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塞北王朝金 >

第86部分

塞北王朝金-第86部分

小说: 塞北王朝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弼命令金军驾着小舟逼近宋军,将准备好的火箭,射向艨冲巨舰的船帆。

    江面上立即被漫天的大火弥漫,金军趁势发起攻击。

    宋军没想到金兵会玩这个,一时间是纷纷败退。

    对完颜宗弼来说,这是咸鱼翻身,生命的奇迹,追杀韩世忠数十里……

    幸亏崇福寺的僧人普伦带数千乡兵前来支援,金军才撤退回到健康。

    这一场先胜后败的战争,宋军败的极为凄惨,连韩世忠的部将,统制官、右武大夫、成州团练使孙世询,和武功大夫、吉州防御使严永吉也战死了。

    建炎四年五月,金军屠杀十七万居民,而后火烧建康后,俘虏陈邦光、李锐离开建康。

    有些专家会说,战争会促进民族融合,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下实在不懂,这些专家怪异的想法,在下万不能站在那些专家的高度,在下只能站在那十七万居民的角度,民族融合管我毛事?为何要拿我来做祭品?

    用血堆砌的进步,不可能是真正的进步,装点的再华丽,杀戮都只是杀戮,该被赤裸裸的撰写在幽幽青史之中,跪请专家不要为那些刽子手涂脂抹粉了,请还事实一个真相,中华民族有的是勇气面对。

    在这期间,梁夫人曾给韩世忠说,金兵这么久没有出战,小心他们使诈。

    韩世忠却不以为意,在他的眼里,宗弼已是一个死人了……

    事实证明,哀兵必胜,韩世忠低估了哀兵得力量。

    当然胜利对金国来说也是惨胜,完颜宗弼和金国从此患上了“恐江症”,之后再也没有一个金将敢渡过长江作战。

    《大金国志》的记载:“宗弼自江南回,初至江北,每遇亲识,必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几不免。”

    这话意思是:宗弼从江南返回后,遇到能说上话的人,宗弼必然哭诉江南的凶险,自己几乎回不来了。

    换而言之,只要有人问完颜宗弼一句:兀术,你还记得长江水畔的韩世忠么?顿时完颜宗弼菊花一紧,涕泪四溢……

    可以说这一战,才是南宋朝廷的开始。

    有人说这是中兴一战,在下从来不认可什么中兴之说,所谓中兴应该是如汉之光武,唐之宪宗,辽之景宗所建立的功勋。

    差点不一通天马流星拳打成浮云的南宋,哪能用“中兴”二字呢?南宋虽然延续了北宋的国祚,却已经不在是当年的大宋了,物是人非,这是两个不同的政权了。

    黄天荡还有关于“定胜糕”的传说:金兵十万南下,韩世忠只有宋军八千,如何破敌,颇让韩世忠费心。

    一天,老韩的人品爆发了,有人送糕到军帐,梁红玉接过一看,此糕两头大,中间细,遂掰开此糕,发现内夹纸条一张。

    纸条上书:“敌营像定榫,头大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不成形。”

    梁红玉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寒意,金兵中部薄弱,要想破敌须拦腰截之。

    于是韩世忠传令连夜出击,直冲敌营中部,果然大获全胜。

    此糕故事流传开来,说韩世忠、梁红玉得神人之助,称此糕为“定胜糕”。

    金兵刚把韩世忠给弄妥帖了,准备高高兴兴的回军的时候,被岳飞在位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拦住了,两军交战……

    金兵横尸十五里,斩得耳戴金、银环的女真人头一百七十五级,活捉女真军、渤海军和汉儿签军四十五人。

    五月初,岳飞到达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头山扎营,令百人敢死队夜间穿黑衣混入金营,金兵惊,自相攻击杀伤甚众……

    金兵之于岳飞,那是一掐就一鼻涕泡儿,比泰国队面前的中国队还怂。

    打是不行了,这人太厉害了,宗弼于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龙湾镇(靖安镇)。

    岳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又大破之。

    五月十一日,完颜宗弼从龙湾撤退到长江对岸的真州六合县宣化镇。

    岳飞追至龙湾镇,趁着金兵渡江的时候,“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军。

    女真人被斩的“秃发垂环者之首无虑三千人”,女真人历来是留辫子的。

    千夫长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级军官被俘,其中仅在龙湾镇一地就俘获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内金兵三百多人。

    完颜宗弼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只有一个感觉,地球太危险了,还是回火星吧。

    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这些战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这一次见面,皇帝和岳飞的感觉也很好。

    灯火阑珊,空无一人。一个美好的开端,往往不会有美好的结局。

    悲剧都是在毫无征兆下开始,命运把种子埋下,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谁能想到,今日的君臣同乐,会是天日昭昭绝笔的开端。

    若一切都没有开始,他仍是流亡的天子,他仍为一方战将。没有开始,也就不会有结束。

    假设有的时候真的会模糊时间。

    岳飞没给张俊打招呼,就屁颠屁颠的来献俘。这让张俊很不爽,岳飞你能啊,忘记了老子是你的上级吗?

    杜充投降金国后,部队指挥权落在了张俊的手里。

    张浚肯定这么想了,你越过我讨好皇帝,怎么着?想要取代我?便下令让岳飞镇守江南东路的饶州(今江西波阳县)。

    这一招的用意很明显,岳飞你不是能打吗?我不给你打的机会。现在金兵撤回江北了,我给你安排到江南腹地。

    在下也不知道岳飞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根本不吊张俊,见到皇帝以后,直接向皇帝打了报告,驳斥了这个调令:“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

    金兵北返,高宗皇帝心情正好,而且岳飞又这么能打,两人又年龄相仿,高宗怎么看岳飞,就怎么顺眼。

    (本章完)

第160章 160拥兵自重的曲端() 
有了这个前提,岳飞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这么一搞,就让张俊尴尬了。

    咱们来捋一捋这件事情,顺便也说说岳王爷的性格缺陷。在下是岳王爷的粉丝,所说一切都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绝对没有一丝要黑岳王爷的意思。

    飞得最高的鹰,也需要一个不离不弃的影子,没有谁可以全是阳光。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完人的,岳王爷也不是完人。即便是孔夫子,不也有“惶惶若丧家之犬”的评语吗?

    论战功,岳王爷没得说,在往后的岁月里,湖北、河南战场都是他一人在支撑,且保持对金兵的优势,就当时的名将来说,在战功之上,岳飞算是头一份。

    张俊是从西军下来的,年轻的时候也曾勇猛过,后来年岁大了,早忘了当初的梦想了,就开始耍滑头了,要想过舒服的日子,开始各种经营人生活动(张俊的故事,咱们之前说过,之后也会再续上。)。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岳飞无论能力上和人品上都完爆张俊。

    可问题来了,张俊毕竟是岳飞的上级,你不知会上级,就直接越级行事,这是岳飞的错。

    一个团队,下级都越级汇报了,上级还怎么管理?从团队建设来说,岳飞的行为不利于团队团结。

    从个人角度来说,想要做大事,就得要有帮衬的人,岳飞行事太过了张扬了,把世界上高尚的事情全占了,却忘了给别人留一条路。到了关键时刻,谁会给你支持?

    这个世界上拥有圣人情怀的人不多,基本都是庸人,庸人的特点是善于嫉妒和吹捧,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岳飞却遭到了所有人嫉妒,这怪谁呢?岳飞只是想要做事而已,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所以,想要做一些事,还是要会做人,这不是虚伪,而是为了发挥自己的能量,谋国而能善终。

    当然了,回顾中国五千年历史,能够谋国而善终的人,确实也没有几个,即便是周公这样的圣人,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也会被人诟病,这是一个悲剧啊。

    虽然金军北返了,但金国不可能因为黄天荡一战,就放弃攻打南宋。对他们来说,既然渡江难,那就走旱地,金国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西线。

    李彦仙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西线,咱们回头说说这几个月西线的战事。

    西线战场主演是,完颜娄室、撒离喝、曲端、吴玠、张浚等人。

    先说说曲端,曲端自从建炎二年二月派遣吴玠击败金兵以后,六月的时候被任命为,集英殿修撰知延安府。

    曲端这个人是猛将,在下并不否认,但是这个人心胸太狭窄了,所以有一个悲剧的结局并不在意料之外。

    当时王庶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指挥陕西六路兵马。王庶以任命曲端为吉州团练使,节制司都统制。

    按说这很正常,不知道什么原因,曲端不愿意隶属王庶指挥。

    曲端这个人也有意思,先是不服王庶,后来又不服张浚。

    建炎二年十一月,金兵得知王庶和曲端不和,于是合兵侵犯富州、延州。

    王庶手下兵少,不得不督促统率泾原精兵强将的曲端救援。

    可是曲端就一直按兵不动,王庶派前后派出十多名使者劝说曲端,但是曲端依旧不鸟他。

    王庶见事紧急,又派遣属官鱼涛前往督师。

    曲端表面答应,却依旧没有前行的意思。

    转运判官张彬当时跟随曲端军负责后勤供应,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询问曲端行军日期。

    曲端笑对张彬说:“公视端所部,孰与李纲救太原兵乎?”

    这话的意思是,你看我所率领的部队,与李纲救援太原的兵力谁强呢?

    张彬也是聪明人,知道曲端想说什么,但他也很公正的回答了:“不及也。”

    有了这话,曲端便慢悠悠的说:“纲召天下兵,不度而往,以取败。今端兵不满万,不幸而败,则金骑长驱,无陕西矣。端计全陕西与鄜延一路孰轻重,是以未敢即行,不如荡贼巢穴,攻其必救。”

    这话的意思是:李纲召集天下兵,没有准备就前往,因此失败。今天我的兵力不到一万,如不幸失败,那么金军骑兵就会长驱直入,陕西就全部会丧失。陕西全境和鄜延一路的轻重缓急我是知道的,因此不敢立即行动,不如扫荡敌人巢穴,攻敌必救之地。”

    打仗这种事情,需要看策略,但按兵不动绝不是什么好策略,人家已经杀到门口了,若取下富延二州,又怎么翻盘呢?又怎么应对金兵的合围呢?

    当然了,曲端为了给自己拥兵自重涂脂抹粉,便派遣吴玠进攻华州,华州没多少金兵,很快被吴玠搞定。

    曲端放弃蒲城不攻,率兵趋耀州的同官,又迂回带从邠州的三水同吴玠在襄乐会合。

    如果说曲端的话是有道理的,那么在攻击华州之时,金国必然会出兵援救,可华州拿下之后,不见半个金国援兵。由此可见,这只是遮羞布而已。

    王庶见曲端靠不上了,只好收集散亡士卒前往救援。

    王庶当时还在坊州,闻讯立即连夜赶路,观察使王王燮也率所部从兴元出发。

    王庶手下的兵太少,便想在富、延两州组织兵力,然后抵抗金兵的侵犯。

    金人也很狡猾,并未直接去延安,而绕道攻陷了丹州。

    丹州在富、延二州之间,王庶只能亲往延州,防守其中一路。

    金人又移军攻打延州,王庶军队还没有抵达,延州就被金军攻陷。

    事已至此,已是难以转圜了。

    王庶便把军队交付给王王燮,自己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和官属奔赴曲端军营。

    王庶大概是被气的大脑短路了,事情到了这一步,你这不是自投罗网吗?难不成还想把曲端的兵权给夺了?

    从逻辑上来说,这到是可行的,毕竟王庶的官职是比曲端大。

    可事实上呢?谁有兵,谁就是大爷。在五代的时候,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说过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本章完)

第161章 161曲端拜将() 
五代的话放在两宋之间,也是极为通顺的,只是当时人心没有丧乱到残唐五代的地步,朝廷的向心力要好一些罢了。

    假若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挡住金兵,又能威胁到南宋朝廷,他做了皇帝,难道不可以吗?

    所以王庶这是自己找尴尬去了。

    到了曲端军营后,王庶就开始紧张了,曲端下令每座城门减掉一半王庶随从骑兵,到帐下时,只剩下数骑。

    王庶这下就害怕了,那还敢有夺权的想法。

    不过曲端表面上还算客气,把中军帐让给王庶居住。

    王庶坐于帐中惴惴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