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042部分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042部分

小说: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说斯大林是残暴的,而贝利亚是彻头彻尾的屠夫。概观定论一个人功过是非,尤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人物,首先要确定他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如果说战争时期,斯大林维持了苏联的人心,而贝利亚便是维持了军队的纪律。

    斯大林接手这个国家时苏联只有木犁,当他逝世时,苏联已经有了蘑菇弹。丘吉尔在评价斯大林时,自然忽略了贝利亚的作为。早在1939年,贝利亚便主持挖掘苏联第一口铀矿,尔后德国战败,为苏联抢夺火箭技术资料和人才,亦是贝利亚主持。

    固然贝利亚接手的是最高苏维埃的命令,他掌管的内务人民委员部以高效的执行能力,出色完成了这些任务。

    作为内务人民委员,他必须保持时刻警惕,必须迅捷的完成斯大林交给的任务。

    一个清瘦的男人坐在卢比扬卡内务部办公大楼的一间装饰豪华的办公室内,他年仅43岁就接近秃顶,一副小眼镜夹在鼻梁上,锐利的目光盯着那扇紧闭的木门。

    贝利亚就安静的坐在这里,半小时前他得到城市郊区检查站的电话——领袖的客人,别列科夫中将等人已经进城了。

    ……

    车队穿行在莫斯科宽大的街道上,因为卢比扬卡广场就在红场东北九百米处,车队实际是直奔克里姆林宫方向而去。

    宽大的街道令从未来到首都的娜塔莎震撼,印在邮票上百闻不如一见的景象,今日它以炫目的景观映入眼帘。

    杨桃顾不上冷风,她再度拉开车床,探着脑袋饱览城市风光。

    “亲爱的,这里就是莫斯科,是不是觉得很惊奇。”

    “对!真是太漂亮了!”杨桃兴奋的扭过半个身子,她非常乐意和丈夫共赏这奇景,却看到丈夫那张身经百战的脸。

    “的确很漂亮,如果没有战争,这里就更漂亮了。”揪揪她的小辫子,杨明志再嘱咐说:“以后我们可能就住在这样的大城市里,说不定还能在这座城市定居。你不要太惊讶,先把窗户拉上,以免冻伤。”

    “我不!”

    杨桃如同任性的孩子,她的确就是个孩子,面对奇景她的好奇心占据整个头脑,希望把所见所闻镌刻在脑子里。

    杨明志则不然,论起城市建筑,本时空的莫斯科也就那么回事。车队行进的肯定是核心道路,这里固然宽广就是周遭的建筑多是其貌不扬。

    莫斯科是文化古城,自基辅罗斯毁灭,百万斯拉夫人从基辅移民到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巨量的移民人口促成了莫斯科公国的崛起,斯拉夫人的核心转移到了莫斯科,作为核心,她也命运多舛。

    1812年卫国战争,莫斯科基本焚毁,城市几乎是在废墟上重建。到了二十世纪,随着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城墙不但无法保卫城市,更成了城建的负担。

    苏俄建立,莫斯科外城墙完全消失,唯有内城依旧有着高耸厚重的城墙系统。只是这时候的城墙,比起它的防卫作用,象征意义更为强烈——它象征着俄罗斯悠久的历史。

    杨明志注意到,城市里并无高楼大厦,最宽阔的大路两侧,基本是四层到五层的住宅楼。

    它们的确是住宅楼,不少穿着大衣的市民正进进出出呢。

    莫斯科有那些著名的建筑杨明志是知晓的,除此外的区域,它和大部分苏联城市非常雷同。列宁亲自定下了一类住房标准,这使得莫斯科城里有着数量巨大造型一致的低矮居民楼,甚至一些国营商店大楼也是类似模样,唯有门口用艺术字体标注的招牌,表明了其功能。

    妻子仅仅是看热闹,作为军事将领,自己理由特别关注莫斯科的城防。

第1664章 伪装的城市() 
    德军把不能攻陷莫斯科的原因,归结为俄国寒冷的天气。

    的确,当保卫战打到了冬季,整个庞大的战场,个别区域突然发生了超过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不过那也只是在无关紧要的局部地区。德军获悉了这一低温,顿时给了自己被迫撤退找到了借口。

    情况并非这么糟糕,当时的气氛的确很低,夜间普遍达到零下十度。如此低温下,德军的坦克装甲车经过对关键部位的加温尚能启动作战,虽然一时间严重缺乏御寒衣物,通过掠夺斯摩棱斯克和周边地区的苏联公民的财物,严寒不再是困扰德军作战的障碍。当然,他们这样的结果造成了一百余万苏联公民冻死于这个冬天。

    德军进攻失败的最大原因,正是他们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德军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其脆弱的后勤线能够将大量物资运抵这里,继续试图向东运输困难重重。

    在进入莫斯科的郊外,凭借一双肉眼,杨明志已经看清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时至今日德军已经不能在陆路上威胁莫斯科,抵挡坦克进攻的大量设施也已经拆除,然大量的防空设施兴建完毕。

    终于进入了城内,大街上的行人不多,考虑到莫斯科其实是个面积极大的城市,原本的数百万市民如今加上驻军,总人口也不足一百万,如此情况城市显得有些空旷也就合情合理了。

    人口降低,全联盟采取战时配给制,苏联体制下原本就比较有限的经济活动,现在更加的萎靡。那些国营商店依旧挂着开业的牌子,至于顾客嘛,排队的人还是有的,数量不多。

    作为一个中国人,到一个新的城市,难道不是理所当然买些土特产么?就算城市很萧条,来都来了,不买点什么实在不应该。杨明志有意到这些商店里看一看,不过他必须解决完许多事后,方可落实自己的夙愿。

    他的眼睛注意到很多样貌奇特的装甲卡车,很现在卡车的装甲都很薄,估计只能抵抗一般的机枪弹。

    它们的数量非常多,甚至到处都是!

    它们是非常特殊的防空车,每辆车负责拖拽一个放空气球。一条坚固又轻巧的缆绳控制直径达五米的氢气球,气球通过装甲车的电动绞盘控制,随命令控制高度。

    大量的卡车释放大量的放空气球,洁白的气球组成一片白云,置身于城市内,它们已经遮住了一些阳关。

    “大尉同志!城市的防空工作做得太极端了,今天本该是大晴天,愣是成了多云天气!”杨明志打趣的说。

    “没办法啊,将军同志。十多天前德军又一次空袭城市,领袖给莫斯科市防空总指挥下了命令,如果敌人再度得逞,负责人将要受罚。”

    “受罚?”

    “对!会接受我们内务部的调查,还要上军事法庭。您看看那些防空部队的家伙们,很快城市里到处都是车辆,天空中到处都是气球,甚至把阳光全给遮住了。”

    听他的吐槽,杨明志不禁乐了。

    “现在,我们很快到你们的总部大楼了吗?”

    “是的!再过三个路口,我们就到红场了。将军同志,欢迎您来到伟大联盟的中心,但愿您不会疑惑于眼前的景观。”

    大尉的话有些模棱两可,红场是个有趣的地方,它周围不仅有卢比扬卡,还有圣瓦西里大教堂,更是雄伟的克里姆林宫所在地。

    杨明志从没来过莫斯科,就更不曾来过红城。有道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苏联阅兵的老片子,乃至俄联邦阅兵的电视直播,杨明志可是没少看。红场和周边的建筑,它们都很有历史感,未来的岁月拆除也不可能。一百年来,红场周遭的建筑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它,杨明志实在是既熟悉又陌生。

    车队拐过一个街巷,杨明志瞬间明白自己已经置身红场。

    克里姆林宫在哪里?彩色洋葱头的教堂又在哪里?

    杨明志焦急的轻拍拉林的后背:“大尉同志,这里肯定是红场。为什么?为什么我看不到克里姆林宫?”

    “宫殿就在那里!”

    顺着大尉的手指方向,杨明志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克里姆林宫。

    宫殿被彻头彻尾的改造。

    宫墙的二十座塔楼,被裹上一圈木板,被强行改造成烟囱,原本塔,“您不用担心,我们可不敢贪墨您的东西。”

    “好吧……”

    杨明志转过头,突然看到正门的台阶顶端站着几个人。除却大楼的站岗士兵,两个佩戴特别领章的中年人径直第走了下来。

    来者领章完全不同于内务部人员的,领章是一面红旗,其上有着列宁的浮雕。

    他们的苏联共青团的人!

    顿时,这个念头浮现脑海。杨明志瞬间明白过来,这些家伙肯定是接应杨桃和娜塔莎的。

    在和贝利亚见面之前,杨明志首先和驻莫斯科共青团支部的同志会了面。一番短暂寒暄后,娜塔莎和杨桃算是找到了组织。

    娜塔莎和那些人交谈甚欢,唯有杨桃一副不想多谈的意思。

    杨明志很清楚妻子的感觉,时至今日,她身为妻子一直在迁就丈夫,她成了苏联公民,而灵魂依然在一万公里外的中国。本来嘛,入团也是大半年前耶莲京娜为了强行扩充组织而逼迫的,对于此事,杨桃的态度属于可有可无。

    “只要是对丈夫有利,对我们一家有利,入团就入团吧。”

    她没什么思想觉悟,娜塔莎却是另一种情况。

    至此杨明志终于感觉到,来到了莫斯科的娜塔莎,就像离开笼子的百灵。普里佩特沼泽就是一盏硕大的笼子,她这只美丽的鸟儿如今飞到了莫斯科!

    “呵呵,看来我都猜对了。仅就战绩,你是苏联最优秀的女狙击手,你还是个未成年的列宁共青团员,从现在开始你的人生完全不一样了。”杨明志内心里为她祝福着,同样,自己的人生不也是翻开新的一页。

    大尉催促说:“将军同志,跟随我,我直接带您去见内务人民委员同志!”

    现在的杨明志一副干练身姿,他的军装是很旧,也证明了他身经百战的本质。卸下的勋章这番再全部佩戴,胸口处一片五花八门的勋章,更证明了他不凡的经历。

    苏联红军目前有七十一个集团军,就算第63集团军如今兵力很小,它好歹也是战略意义重大的集团军。杨明志依然是正直司令员,在众多的同僚中,截止到1942年九月,也就他获得的勋章最多。

    两枚硕大的金星勋章是他骄傲的资本,亦是证明身份的最好明证。

    “只要踏过这里,我就进入著名了卢比扬卡内务部总部大楼。”

    杨明志定了定神,踏入了这百闻不如一见、象征着苏联苏维埃绝对权威的神圣殿堂。

    大楼外部做了彻头彻尾的伪装,其内部装修的还真是不错。宽大的走廊两侧有着大量精美装饰物,一些地方似乎镀了金,整体有一种奢侈的感觉。

    难道这些装修也是贝利亚要求或支持的?还是说,当苏俄占领这栋建筑前,他就是这样子了?

    杨明志保持着绝对的沉默,因为妻子和娜塔莎是苏联共青团员的身份,她们包括年幼的科斯佳,都先有共青团干部看管着,将要进入贝利亚办公室的,纯属他一人。

    一扇厚重涂漆的橡木门横亘杨明志的面前,拉林大尉平静的说:“就是这里,您即将见到他。”说罢,大尉按动了门铃……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1665章 面见贝利亚() 
    “请进。”

    一声厚重的中年男声从门后发出。那人是谁?就是贝利亚本人。

    拉林大尉麻利的推开木门,接着,做好一切心理准备的杨明志,将右脚迈了进去。

    宽大敞亮的办公室雕梁画栋,浓郁的俄罗斯风格装饰品到处都是。

    一张厚重又宽大的木桌正对窗户,桌子上放着一些书籍,还有多达四台电话。

    一个几乎秃顶清瘦男人泰然自若的坐着,他目光如炬,一副小眼镜挂在鼻梁上。和办公室的豪华装修完全不同的是,房间的主人衣着简单。然而对于贝利亚来说,满足吃饭穿衣的欲望实在太肤浅了,难道还有什么比拥有无上的权力更令人兴奋的?

    贝利亚本人并不高,充其量只有170cm。相比而言,杨明志实实在在比他高了半头!

    “您就是别列科夫同志吧?我看过您的资料,不错,和照片上一模一样。”

    杨明志首次听到历史人物贝利亚的说话声,不由的为之一振。

    此人在苏联的历史上可谓毁誉参半,诸多的资料表明,这个家伙的人品恶劣,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就如同狂奔的马?在国家层面的大是大非上,他以铁腕著称,为了国家利益对那些“反苏份子”痛下杀手。

    恶人总是该有一副狰狞的面目,因为人民需要恶人必须满嘴獠牙。其实不然!贝利亚可以是个刽子手,可以是个色鬼,如果仅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