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104部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104部分

小说: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您必须为了国家努力。”杨明志点点头:“那么,你对我的武器设计局了解多少?”

    “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局。”

    “呵呵,伟大?!波波夫。”杨明志扭过身子,“看来,这些新同志对工作还非常生疏啊。”

    “对不起。”波波夫尴尬的说:“这几位新同志是三天前才下了火车,我和其他同志尽量告知他们设计局的辉煌历史,他们并非是亲历者,可能他不能完全理解。”

    杨明志点点头:“也许,多布洛夫同志,你还有其他的新同志,依旧不能意识到,你们现在加入的武器设计局是怎样的存在。老同志们,你们也不要骄傲,因为,你们几位一样不知道,我们将开创出怎样的事业!

    既然设计局的同志们都在这里,我身为局长,有必要给你们开个临时会议。”

    杨明志站在这里可不是给部下一记下马威,他不打算摆威风,奈何这番举动着实令人紧张。

    他再度审视一下全体人员,突然意识到缺了点人。

    “唉?波波夫!里固施科夫那个老家伙去哪了?还有伊万诺夫!你们可是一起上飞机的,也是一起到新西伯利亚的。”

    “啊!这件事,我正想向您汇报呢!”

    杨明志一点不觉得惊奇,因为掌握了制造射程达到40公里的火箭炮的技术,里固施科夫获得了苏联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就是因为其人是土生土长的苏联公民,称号之前没有“荣誉”一词。

    一切不出所料,离开沼泽地的里固施科夫已经半百,他的人生终于迎来辉煌。

    本时空,所有研究火箭的都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者,里固施科夫属于半路出家,在当今的苏联,他真是罕见的人才。令波波夫所言,里固施科夫刚刚获得“院士”的职称,马上有得到新的任命。

    里固施科夫自己负责了一个项目组,更是直接掌控了一个工厂,专职生产远程火箭炮,即复刻“飞鱼”火箭炮的工作。他已经获得了成功,火箭炮终于开始大量生产了。

    “所以,那个老家伙现在还在工厂里盯着生产线?甚至没有功夫来见我?”杨明志故作不悦的表情,内心里可是非常高兴。

    毕竟自己是“飞鱼”火箭炮的第一设计者,它终于开始了量产,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极大成功!

    “还有伊万诺夫呢?”杨明志继续问。

    “很不凑巧,他在前天坐上东方的火车,去伊尔库兹克工作了,只为指导那里的化工厂生产军用炸药。”

    听到这儿,杨明志有些遗憾:“真是可惜啊,我到了新西伯利亚,他跑去更远的东风!明明那个男人是会配置水合肼的人才!”

    “您是说高能燃料?”波波夫急切的说,“里固施科夫同志还是兼任兵工厂厂长,他的工厂还负责火箭炮的总装呢!他能搞到各种材料,哪怕是那些消毒剂,都能搞到。”

    “连环氧乙烷都能搞到?我记得喀山的化工厂有生产这东西。”

    “这……”波波夫自觉有些吹牛了,立刻改口:“您还是问他吧。我去打个电话,只要是您的明白,我想他肯定就在今晚坐车前来。”

    “好!你快去!”

    里固施科夫麻溜的跑去打电话,站在众多新老部下的面前,杨明志更加精神抖擞。

    “同志们!尤其是老同志们。我们现在的情况真的有些像五月份。我们的武器设计局提供图纸,里固施科夫的兵工厂负责制造。而我呢?我不必再对粮食、军事的事焦头烂额,只要一门心思制造武器就行了。也许你们有些人觉得,设计局将继续在火箭炮的领域大力钻研?是的,当然会继续钻研。但我们必须开拓新的领域,我们要把武器设计局做强做大,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武器设计局!

    这不仅仅是为了苏维埃联盟,也不仅是为了尽早打赢战争。也是我们所有人个人的奋斗!我们要为了联盟的荣誉,为了军人的荣誉,还要为了我们个人的荣誉。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在沼泽地,我的许多计划被束缚了。现在,我们掌握了大量生产资料,我将把这些计划立刻付诸实施。

    从现在开始,我们所有人都将变得忙碌,也变得非常充实。

    我会要求你们拼命工作,当然我也会非常努力的工作。我说这些话,会不会让你们感觉紧张了?不用担心,我是你们的局长,你们是我的部下。我们都是同一个战壕的同志,现在,我至少也得给你们一些鼓励。”

    请记住本书:。九天神皇阅读网址:

第1725章 借可乐发挥() 
据说里固施科夫还在主城区的兵工厂加夜班,他急匆匆赶来也需要些时间。

    杨明志不介意继续等一会儿,现在,他觉得自己正面对着的“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一票新老同志,需要一些手段重新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再用一些手段鼓舞士气。

    他决定立刻给予同志们一些物质上的支援,所谓的支援品,就来自自己千里迢迢带来的那些购自莫斯科的宝贵物资。

    他先是询问了一下那位二十岁出头的多布洛夫:“同志,你和其他同志,平日里都吃什么?”

    “是面包。昨天我们吃了一些面包,又辅以一些马铃薯。”

    杨明志点点头:“面包是宝贵的,面包的分量又是如何?”

    “是四百克,局长同志。”

    “四百克?这是一顿饭的量?”

    “是一整天的。”

    “粮食有些少啊,你们都是这样吗?”杨明志抬起头,面对着众人的眼神,他明白了一切。

    从事武器方面的科研可是非常消耗能量的,要使得聪明的大脑高效运作,工作者的粮食需求量不比一线士兵差。而从社会与军事的贡献角度对比,后方的科研工作者真是太重要。

    看看他们再联想起刚才的大餐,一种负罪感油然而生。

    不行,我个人大鱼大肉,我的部下每天吃的面包甚至不到一斤,这是错误的!

    杨明志定了定神,他基本估计出了,科学院对科研工作者的粮食配给状况。很显然,配给粮的发放量与工作者的等级是正比的,像是今天才认识的多布洛夫,这个年轻人初来乍到是十足的新人,配给的量定是一个底线。

    如今,对这些工作者谈工资收入,其意义已经不大。粮食的配给量,简直就是衡量一个工作者贡献的唯一标准。

    或许在这里,一切恍若回到920年列宁主政的时期,一切回到了“战时”的状态。

    只是这种极端的状态只适合极端的时局,待战争结束,卢布已然是衡量工作者贡献的标杆。

    “看来,同志们每天都可能饿肚子啊!这是不对的,是必须要被改变的。同志们,我们在沼泽地,虽然一直面临着敌人围剿的风险,我们何时面临过粮食危机?尤其是我们的武器设计局,面包的供应量的确有限,马铃薯可是近乎无限的。”杨明志随手指指:“你们几个老人,每每工作到凌晨,都能再吃几个马铃薯。我估计,若是我命令你们加班,只怕一个个都能饿昏。”

    杨明志的话说出了大家的新生,毕竟老人们抵达新西伯利亚有一周的,这一周时间,他们都觉得,虽然住宿条件得到巨大改观,伙食方面与沼泽地相比不但没有改观,量还降低了。

    他们按捺不住心里的烦躁,这便纷纷说出自己的诉求。

    到了现在,杨明志也才终于弄清楚,科学院的粮食配给之底线:最基层的工作者,每天面包四百克,马铃薯五百克,酸菜一百克,辅食不定期供应。

    “真是太糟糕了!难道伟大的联盟居然成了这个样子,连一天一公斤的粮食都不能保证了么?!”

    多布洛夫觉得自己的新领导很值得交谈,听其抱怨,他也壮着胆子说:“局长同志,我们的确希望吃到更多的粮食。联盟现在的确困难,作为苏联公民我们会忍耐饥饿。也许……也许等麦子收获了,科学院的伙食状况能得到改善。”

    “苦行僧式的生活我不喜欢,你们也不该做苦行僧。”杨明志耸耸肩,看着此人微蓝的双眼:“麦收了,粮食状况能得到缓解?这是错的!想要更高的粮食配给?我们必须拿出成绩。这样我会向上级申请,以提高我们的待遇。不过,我已经来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我能改善大家的生活。”

    那些购进的粮食全是装在木箱里,箱子被钉子钉得非常严实,不知内情者如何知道里面全是粮食?

    科学院的内卫部队帮着卡车司机,把将军带来的所有行李,一股脑的装卸进科学院的小仓库内。那是一些五花八门的东西,也全都是将军规模庞大的私人物品。

    夫以敏锐的嗅觉,闻到了土豆的气味,但他没有声张。他已经打完了电话,正欲急匆匆赶回来向将军汇报,不曾想,听到了将军对全体人员的重要指示。

    “我从莫斯科买了一些粮食,还有其他一些宝贝,例如伏特加。把那些平坦到每个人,增加的口粮并不多,若仅仅是以改善生活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两周,大家都是能吃上夜宵了。”

    此言一出,杨明志觉得自己恍若面对着一群饿犬,大家竭尽所能保持淡定,脸上清一色欣喜表情。

    “哈哈?诸位很高兴?当然!你们当然高兴,一切还和在沼泽地一样,我别列科夫吃肉,你们所有人跟着我吃肉。我们的武器设计局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所有人都是设计局的一份子。我比你们都年长一些,我一直不喜欢一些军队的军官,因军职高,面对基层士兵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我是你们的局长,也是你们的兄长。先在,我这个兄长应该立刻给予你们一些礼物。”

    所谓的礼物就是伏特加,杨明志始终坚信着,烈酒之于毛子,就如蜂蜜之于棕熊。的确,得到了喝酒的承诺,整个大办公室沸腾了!

    急于汇报的夫马上凑过来:“将军,我亲自指挥那些士兵搬您的行李。我听到了一些玻璃瓶的碰撞声,难道那些都是酒!它们……真是很多。”

    “当然!我可是搞了许多酒,就是为了现在准备的。也不仅仅是酒,还有一些珍贵且特殊的饮料。”

    “是格瓦斯?!”夫惊讶的问。

    “不。是一种比格瓦斯更为甜腻的,待会儿你就知晓了。既然你已经来了,走,你带我去仓库看看。”

    “好吧。在这之前,我还要向您汇报。里固施科夫同志已经获悉了您的命令,他暂停了手头的工作,正抓紧时间向这里赶路,大概半个小时后他就到了。”

    杨明志点点头:“好的。我们先解决酒的问题。”

    ……

    武器设计局所在的区域,一幢独立的木刻楞作为了设计局的专门仓库。它的内部是温暖的,先有的所有货物亦是码放的很整齐。

    那些木箱都是自己的私人物件,遂在木箱上,杨明志早就做了些许自己认得懂的符号——其实就是汉字。

    哪个箱子装的全是土豆,哪些又都是酒,他门儿清。

    杨明志以撬棍撬开一箱,其中皆是整齐码放的玻璃瓶,瓶中透明的液体是什么,不言而喻。

    “将军!这里面真的都是酒?!”激动中,夫干脆称呼杨明志为将军。

    “呵呵,看来你您非常兴奋?不错!都是酒。还有一个箱子,里面装着更为神奇的饮料。”

    毕竟已经是晚上,让大家喝太多酒着实不好。杨明志亦是担心,若把一箱子伏特加全拎到大办公室,只怕这群骨子里就好酒量的毛子,两三个小时,就能造就一堆空酒瓶。

    他就给夫三瓶:“这次我带来的酒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斯大林同志说了,每人一天最多喝一百毫升,至于咱们的同志,今晚喝一口解解馋就行了。”

    “波夫点点头:“他们还有许多资料要整理,适当的酒令人精神抖擞,喝的多了就非常糟糕。”

    “嗯,接下来看看这个……”

    一个特别的木箱又被打开,其中装着的不是别的,都是些原装进口的美国可口可乐。这里面已经有几个喝过的空瓶子,剩下的量还有很多呢。

    杨明志估摸着,初次见到这种饮料的人们,很可能会因为液体是棕褐色的而有本能的恐惧,但若知晓其是何等的甜蜜,欲罢不能的简直就是必然的。

    他就拎起一瓶可乐,以及专用的启瓶器。

    “走吧,夫同志,给兄弟们看看眼。”

    一切不出所料,伏特加的出现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还有一些眼神尖锐者,震惊的看到了酒瓶的标签,这些居然是内务部特供。

    因议论纷纷,整个办公室热热闹闹的。

    “够了,全体肃静!”

    一声大声的训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