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136部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136部分

小说: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匦肴鲜兜阶约盒形难现卮砦螅 �

    “是!任何的理由都不能抹除我的意气用事,我有错,我甘愿接受惩罚。”说着,杨明志还勾下了头。

    一切就像是梅德韦杰夫一开始说的,新西伯利亚有谁能责罚中将别列科夫呢?

    见得别列科夫的态度很不错,再者他的行为并非胆大肆意妄为,很大程度是基于年轻人的热血,还有对新式武器的实验渴望,驱使他做出冲动的错误行为。

    “好了,您也不必太过自责,您知道自己的错误这是最好的。再次我必须给您提个醒,你们的设计局并没有什么特权,新式武器的实验无权擅作主张。科学院里的各个军事研究所都自动和军区是合作的关系,所以您早早给我汇报这件事,我将立刻批准,理论上您的枪械实验今天下午就能在靶场落实。”

    话从军区司令嘴里说出来,这番说辞和之前的情报不一样啊!

    杨明志着实有些懊恼,那几个厂长都说申请使用靶场要经历一番波折,可是军区司令就站在这里了,司令的话是另一种说法。

    不!也许不是这样!也许就是因为我也是将军,这个梅德韦杰夫才一路绿灯!

    “好吧。”杨明志遗憾的摇摇头,“距离天黑不剩多少时间,今天已经结束,我们不可能再在傍晚搞什么枪械实验。所以,司令同志,您看打靶实验放在明天如何?这件事,我还需要您的同意。”

    “当然!”梅德韦杰夫的回答非常爽快“我对靶场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倒是要看看,您的新枪究竟有多大的能耐。这样吧,您选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我来安排一切事宜。”

    “啊?我还可以自主选择实验的时间?”

    “当然,我会提供一切您需要的帮助。”

    就算梅德韦杰夫对杨明志了解的非常有限,也至少知道这个男人是被调到新西伯利亚专门从事武器研发的。此人是被斯大林亲自授权,一切的科研行动都是为斯大林本人所支持的。

    再说,这个男人才来一周,短短的一周就造出了新式枪械的样枪!它不同于一般的枪械,明显是一种全新类型。

    那是何等的高效啊!领袖果然是慧眼识英雄,突击提高一个有才能的人对国家的确是大好事。

    当然,为了自己能够晋升或是取得别的荣誉,竭力帮助这个别列科夫中将,正是必要之举。

    对于杨明志来说,他也愈发的觉得自己的高贵的荣誉身份,给予了自己很大的便利,很显然新西伯利亚的军政官员对自己都是很尊重的。他们这群人精没有一个是傻瓜,与斯大林的麾下红人搞好关系,明显是互惠双赢的。

    稍稍思索了一下,杨明志还是觉得靶场实验的事最应该放在次日的早晨。

    他建议道“司令同志,干脆这样吧。我完全不知道您的军用靶场的位置,为了少走弯路。我想明天您能派来一些车,载着我们设计局的全体成员去目标靶场。出发的时间就定在明天上午八点,您看如何?”

    “好的,我会多派些车来,目的地就定在城北的靶场。那里背靠一座湖,那一带的鲟鱼可是很美味的。当实验胜利结束,我请您吃炖鱼。”

    “真是太感谢。”

    梅德韦杰夫没有再继续逗留,身为军人他办事从不拖泥带水。枪声的原因完全弄清,市长和第一书记也早已弄清楚了缘由,市里的广播站已经向全市解释了枪声的原因,播音员特别强调一句话科学院正在试验最新研发的枪械将成为战胜敌人的利器之一。

    胡乱揣测的舆论不存在了,市民们相信广播站的宣传且更加自信。

    然而广播站的本意是稳固人心,对说辞故意添油加醋,至于具体情况他们也是知晓的有限。

    这番添油加醋倒是切中事实,突击步枪的确能给苏军士兵更强大的战斗力。它能否得到军区司令本人和一票参谋员的青睐,全指望着明日的正式靶场实验。

第1756章 实验准备() 
寒流或将南下,麦收行动必须加速,哪怕夜幕降临,收割机也必须抹黑在尚未收获的麦田行进。

    今日的麦收令李森科颇为高兴,他看到大量的卡车装载着堆成小山的麻袋,向着市里的粮仓狂奔。所有的麻袋里都是黄澄澄的新麦,它们数量惊人,给予李森科的感觉是,现有的粮仓容积都不够了。

    在麦收前,他获得的调查情报是今年麦收会比去年差。李森科想好了说辞,造成这一情况的元凶是1942年的气候偏冷致使粮食减产,绝非“春化作业”的失败。

    但现在的情况明显很好啊!难道不是一个难得的丰收么?

    关于如何分配这些新麦,这方面工作全然是西伯利亚州当局的任务。他唯一可以确定一点,由于已经和上级协调好了,科学院将直接得到一批新麦,未来的面包供应状况会更好。

    这是好消息,今日的坏消息莫过于科学院内传来枪声。

    他的副手急匆匆的跑近站在田间的李森科身边汇报这件不可思议的事。

    “消息可靠吗?确定是科学院里传来枪声?!”

    “千真万确。”副手紧张的肯定后,就进一笔说明现在的紧张状况。

    所谓大量的军人包围科学院,整个院区已经戒严,军区司令本人,以及部分官员也去了现场。

    究竟是何人有着天大的胆子引发了这一突击事件,是别列科夫将军无误。

    “啊!居然是他!”

    李森科沉着脸,他先是惊讶,接着精神淡定。先不论枪声的什么情况,既然事情是别列科夫搞的,事态肯定不会糟到哪里去。

    “好的,我知道了。”

    副手继续紧张的问:“院长同志,我们是否应该立刻回去。我非常担心,咱们的科学家会陷入混乱。”

    “不!您的担心多此一举,军队不是已经控制现场了吗?甚至军区司令本人都去了。别列科夫是中将,军区司令也是中将。你说,我现在突然赶回去能做什么?我管不住别列科夫,更和军区司令没什么交集。”

    “但是,您必须做出一些反应!”

    李森科点点头:“好的,我们这就回去。我亲自回去,其他同志继续监督麦收工作。”

    话是如此,李森科可不想第一时间杀回去,再者他获悉消息时,其本人可是在一个距离科学院足有二十公里远的偏远农庄呢!该农庄的所有土地,麦子在播种时候可是被科学院的农学院特别关照,有着试验田的意味,所以在麦收的时候,李森科自觉应该亲自来监督。

    他并非匆匆杀回去,坐上轿车可是特别叮嘱司机,结果三辆轿车开得慢慢吞吞,等到了科学院太阳都落山了!

    从院区西大门的门卫处,他从卫兵那里得知了更具体的情况。

    原来经过别列科夫将军与军区司令的交涉,事件看起来得到了妥善解决,早在太阳落山前,军区司令部的直属警卫团就全员撤走了。针对科学院的戒严仅仅持续了两个小时,虽然给日常的生活工作造成了些许影响,现在一切正常。

    “简直见鬼!那个别列科夫究竟在搞什么!”李森科跺了跺脚,回到车上后直接命令司机,轿车直奔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

    一辆轿车突然出现在设计局大办公室前,它的出现毫无征兆。

    而此刻的杨明志,正围在办公室里拼凑的那张桌子边,一边看着桌上的枪支弹药,一边津津有味的嚼着面包。

    对于明天的靶场实验他心有成竹,说不定量产与军队的大规模装备,就是很快的事情了。当然,为了这一目的,自己需要两个坚实的支持者,一个是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另一个就是西伯利亚军区的司令员梅德韦杰夫。

    轿车的噪音引得正聚餐的设计局全体人员为之一振,不知是何人拜访。

    “难道军区司令又折道拐回来了?”

    杨明志刚刚站起身,就看到李森科本人只身闯了进来。来者沉着一张脸,似乎在压制着内心的愤怒。

    是啊,闹出一场乱子,院长本人如何能不愤怒呢?

    其实不然,李森科这张脸比较奇特,只要他故作严肃,给予他人的感觉就是在愤怒。

    “尊敬的将军同志,我完全知晓刚刚发生的事!您真是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万幸的是,事件似乎和平的解决了。我……我看到您还在这里安心的吃饭,看来您并没有受到惊吓。”

    “是的,事件解决了。”杨明志稍稍鞠躬,“很抱歉,因为我的鲁莽给您带来困扰。”

    “您能意识到,这就是最好的。尊敬的将军,我刚从远方的集体农庄赶回来,我甚至没回办公室就直接来您的设计局。您是将军,也是荣誉院士。再次我以院长的身份,给予您一项建议。”

    “您请讲。”

    “以后,您研发的任何新式武器,一定要去正规合法的地方进行实验。科学院内有多个武器研究所,他们都遵循科学院的规定,您是触犯这一规定的第一人。”

    “对此我深表遗憾。”

    “好吧,我对您只有一项忠告,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说到此,李森科话锋一转:“我看到您的桌子上还摆着一些枪械,它们就是枪声的源头吧。看来您的新枪已经成功完成。”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鲁莽早就恶果,院长本人都来了,面对这个人,表现出愧疚是一种谋略。既然院长也对枪械有意,那就顺便再介绍一下。

    “42突击步枪”,杨明志如此称呼自己的枪械。

    枪械的型号李森科丝毫不关心,甚至如何操作手枪,他更是很不擅长。毕竟他是农学家,武器方面的事近乎一窍不通。

    然而这样的外行人给予了这一突击步枪一个非常特别的评价它很漂亮。

    “真是一直漂亮的枪啊,就是不知道军人是否喜欢。”李森科如是说。

    “哦?您在怀疑它华而不实?”

    “不,我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我对枪械基本不了解,我唯独知晓一个原则,麦子的品种是否优良由麦收的成果决定,枪械的好坏也是如此,它需要经过战场考验。您准备好了吗?您觉得它如何?”

    “当然,它是最好的。”杨明志自信的说,“我和军区司令做了约定,明天我会带着枪械去军用靶场,军区司令本人将作为见证人。”

    “真是好极了,至少比您在院区内放枪要好太多。”

    “嘿嘿。对了,既然您都来了,还有一事我有求于您。”

    “您请讲。”

    “明天我还需两位关键的见证人,就是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

    杨明志说起的这两个名字可是令李森科记忆犹新,为何?两人是莫斯科卢比扬卡总部来的,所谓收到特殊命令暂且住在科学院。

    所以此二人一直住在院区内的高级招待所内,每天是好吃好喝的供着,有时专车还要接他们去市里转转,或是去本地内务部办事处看看。如果能够成天宅在宿舍里是最好的,奈何他们闲不下来。

    “好的,我会立刻通知他们,督促他们把明天的行程全部推掉。”

    杨明志点点头:“您就这么说,新式枪械开始进行靶场实验阶段,他们就完全明白了。”

    对此,李森科继续追问了一番,终究弄清楚了那两人滞留的真正原因。原因居然很简单,他们合适离开,一切以别列科夫将军的新枪研发进度为准。在这里,他巴不得将军的实验大获成功,两位大爷就能带着文件和样枪回到莫斯科,自己也能少些操劳。

    既然事件都解决了,自己了解了情况就没必要再逗留了。李森科说了一句再见,转身就要撤。

    杨明志不得不再叫住他。

    “啊?将军同志您还有事?”

    “当然!独立厕所,独立澡堂,还有别的设施,您至少得开始建设吧。”

    “这件事?快了快了,等我解决了麦收的事……”

    李森科不想再费脑筋,麻利的从设计局脱身。他的确非常忙,接下来他就直奔自己的办公楼,在嘱咐守夜人熬煮一壶咖啡后,就做好准备写关于麦收的报告文件。

    夜已经深了,整个新西伯利亚丝毫没被枪声时间所打扰,日常的生产工作还在进行着。再说,大量士兵从事到极为关键的麦收行动中,谁又有闲心关心其他事呢?

    这一夜,对于许多人是个不眠夜。

    本来,城市宽阔的大街上,到了深夜应是空无一人,冷风呼啸的大路不存在任何障碍物。今夜却非同寻常,道路上多了许多卡车,它们始终大开着车灯,由于许多街道是出于省点目的关闭路灯,卡车队的车灯组成了一条火龙。

    有多条火龙抹黑向城市赶,它们都是运粮的卡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