没有的。如果您为我生产一些,就太好的。”

    “当然可以。”

    “那好,请您给我纸笔,我就在这里,给您画一下图纸。但愿……但愿您的工人也能像生产冲锋枪那样,以巨大的热情给我……给我生产一些特殊的大铁锅,以及一些蒸汽笼子……”

    俄罗斯不曾用蒸汽加工食物,杨明志不知道相关的词汇,只能用“蒸汽”和“笼子”形容蒸笼这种中国炊具。

    听着这个,尼古拉耶夫斯基当即费解。

    “什么?蒸汽?”

    “对,就是用蒸汽来加热食物。”

    “蒸汽还能用来加热食物,我……等等!”

    尼古拉耶夫斯基仔细思考,终于想到十多年前,他吃过一种特殊的面包。

    “尊敬的将军,我年轻时到中餐馆吃过一种不用烤箱加工的面包,那种面包的里面还有一些酱肉,样貌奇怪口味倒是不错。”

    “哦,您说的是包子。”

    在这里杨明志所说“包子”一词完全是汉语音译,尼古拉耶夫斯基丝毫没有头绪。

    “包子就是用蒸汽加热的。”杨明志继续兴奋的说,“中国人不吃烤面包,我们最多吃烤制的饼。我们热衷于用蒸汽加工食物,比如把南俄的大米用蒸汽蒸熟,或是把腌制好的鲜鱼蒸熟,甚至是牛肉羊肉。高温蒸汽可是比开水更热,足足一百五十摄氏度呢?但用蒸汽烹饪需要相应的厨具。您必须明白,中国人加工面食,手法可是多种多样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内心充满了期待,如果能吃上将军做的一顿中式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