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宗翰肯定不满,老子这么大的功劳,你就不一点面子?果然是锄禾日当午,啥都不靠普。
谁叫人是皇帝呢?只好就坡下驴,派兵配合。但也留下了娄室、蒲察统率军队,绳果、婆卢作为建军,攻占陕西。其他军队到河东集结。
于是……
九月十四日,绳果等人呢攻陷宋蒲城,紧接着再下同州,丹州。
二十日,完颜娄室等人在八公原,大败宋陕西节制司兵官贺师范的部队,贺师范战死。
二十六日,在相州打败东京留守统制官薛广,薛广战死。
在二十八这一天,完颜昌攻破五马寨,信王下落不明,马扩也在清平被打败。
信王的故事,咱们之前说过。
完颜宗翰带兵在黎阳津与东军会合,十月份开始围攻濮州。
南宋这边慌了,这金国发了什么神经,来势这么猛。
在十月十二日这一天派遣,韩世忠,范琼,马扩等前往各处救援。
濮州虽是小城,但差点干出大事情。
完颜宗翰认为濮州是一座小城,有些轻敌,可他忘记了,最近霉运缠身,晦气荡漾,衰神附体,喝水塞牙,尿尿湿鞋,大便干燥……
濮州知州杨粹中派遣将官姚端突击金兵大营,金国没想到小小濮州竟然出城交战,毫无防备之下大乱,完颜宗翰也失去了主心骨,光着脚四处躲藏。幸亏宋兵兵少,完颜宗翰才勉强躲过这一劫。
完颜宗翰百战名将,那里受到过这种屈辱,那玩命的攻城。
濮州小城就是屹立不倒,这纠结如********一样,困扰着完颜宗翰……
十月二十九日,完颜宗辅的部队前来会师。
十一月十五日,守卫了三十三天的濮州陷落了,杨粹中登上高塔,远望大宋河山潸然泪下……
望断天涯,青山隐隐,流水迢迢。
缘分尽,人即没,不能忘,情难舍。
葬我我于这天地山水,静听涓涓流水,流不完一世情深。
细看清风伴落花,却看不尽今生的眷念……
(最近在忙着写玄幻小说,基本是这种情节和路数,让在难以自拔,各位看官不要见怪。有时间的话,各位看官可以去瞅瞅在下的玄幻小说。谢谢大家。)
完颜宗翰佩服杨粹中的勇略,命人招降杨粹中。
杨粹中微微一笑,堕塔而死。
守御官杜绩随之自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南宋朝廷追赠杨粹中为徽猷阁待制。
而后,完颜宗弼攻取开德府,大宋守臣王棣战死。
南宋朝廷追赠王棣为资政殿大学士,封忠惠公赐葬贵溪舒山。
王棣,字促仪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宰相王安石之弟王安礼之孙,王雱继子。试太庙斋郎,补常州晋陵县主簿。历任晋陵知县,河南府通判,显谟阁诗制,开德府路经略安抚使。
由于策略的改变,金兵在河北打的一帆风顺,但是在河东却遇到了阻力。
十一月初一,乌鲁撒拔进攻陕州,李彦仙见招拆招,乌鲁撒拔黔驴技穷狼狈而归。
完颜娄室攻打延安府。
娄室乃一代名将,出手不凡,很快就把东城拿下。
宋军困守西城,权府事刘选和魏彦明分地而守。
鄜延路经略使兼知延安府王庶,派遣统制官庞世才牵制金兵。
然而,天时不在大宋一边,当时天降大雪,金兵的抗寒能力远大于宋兵,两军交战不久,庞世才便战败了。
(本章完)
第130章 131太学三舍()
有看官问我官职的问题,说官职看的不是特别明白。
在后文中,在下会一一解释。
经略使是临时性的官职,当有战事的时候,在路这个行政单位,设置的最高军事长官。当然,如果战事特别紧张,经略使就不仅仅经略一路,而是更大的区域。
庞世才战败后,金国没了后顾之忧,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城之上。
王庶无兵可调,只好命曲端所部救援延安府。
但曲端向来看不起王庶,又嫉妒王庶官高,便按兵不动,静静的看王庶的笑话。
曲端后来悲催的命运,不仅仅是遭人陷害,此人本就不是良善之辈。
因为一己之私,就可置国家礼仪、士兵生死、百姓性命于不顾,这种人该死。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西城在坚守十三天后陷落。
权知府刘选、总管马忠运气比较好,乘乱逃了走。通判府事魏彦明被俘,不愿屈服于金国被杀。
在这里得感叹一下,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指不定会在哪翻车,今天你曲端拥兵自重,明天就会有人把你往死里整。
南宋朝廷追赠魏彦明为中大夫,官一子。
王庶见曲端靠不住,只好自己收集各路散兵游勇增援,观察使王燮也发兵兴元,企图牵制金军。
王庶赶到甘泉时,延州已经失守。万般无奈之下,王庶把军队交付王燮,带着百余骑并赶到襄乐见曲端。
这一见有两个目的,第一要敲打曲端,第二要笼络曲端。毕竟陕西之内,曲端最强。
曲端不是省油的等,一不怕你的敲打,而不吃你的笼络。
王庶到了曲端的驻地,曲端命令王庶每进一门要减少从骑一半。
我去,一个军营里最多的就是军门,到了曲端的军帐,王庶就剩了几名卫兵。
到了曲端的一亩三分田,曲端就摆起了谱,严厉斥责王庶,追问延州失守的责任,并调侃说:“节制固知爱身,不知为天子爱城乎?”
面对曲端的反客为主,王庶不以为意。老王是进士出生,还怕和你一个武夫讲理,立刻反唇相讥,说:“吾数令不从,谁其爱身者!”
话到了这个份上,就算是撕破了脸。
曲端之前是否想要弄死王庶,尚无定论,他或许只是想要王庶伏低做小。但到了这个时候,曲端就起了杀心。
但毕竟曲端是下级,平白无故弄死王庶,无法向朝廷交代,便派人联络宣谕使谢亮,说:“延安,五路襟喉,今既失矣。《春秋》大夫出疆之义得以专之,请诛庶。”
谢亮了解王庶的为人,也了解曲端的小九九,便说:“使事有指,今以人臣而擅诛于外,是跋扈也,公则自为之。”
曲端碰了一鼻子灰,气恨不过,夺了王庶的节制使印信,拘留了他的部署。
正在曲端犹豫杀不杀的时候,朝廷下诏书,命王庶防守京兆。
王庶这才的脱,心灰意冷之际,恰逢母亲去世,便辞官回家为母亲守丧。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知泾州保定县。后因种师道推荐,通判怀德军。
辽被金攻破,宋金达成协议。朝廷诏令种师道前去接收燕京,攻打残辽。
王庶持反对意见,对种师道说:我朝与辽国和平相处已有百年,今天见辽国败亡而不救,还落井下石。女真人为祸我大宋,也是早晚的事情。”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果然杀到了大宋的门口。
太宰李邦彦召见王庶征求对策。
王庶说:“宿将无如种师道,且夷虏畏服,宜付以西兵,使之入援。”
李邦彦未置可否,征求了蔡攸意见,蔡攸便是不赞同。
蔡攸的反应,不是快的不明显,是尼玛慢的太突出。仅仅任命王庶为陕西转运判官兼制置解盐事,就把事情放在脑后了,国家要这样的大臣只能内牛满面。
金军不停的南下,钦宗皇帝想逃到襄阳、邓州,先任命席益为京西安抚使,为自己找栖身之所。
席益想让让王庶做自己的副手,朝廷认命王庶为龙图阁直阁、富延经略使兼延安府知府。
王庶累立战功,进爵为集英殿修撰,又提升为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
后来,东京留守宗泽任命王庶暂充陕西制置使。
恰逢宣谕使谢亮入关,王庶送信给他说:“西夏为害小又和缓,金军为患大又急迫,秋天必大举入侵,何不杖节率兵举起义旗,驱逐敌人渡过黄河,再慢慢图谋恢复失地。”
王庶掏心掏肺的话,偏偏就成了狗不理,依旧不了了之。
紧接着就是女真人攻打延安府。
完颜娄室稍作休整,便攻打晋宁军,被守将徐徽言击败。
完颜娄室干不过徐徽言,就调转了方向,把矛头指向晋宁军外围的势力府州。
完颜娄室在清洗周边势力的过程中,用在延安府俘获的折可求家人,要挟折可求。
折可求无奈,只好献上麟、府、丰三州投降金国。
在下并不想就这件事批评折可求,忠孝难以两全,求孝舍忠也未尝不可,但观折可求后来的所作所为,不能不说一个汉奸诞生了。
徐徽言(1093—1129),字彦猷,长安人,少怀壮志,学文练武非常刻苦,尤其武功,那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高手自然与众不同,北宋大观二年(1108)应诏,赐“武举绝伦及第”。后历任保德军监押等职。
靖康元年(1126)升武经郎,知晋宁军(今陕西省佳县)兼岚(岚州,今山西省岚县)石(石州,今山西省离石县)路沿边安抚使。
金兵第一次南下以后,钦宗割让河东、河西两路等黄河以北州府于金。军民震惊悲愤,徽言毅然挥师收复河西路麟、府、丰三州及岚、石等州。
金兵第二次南下以后,北宋灭亡,徽言与汾、晋(均属山西省)一带民间勇士数十万相约收复失地。并给即位的高宗皇帝上书说:“定全晋则形胜为我所有,中原当指期克复,机不可失!”
(本章完)
第131章 132宗室无双赵不试()
机不可失也没用,高宗不相信军人能对付金国。
你能打得过是好事,打不过也别来烦我,我不可能支持你收复失地。
男拜****,女拜老汉推车,各有各的的缘法,徐徽言只能自己干了。也就有了前面所说的和金兵交火的事情。
在此之前,完颜宗翰打败太原守将折可求、刘光世,连带平阳府的义兵也叛变投敌,引导金兵进入南北关,攻占隆德府。
到了这个时候,金国又向高平发动攻击。
折可求(约1090—1139),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克行之子,政和年间继其兄折可大任府州知州,累立战功,宋徽宗赐以“忠勇”之旗。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十八日,完颜宗翰南下包围太原,折可求率兵二万援救。折部经岢岚州至天门关,遇金兵据守,转而取道松子岭至交城,被以逸待劳的金兵打败,退屯汾州(今汾阳)。
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二十七日,折可求领兵北上,赴太原解围,在文水县郭栅被金兵打败。
八月十八日再战,又败。
九月三日,金兵攻占太原,折可求退守府州。
“忠勇”的老折,在剽悍的金兵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不久之后,这个笑话就被招降了。
在河北方面,金军兵临相州城下,相州知府赵不试遍问诸将:“今城中食乏,外援不至。不试,宗子也,义不降,计将安出?”
这些人脑子有个坑,坑里有水,水里有鱼,鱼在吐泡泡,泡泡爆了,水珠四溅……,哪有什么计策?
赵不试知道相州是守不住了,就在城墙上和金将约定:不杀百姓,可以献城。
金将允诺后,赵不试开城投降,随即投井自杀。
只有灵魂的性感,才是真正的性感。
在下又得感叹了,华夏从来不缺乏忠臣孝子,却屡屡受外族欺辱,是因为人渣更多。
赵不试是太宗六世孙。
政和四年四月,徽宗亲自考察太学生雅乐。
徽宗那是大艺术家,玩音乐,有谁能跟他放对?
太学生无人敢于应对,也不愿意触这眉头,输了让同学嘲笑,更可怕的是,万一赢了怎么办?
当时也在太学读书的赵不试,见没人和皇帝玩,这太让皇帝吊脸了,便不揣冒昧的响应了徽宗。
徽宗很高兴,得知赵不试是宗室,便赐玉带以示嘉奖。
赵不试的声名顿时鹊起了。不试一试怎知下一步会不会踩到屎呢?老赵的名字叫的太含蓄了,就该叫赵试。
不过老赵很淡定,依旧虚心求学,无论私考公考,皆为优等。
在二十岁这一年,入太学上舍为上等舍生。
又有需要解释的地方了。
所谓的太学,便是古代的国立大学。说起古代的国立大学,可以追述到五帝时代。之后各朝各代都有演变。
在宋朝早期,太学的地位并不突出。后来王安石变法,推行了三舍法,使得太学得�