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是军旅世家,都有两把刷子,叛军在河中设置了鹿角,巨石等大型物体,阻塞了舟船行驶。
韩世忠的舟船无法转圜和前进,被打退了。
老韩岂是张俊、刘光世之流,一败而溃,老韩是有节操有能力的。
韩世忠整顿部队,训话说:“今日当以死报国,面不被数矢者皆斩。”
没中箭就斩首,这也忒狠了吧。
战争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可以拿来讨论,不逼死自己怎能逼死敌人?
韩世忠身先士卒更一人一刀冲入了对方弓箭阵里,大砍大杀……
苗刘所部听说过韩世忠的勇猛,但没想到竟会这么猛,随即陷入了混乱,军队混乱的下一步就是溃散。
一部溃败,其他几部也跟着溃败了……
苗刘二人得知兵败,相顾愕然,这才体会到,锄禾日当午,啥都不靠谱。
正在不知如何走下一步,“靠谱”的朱胜非又出现了,接着忽悠:“勤王之师未进者,使是间自反正耳。不然,下诏率百官六军请上还宫,公等置身何地乎?”
这话的意思是:勤王军队之所以还没有前来,是因为给你们机会,让你们自己反正。不然的话,那帮人把太上皇再次拥立,你们将置身何地?
两个二货竟然又信了,还考虑立于何地,从兵谏到兵变再到造反,你还能活吗?
两人一琢磨,觉得很不错,把皇帝扒拉下来的,再把皇帝放回去,不就等于什么没发生吗?就这么干!
建炎三年四月初一,这对愚人玩了一个愚人节才能出现的游戏,拥立高宗皇帝复辟。
(本章完)
第147章 147苗刘兵变之尾声()
这对二货的反正,断然不能阻止勤王部队。
二人彻底是绝望了,使出最后的杀手锏,逼着皇帝给二人下了免死诏书,带着两千精兵从打开涌金门从杭州逃走。
免死诏书是没问题的,毕竟刀子在你手里,你想怎样就怎样咯。但是高宗皇帝给他们埋了一个坑,第一句话就是:除谋大逆外,余皆不问……
这两个人所犯的罪行就是大逆……
哥哥,头脑是日用品,不是装饰品!
韩世忠的不对进入了行在。
高宗皇帝看到韩世忠,那是痛哭流涕,说:“爱卿你总算来了,我这段时间被欺负的都不要不要的。”然后又小声的对韩世忠说:“中军吴湛也不是东西,叛变也有他的一份,爱卿能够先把他弄死吗?”
单挑对韩世忠来说是小菜一碟,他走了过去,和吴湛握。
这一握手,老韩就把吴湛的中指给折断了,然后再补上一刀,结果了吴湛的小命。
王世修还傻不愣登等着奖赏呢,结果被韩世忠抓了个正着,不过没被处死,交给了杭州府论罪。
高宗皇帝出了一口恶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下诏授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张俊被张俊为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不久又任浙东制置使。
张浚就更牛了,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后来还做了宰相。
不是所有人都满意,刘光世就很不满意。高宗皇帝任命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卫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挥。
前面一段没问题,后面一段就有问题了,老刘虽然打仗不行,但是挺能自持身份,还瞧不上杜充这样的文人。
当然了,堵车这个人名声实在太丑,一个把黄河扒开的文人,太可恶了。刘光世实在不想和这种混蛋有什么交集,连续上了六道表,陈述自己不愿意跟着杜充干。
事不过三,你这都666了,高宗皇帝就毛了,你不听是吧,行,以后不要来见朕了。老刘一看皇帝火了,心里也害怕,带着情绪上任了。
老刘自找麻烦,所谓杜充指挥,就是扯淡的话。当时民不知官,官不知朝廷的年代,所谓上下级根本就是扯淡,看的是实力。
老刘有几万军队,跟着谁干不是一个形式,何况现在岳飞也跟着杜充干呢,就你那个小样,你还能跟岳大将军比吗?
还真能!也不知道是谁的脑袋抽抽了,竟然把刘光世也列入了中兴四将的名单,和王爷并驾齐驱,在下也是醉了。
韩世忠得了赏赐,更加的鸡血了,报国之心又强烈了许多,对高宗皇帝说:“贼拥精兵,距瓯、闽甚迩,傥成巢窟,卒未可灭,臣请讨之。”
太上皇又成了皇帝,那个心情嗨啊,半瓶啤酒都能一醉方休,立即任命韩世忠为江、浙制置使。
老韩从从衢、信追击贼兵,在渔梁驿这个地方两军相遇。
苗刘所部一看,又是韩世忠,随即溃散。
韩世忠擒获了刘正彦及苗傅的弟弟苗翊。
苗傅逃亡建阳,韩世忠当然不会放了这小子,继续追杀,苗傅最终被俘。
苗刘被押往行在,寸磔而死。
韩世忠被加封为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高宗皇帝并亲手书写“忠勇”二字,镶在旗上,赐给韩世忠。
高宗皇帝字写,虽比不上老爸的瘦金体,但是行书也算是一绝。就算字写的不行,皇帝亲笔所书那还了得,何等殊荣。
局面算是安定下来了,朱胜非却上了辞职信,说:“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
意思很简单:以前遭遇变故,我就应该应当殉义而死,之所以偷生到现在,就是为了帮助皇上铲除奸邪,事情已经圆满了,我也要辞职了。
老朱是明白人,皇帝之前的怂样,自己可看的一清二楚,一旦皇帝回过了味,自己这个人证,就要完蛋了,该撂挑子了。
别以为老朱这是矫情,皇上赏赐了一圈人,就是没赏赐老朱。而且老朱已官居宰相之位,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再赏的了。
所谓:携不赏之功就是遭难之日。
现在下去还有一个坡,不知道就坡下驴,等待自己的就是一个大嘴巴,把自己从云端扇到臭水沟里。
当然话说回来,对于作为宰相的朱胜非来说,不能预防祸乱,确实给人留下口舌。当时就有人弹劾老朱,说他作为宰相,不能预见苗刘叛变就是失职。
高宗皇帝看到老朱的上书,几乎没什么犹豫,就罢了老朱的宰相。
当然了,对于老部下还得给一点面子,皇帝让老朱推荐下一任宰相。
老朱也就不客气了,再客气就真是矫情的嫌疑了,于是列了两个人的名单:吕颐浩,张浚。
这两个人也是高宗皇帝想用的人,但心里还有些犹豫,于是就追问:“俩人谁更好一点。”
朱胜非心理明白,皇上更中意张浚,于是说:“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
这话看似各五十大板,其实老朱偏向老吕,当宰相就要残暴一点,否则怎么统领百官,评价张浚的话,就是想说明张浚不是宰相的料。而且他的评价也是中肯的,以后的日子会证明张浚就是个夸夸其谈的牛逼大王。
高宗皇帝想了想,说:“张浚太年轻了。”
这话也很有学问,看似点出了张浚的劣势,实际是为张浚辩驳,年轻人嘛,难免浮夸。
朱胜非明白了高宗的意思,只好附会皇帝:“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
这话的意思是:我之前被召回为相,军队钱粮都交给了张浚。苗刘二人之所以被拿下,也是张浚出力最多。言外之意,是有能力之人,是不需要计较年龄的。
老朱不被后人推从的原因就在这里,不是他能力有问题,而是他的性格,他太柔顺了,太顺着皇帝了。
高宗皇帝觉得老朱很上路,有眼力价,虽罢免了老朱的相位,但还是任命其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不久之后,授任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老朱的故事,咱们以后在说。
(本章完)
第148章 148失去汴梁()
高宗皇帝心中有了谱,就找张浚谈话了。
这次谈话很直接,高宗皇帝明白的告诉张浚,我打算让你当宰相。
张浚当即力辞,表示自己还年轻,还需要在领导身边继续学习,不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高宗皇帝见张浚推辞的如此诚恳,在加上手上还有一个预案,也就作罢了。
于是乎,朝廷任命吕颐浩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
不久之后,朝廷正式任命吕颐浩为尚书左仆射,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正式做了宰相。
大宋这边动乱刚解决,金兵就南下了,两朝配合的真是默契。有的时候,你不得不去想,金宋之间的火并,其实是在为蒙古服务,将来蒙古人会这哥俩一勺烩了。
金兵攻陷京东路各郡,青州守将刘洪道弃城逃跑。
也在这个时候,完颜昌把在河南打下的地盘,都给了刘豫。
刘豫那个爽啊,在金国过的是春风得意。
之前咱们说过,金兵占据了徐州,金兵离开徐州的时候,被武卫都虞候赵立率军截杀。
金军有点范蒙,没想到还有宋军敢于前来劫杀,不知所措中全军溃败。
赵立军夺取大量舟船金帛,趁机收复徐州。
这个功劳不小,朝廷下诏封赵立为忠翊郎,代理州事。后来又升任右武大夫、忠州刺史。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早年在乡里就以勇敢著称,骑射功夫一流,而且为人不好声色财利。
赵立是英雄,在下不否认,但是说不好色,不好财,在下不敢苟同。只要是男人,谁人不好色?谁人不好钱?当下的不好,是为了将来的大好吧。
参军抗金之后,赵立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每次作战,总是冲在前边,对临阵退却的人严惩不贷。总之能身先士卒,且赏罚分明。
靖康初年,金兵南侵。赵立屡立战功,被任为武卫都虞候。
金兵攻徐州,知州王复率军民拒守,赵立负责督战,身中六箭,但越战越勇。
城陷以后,王复全家死于战乱。
赵立坚持巷战,被金兵打昏,苏醒后杀死看守,进城找到王复的尸体,用手挖土将其掩埋。
之后,赵立在徐州秘密活动,发动乡民,计划收复徐州。而后,就有了截杀金兵一事。
在徐州期间,赵立平定山东各处贼兵,累迁官右武大夫、忠州刺史。
后来因为完颜昌攻打楚州,楚州守臣贾敦诗扛不住了,打算投降,已经南逃到健康的杜充,命令赵立援救楚州。
赵立一路之上不停的和金兵交战,连胜七战,到达楚州。
当时赵立两颊被流矢射中,已经不能说话了,强忍着剧痛,用手指挥攻城……
入城之后,才得以拔掉箭头。
朝廷下诏,让赵立驻守楚州。后来赵立也在楚州战死,当然这是后话了。
徐州虽然收复,但是金国南下的势头却越来越猛,明眼人都知道,金兵到达杭州是早晚的事情。
高宗皇帝又急了,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办。
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人建议皇帝抵抗,因为杭州不适合作为军事屏障,跑成了大家的共识。
只有新宰相吕颐浩,提出了不同的建议说:“皇上避难是应该,但是我们也应该做出抵抗的样子,否者金国人会越来越得寸进尺,臣愿意留在常州、润州驻守。”
高宗皇帝说,朝廷都依赖于宰相,怎么能让爱卿远离朕呢。
于是令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
高宗皇帝慌慌张张的逃离了杭州,到达平江后,杜充被王善打败的的消息也传来了。
杜充扒开黄河后,把一些亦正亦邪的义军给惹火了,寇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人集众五十万人攻打汴梁城的南薰门,估计这五十万也够虚的。
话说回来了,虚也好、不虚也好,十万人是要有的,把当时汴梁城里的大宋官兵唬的是一愣一楞的,没人敢出战。
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英雄岳飞站了出来,左手挟弓,右手运矛,横冲敌阵,抽插搅拌,顿时惨叫连连……
这帮义军绝对算的上是乌合之众,所谓的五十万人陷入了混乱,大败而散。接着岳飞又在东明活捉贼首杜叔五、孙海。
因此岳飞被提升为英州刺史。
王善被称为巨盗是有原因的,用两个字总结:够狠。
他刚刚败退不久,就开始攻打陈州,被岳飞拦截,两军战于清河,岳飞再次击败王善,活捉贼军将领孙胜、孙清。
岳飞再被授予真州刺史。
岳飞虽然取得了局部战争的胜利,但整个河北的形式,越来越不利于大宋了。
杜充也看的明白,他就准备南下了,但是南下需要理由,苗刘兵变来的很及时,有这么好的一个理由,他肯定不会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